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课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1283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石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搭石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搭石课件.docx

《搭石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石课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搭石课件.docx

搭石课件

搭石课件

篇一:

搭石教学设计及课件

21、搭石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谴责懒惰俗语伏下猛涨平衡平稳绾裤间隔人影绰绰协调有序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

和老师伸出手来一起写课题。

师: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师:

我给了大家很多时间去预习课文,谁预习好了,请举手。

既然这样,我就来考考大家对课文时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接下来我们让5位同学来读这5个自然段,谁来读呀?

师:

在这几位同学读书时,其他同学应该怎么做。

并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认识这一课的生词,看谁反应最快,读得最好。

①脱鞋绾裤是什么意思?

拆字解词法,

“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②平衡:

衡是什么结构?

中间的这一部分是什么结构?

③伏下身子:

你能用动作来演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④懒惰:

“懒”大家总爱写错,准有好办法记住它。

⑤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算是协调有序呢?

这是从字面上理解,让我们联系上下文,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协调有序的解释吗?

你理解了,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一起来做个协调有序的动作吧。

一组前面的:

合作着读一读二组后面的:

师: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踩入水中。

该是有人指挥吧,其实没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⑥人影绰绰:

这个词看上去很难理解的样子,其实有一个字是理解这个词的关键。

理解①宽裕

了它就理解了全词

②体态优美

谁的体态优美?

⑦清波漾漾①水面轻轻动荡

②液体大而满何外流

我们应该选择哪种解释你能根据另外一个意思组词吗?

师:

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画面?

透过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

好美的画面,人影、水光两相和,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读这两个词。

谁读?

齐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在这两个词语有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什么意思呢?

⑨理所当然

我们把词语送回它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谁找到了

理所当然的事是什么事?

你能把理所当然换一个词吗?

这就叫换词法,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

师:

最后我们把所有的词重新读一遍。

三、再读课文,明晰搭石

1、师:

解读了这些词语障碍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找出什么是搭石?

①指名读②我们大家再读一读,你要读到让所有的人都能从你的朗读中看到搭石。

③谁来读④你从他的朗读中看到了什么?

2、在没有这些搭石的时候家乡的人是怎样过河的?

(生答)

人们出工要——

人们收工要——

人们赶集要——

人们访友要——

你们在这一次次的脱鞋绾裤中体会到了什么?

3、师: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

了解这些,你觉得在家乡的人心中对搭石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4、作者刘章也一样有着同样的情感,写了进去,我们要用朗读读出来,谁来?

四、总结

这就是与家乡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搭石,它究竟在家乡的人生活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巧用字、词搭成一课、

《搭石》一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刘章怀着对家乡搭石那深深地怀念之情,写下了这字字质朴,却处处都流动这情感的一文。

我教学的第一课时,对于中年级而言,字、词教学是很重要的,所以我紧紧抓住这一环节,以此为抓手,完成第一课时,稍稍渗透一些家乡人与搭石之间的特殊联系。

一、初读课文,让生与生在词语读音的碰撞中了解课文

预习是四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我在平时就注重了对学生这方面习惯的培养。

这节课前,我布置了预习,所以课的伊始,我并没有拿出时间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而是以检查预习为目的,选了五位同学直接读课文,而其他同学一手执笔,一手扶书都在认真倾听,听仔细朗读同学的每一个字,随时做好标记,标出与自己读的不一样的地方,读完之后同学之间在交流,这也是我们班同学的一个良好倾听习惯。

果然,在这个过程中碰撞出了火花,大部分都是关于多音字的读音问题。

如“涨”“间”“行”这三个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应该怎样读全都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答案,而是通过分析查字典每个字在不同的读音下不同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理解,自己挑选读者,之后还让他们用剩下的不同意思来组词。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多音字确定读音的方法,而且从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还理解字所在的词语及在句子中的意思,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中字、词、句教学的成功串联。

二、教学词语,方法当先,理解出课文所蕴含的深意

我精心挑选了课文要求掌握的和一些不好懂的词语,引领学生认读,在会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重点让学生学会了方法,并在以后学会运用,并通过词语渗透文本所含深意。

如:

“脱鞋挽裤”首先用拆词法理解为脱下鞋子,挽起裤脚,之后追问脱下鞋子挽起裤脚干什么,这还不算完,继续引读“上工要?

