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0443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46单元 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第46单元教案EEPO板块结构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教案(板块结构式)

课题: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一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重点、难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

(听+说+想)

复习乘法口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20'

(看+说+想:

动静转换)

小组合作,结合生活情况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2'

(想+说+做)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

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

还多几个?

摆一摆,填一填。

7÷3=□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3'

(听+想+说)

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课题: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二)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二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重点、难点

1、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2、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

(听+说+想)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16()×6<254×()<23

47>()×6()×8<26

2、计算:

8÷4=45÷5=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1、教学教材P50例1。

2、学P51例2。

(有余数的除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

(想+说+做)

1、教材P51。

“做一做”。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3、作业练习。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

(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

(听+想+说)

1.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3.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课题: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三)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三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

(听+说+想)

1.谈话导入课题。

2.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小组合作

教学P52例3。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讨论。

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

(想+说+做)

自主学习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2、巩固练习。

3、教本P53第3题。

(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

(听+想+说)

师生互动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课题: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四)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四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5'

(听+说+想)

1.谈话导入课题。

2.揭示课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1、4×7-28=34-5×6=4×8-24=

2、在()里最大能填几?

(略)

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还余几个苹果?

4、用竖式计算:

37÷449÷632÷5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

(2)33÷7=5……2()

(3)63÷8=7……7()(4)5×6+4=34

6、完成教材P54第6题、第7题

7、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5'

(想+说+做)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

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

还剩几个?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5'

(听+想+说)

1.学生总结。

2.布置课外作业。

课题: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五)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五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重点、难点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

(听+想+说)

1、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837+55×872÷824–6

7×956÷749÷718÷342÷69×445÷9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

2、教学教材P55例4。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板书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

(想+说+做)

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

(想+说)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第五单元:

秒的认识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一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

(听+想+说)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刚才,象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怎样计量用“秒”做时间单位。

2、学生自主探索,体验1秒钟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小结:

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

(想+说+做)

体验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2、做练习十四:

1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

(想+说)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第五单元:

时间的计算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二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

(听+想+说)

1.猜谜语:

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

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3.引出课题:

“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1、教学例1:

2时=(    )分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

3时=(  )分  2分=(  )秒

3、教学例2:

4、小结(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

(想+说+做)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题。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

(想+说)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表现如何?

课题:

第五单元:

时间的简单计算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三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重点、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5'

(听+想+说)

1、1分=()秒 2时=()分2、上午第一节课()时()分开始,一节课是()分。

3、张小琴跑60米的成绩是9()。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2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一)基本练习

1.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

2.第3题:

读读三个例子,并要求收集类似的信息。

3.第4、5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二)综合练习、

1.第6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第7题,记录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0'

(想+说+做)

1、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

05开始,到2:

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3、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

课题:

第六单元:

口算乘法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一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提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得口算方法。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

(听+想+说)

1.出示68页主体图:

你们去过游乐场吗?

谁能介绍一下吗?

2.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小组合作)

1、教学例1:

(出示图片) 

2、出示玩碰碰车的图片,解决问题。

  

3、总结规律:

出示:

2×4=   20×4=   200×4=   2000×4=  

4、交流:

怎样算?

然后汇报。

5、小结: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计算时先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5'

(想+说+做)

(同桌交流)

1、游乐场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呢?

你能根据这张游乐项目价格表,提出一些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2、练习:

练习十五1、2、3。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

(想+说+做)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课题:

第六单元:

乘法的估算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二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

(听+想+说)

谈话导入课题:

 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

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小组合作:

1、出示例2: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

(3)小组汇报。

4、小结。

   

5、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

(想+说+做)

自主学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

然后互说想法。

2、完成练习十五第4、5、6题(检测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

(听+想+说)

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

第六单元:

口算乘法练习课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三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1、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5'

(听+想+说)

1.谈话导入课题。

2.揭示课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1、基本练习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学生读题后问:

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会列算式吗?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2、综合练习

(1)、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评议。

(2)、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15'

(想+说+做)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5'

(听+想+说)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题:

第六单元:

笔算不进位乘法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四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进程,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掌握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在把所得的积相加。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

(听+想+说)

1.谈话导入课题。

2.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1、引导学生提出:

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

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3、教师提问: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4、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5、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6、全班汇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

(想+说+做)

1、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

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

(听+想+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不进位乘法,还知道了乘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感觉如何?

课题: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五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

(听+想+说)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教学p26中的例2。

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

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

(想+说+做)

1、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独立完成练习十七题第1、2、3、4题,学生后,

3、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

(听+想+说)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课题: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六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

(听+想+说)

1.大家参加过或观看运动会吗?

2.出示教材第78页“做一做”四幅图:

谁能算一算图中一共有多少人?

3.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1.独立思考列算式,并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128×4”等于多少?

2.学生交流。

3.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1)探索算法:

“求一共有多少瓶?

”应该怎样列式?

(2)小组讨论:

24×9=?

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整个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让学生明白整个计算过程:

用9乘4得36,向十位进3个位写6,用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数3得21,在百位写2,十位写1,积为216。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

(想+说+做)

1.列竖式计算:

78×7= 67×9=

2.独立完成:

49×8=69×8=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

(听+想+说)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课题:

第六单元: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龚雄高

课时:

第七课时

班级:

三年级时间:

2013.10.

双目标:

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重点、难点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5'

(听+想+说)

1.谈话导入课题。

2.揭示课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5'

(看+说+想:

动静转换)

(1)、基本练习(自主完成)

1.口算:

500×7 21×4 320×3 1000×9 43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