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127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华简程寤解析文档格式.doc

可见“惟王元祀”即“文王去商在程”之后,也即文王受命之年。

黄怀信先生于《清华简〈程寤〉解读》文中言:

“当是受命元年之正月。

”简帛网:

所说甚是。

“元祀”又见于《尚书》之《酒诰》、《洛诰》篇和《逸周书》的《柔武》篇。

贞月,整理者指出“即正月,‘贞’端母,‘正’章母,同在耕部。

”其说或可略加补充,《周易·

师卦》:

“彖曰:

师,众也;

贞,正也。

”《楚辞·

离骚》:

“摄提贞于孟陬兮。

”王逸注:

“孟,始也。

于,於也。

正月为陬。

”贞、正互通,可见《古字通假会典》“正与贞”条。

《古字通假会典》第60页,齐鲁书社,1989年7月。

称正月为“贞月”,后世犹可见。

如《大观录》卷一《魏晋法书》载:

“贞观六年贞月十七日”。

今广东及湖北等地区犹称正月为“贞月”。

据白衣庵先生《兴山土话的省思》文:

“农历一月,又有正月、元月等名称。

兴山同乡(包括接壤及附近各县)少有人念一月为正月、元月,一般都念贞月。

”《语言学研究》1986年第二期第37页。

徐渊先生《印有辛亥革命起义军骑兵图的葛镇志大昌铜元票》一文中也提到葛镇志大昌铜元一百枚票有“时在壬子(民国元年)贞月”的文字《钱币博览》2002年第4期第10~11页。

篇中“贞”字写法与上博二《周易》中的“贞”字字形最为接近,故可推知是齐鲁系的书体。

“月”字的写法则说明是典型的东周书体。

“既生魄”一词在西周金文中皆作“既生霸”,传世文献如《逸周书》等则皆为“既生魄”,二者区别明显,说明清华简《程寤》篇与《逸周书》中记有“既生魄”一词的各篇时间接近,都属于春秋时期的齐系文献。

《逸周书·

大开武》:

“周公拜曰:

兹顺天,天降寤于程,程降因于商,商今生葛,葛右有周。

维王其明,用开和之言言,孰敢不格?

”也提到了程寤之事。

《吕氏春秋·

诚廉》载:

“伯夷、叔齐闻之,相视而笑曰:

……割牲而盟以为信,因四内与共头以明行,扬梦以说众,杀伐以要利,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

”毕沅曰:

“事见《周书·

程寤》篇,今已亡。

《御览》五百三十三载其略云:

‘文王去商在程。

正月既生魄,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小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

寤,惊以告文王。

文王曰:

召发于明堂拜吉梦,受商之大命于皇天上帝。

’此其事也。

”可见《程寤》篇所记的占梦内容,在先秦时已有批评性的认识,其属于传说衍生内容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大姒梦,见商廷唯棘

《诗经·

大雅·

思齐》: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毛传曰:

“大姒,文王之妃也。

大姒十子,众妾则宜百子也。

”《诗经·

皇矣》:

“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郑笺云:

“天既顾文王,又为之生贤妃,谓大姒也。

其受命之道已坚固也。

”《史记·

管蔡世家》: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

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

”太姒之梦,传世诸书所引多据逸书《程寤》篇可参看笔者《清华简九篇九简解析》一文所列。

,而《艺文类聚》卷八十八引《太公兵法》亦曰:

“周太姒梦周梓化为松。

”这又印证了《太公兵法》与《书》系篇章渊源颇深。

《汉书·

艺文志》称:

“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

而《诗》载熊罴、虺蛇、众鱼、旐旟之梦,著明大人之占,以考吉凶,盖参卜筮。

小雅·

斯干》:

“乃寝乃兴,乃占我梦。

吉梦维何?

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

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无羊》:

“牧人乃梦:

众维鱼矣,旐维旟矣。

众维鱼矣,实维丰年。

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正月》:

“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梦占之重视,远非今人可比。

周人之占梦,更多是承袭自殷商可参看宋镇豪先生《甲骨文中的梦与占梦》,《文物》2006年06期。

,而据典籍所传,周王之政亦是往往与梦相关,如:

《艺文类聚》卷一引《帝王世纪》曰:

“周文王梦日月著其身。

《齐太公吕望表》引《周志》:

“文王梦天帝服玄禳以立令狐之津,帝曰:

昌,赐汝望。

文儆》:

“维文王告梦,惧后祀之无保,庚辰诏太子发曰……”

《墨子·

非攻下》:

“武王践功,梦见三神曰:

予既沈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

《国语·

周语下》:

“吾闻之大誓,故曰:

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

武儆》:

“惟十有二祀四月,王告梦……命诏周公旦立后嗣,属小子诵……”

寤敬》:

“维四月朔,王告儆,召周公旦曰:

“呜呼!

