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0352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年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B.人体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一定是线粒体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线粒体

D.长期长跑训练可增加人体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和少量的[H],同时产生了少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H],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前连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只有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以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C正确;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线粒体提供的,而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所以长期长跑训练可增加人体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D正确。

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蛙的红细胞在无丝分裂时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B.由于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称为细胞凋亡

C.大量病例分析表明,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效应的结果

D.成年动物体内仍保留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干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生命力程包括生长、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其分裂时不出现纺锤丝,也不出现染色体,A正确;由于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称为细胞坏死,B错误;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确;成年动物体内仍保留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干细胞,D正确。

3.病毒和细菌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病毒和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成分都只有蛋白质和核酸

B.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是相同的

C.都有可能引起人体产生细胞免疫进而被消灭

D.表面的蛋白质可以刺激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病毒和细菌的组成成分中都有核酸和蛋白质,但是也有其他成分,A错误;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它们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不一定是相同的,B错误;病毒和胞内寄生的细菌都可以引起人体产生细胞免疫进而被消灭,C正确;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D错误。

4.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数量变化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传染病的流行程度会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在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中,其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D.采用每天定时抽样检测的方法,可研究水体中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详解】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增加或减少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传染病的流行程度会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正确;在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中,其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C错误;采用每天定时抽样检测的方法,可研究水体中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D正确。

5.下列关于染色体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的易位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

B.染色体组的整倍性变化会导致新基因产生

C.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单体的基因重组

D.同一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可以控制同一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

【详解】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A错误;染色体组的整倍性变化会导致基因数目增多,但是不会产生新基因,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可以控制同一性状,D正确。

6.为研究mRNA与其翻译出的蛋白质是否存在数量上的相关性,科学家以小鼠某细胞株(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10000个细胞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测定了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的数量,并根据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数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

该实验结果最可能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其中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详解】根据翻译的概念可知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因此mRNA的形成先于蛋白质的合成;在不同的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即不同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是不同的,则每一个细胞中转录产生的mRNA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同一个mRNA可以同时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多个相同的蛋白质,因此同一个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的量要远远多于mRNA的数量,故选D。

二、非选择题

7.科研人员将发芽的黄瓜种子置于人工培养箱中进行黑暗处理,5天后,获得不含叶绿素的黄化苗。

将黄化黄瓜幼苗随机等分为6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分别用相同光强的白光(自然光)、紫光、蓝光、绿光、黄光和红光处理,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测定24h内各组黄化的黄瓜子叶中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除了叶绿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上。

(2)科研人员用无水乙醇遮光浸泡幼苗,获得色素提取液,在红光处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值,由该吸光值可计算出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含量。

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不在蓝紫光处测定吸光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单独使用绿光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诱导黄化苗合成叶绿素;本实验中,__________光最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2).类囊体的薄膜(3).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4).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吸收蓝紫光,故此处测得的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共同的吸光值,不能直接用来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5).能(6).红(7).相同光强及光照时间下,(24小时时)红光处理组叶绿素含量最高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的种类、处理时间,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

在相同光照强度的前提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种光照下的叶绿素含量都逐渐增加,但是在12h到24h之间红光最好,而绿光最差。

【详解】

(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由于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所以常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不在蓝紫光处测定吸光值,是因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吸收蓝紫光,故此处测得的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共同的吸光值,不能直接用来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3)据图分析可知,单独使用绿光,随着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增加了,说明单独使用绿光能诱导黄化苗合成叶绿素;相同光强及光照时间下,(24小时时)红光处理组叶绿素含量最高,所以红光最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弄清楚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判断光照的种类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叶绿素含量通过影响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速率。

8.根据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产生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等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该过程主要依赖___________(填“神经”或“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皮肤毛细血管和骨骼肌属于其作用途径中的____________。

此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踪激素增加,使各组织细胞的产热址增加,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各组织细胞就是甲状腺激素的__________。

(2)当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时,渗透压感受器产生

兴奋会通过传人神经传至大脑皮层,进而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内环境稳态。

参与水平衡调节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答出两个即可)。

(3)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均位于__________。

【答案】

(1).神经

(2).效应器(3).激素(4).靶细胞(5).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下降)(6).抗利尿激素和神经递质(7).下丘脑

【解析】

分析】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详解】

(1)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等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其中皮肤毛细血管和骨骼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属于体液调节(激素调节),该过程中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2)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水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也有内分泌系统的参与,因此参与调节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激素(抗利尿激素)。