?

,下工要?

?

,赶集要?

?

,访友要?

?

”。

从而再发问“在这一次次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而完成了从词到句子再到课文深意的理解。

“理所当然”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怎么理解。

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词语送回句子中,再用一个词语来替换,用换词法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接着追问“理所当然的事是什么事?

”小小的一个问题就向学生渗透了村民们美好的心灵。

一节课下来,感动和感受太多。

其中留下最深刻的就是语文应该还姓语,用他本来的面目面对学生,在真正的语文学习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篇二:

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人教版《搭石》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搭石》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

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二、《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2、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

搭石)

3.整体回顾课文围绕搭石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4.随学生读句交流,总结出四个重点内容:

什么是搭石,人们怎样搭石,人们怎样走搭石,搭石联结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一、

1、什么是搭石?

人们是怎么搭石的?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关语句。

2.指名读描写搭石的句子。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读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

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原来搭石就是为连接水的两岸而铺设的一条石

头路。

板书:

一条路)

一.把“话”变“画”,品味语言。

(1)村里的人们会选择哪种石头来摆搭石呢?

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

(2)石头选好了,怎样搭呢?

你来选一选,哪条是搭石呢?

(引导学生抓住“二尺左右间隔”)教师适时点拨,二尺左右间隔就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服的距离

(3)引发学生思考:

“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这样搭有什么好处呀?

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亲们这样摆搭石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文中找出关键词)

2、默读课文三、四段了解年轻人是怎样走搭石的?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文中的最后一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二)想象、体验,乡亲们怎样走搭石

过渡:

石头路铺好了,那怎样走呀?

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1.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

)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

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课件出示本段文字,随学生的理解、回答,相关词句变颜色)

(2)读后,请学生来谈一谈,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自己,为什么。

学生普遍对“无论怎样?

?

只要?

?

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感受颇深,并能结合这些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3)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师采访:

那大家都来当当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我想采访采访你,“您毕竟不是年轻人了,在这又找石头,又踏上几个来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吗?

学生能够走进这位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

自己摔了不要紧,只要后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师继续采访:

“您带着东西,这么急着赶路,还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误了吗?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说出了:

“我的事耽误了不要紧,后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师小结:

现在我明白了,您的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呀。

(此环节设计意图:

在学生独立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语言文字,但还不够深入、透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采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并通过回答记者的问题替文中的人物表达内心的想法,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那你们说,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吗?

上来点年岁的人都是这样,那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呢?

急着赶路的人都是这样,那不太着急的人呢?

拿着东西的人都是这样,那没带东西的人呢?

经过老师的点拨、提醒,学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乡,不是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的。

教师小结:

对呀,这就是这个例子,给我们的遐想。

在我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

所以,这一段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搭石,构成了家

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

一道景)

(5)让我们把体会到的带到读中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有感情朗读(此环节约用5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中作者只是举了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从而理解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以点带面,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2.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是怎样“协调有序”走搭石的,体会他们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1)上了点年岁的人走搭石,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分别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默读3、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

学生能够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也就是,你走在我前面,你抬起脚来,我就要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后面的就要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呀?

学生联系前文思考能够找到答案。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5)带入情境,引发思考:

我走在前面,实在累了,停下来歇一会行不行?

走在后面的人,有急事,强一步行不行?

