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010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必修2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学习目标] 1.说出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2.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3.说出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内容

(1)生物的来源: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2)进化顺序: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进化的原因

①用进废退

a.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用进”。

b.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长期不用就萎缩、退化了——“废退”。

②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是可遗传给后代的。

2.进步意义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

(2)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3)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强调生物的进化。

3.局限性

(1)拉马克的进化论大都属于主观推测,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

(2)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导致物种的改变。

例1

 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答案 D

解析 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例2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答案 C

解析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之处是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进步意义

(1)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2)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3)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3.局限性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4.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发展的原因

①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对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2)发展的结果

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例3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  )

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答案 B

解析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题目中的①、④与之相矛盾。

例4

 下图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颈鹿个体之间存在许多性状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答案 D

解析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可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而不是朝着“符合人类需求”的方向发展。

1.判断正误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毫无意义(  )

(2)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某些观点(  )

(3)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  )

(4)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存斗争(  )

(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  )

答案 

(1)× 

(2)√ (3)× (4)× (5)√

2.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

①食蚁兽的舌头变得细长,是由于食蚁兽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②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 ③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④鼹鼠由于长期生活于地下,眼睛萎缩、退化 ⑤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A.①②③B.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两个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动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相反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并且拉马克认为这些因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①②③均为“用进”的实例,④为“废退”的实例。

⑤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答案 D

解析 达尔文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环境的作用是选择不定向的变异,不是引起生物定向的变异。

4.18世纪在某山谷发现趾间有蹼和无蹼的两种老鼠,1900年由于筑坝,使此山谷成为沼泽。

现在人们发现,山谷中绝大多数老鼠有蹼,偶尔才能找到一只没有蹼的老鼠。

下列四种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山谷环境的改变,使无蹼向有蹼方向变异

B.有蹼鼠对沼泽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提高

C.老鼠的有蹼性状主要由环境控制

D.蹼有利于在沼泽中活动,使无蹼鼠长出了蹼

答案 B

解析 有蹼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而不是由环境决定的,A、C、D错误;性状是被保留还是被淘汰是由环境决定的,适应环境的将被保留下来,B正确。

5.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斑马的进化过程。

(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________中得以生存、繁衍。

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变异 不定向 遗传和变异 

(2)生存斗争 选择 定向 方向 (3)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对点训练]

题组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下列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答案 B

解析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如物种不变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因此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是物种不变论的观点。

2.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

下列不是拉马克学说观点的是(  )

A.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

B.鹿角因经常使用而发达

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其生存的方向发展

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

答案 A

3.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  )

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微弱

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这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

C.由于草少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成长颈鹿

D.由于烟煤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所代替

答案 D

解析 拉马克的生物进化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核心是用进废退。

当生物长期连续使用某一器官时,该器官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就会退化,这便是用进废退;而这种发展是可以遗传的,即获得性遗传。

4.(2018·烟台模拟)下列不属于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是(  )

A.鲸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吞食浮游生物

B.长颈鹿的颈很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

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A、B、D选项都是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C选项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题组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5.(2018·四川彭州中学月考)白纹伊蚊是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

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白纹伊蚊。

其可能的原因是(  )

A.杀虫剂造成白纹伊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白纹伊蚊身体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白纹伊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白纹伊蚊种群没有基因的变异

答案 C

解析 在使用杀虫剂之前,白纹伊蚊种群中就有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杀虫剂只是对其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6.使用农药来防治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答案 D

解析 棉红铃虫本身就存在各种不同的变异,使用农药后,棉红铃虫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农药对其不同的变异进行定向的选择,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逐代积累加强,使农药失去了原有的杀虫效果。

7.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了一种新的农药后,约98%的甲虫死了,约2%的甲虫生存了下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  )

A.有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个体存在

B.以前曾喷过某种农药,对农药有抵抗力

C.约有2%的甲虫未吃到沾有农药的叶子

D.生存下来的甲虫是身强体壮的个体

答案 A

解析 生存下来的马铃薯甲虫是由于本来就具有抗药性基因,而新基因的产生来自基因突变,因此A正确。

8.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出现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答案 B

解析 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而且它们一定都朝着适应各自环境的方向发展,这说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9.(2018·唐山高一检测)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

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

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答案 D

解析 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中“适者生存”的原理能够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可以生存下来,由于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不能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10.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评价是(  )

A.它不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它能解释自然选择的作用,但不能阐明生物界的多样性

答案 C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但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C正确。

11.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此种现象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

答案 B

解析 生物具有过度繁殖能力,但由于生存斗争,理论值与实际生存数差别很大。

12.(2018·广州执信中学月考)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

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中间体色数量最多,应是其最适应环境,生存几率高,故A正确;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数量少,但不能说明繁殖能力弱,也不能说明是因为它们的食物来源少,故B、C错误;中间体色是原本就有的性状,不是新形成的,故D错误。

[综合强化]

13.有人用一种螳螂做实验:

用细线把绿色螳螂和褐色螳螂缚在绿色的草地上和褐色的草地上,让鸟来吃。

实验结果如下表:

环境

绿色螳螂

褐色螳螂

经过时间

数目

被鸟吃掉的数目

数目

被鸟吃掉的数目

绿色草地

20

0

45

35

19天

褐色草地

25

25

20

0

11天

试用达尔文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螳螂的体色有绿色的,也有褐色的,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这一特性一般是__________的,它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2)螳螂与鸟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捕食,被达尔文称为__________,它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3)环境对螳螂起了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变异性 不定向 

(2)生存斗争 动力(3)选择 定向的

解析 

(1)不同的性状是由不同的遗传物质控制的,说明了遗传物质的多样性,新基因的产生是通过基因突变而来的,它具有不定向的特点。

(2)捕食关系是生物生存斗争的表现,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3)环境对生物起的作用是选择,而且这种选择是定向的,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14.(2018·山东桓台一中月考)某时期,珠三角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两年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

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农药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 

(2)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种群数量增多 选择 定向 生存斗争 (3)会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保留耐药性个体),不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4)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解析 

(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时存活下来。

(2)由于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害虫通过繁殖过程,使种群的抗药性增强,种群数量增多。

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通过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个体就会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就会被淘汰。

(3)农药的选择作用,会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从而不能有效地控制虫害。

(4)C点种群具有一定的抗药性,原来的农药效果差,从C→D过程,害虫数量下降,可能是使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15.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果蝇的三种第Ⅱ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标准型果蝇的比较(以标准型为100),试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第Ⅱ染色体的各种类型

25.5℃

21℃

16.5℃

标准型

100

100

100

A

99

98

100

B

95

89

87

C

92

109

109

(1)从表中可以看到,在不同温度中,第Ⅱ号染色体的不同类型的存活能力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在25.5℃时,________的存活能力最好。

在21℃时,________的存活能力最好。

在16.5℃时,________的存活能力最好。

(3)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同 

(2)标准型 C C (3)①少数有利的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②突变的有利与否,是其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解析 

(1)从题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中,第Ⅱ号染色体的不同类型的存活能力不同。

在25.5℃时,标准型的存活能力比变异类型A、B和C都强,但在21℃和16.5℃时,变异类型C的存活能力最好。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有极少数的突变是有利的,可以作为进化的原始材料;②突变的有利与否,是其所处环境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