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8490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盐城中学期初检测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龟山先生行状

宋·吕本中

先生讳时,字中立,姓杨氏,世居南剑将乐县北之龟山。

其先本蜀人,唐初徙居江州湖口,次居河南开封府顾释县。

先生八九岁能赋诗,人咸异之。

弱冠时游于邵武学,有声,确然以道学自任。

年二十三,膺太学荐,遂登徐铎榜进士第。

先生名时,字中立,姓杨,世代居住在南剑州将乐县北的龟山。

他的祖先本是蜀人,唐朝初年迁居江州湖口,又迁居河南开封府顾释县。

先生八九岁能吟诗作赋,人们都认为他特别。

成年时他到邵武游学,很有声望,坚定地以传播理学为己任。

二十三岁时,先生接受太学的举荐,于是考中了徐铎榜的进士。

哲宗即位,时天下翕然共趋王氏之学。

先生独斥其不知道,妄以私智曲说眩瞀学者耳目。

先生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时丞相蔡京客张觷,言于京曰:

“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

”问其人,以先生对。

京因荐之。

哲宗即位,当时天下人都一致称颂、追随王安石的经学。

只有先生斥责他们并不明白王氏之学,胡乱地以个人偏见、邪辟的言论迷乱求学者的耳目。

先生安心在州县任职,不曾追求名誉和地位,但声誉名望日益高涨,四方人士不远千里前来跟从先生学习,号为龟山先生。

当时丞相蔡京的门客张觷,对蔡京说:

“如今天下多变故,事情到这样的地步必然失败,应当立即援引德高望重的人在皇帝身边,或许还来得及。

”蔡京问具体人选,张觷举荐了先生。

蔡京于是推荐了先生。

寻,上疏请复祖宗旧法,除熙宁以来新政;太学生伏阙,乞留李纲、种师道,军民从之者数万人。

执政虑其生乱,公言:

“士民伏阙,诟骂大臣,发其隐慝。

出于一时忠愤,非有作乱之心,无足深罪。

李邦彦首画遁逃之策,捐金割地,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虏言是听。

此二人者,国人之所同弃也。

今敷告中外,乃推平贼和议之功归二人者,非先王宪天自民之意,宜收还榜示,以慰人心。

不久,先生上疏请求恢复祖宗原有的法规,革除熙宁以来的新政;太学生们拜伏于宫阙下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跟从情愿的军民有数万人。

当权者担心他们发生暴乱,先生说:

“学生百姓上书请愿,诟骂大臣,揭发他们不可告人的罪恶,这是出于一时的忠愤之心,并没有作乱的心思,不值得过分怪罪。

李邦彦是第一个谋划逃跑的策略的人,舍弃钱财划割土地,以亲王作人质来主张和议,罢免李纲来接收盟约;李邺奉命出使却言辞失当,只听从敌人的话。

这两个人,都是国人共同唾弃的人。

现在向朝廷内外宣告,却将平定外贼和议的功劳归属于这两个人,这不是先王平反来自百姓的冤情的本意。

应该收回成命张榜告示,来抚慰人心。

高宗即位,初以先生为工部侍郎。

陛对,言:

“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

”上然之,除兼侍讲。

未几,以老疾求去。

乃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

先生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

后奉祠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

东南学者推先生为“程氏正宗”。

高宗即位,起初让先生任工部侍郎。

在皇帝召对时他说:

“圣明贤德的君主,没有不重视学典学的。

”皇上赞同他的话,授予他兼侍讲的职务。

不久,他以年老有病为由请求离职。

于是诏令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先生在东郡时,结交的都是天下名士。

后来告老还乡,只领俸禄,徜徉于林泉之间,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已的主要事务,东南学者尊崇先生为“程氏正宗”。