教师小结:

所以,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在这抬脚紧跟当中就有了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此环节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想象,初步体会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走。

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心体会,从而理解这一行人在“抬脚紧跟”当中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同时也在渗透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走进课文情境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6)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亲身体验一番,从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首先,请一列同学先来尝试

师引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

前面的—

生1读:

抬起脚来

师:

后面的——

生2读:

紧跟上去初次尝试学生有些不太明白,教师点拨,(前面的,就是走在前面的人怎样做即抬起脚来,后面的就是走在后面的人怎样做即紧跟上去)在学生明白之后,继续引读,速度逐渐加快,看看同学们配合得是否非常默契,走得是否非常有序。

在这一列同学尝试之后,接着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每篇三:

《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

河北省饶阳县饶阳镇小学肖子敬李艳芬

教学设想:

《搭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

文。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

篇二:

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搭石》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搭石》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

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二、《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2、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

搭石)

3.整体回顾课文围绕搭石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4.随学生读句交流,总结出四个重点内容:

什么是搭石,人们怎样搭石,人们怎样走搭石,搭石联结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一、

1、什么是搭石?

人们是怎么搭石的?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关语句。

2.指名读描写搭石的句子。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读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

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原来搭石就是为连接水的两岸而铺设的一条石头路。

板书:

一条路)

一.把“话”变“画”,品味语言。

(1)村里的人们会选择哪种石头来摆搭石呢?

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

(2)石头选好了,怎样搭呢?

你来选一选,哪条是搭石呢?

(引导学生抓住“二尺左右间隔”)教师适时点拨,二尺左右间隔就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服的距离

(3)引发学生思考:

“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这样搭有什么好处呀?

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亲们这样摆搭石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文中找出关键词)

2、默读课文三、四段了解年轻人是怎样走搭石的?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文中的最后一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二)想象、体验,乡亲们怎样走搭石

过渡:

石头路铺好了,那怎样走呀?

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1.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

)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

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课件出示本段文字,随学生的理解、回答,相关词句变颜色)

(2)读后,请学生来谈一谈,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自己,为什么。

学生普遍对“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感受颇深,并能结合这些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3)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师采访:

那大家都来当当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我想采访采访你,“您毕竟不是年轻人了,在这又找石头,又踏上几个来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吗?

学生能够走进这位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

自己摔了不要紧,只要后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师继续采访:

“您带着东西,这么急着赶路,还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误了吗?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说出了:

“我的事耽误了不要紧,后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师小结:

现在我明白了,您的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呀。

(此环节设计意图:

在学生独立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语言文字,但还不够深入、透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采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并通过回答记者的问题替文中的人物表达内心的想法,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那你们说,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吗?

上来点年岁的人都是这样,那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呢?

急着赶路的人都是这样,那不太着急的人呢?

拿着东西的人都是这样,那没带东西的人呢?

经过老师的点拨、提醒,学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乡,不是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的。

教师小结:

对呀,这就是这个例子,给我们的遐想。

在我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

所以,这一段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

一道景)

(5)让我们把体会到的带到读中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有感情朗读(此环节约用5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中作者只是举了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从而理解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以点带面,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2.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是怎样“协调有序”走搭石的,体会他们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1)上了点年岁的人走搭石,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分别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默读3、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

学生能够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也就是,你走在我前面,你抬起脚来,我就要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后面的就要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呀?

学生联系前文思考能够找到答案。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5)带入情境,引发思考:

我走在前面,实在累了,停下来歇一会行不行?

走在后面的人,有急事,强一步行不行?

教师小结:

所以,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在这抬脚紧跟当中就有了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此环节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想象,初步体会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走。

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心体会,从而理解这一行人在“抬脚紧跟”当中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同时也在渗透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走进课文情境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6)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亲身体验一番,从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首先,请一列同学先来尝试

师引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

前面的—

生1读:

抬起脚来

师:

后面的——

生2读:

紧跟上去初次尝试学生有些不太明白,教师点拨,(前面的,就是走在前面的人怎样做即抬起脚来,后面的就是走在后面的人怎样做即紧跟上去)在学生明白之后,继续引读,速度逐渐加快,看看同学们配合得是否非常默契,走得是否非常有序。

在这一列同学尝试之后,接着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每

篇三:

搭石公开课

金凤凰学校四年级语文科

教案

搭石课件

》出自:

干货资源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