(3)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详细过程,弄清楚寒冷条件下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具体途径,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9.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碳量的消长关系。

若碳的固定量大于释放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汇;若呼吸作用排放的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固定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源。

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研究认为,CO2等温室气体增多会导致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引起植物和土壤生物呼吸作用的增加,反过来会导致陆地生态系统释放更多的CO2,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调节。

(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和恢复稳定性,其防早、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生态系统内变化也会导致汇与碳源功能的转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某些湿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分解加快,从而导致其从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

(3)为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分解作用,某同学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对照实验的办法,设计两组实验:

甲组土壤不做处理,乙组土壤在60℃条件下灭菌1小时,然后两组加入等量落叶,持续观察。

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中实验组为__________(填“甲”或“乙”)组。

【答案】

(1).(正)反馈

(2).抵抗力(稳定性)(3).间接(4).碳汇(5).碳源(6).乙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为碳汇,前者小于后者时为碳源。

【详解】

(1)根据题意分析,二氧化碳最多引起了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引起植物和土壤生物呼吸作用的增加,反过来会导致陆地生态系统释放更多的CO2,该过程的结果对前面的过程有促进作用,属于正反馈调节。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湿地生态系统能够防早、调节气候,属于其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某些湿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分解加快,二氧化碳释放最多,使其从碳汇转变为碳源。

(3)根据题意分析,甲组土壤不做处理为对照组,乙组土壤在60℃条件下灭菌1小时为实验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明确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弄清楚碳汇与碳源的含义,进而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10.乌骨鸡在中国烹调艺术及传统医药上非常重要,乌骨鸡乌肤的品质与产蛋率均是在杂交育种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研究发现,乌骨鸡肤色受隐性伴性基因(d)和显性增色基因(B)的控制,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研究人员用川南常羽乌骨雄鸡(深乌肤)与白肤蛋鸡(浅肤)的杂交来研究肤色间的遗传关系及其杂交效果,F1中雄鸡均为浅乌肤,雌鸡均为深乌肤。

回答下列问题:

(1)乌骨鸡肤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用F1中雌鸡与亲本川南常羽乌骨雄鸡回交,回交后代肤色表现型为_________。

让回交后代自由交配,后代雌鸡中深乌肤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这表明适当引入浅肤血缘后,仍可保持后代乌骨鸡的乌肤性状。

据此初步推断,研究人员用川南常羽乌骨雄鸡(深乌肤)与白肤蛋鸡(浅肤)杂交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

(3)对选育出的439只纯合乌骨鸡进行肤色观察时发现,有4.3%的个体由初生时的深乌肤变成浅乌肤,而绝大多数鸡的肤色没有发生变化,保持初生时的乌肤性状。

由此推测,乌骨鸡乌肤性状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的自由组合(或: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

(2).BBZdZd、bbZDW(3).深乌肤(4).15/16(5).获得较高产蛋率的乌骨鸡(提高乌骨鸡的产蛋率)(6).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可知,乌骨鸡肤色受性染色体Z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D有增色作用;同时还受常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当B、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浅乌肤,B存在而D不存在时表现为深乌肤,bb表现为浅肤。

南常羽乌骨雄鸡(深乌肤)基因型为B_ZdZd,白肤蛋鸡(浅肤)基因型为bbZ_W,两者杂交产生的子一代雄鸡均为浅乌肤(BbZDZd),雌鸡均为深乌肤(BbZdW),说明亲本基因型分别为BBZdZd、bbZDW。

【详解】

(1)由于乌骨鸡肤色受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基因型分别为BBZdZd、bbZDW。

(2)已知亲本基因型为BBZdZd、bbZDW,则F1中雌鸡基因型为BbZdW,其与亲本川南常羽乌骨雄鸡(BBZdZd)回交,后代基因型为BBZdZd、BbZdZd、BBZdW、BbZdW,即雌雄性都表现为深乌肤;再让回交后代自由交配,后代雌鸡中深乌肤个体(B_)所占比例为=1-1/2×1/2×1/4=15/16。

这表明适当引入浅肤血缘后,仍可保持后代乌骨鸡的乌肤性状,因此研究人员用川南常羽乌骨雄鸡(深乌肤)与白肤蛋鸡(浅肤)杂交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高产蛋率的乌骨鸡。