先生天资仁厚,宽大能容物,幼丧母,哀毁如成人。

事继母尤谨。

本中尝闻于前辈长者,以为明道先生温然纯粹,终身无疾言遽色,先生实似之。

自二程推明圣学,学者日广。

然传之久,往往失旨趣,支离泛滥。

先生推己遇物,为之折衷,轻重先后,如鉴之照形,度之量物,无毫发差者。

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名望益重。

陈公瓘、邹公浩皆以师礼事先生,而胡公安国诸人实传其学,圣人之道为不坠也。

然先生歉然,未尝自满。

世之学者有志于善,睹先生所以事师交朋友,可以为法矣。

先生天生仁慈宽厚,胸怀宽大能容纳众人。

先生幼年丧母,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如同成人。

侍奉继母特别谨慎。

我曾经从前辈长者处听得,说明道先生性情温和,精纯完美,一辈子从不粗暴急躁,龟山先生实在很像他。

自从程颢和程颐推广他们的学问以来,学者日益增多。

然而传得久了,逐渐失去要旨,支离破碎,到处扩散。

先生用自己的思考去推究程氏学说,调和各种说法,分清它们的轻重关系和先后次序,如同用镜子照物体的形状,用量器计量物件,没有丝毫的差错。

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的名誉和声望日益加大。

陈瓘、邹浩都以老师之礼尊奉先生,而胡安国等人实际传承了先生的学问,程氏理学才不至于失传。

但先生显得很惭愧,不曾自满。

世上求学的人想成为美善的君子,可看先生怎样对待老师结交朋友,可以以他为榜样了。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妄以私智曲说眩瞀学者耳目曲:

邪僻不正

B.捐金割地捐:

捐献

C.今敷告中外敷:

宣告,陈述

D.终身无疾言遽色遽:

严厉的

【答案】B.捐,舍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时年少时聪颖好学,八九岁就能吟诗作赋,得到人们的称赞,成年时在邵武游学,以传播理学为己任。

B.杨时在担任地方官吏时,声誉名望日益高涨,四方人士不远千里前来跟从先生学习;他还多次上书谏言,得到皇帝认可。

C.杨时对理学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人称为“程氏正宗”。

D.杨时在侍奉老师和交朋友方面,可以作为后人的榜样,但作者遗憾他的思想学问没能得以传承。

【答案】D.“作者遗憾他的思想学问没能得以传承。

”无中生有,在文中找不到判断依据。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

(5分)

如今天下多变故,事情到这样的地步必然失败,应当立即援引德高望重的人在皇帝身边,或许还来得及。

(故、旧德老成、诸、庶几、及,各一分)

(2)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虏言是听。

(5分)

以亲王作人质来主张和议,罢免李纲来接收盟约;李邺奉命出使却言辞失当,只听从敌人的话。

(质、誓书、失辞、惟虏言是听,句意通顺,各1分)

8.杨时在传承程氏理学方面有哪些贡献?

请简要概括。

(4分)

杨时以自己独立的思考去推究程氏学说,调和各种说法(1分),理清关系,建立体系(1分),著书讲学(1分),准确地阐发并传承程氏理学(1分)。

扬州中学开学质量检测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家贼事宜状

韩愈

臣去年贬岭外刺史,其州虽与黄家贼不相邻接,然见往来过客,并谙知岭外事,或人所说至精至熟。

其贼并是夷獠,亦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

衣服言语,都不似人。

寻常亦各营生,急则屯聚相保。

比缘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

近者征讨,本起于裴行立、阳旻。

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亦缘见贼未屯聚之时,将谓单弱,立可摧破,争献谋计,惟恐后时。

朝廷信之,遂允其请。

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倘皆非虚,贼已寻尽。

至今贼犹依旧,足明欺罔朝廷。

邕容两管,因此凋弊,十室九空,百姓怨嗟。

阳旻、行立,相继身亡,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

阳旻、行立,事既已往,今所用严公素者,亦非抚御之才,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

如此不已,臣恐岭南一道,未有宁息之时。

昨者并邕容两管为一道,深合事宜。

然邕州与贼逼近,容州则甚悬隔。

其经略使若置在邕州,与贼隔江对岸,兵镇所处,物力必全。

一则不敢轻有侵犯,一则易为逐便控制。

今置在容州,则邕州兵马必少,贼见势弱,易生奸心。

伏请移经略使于邕州,其容州但置刺史,实为至便。

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疫杀伤。

臣自南来,见说江西所发共四百人,曾未一年,其所存者,数不满百。

岳鄂所发都三百人,其所存者,四分才一。

续添续死,每发倍难。

若令于邕容侧近召募添置千人,兵士皆便习。

长有守备,不同客军,守则有威,攻则有利。

自南讨已来,贼徒亦甚伤损。

察其情理,厌苦必深。

大抵岭南人稀地广,贼之所处,又更荒僻。

假如尽杀其人,尽得其地,在于国计,不为有益。

容贷羁縻,比之禽兽,来则捍御,去则不追,亦未亏损朝廷事势。

以臣之愚,若因改元大庆,赦其罪戾,遣一郎官御史,亲往宣谕,必望风降伏,欢呼听命。

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既不能绥怀绥:

