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71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24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docx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

纺织品的检测标准

 

第一部分纺织品的色牢度检测

一耐洗色牢度检测

二耐摩擦色牢度检测

三耐汗渍色牢度检测

四耐热压(熨烫)色牢度检测

五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

六耐过氧化物色牢度

七耐丝光色牢度实验

第二部分纺织品的外观保持性

一悬垂性能检测

二刚柔性能检测

三织物的起毛起球试验圆轨迹法

第三部分纺织品的损坏检测

一拉伸断裂检测

二撕破强力检测

三顶破强度检测

第四部分纺织品的舒适性能检测

一纺织织物的透湿性能的检测透湿杯法

二纺织织物的防水性能的检测静水压实验

三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

第五部分生态纺织品的检测

一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二甲醛含量检测(水萃取法)

三甲醛的测定释放甲醛(蒸气吸收法)

第六部分纺织品的功能检测

一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

二静电防护织物的检测方法

 

第一部分纺织品的色牢度检测

一耐洗色牢度检测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纺织品都是要进行洗涤的,洗涤时纺织品在一定温度的洗涤液中洗涤,由于洗涤液的作用,染料会从纺织品上脱落,最终使纺织品原本的颜色发生变化,这称之为变色。

同时进入洗涤液的染料又会沾染其他纺织品,亦会使其他纺织品的颜色产生变化,这称之为沾色。

1.检测标准

ISO105-C01-C05-198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

试验l一试验5》、EN20105C01-C05-199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涤色牢度:

试验1一试验5》,DINEN20105C01-C05-199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

试验l一试验5》、AATCC172-2002耐家庭洗涤无氧漂白色牢度》、GB/T3921.1-5-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

试验l一试验5》。

2.检测原理

耐洗色牢度试验是将纺织品试样与一或两块规定的贴村织物贴合,放于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经机械搅拌,再经冲洗、干燥。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耐洗色牢度共有五个试验方法,主要区别在于试验温度和时间不同,其他皆基本相同。

3.检测方法

(l)试样:

尺寸为40mmx100mm,贴衬织物尺寸与试样相同,可以是两块规定的单纤维贴衬织物或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与试样沿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2)仪器:

多个直径75mm、高125mm的密封容器,密封容器能沿半径为45mm。

、转速为40r/min进行转动,并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机械搅拌。

(3)试验条件:

五种试验方法的温度、时间和加料分别是:

方法一;40℃,30min;

方法二:

50℃,30min;

方法三:

60℃,30min;

方法四:

95℃,30min,加10粒不锈钢珠;

方法五:

95℃,240min,加10位不锈钢珠。

(4)洗涤试液:

试液由5g/L皂片和2g/L无水碳酸钠,或4g/L标准合成洗涤剂和1g/L无水碳酸钠组成,皂片和标准合成洗涤剂中不应含有荧光增白剂。

皂片和标准合成洗涤剂的组成应符合一定要求,标准分别如表1-l、表1-2所示。

表1一1皂片的组成要求

皂片

皂片

游离碱(以Na2CO3计)/%

≤0.3

水/%

≤5

游离碱(以NaOH计)/%

≤0.1

制备肥皂混合脂肪酸冻点/℃

≤30

总脂肪物/g.kg-1

≥850

碘值

≤50.

表1一2标准合成洗涤剂的组成要求

成分

m/m(%)

成分

m/m(%)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碳链平均长度C11。

5)

8

硅酸镁

1.9

脂肪醇羟乙基缩合物(环氧乙烷数14)

2.9

羟甲基纤维素

1.2

钠皂(链长(C12—C16:

13%—26%;

C18—C22:

74%—87%)

3.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2

硫酸钠

21.2

三聚磷酸钠

43.7

9.9

硅酸钠(SiO2:

Na2O=3.3:

1)

7.5

合计

100

(5)试验:

将组合试样放入规定的密封容器,容器内放入与组合样质量比为50:

1的洗涤试验液。

将密封容器沿半径为45mm、转速为40r/min进行转动,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方法一~方法五)进行机械搅拌。

试验结束取出试样,用冷三级水清洗两次,然后在流动冷水中冲洗10min,挤去水分。

展开组合试样,使试样和贴衬仅由一条缝线连接,悬挂在不高于60℃的环境里干燥。

用变色用灰色样卡(GB250)评定试样的变色,用沾色用灰色样卡(GB251)评定贴衬织物的沾色。

 