谋泄哉!

今朕寤有商惊予……”

《穆天子传》卷五:

“天子梦羿射于涂山,祭公占之……”

以上诸条,往往本身就是《书》系篇章内容或来源于《书》系篇章,至于《左传》、《国语》及诸子书中与梦相关的内容,就更是数不胜数,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两周时人对梦占的重视程度确实是无以复加的。

清华简《程寤》篇中,“商”字写法与上博《采风曲目》及《汗简》中的“商”字相似,也比较接近于春秋齐器《庚壶》中“商”的写法,说明清华简《程寤》篇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地写本。

廷,传世文献皆作“庭”,下之“周廷”同。

该字写法与上博二《周易》之“廷”字接近。

棘,以其多刺为恶木,故多用来比喻谗佞小人。

《楚辞·

七谏·

怨思》: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荆棘多刺,以喻谗贼。

”《文选·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李善注:

“荆棘以喻小人。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今者枳棘翦扞,戎夏以清。

”刘良注:

“枳棘,恶木也,喻残贼也。

乃小子发取周廷梓,树于氒间,化为松柏棫柞。

整理者言:

“《博物志》引作‘乃小子发’,较他本多一‘乃’字。

‘廼’与‘乃’通。

‘氒’(厥)字习见于今文,训为‘其’,《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引作‘阙’。

”清华简《程寤》篇作“氒”当是,传世诸书所引恐为误读。

由此亦可见清华简《程寤》篇早于传世诸文献所引的《程寤》篇。

“小子发”即此后的周武王,《史记·

周本纪》:

“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

周庭之称,传世文献亦可见,如《商君书·

赏刑》:

“故天下知用刀锯于周庭,而海内治。

梓,原文作杍,商承祚先生《说文中之古文考》中言:

“《说文》:

‘李,果也,从木子声。

杍,古文。

’案,此非李之古文,乃梓之古文也。

《尚书·

梓材》马融云:

‘古文作杍。

’《大传》‘桥梓’作‘桥杍’,是作‘杍’者,壁中古文也。

此误入。

”《说文中之古文考》第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3月。

梓树即现代植物学中紫葳科梓属乔木,《诗经·

鄘风·

定之方中》: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陆玑《疏》曰:

“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爲梓,梓实桐皮曰椅。

”《尔雅·

释木》:

“大而皵,楸;

小而皵,榎。

椅,梓。

”这里的梓,郭璞注曰:

“即楸。

”《说文·

木部》:

“梓,楸也。

”查先秦典籍,唯《庄子·

人间世》与《楚辞》中之《涉江》、《九辩》言及“楸”,其它诸书皆但言“梓”,故可推测先秦时期“楸”只是梓树的南方方言称谓。

沈宝春先生《论清华简〈程寤〉篇太姒梦占五木的象征意涵》简帛网:

一文中对梓树的象征所论甚详,颇可参考。

松柏皆为典籍常见树木,古代往往以松柏之性为高茂而不凋,如:

天保》: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酆保》:

“微降霜雪,以取松柏。

晋语八》:

“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

《论语·

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荀子·

大略》: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庄子·

内篇·

德充符》:

“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

杂篇·

让王》:

“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三国志·

王昶传》: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

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

《世说新语·

言语》: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

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其中《逸周书·

酆保》所言:

”尤可见“松柏”为喻指历难而不凋敝的治国栋梁。

  先秦时期提到“棫”的文献内容不多,基本上皆不晚于春秋中晚期,如:

绵》: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棫朴》: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旱麓》: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山海经·

西山经》: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其上多棫橿,其下多竹箭。

《左传·

襄公十四年》:

“师皆从之,至于棫林。

襄公十六年》:

“夏六月,次于棫林。

夏纬瑛先生在《古代西北黄土高原的几种代表植物》一文中介绍说:

《毛传》:

“棫,白桵”(音桵)。

《毛传》解释植物名称往往本于《尔雅》。

《尔雅·

释木》中说:

“棫,白桵”,郭璞注云:

“桵,小木,丛生,有刺;

实如耳珰,紫赤,可啖。

”按照以上记载,棫就是现今黄土高原一带普遍生长的蔷薇科植物扁核木(Prinsepiaunifl·

raBatal.)。

扁核木正是一种丛生的小灌木,茎上长有针刺;