(3)根据题意分析,对选育出的乌骨鸡进行观察时,发现有4.3%的个体由初生时的深乌肤变成浅乌肤,而绝大多数鸡的肤色没有发生变化,保持初生时的乌肤性状,说明乌骨鸡的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还受环境影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信息分析,写出杂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和子一代的基因型,进而根据亲子代之间的基因型关系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11.施一公研究团队在《科学》上报道了人源γ-分泌酶结合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结合底物后γ-分泌酶发生的构象变化,并对这些构象变化的功能进行了生化研究,从而为研究与癌症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特异性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进行时,需控制温度、酸碱度等条件,因为高温、过酸、过碱会使γ-分泌酶的________遭到破坏,失去活性。

(2)根据蛋白质的各种特性,如蛋白质的________、所带电荷的________、以及溶解度、吸附性、对其他分子亲和力等,可用来分离不同种类蛋白质,从而得到γ-分泌酶。

(3)γ-分泌酶由4个跨膜蛋白亚基组成。

若对γ-分泌酶4个跨膜蛋白亚基进行分离、纯化及分子量测定,需采用_________及电泳技术。

前者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_(填“大”或“小”)的跨膜蛋白移动速度较慢。

(4)电泳是指___________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对γ-分泌酶的4个跨膜蛋白亚基进行分子量测定时,通常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该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相对分子量的大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空间结构

(2).形状和大小(3).性质和多少(4).凝胶色谱(5).小(6).带电粒子(7).SDS能使蛋白质完全变性,使蛋白质的结构相同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

【解析】

【分析】

根据提供信息分析,γ-分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数量和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的活性受温度、pH影响,温度低时蛋白质的活性较低,而高温、强酸、强碱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得蛋白质丧失活性。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γ-分泌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高温、过酸、过碱会破坏其空间结构而使其丧失活性。

(2)根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的性质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等,可以用来分离不同蛋白质。

(3)若对γ-分泌酶4个跨膜蛋白亚基进行分离、纯化及分子量测定,需采用凝胶色谱及电泳技术。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跨膜蛋白移动速度较慢。

(4)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SDS能使蛋白质完全变性,使蛋白质的结构相同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因此该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相对分子量的大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以及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明确高温、强酸和强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其永远丧失活性,并能够分析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12.某科学家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了nemuri基因有促进睡眠

功能。

nemuri基因编码的NEMURI蛋白由果蝇大脑中的神经元表达,再经过糖基化、羧基末端酰胺化等修饰而成。

目前,该科学家团队正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NEMURI蛋白药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nemuri基因是本研究

第一步。

若nemuri基因核苷酸数少,核苷酸序列已知,可以通过________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2)研究者可从果蝇的基因文库中获取nemuri基因。

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

构建基因组文库时,需要用到的酶主要有________,构建cDNA文库时还需要用到的酶主要是________。

cDNA文库中的基因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启动子。

(3)如果nemuri基因___________,研究者也可据此设计引物,用PCR技术扩增nemuri基因。

PCR技术所需的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解旋酶。

(4)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蛋白类药物

工程菌有多种,如大肠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

该团队拟选用酵母菌作为生产NEMURI蛋白的工程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NA合成仪

(2).限制酶和DNA连接酶(3).逆转录酶(4).不含有(5).部分核苷酸序列已知(6).dNTP(dATP、dTTP、dGTP、dCTP)(7).不需要(8).酵母菌是真核细胞,细胞中含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能对生产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修饰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核心步骤)、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目的基因是nemuri基因,果蝇大脑中的神经元表达,产生的NEMURI蛋白有促进睡眠的功能。

【详解】

(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nemuri基因核苷酸数少,且核苷酸序列已知,则可以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2)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其中基因组文库构建时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而构建部分基因文库时一般采用反转录法,需要用到逆转录酶;经过反转录法构建的cDNA文库中的基因是缺乏启动子和终止子的。

(3)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nemuri基因),前提是nemuri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已知,以便设计引物;PCR技术的原理是双链DNA的复制,需要以dNTP(dATP、dTTP、dGTP、dCTP)为原料,但是不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其利用高温打开DNA的双螺旋结构。

(4)与原核细胞(大肠杆菌、乳酸菌)相比,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能对生产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修饰,因此酵母菌更适合作为该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步骤以及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要求,明确两种基因文库的大小和范围是不同的,构建方法和基因的结构也是有区别的,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