二、耐摩擦色牢度检测

家用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要与其他物体进行摩擦,有时这种摩擦还是在湿态情况下进行的,若染料的染色牢度不好,在摩擦过程中就会沾染其他物品,所以应对家用纺织品的耐摩擦色牢度进行要求。

摩擦过程中主要是沾染其他物品,故耐摩擦色牢度只有沾色,而无变色。

1.检测标准

ISO105-X12-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JISL0849—1996《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ADPISO105-X12:

93)》DINENISO105-X12-200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AATCC8-2001《耐摩擦色牢度:

AATCC摩擦仪法》。

GB/T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2.检测原理

将试样分别用一块干的纯棉标准摩擦布(棉贴衬)和一块湿的纯棉标准摩擦布(棉贴衬)按规定的压力、速度进行摩擦,对摩擦布的沾色用沾色用灰色样卡(GB251)进行评级。

3.检测方法

(1)用夹紧装置将试验样品固定在试验机底板上,使试样的长度方向与仪器的动程方向一致。

(2)干摩擦:

将干摩擦布固定在试验机的摩擦头上,使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运行方向一致。

在干摩擦试样的长度方向上,在10s内摩擦10次,往复动程为100mm,垂直压力为9N。

(3)湿摩擦;更换试样,用湿摩擦布按

(2)所述重复操作。

湿摩擦布必须用三级水浸湿,并放人滴水网或使用轧液装置,使其含水量在95%—105%,摩擦结束后,在室温下晾干。

(4)去除摩擦布上的试样纤维。

(5)用灰色样卡评定上述摩擦布的沾色级数。

 

三耐汗渍色牢度检测

人的汗液是由复杂的成分组成的,其主要成分为盐,因人不同,汗液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

纺织品短暂的与汗液接触对色牢度可能影响不大,但长时间的且紧贴着皮肤的与汗液接触,对某些染料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纺织染料有的不耐酸性,有的不耐碱性,耐汗渍色牢度就是用不同酸碱的人造汗液,模拟出汗时的情况对纺织品进行试验,主要用于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

1.检测标准

ISO105-E04~199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DINENISO105-E04-199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JISL0848~1996《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AATCC15-2002《耐汗渍色牢度》、GB/T3922-1995《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2.检测原理

将纺织品试样与一决或两块规定的贴衬织物组成组合试样(同耐洗色牢度),将两个组合试样分别放在两种含有组氨酸盐酸盐的酸碱不同的试液中浸湿,去除多余的试液,将组合试验样置于12.5kPa的压力下,在(37+2)℃温度的环境下放置4h,干燥后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的沾色。

3.检测方法

(1)仪器装置:

一组不锈钢夹具,能给试样以持续的12.5kPa的压力。

恒温箱,能产生(37+2)℃持续的温度环境,无通风装置。

(2)试样;尺寸40mmX100mm,贴衬织物尺寸与试样相同,可以是两块规定的单纤维贴衬织物或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与试样沿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3)人造汗液;现配现用,见表1-3。

表1-3人造汗液的配方

碱液

酸液

L一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C6H9O2N3•HCl•H2O)/g•L-1

0.5

L一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C6H9O2N3•HCl•H2O)/g•L-1

0.5

氯化钠(NaCl)/g•L-1

5

氯化钠(NaCI)/g•L-1

5

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

(Na2HPO4•12H2O)/g•L-1

5

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NaH2PO4•2H2O)/g•L-1

2.2

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ll值至

8

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

5.5

(4)试验:

酸碱试液使用的仪器分开,不能同时用一台仪器。

将组合试样浸在与组合试样质量比为50:

1的人造汗液中,浸湿试样时如试样不易渗透,可稍加揿压和拨动,但不能太剧烈使试样表面起毛,浸泡30min。

取出组合试样,用两根玻璃棒夹去组合试样上多余的试液,将组合试样夹在两块试样板中间,加上12.5kPa的压力并保持,放入(37+2)℃温度的烘箱,4h。

从烘箱取出后,不清洗,试样、拆去组合试样上除一条短边外的所有缝线,展开试样,在温度不超过60℃的环境下干燥。

用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250)评定试样的变色,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251)评定贴衬织物与试样接触一面的沾色。