安抚  

B.足明欺罔朝廷罔:

陷害

C.一则易为逐便控制逐便:

乘便

D.容贷羁縻,比之禽兽容贷:

宽恕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能了解黄家贼事情和百姓情况是因被贬岭外做州刺史,亲涉其地。

B.韩愈认为严公素其人不是能安抚控制局势的人物,也未另立章程办法。

C.韩愈听说江南西道所征发的士兵共四百人,不到一年,所剩不足百人。

D.韩愈认为体察他们的人情事理,黄家贼也必定深深厌烦以为苦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

(4分)

▲▲

(2)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4分)

▲▲

8.韩愈对于黄家贼事宜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5分)

▲▲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5.B(罔:

欺骗)

6.A(从文中看韩愈未亲涉其地,岭外的事情和百姓情况是他从来往客人口中听说的。

7.

(1)这实在是由于他们自己求取功劳赏赐,(从而)制造(导致)战争的事端,人神共同仇恨他们,以此招致祸患。

(4分。

邀,造作兵端,嫉,殃咎。

1点1分)

(2)接着替(他们)选择有才干(才能)、有威信(威望信誉)、又熟悉岭南情况的人做经略使,处理事情适当(得当适宜),当然永远不会再有侵扰背叛朝廷的事件(发生)。

(4分。

材用、谙、得宜、侵叛,各1分)

8.①慎重择人;②经略使府设在邕州;③就近征调士兵;④采用宽容怀柔政策(以防御为主,不主动出击);⑤趁机招抚并设经略使。

(1点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黄家贼事宜状

韩愈

我去年被贬做岭南潮州刺史,潮州虽与黄家贼所在地不相接邻,但也常见往来的过客,他们都熟知岭南的事情,有人讲起来最为精确详熟。

黄家贼都是西南的少数民族,他们也没有城镇可以居住,只是依山险之地居住,自称为洞主。

他们所穿衣服、所使用的语言,都不像我们普通人。

平时他们也是各干各的事情,遇到紧急情况就聚集在一起互相保护。

近来因为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心,既不能以恩德安抚百姓,又不能用武力监临控制,侵扰欺凌,俘获捆绑,以此招致黄家贼极大的怨恨。

近来对黄家贼的征讨,本起于裴行立和阳旻二人。

这两个人,本来就没有深谋远虑,其本意只在求得功劳和赏赐而已。

也因为看到黄家贼没有集结时的情况,认为他们势力单薄软弱,很快就可以被摧毁,所以他们争着向朝廷呈献消灭黄家贼的计谋,都惟恐自己落后了。

朝廷听信了他们的话,于是就答应了他们的讨伐请求。

自从他们出兵讨贼以来,时间已过两年,他们前后向朝廷报告的杀死和俘获的人数,总计也不下一两万人。

倘若他们所报的数字都不是虚假的,那么黄家贼已经不久将被消灭净。

可是至今黄家贼还依旧存在,足以说明裴行立和阳旻是在欺骗朝廷。

邕管和容管因为这而衰败,使得十室九空,百姓们哀怨叹息。

阳旻和裴行立已相继死去,这实在是由于他们自己求得功劳赏赐,从而制造导致战争的事端,人神共同仇恨他们,以此招致祸患。

阳旻和裴行立之事已经成为过去,如今任用的严公素其人,也不是能安抚控制局势的人物,他不能另立一套章程办法,只是依照前任的做法还请求攻打讨伐。

这样继续下去(不停止),我真担心整个岭南道,不会有安宁平静的时候。

近来朝廷将邕管和容管合并成一道,这是非常符合事理的。

然而,邕州和黄家贼相接近,容州则与黄家贼相距甚远。

其经略使府署如果设在邕州,和黄家贼隔江相对,军府的所在地,财物和人力一定齐备:

一方面贼人不敢轻易进犯;另一方面也容易顺便对局面加以控制。

如今将经略使府设置在容州,那么邕州的兵马必然减少,贼兵看到官兵势力薄弱,容易产生奸邪的念头。

我恳请将经略使府署移至邕州,在容州只设置州刺史,这实在是极为便当之事。

近来从各道征发的南讨兵马,大都不熟悉这里的山川形势,不服当地水土,士兵远离家乡寄居异地,又受疾病瘟疫和战争杀伤之苦。

我从南方归来,听说江南西道所征发的士兵共有四百人,还不到一年,所剩下的已经不足百人。

岳州和鄂州所征发的均为三百人,至今所存,也仅四分之一。

陆续增兵,陆续死亡,致使每次征调军队都加倍困难。

如果在邕州和容州附近就地召募增加千人,士兵们都方便熟悉。

这样,长期有人守备,不同于外地调来的军队,防守则有威慑力量;进攻则有便利条件。

自从朝廷征兵南讨以来,黄家贼的伤亡损失也很惨重。

体察一下人情事理,黄家贼也必定深深厌烦以为苦事。

大致上岭南地广人稀,黄家贼所在的地方,更加荒凉僻远。

假如朝廷把黄家贼全部杀光,全部占领其土地,对于国家来考虑,不算是一件有益之事。

(对他们应该)宽容怀柔,把他们看作禽兽,他们来侵扰,我们就抵御一下;他们逃跑了,我们也不去穷追不舍,这样也不损害朝廷(在这个问题上所保持)的态势。

凭我的愚昧之见,如果趁着朝廷改元的盛大庆典,赦免黄家贼的罪过,派遣一位郎官或御史,亲自去宣布皇帝的赦令(晓之以理),黄家贼必然会闻风归顺,欢呼雀跃,听从朝廷命令。

接着替他们选择有才干、有威信、又熟悉岭南情况的人为经略使,处理适当,自然永远不会再有侵扰背叛朝廷的事件发生。

南师附中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淮阴中学期初联考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赠张别驾序归有光

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

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署其事。

未逾月,新令且至,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

噫!

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

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

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

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人,无亲知之素。

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

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

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

侯为人慈爱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

故不逾月,而县之士民,无不爱且慕焉。

嗟夫!

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

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

虽骈死敲扑之下,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

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

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不能绝也。

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

夫二百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

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

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

虽在倥偬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

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

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

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

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

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

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

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

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哉?

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

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薄者,亦莫如侯。

余故乐为道之云。

侯名牧,辛丑进士,山阴人。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一,有删改)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署其事署:

代理

B.侯为人慈爱恺悌恺:

和顺

C.且日钩取疑似之人钩:

牵连

D.无亲知之素素:

旧交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侯在昆山任上深得民心,离任之际,归有光和朋友们特地在玉山之南邀请他聚饮,席间所有人无不为张侯的离任而伤感。

B.昆山百姓耕种努力,认真完税,勤心侍奉皇帝派来的官员,对于官员的恶行也都隐忍且无任何发泄之举。

C.归有光认为,现在的有些无良官员动不动就说地方民风浮薄丑恶,对地方仁孝忠厚的民风积淀视而不见,实在令人气愤。

D.张侯治理昆山虽然时间很短,但百姓爱戴仰慕,归有光认为张侯深深了解昆山民风民俗并不浮薄。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

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

(5分)

(2)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

(5分)

8.文中张侯应对倭寇不肯因循“旧弊”?

请简要概括“旧弊”有哪些。

(4分)

5.C

6.B

7

(1)人之间的交往,经历过很长的岁月却未必彼此友爱。

哪里只是不能互相友爱,有的(甚至)厌烦了那长时间的往来,想要离开只怕不能赶快(做到)。

【评分建议】1句1分

(2)孔子编删《诗经》三百篇,赞美的诗歌只有一成,意在讽刺的却有九成,(正是)用来疏导百姓的情感,使百姓说出他们的心声。

【评分建议】第二句2分,其他每句1分。

8.