果实为核果,红色至深紫。

如樱桃大小,果实可食。

《植物杂志》1979年第3期第30页。

据《中国植物志》第38卷记载:

蕤核(本草经),蕤李子(救荒本草),扁核木(中国树木分类学),单花扁核木(经济植物手册),山桃(河南),马茹(陕西),茹茹(山西)。

灌木,高1~2米;

老枝紫褐色,树皮光滑;

小枝灰绿色或灰褐色,无毛或有极短柔毛;

枝刺钻形,长0.5~1厘米,无毛,刺上不生叶;

冬芽卵圆形,有多数鳞片。

……核果球形,红褐色或黑褐色,直径8~12毫米,无毛,有光泽;

萼片宿存,反折;

核左右压扁的卵球形,长约7毫米,有沟纹。

花期4~5月,果期8~9月。

2n=320。

产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和四川等省区。

生山坡阳处或山脚下,海拔900~1100米。

性耐干旱。

果实可酿酒、制醋或食用,种子可入药。

《中国植物志》第38卷第6~8页,科学出版社,1986年6月。

由此可知,棫又称白桵,即今之单花扁核木。

为蔷薇科、李亚科、扁核木属落叶灌木。

《诗序》称《棫朴》是咏“文王能官人也”,其中之诗句“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毛传曰:

“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

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

”故可知古代有以丛生之“棫”比喻贤材众多者。

夏纬瑛先生《古代西北黄土高原的几种代表植物》一文中还指出:

柞就是饲养柞蚕的柞树。

如今饲养柞蚕的柞树不只一种,而都是山毛榉科栎属(Quercus)植物,有辽东栎、蒙古栎、槲栎和其他相近的种类。

这些栎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凡平原、丘陵、低地都有。

所说与郑笺及郭璞注相合。

栎属植物在中国约有一百多种,因此文献所记之“柞”,往往非一,本文中与“棫”并称之“柞”则最有可能是岩栎或乌冈栎,据《中国植物志》第22卷载:

岩栎,常绿乔木,高达15米,有时灌木状。

……产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

生于海拔300~2300米的山谷或山坡。

《中国植物志》第22卷第253页,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

……

乌冈栎,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

……产陕西、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生于海拔300~1200米的山坡、山顶和山谷密林中,常生于山地岩石上。

日本也有分布。

本种因生长的环境不同,生在山顶、山脊和人为干扰较频繁地方的,常生长成灌木状,叶短小,长2~5厘米;

生长在环境条件较好地方的,常生长成乔木,叶长5~8厘米,果实也较大。

《中国植物志》第22卷第255~257页,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

采菽》: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

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蓬蓬,盛貌。

”郑笺曰:

“其叶蓬蓬,喻贤才也。

正以柞为兴者。

”可见,“柞”和前文所言“棫”的意象类似,也被古人用来比喻贤才之盛。

此前讨论清华简《程寤》篇的文章中,或有以“‘棫’、‘柞’属于灌木,并且生有棘刺……是树木中低劣的品种”袁莹《清华简〈程寤〉校读》,复旦网,2011年1月11日。

为说者,则显然是混淆了现代植物学中所称大风子科柞木属常绿灌木与山毛榉科栎属古代名“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之间的关系。

大风子科柞木有棘刺,最北只分布到秦岭、长江以南,且生于低海拔林边、丘陵和平原地带,与古籍中所记广泛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并无棘刺,且多处于高海拔山地的“柞”如《山海经》中即记载:

“大时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橿……中山,其上多楮柞,其下多杻橿……首山,其阴多楮柞……良余之山,其上多楮柞……升山,其木其多楮柞……铜山,其上多金银铁,其木多楮柞杻粟橘櫾……衡山,上多寓木楮柞……仁举之山,其木多楮柞……琴鼓之山,其木多楮柞椒柘……涿山,其木多穀柞……大支之山,其阳多金,其木多穀柞……龟山,其木多穀柞椆椐……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穀柞柳杻”。

完全不能对应,故可知古籍中之“柞”,只会是山毛榉科栎属落叶乔木或灌木,为古代重要经济植物,并不是“低劣的品种”。

清华简《程寤》篇中,以梓喻良材之首,松柏喻治国之栋梁,棫柞喻辅政的众贤才。

其寓意之简明,层次之清楚,颇有《诗》篇风致。

梦到梓与松柏棫柞等,也并非就一定代表着吉兆。

如:

《淮南子·

览冥训》:

“夫井植生梓而不容瓮,沟植生条而不容舟,不过三月必死。

可见太姒或是担心商廷非宜生梓,故惊。

“寤惊”一词又见于《梦林玄解·

梦原》引《史记》篇:

“维正月,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左史戎夫,曰:

今夕朕梦遂事,寤惊,予乃取遂事之要戒。

俾戎夫言之,朔望以闻。

”(今《逸周书·

史记》篇之文则为“维正月,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左史戎夫,曰:

‘今夕朕寤,遂事惊予。

’乃取遂事之要戒,俾戎夫主之,朔望以闻。

”)

弗敢占即不敢占,不敢占见于《左传·

成公十七年》:

“初,声伯梦涉洹,或与己琼瑰,食之,泣而为琼瑰,盈其怀。

从而歌之曰:

‘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

归乎!

琼瑰盈吾怀乎!

’惧不敢占也。

还自郑,壬申,至于狸脤而占之,曰:

‘余恐死,故不敢占也。

今众繁而从余三年矣,无伤也。

’言之,之莫而卒。

“诏”字构形与上博五《竞建内之》篇中的“诏”字接近,故可知是齐系文字写法。

“诏太子发”又见于《逸周书》,如《文儆》篇:

“维文王告梦,惧后祀之无保,庚辰,诏太子发曰……”《文传》篇:

“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莫春,在鄗,召太子发曰……”

卑,通“比”《古字通假会典》第589页“比与卑”条,齐鲁书社,1989年7月。

,按照。

灵,整理者言:

‘巫也。

’《九歌》注:

‘灵,巫也。

’”所说当是。

祝、史、巫、宗等皆为巫属,司祭祀诸事,相关内容可以参考三礼中的记载。

故此处言按照各职之名而鬯祓,即指下文之“祝祈祓王,巫率祓大姒,宗丁祓太子发”。

鬯,该字原简字形为,整理者隶定为从艸从兇的字,言“名,‘’字见包山简,读为‘凶’,《说文》:

‘恶也。

’‘名凶’犹《周礼·

男巫》之‘授号’。

”但下文既称“吉梦”,则这里不宜是“名凶”,李锐先生在《〈程寤〉试读》《学灯》第十八期,2011年3月24日,简帛研究:

http:

//www.jianbo.org/admin3/2011/xuedeng018/lirui001.htm。

一文中即改读为“聪”。

笔者认为,此字或当是鬯字。

“鬯”字早期写法字形上部与“兇”的上部全同,下部“鬯”字从匕,“兇”字从人,也非常相似。

《周礼·

春官·

鬯人》:

“凡王吊临共介鬯。

”郑玄注引郑司农云:

“鬯,香草。

”《周礼·

郁人》邢疏曰:

“《王度记》云:

‘天子以鬯,诸侯以薰,大夫以兰芝,士以萧,庶人以艾。

’此等皆以和酒。

诸侯以薰,谓未得圭瓒之赐,得赐则以郁耳。

《王度记》云‘天子以鬯’及《礼纬》云‘鬯草生庭’,皆是郁金之草,以其和鬯酒,因号为鬯草也。

”据《中药材品种沿革及道地性》所记:

“郁金正写作“鬱金”,《周礼》春官有鬱人,‘鬱人掌祼器。

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鬱鬯以实彝而陈之。

’注:

‘筑鬱金,煮之以和鬯酒。

’郑玄云:

‘鬱,草名,十叶为贯,百二十贯为筑,以煮之鐎中,停于祭前。

鬱为草若兰。

’这种‘鬱金’究系何物,历代注疏异说纷呈,难有定论,《诗经》中的一些线索或许对郁金品种推定提供帮助。

《大雅·

江汉》有‘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之句,‘秬鬯’注家或释为黑黍酿酒而掺以鬱金之草,此说亦有争议,而《大雅·

旱麓》云‘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此‘黄流’为鬱金所染,诸家无异词,这一染料恐来源于姜科Curcuma属植物根及根茎所含黄色素,故知早期鬱金必是此属植物。

”《中药材品种沿革及道地性》第168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年1月。

因此鬯草即本指姜科姜黄属的郁金和姜黄,以其为香草故,自可从艸书作,见于包山简者,亦当是指此。

“鬯”又用来称以郁金合黑黍酿成的古代宗庙祭祀所用香酒。

《说文·

鬯部》:

“鬯,以秬酿郁草,芬芳攸服,以降神也。

”《礼记·

曲礼下》:

“凡挚,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

郊特牲》: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气,血腥爓祭,用气也。

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

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

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

灌以圭璋,用玉气也。

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

萧合黍稷;

臭,阳达于墙屋。

故既奠,然后爇萧合膻芗。

凡祭,慎诸此。

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

殷人先求诸阳,周人先求诸阴。

诏祝于室,坐尸于堂,用牲于庭,升首于室。

直祭,祝于主;

索祭,祝于祊。

祓,整理者言:

‘除恶祭也。

’《左传》僖公六年注:

‘除凶之礼。

’《小尔雅·

广诂》:

‘洁也。

’”

“祝忻、巫率、宗丁,后一字皆人名。

祝,古代掌管祭祀、接神、祝祷等诸事之官。

示部》:

“祝,祭主赞词者。

招魂》:

“工祝招君,背先行些。

”王逸注曰:

“男巫曰祝。

”五臣云:

“工祝,良巫也。

曾子问》:

“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

”郑玄注:

“祝,接神者也。

巫,整理者言:

“即《周礼》‘女巫’,《国语·

楚语下》:

‘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所言者可略加补充,《开元占经》卷六十八:

“女巫也,主王后之内祭祀。

”准确地说,古代女巫之职司比《周礼》中所记要宽泛得多。

宗,整理者言:

“即《左传》成公十七年之‘祝宗’,巫率祓太姒,宗丁祓太子,皆切合身份。

”所说宗即“祝宗”,似不甚确,宗当即文献屡见之“宗人”。

黄怀信先生《清华简〈程寤〉解读》文中引《左传·

定公四年》“祝、宗、卜、史”杨伯峻注:

“祝谓大祝……宗为宗人。

”简帛网:

当是。

顾命》:

“上宗曰飨,太保受同,降,盥以异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

”孔传:

“宗人,小宗伯。

”《仪礼·

士冠礼》:

“彻筮席,宗人告事毕,主人戒宾,宾礼辞许。

“宗人,有司主礼者。

礼运》:

“宗祝在庙。

”郑玄曰:

“宗,宗人也。

”《汉书·

郊祀志》:

“能知四时牺牲,坛场上下,氏姓所出者,以为宗。

”颜师古注:

“宗,宗人,主神之列位尊卑者也。

”宋代司马光《知人论》:

“考制度,习威仪,辨牢饩之等,详笾豆之数,此宗人之职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十三:

“今考宗人之名,通于上下。

哀公二十四年》:

‘使宗人衅夏献其立夫人之礼。

对曰:

无之。

公怒曰:

汝为宗司。

’尊之曰‘宗司’,是非卑位矣。

又《文王世子》:

‘公族其在宗庙之中,则如外朝之位。

宗人授事,以爵以官。

‘宗人掌礼及宗庙。

’与郑氏《周礼·

大宗伯注》‘宗官典国之礼与其祭祀’合。

又《大戴礼·

诸侯迁庙》:

‘齐,祝、宗人及从者皆齐,宗人摈。

’与《周礼·

大宗伯职》掌王之傧相合。

郑注宗伯为宗人,盖即据此。

此天子、诸侯之宗人也。

《鲁语》:

‘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飨其宗老。

’韦昭注:

‘宗,宗人。

’《晋语》:

‘范文子谓其宗祝。

’韦昭注亦曰:

“宗,宗人。

”此卿大夫之宗人也。

币告宗祊社稷,

  币字从“攴”,与楚文字的写法明显有异。

《仪礼·

聘礼》:

“币美则没礼。

“币,谓束帛也。

士相见礼》:

“凡执币者不趋,容弥蹙以为仪。

”胡培翚正义:

“散文则玉亦称币,小行人合六币是也;

对文则币为束帛、束锦、皮马及禽挚之属是也。

“币告,参看《周礼·

男巫》郑注:

‘但用币致其神’,孙诒让《正义》:

‘但用币,则无牲及粢盛也。

’”币告之事,先秦习见,如:

郑语》:

“乃布币焉而策告之。

《大戴礼记·

“孝嗣侯某,敢以嘉币告于皇考某侯。

“宗祊,《国语·

周语》韦注:

‘庙门谓之祊。

宗祊,犹宗庙也。

’”宗庙称为宗祊,如:

襄公二十四年》:

“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周语中》:

“今将大泯其宗祊,而蔑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祈于六末山川,攻于商神。

“六末,疑指天地四方。

”程浩先生在《清华简〈程寤〉研读札记》一文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