对酸碱试样应分别评级。

本国家标准与ISO105-E04相等。

四耐热压(熨烫)色牢度检测

有的纺织品是要进行熨烫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下面三种熨烫方式:

其一,纺织品干燥后用熨斗将其烫平;其二,干燥的纺织品上放块湿布或用蒸汽熨斗给其定型;其三,将湿的纺织品用熨斗烫干。

在熨烫过程中要对纺织品施加高温或高温高湿,其温度多远远超过纺织品染色时的温度,对某些染料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故需熨烫的纺织品应该进行耐热压色牢度的检测。

1.检测标准

ISO105-Xll-199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JISL。

0850-1994《耐热压色牢度试验方法》,DINENISO105-Xll-199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AATCC133-1998《耐热色牢度·熨烫法》;GB/T6152-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2.检测原理

模拟熨烫时的三种方式,对试样或试样和贴衬织物进行熨烫,评定其经熨烫后的颜色变化。

耐热压色牢度有三种方法:

(1)干压:

干试样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的压力装置中受压一定的时间。

试验后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

(2)潮压:

干试样用一块湿的棉贴村织物覆盖后,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的压力装置中

受压一定的时间。

试验后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3)湿压:

湿试样用一块湿的棉贴衬织物覆盖后,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的压力装置中受压一定的时间。

试验后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3.检测方法

(l)仪器:

由一对光滑平板组成的加热装置,有能精确控制的电加热系统,常用的温度为110℃、150℃和200℃三种,并能赋予试样4kPa的压力。

如能达到上述要求,也可使用家用电熨斗。

试验时试样的具体放置见图1-l。

 

图1-1耐热压色牢度试样放置示意图

(2)试样;试样尺寸40mm×100mm,贴衬织物尺寸与试样相同。

(3)试验:

先选定所用的压烫温度,若是干压,试样上不放贴衬织物,直接压烫;若是潮压,试样上放湿的棉贴衬织物;若是湿压,试样和棉贴衬织物皆浸湿。

放下上加热平板,使试样受到4kPa的压力,保持15s,抬起上加热平板。

取出试样,用评定变色用。

灰色样卡(GB250)评定试样的变色,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251)评定棉贴村织物的沾色,要用棉贴衬织物沾色较重的一面进行评定。

耐熨烫色牢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与ISO105-Xll标准相等。

五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定各种纺织品的颜色在商业漂白中对常规浓度的次氯酸盐漂白浴耐漂能力的方法。

本方法主要用于天然和再生纤维素纺织品。

二.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idtISO105-A02:

1993)

GB/T615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试验通则(eqvISO105-A01:

1989)

GB/T3921.1一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1(eqvISO105-C01;1989)

三.原理

纺织品试样在次氯酸盐溶液中搅动,水洗后,再在过氧化氢或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搅动,清洗和干燥。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

四.主要试剂:

1.次氯酸钠工作液(NaClO),每升含约2g有效氯,用10g/L无水碳酸钠(Na2CO3)调节pH11.0士0.2,温度为20士2℃。

2.过氧化氢溶液,2.5ml/L〔30%(m/m)H2O2〕或5g/L亚硫酸氢钠溶液。

紧告:

使用过氧化氢时,注意执行有关安全预防措施。

3.肥皂溶液(GB/T3921.),5g/L,用于浸湿拒水织物。

五.检测方法

1.试样准备:

如试样是织物,取40mm×100m试样一块。

如试样是纱线,将它编成织物,取40mm×100mm试样一块。

或紧密地单层卷绕于一薄片材料上。

如试样是散纤维,取足够量充分梳压成40mmm×100mm的薄层,缝于一块不会影响次氨酸盐对试样作用的织物上,以作为支承。

2.操作程序:

(1)如试样经拒水整理,需将试样在温度20~30℃的肥皂液中充分浸湿,除去试样上多余皂液,使保持约为自身于质量的溶液,立即展开试样,放入次氯酸钠的溶液中,温度为20℃士2℃,浴比为50:

1。

(2)如试样未经拒水整理,需将试样在室温下放入蒸馏水中浸湿,除去试样上多余水分,展开试样,放入次氯酸钠的溶液中,温度为20士2℃,浴比为50:

1。

(3)关闭容器,使试样在20士2℃溶液中静置60min,避免直接阳光曝晒。

(4)试样在流动冷水中充分冲洗,然后放入过氧化氢溶液或亚硫酸氢钠溶液的任一溶液中,在室温下搅动10min。

(5)试样在流动冷水中充分冲洗,除去多余水分,悬挂在不超过60℃的空气中干燥。

(6)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

六耐过氧化物色牢度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定各类纺织品的颜色在纺织品加工中使用常规浓度的过氧化物漂浴耐漂能力的方法。

一.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50一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idtISO105-A02:

1993)

GB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idtISO105-A03:

1993)

GB/T615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试验通则(eqvISO105-A01:

1994)

GB7564~7568-8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用标准贴衬织物规格(neqISO105-F:

1985)

GB11404-8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多纤维贴衬织物规格(neq(ISO105-F10:

ig89)

二.原理

纺织品试样与一块或两块规定的贴村织物相贴合一起浸入漂液中,水洗和干燥,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三.设备和试剂

1.试管,试管的直径及长度能使卷状组合试样恰好装入,并能用漂液浸没。

2,漂液,组成如表1。

表1漂源组成

始浴

漂浴1

用于天然及

再生纤维

漂浴2

用于天然及

再生纤维

漂浴3

用于羊毛及醋纤

漂浴3

用于丝

每升3级水中含:

过氧化氢溶液1,mL

过氧化钠2,g

硅酸钠溶液3,mL

5

-

5

-

3

5

20

-

-

20

-

-

焦磷酸钠4,g

氯化镁5,g

-

0.1

-

0.1

5

-

-

0.1

起始PH士026

10.5

11.5

9.37

10.0

温度士2℃

90

80

50

70

处理时间,h

1

1

2

2

浴比

30:

1

30:

1

30:

l

30:

l

1)含H2O2304g/L(≈275g/kgH2O2),如浓度与该值有差异,可取近似值。

2)100%Na2O2。

3)20℃时相密度为1.32;SiO2:

Na2O≈2.7:

1。

4)Na4P2O7·10H2O。

5)MgCl2·6H2O。

6)如需要,NaOH溶液调节。

7)漂液pH在试验终了时不低于9.0。

3.贴衬织物,尺寸为40mmX100mm(GB/T6151-1997,8.3),按3.1或3.2任选其一。

3.1符合GB11404的多纤维贴衬织物一块。

3.2符合GB7564~7568有关章节的单纤维贴衬织物两块,一块与所试纺织品纤维同类属,如试样为混纺则与主要纤维同类属;第二块按表2所示。

如试样为混纺则与第二位主要纤维同类属。

或另行规定。

表2单纤维贴衬织物

如第一块贴衬织物是

则第二块是

羊毛、丝、亚麻、粘纤、聚酯、聚丙烯腈

棉、醋纤

粘纤

4.如需要,用一块染不上色的织物(如聚丙烯类)。

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应符合GB250;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应符合GB251。

6.3级水GB/T6151-1997,8.1)。

四.试样

1.如试样是织物,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试样:

a)取40mmX100mm试样一块,正面和一块40mmX100mm的多纤维贴衬织物相接触,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

b)取4mmX100mm试样一块,夹于两块4mmX100mm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2.如试样是纱线或散纤维,取其量约等于贴衬织物总质量的一半,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试样;

l)夹于一块40mmX100mm多纤维贴衬织物和一块40mmX100mm染不上色的织物之间,沿四边缝合(GB/T6151一1997,9.3),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2)夹于规定的两块40mmX100mm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沿四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五.操作程序

1.组合试样沿长边方向松松成卷,将40mm的卷放入合适当漂液(表1)的试管中,按表1中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保持试样良好地浸没在漂液中。

2.取出组合试样,在流动冷水中冲洗10min,挤干,拆去除一短边外的所有缝线,展开组合试样,使所有部分仅留一缝线相接触,悬挂在不超过60℃的空气中干燥。

3.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七耐丝光色牢度实验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定纺织品颜色耐氢氧化钠浓溶液丝光能力的方法。

本方法主要用于棉和含棉的混纺织物。

1.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idtISO105-A02:

1993)

GB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idtISO105-A03:

1993)

GB/T615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试验通则(eqVISO105-A01:

1994)GB7564~7568-8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用标准贴衬织物规格(neqISO105-F:

1985)

2.原理

2.1纺织品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相贴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然后冲洗,酸洗,再冲洗和干燥。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2.2由于完全耐丝光的试样彩度会增加,一般评级办法不能评为5级(不变色)。

在此情况下,仅能用灰卡评定色相和亮度变化,而不考虑彩度,此类评级必须加注星号(*)并加以说明。

例:

5*彩度增加(不考虑),色相和亮度不变。

3-4较红*:

彩度增加(不考虑),色相变红,用灰卡评定为3-4级。

2较蓝,较暗*:

彩度增加(不考虑),色相和亮度均有变动,用灰卡评定为2级

2.3彩度并未增加的试样,按正常评级方法进行评定,其结果不需加注星号。

例:

2较明、较蓝,较暗:

彩度减少(要考虑)和色相明度均改变.相当于灰卡2级。

3.设备和试剂

3.1棉贴衬织物,应符合GB7565,至少100mmX100mml,用以评定沾色。

3.2金属框架,用以夹持试样,适用于试验的金属框架有两个可折叠的翼片,可用蝶形螺帽锁定于闭合的位置上,两翼有80mmX80mm方孔。

框架四边呈瓦楞状或钉有针板,处理时可将组合试样固牢。

用于纱线的刚性框架须略大于织物用的瓦楞或针板以便将后者固定在内。

3.3氢氧化钠溶液,300g/L。

3.4硫酸溶液,含有5mL/L浓硫酸(1.84g/mL)。

3.5乙酸溶液,含冰乙酸10mL/L

3.6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应符合GB250;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应符合GB251。

4.试样

4.1如试样是织物,取至少100mmX100mm试样一块,与一块同尺寸的棉贴衬织物(3.1)相贴合,沿四边缝合,形成个组合试样。

将组合试样牢牢地固定在框架(3.2)上,但张力不要过大。

4.2如试样是纱线,取相等于棉贴衬织物的质量,牢牢地卷绕刚性框架上,但张力不要过大,纱线的卷绕务必相互紧靠和平行,面积至少为100mmX100mm,覆上一块同尺寸的棉贴衬织物(3.1),沿着与纱线垂直的两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5.操作程序

5.1将组合试样浸入氢氧化钠水溶液(3.3)中,有色纺织品应在上面,于20℃士2℃处理5min。

用70℃士2℃热水1L冲洗框架中的组合试样lmin,然后用流动冷水冲洗5min。

5.2将组合试样从框架上取下,浸入硫酸溶液(3.4)或乙酸溶液(3.5)中5min。

浴比为50:

1,用流动冷水冲洗至中性。

5.3拆去试样的三边缝线(纱线拆去一边),悬挂在不超过60C”的空气中干燥,注意除余下的一条缝线外,贴衬织物和有色纺织品应保持分开。

5.4如试样彩度增加,可用相应灰卡(3.6)只评色相和(或)亮度的变化。

用相应灰卡(3.6)评定贴衬织物的沾色。

5.5如试样彩度并未增加,则用灰卡评定试样的总色差(2.3)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第二部分纺织品的外观保持性

一悬垂性能检测

织物在自然悬挂时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态称为悬垂性,它是衡量纺织品柔软性能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悬垂系数来表示。

悬垂系数是试样下垂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其原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1.检测标准

FZ/T01045-1996《织物悬垂性试验方法》。

2.检测原理

将规定的圆形试样水平置于圆形夹持盘间,让其自由悬垂,用与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光线照射,得到试样悬垂时的投影图,通过光电转换计算或描图计算求得悬垂系数。

3.检测方法

(1)织物悬垂性测定仪,试样夹持盘直径120mm,并具有四支架机构。

能直接读出悬垂系数或供描图的投影图。

分度值小于或等于10mg的天平或求积仪。

(2)钢尺、剪刀、半圆仪、笔、制图纸。

(3)试样:

裁取直径为240mm,无折痕的试样2块。

每块试样正面画4条过圆心的直线,每两条直线间夹角为45°。

见图2-1悬垂性测定试样图。

每块圆形试样的圆心O处冲(剪)直径为4mm的定位孔。

 

图2-1悬垂测定试样图

(4)试验;悬垂系数测试方法有两种。

1直接读数法:

将试样放在试样夹持盘上,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