(1)在倭寇来犯前就封闭城门严禁外出

(2)掠夺百姓仅剩的粮米菜蔬

(3)坐视不理城外百姓呼救

(4)抓捕残忍杀害可疑的人

【评分建议】1点1分

江都中学、扬中高级中学、溧水高级中学期初联考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

“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译相顾骇愧曰:

“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

敞曰:

“此所谓驳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

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

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

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

“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敞穷治其事,伟伏罪。

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

“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

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

蓄积。

②傅致:

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论囚论:

讨论

B.持府县短长持:

挟制

C.卒之付御史决 决:

判决

D.每燕见他学士燕见:

帝王闲暇时召见臣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①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4分)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3分)

③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3分)

8.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

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4分)

5.A论:

判决。

论囚:

判刑。

6.D刘敞“折服”皇帝的方式不是“犯颜直谏”而是“讽谏”。

7.(10分)

①从松亭到柳河,道路很直而且平坦,不用几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故意走这条路?

②王甲得知(刘敞)可以为自己申冤,才敢说出真相,杀人凶手是富人陈氏。

③没有别的什么方法,只是尧有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品德,这种品德像阳光一样照耀在天地之间。

8.①刘敞熟悉契丹的地形道路,指出契丹人故意绕远路的行为;②刘敞知道契丹人所不认识的异兽“驳”,说出它的声音形状。

(4分,每点2分)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是临江新喻人,庆历年间考中进士,在廷试中排第一。

负责誊写的官员是王尧臣,他是刘敞妻子的哥哥,自认为有亲属之嫌,于是就排列他为第二。

刘敞先做了蔡州通判,又入职集贤苑,任尚书考功一职。

  刘敞奉皇帝之命出使契丹,刘敞向来就通晓山道水路,但仍让契丹人带领着他前行,从古北口到柳河,迂回曲折几乎有一千里路程,契丹人想要夸大道路险阻遥远。

刘敞质问契丹翻译官说:

从松亭往柳河方向走,非常直接又不费力气,不需要多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老路?

契丹翻译官回头看着刘敞既惊骇又羞愧地说:

“确实这样。

只是自与大宋通好以来,设置驿站的路线就是这样,不敢变更。

”顺州的山里面有怪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吃老虎豹子,契丹人不能认识这种动物,就来问刘敞。

刘敞回答:

“这就是人们说的‘駁’”给他们描述駁的声音外形,并背诵《山海经》《管子》的部分内容使契丹人了解这种动物,契丹人更加的感叹佩服。

刘敞出使契丹国回来,请求治理扬州。

  扬州的雷塘,是汉代的雷陂。

以前是农民的田地。

汉之后官府征地蓄水但是没有拿别的田地来偿还百姓,农田的主人都失去了产业。

然而雷塘也决堤残损无法开展漕运,扬州官员又把它们重新用作农田。

刘敞根据唐朝原来的契据,偿还百姓全部资财。

发运使规劝他不要这样做,但是刘敞最终还是将田地给了农民。

天长县有个叫王甲的杀了人,已经被备文定案,刘敞召见了他并发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衙役,没有胆量澄清自己。

刘敞就拿处理农民曹杜诱的案子来示范给王甲看,曹杜诱无法获得公正的评判,却被罗织更多罪名。

曹杜诱将要被判刑,刘敞说:

“这是冤案。

”亲自查实审讯曹杜诱。

王甲知道刘敞可以为自己洗刷罪名,才敢说出真相。

杀人的人却原来是有钱人家陈氏。

百姓口口传颂,把刘敞视为神仙。

  刘敞因为与其他人意见向左,请求去管理永兴的军队,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

世家大族范伟非法谋取利益,假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挟持当地官员的弊端,多次违反法令。

刘敞彻底地惩办范伟的违法之事,范伟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行,但是没有等到判刑受处,刘敞被皇帝召回朝廷,被任命为三班院,范伟立刻使以前定的罪案改变,甚至改掉了十之四五,最终这案子交由御史来判决。

  刘敞陪侍英宗讲习诵读,常常依据经典阐明事理,趁机用这些故事来讽谏。

当时两宫正好有小人说挑拨离间的话,谏官有时指责得过于直接了当,(效果不甚明显)。

刘敞奉上《史记》给英宗看,到了尧把天下禅让给舜那一节时,拱手对英宗说:

“舜这个人身份非常卑贱,尧把尊位禅让给他,天和地顺应尧,老百姓拥戴尧,没有用别的什么方法,只是尧有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高尚品德,这种德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天地之间罢了。

”英宗站直身子脸上露出感动的表情,知道刘敞是在用经义名理来暗示劝告他。

皇太后听说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