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140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一个一个地报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名字,你准备怎么统计?

学生回答。

(画“正”字)

节目类别

科普类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

喜欢人数

提出活动要求:

全班同学按照顺序报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名

字,其他同学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学生活动:

交流统计结果。

2.制作统计表。

通过刚才的统计,同学们得到了全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情况。

你能把结果说给大家听听嘛?

出示统计情况的表格,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合计1

学生活动,自己填表。

填后提问:

合计怎么算的?

算得对不对,你怎么检查?

讲解:

刚才我们所填的这张表脚统计表,与书上的统计表比一比,

还少什么?

提醒:

不要忘记统计的时间。

在统计表的右上角加上“年月”,并

填写。

制作统计表是我们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整理后与整理前比有什么优点?

3.制作条形统计图

整理数据除了制作统计表,我们还可以制成统计图

(节目类别)

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介绍:

横轴表示“节目类别”,纵轴表示“数量”,1格的高度表示“1人”。

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当遇到人数超过11人的节目类别时提问:

喜欢这个电视节目的人数超过了11人,你会画吗?

有的同学可能将直条画到格子外面,你们觉得这样画好看吗?

有什么办法呢?

(引导学生把纵轴表示的人数改成2)

现在每个的高度表示几人?

将“每个的高度表示1人”改成“每个的高度表示2人”有什么好处?

与原来的“每个的高度表示1人”的直条图比,有什么不同?

现在,你会在新的统计图上表示喜欢综艺类节目的人数了吗?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交流: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些什么?

分析数据。

从这张统计表上你能知道什么?

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口答。

小结:

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都能表示统计的结果,条形统计图能形象、直观地反应数据的多少。

三、拓展提高

小明在统计时,不小心把墨水瓶碰倒了,一个格子被墨水给挡住了,现在知道他们班共有42人。

你能帮小明找回挡住的数据吗?

合计

正—

正正正—

正正丁

四、总结课内,延伸课外提问:

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

课上同学们喜欢电视节目的情况,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已经完成统计图,你们还想调查了解一些什么情况,课后继续研究。

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材第42〜43页例2、练一练、练习七第2题。

1.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

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重点、难点:

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多媒体课件。

一、场景导入,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升国旗”场景。

1.谈话:

今天同学们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很整齐,你们的校服是什么时候做的?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测量身高、胸围等)

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

集数据)

3.老师把你们的身高制成了这张四

(1)班学生身高记录单。

4.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二、教学新课

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四

(1)班的学生总数和每个学生的身高。

再观察记录单,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老师与校服生产厂家联系了一下,厂家不可能为每一位同学设计一种型号的校服,但是也不能做成同一大小的校服,最后商定校服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

(小黑板出示图片:

小号身高130〜139cm中号身高140〜149cm,大号身高150〜159cm)

从小黑板上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提问:

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

作?

(统计适合穿小号、中号、大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

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型号服装的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

(板书:

分段整理)

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

请发表意见。

(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你们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组长要做好分工,看哪组整理得既快又准确。

3•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

我们能不能把你们画“正”字的记录表送给生产厂家呢?

应该怎么办?

制作统计表)

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人统计表。

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

(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还要填写统计表名和制表日期。

怎样给这份统计表命名?

(四一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4•提问:

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每种型号的

服装做多少套,一共做多少套)

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

分析数据)

5.追问:

统计表中为什么没有120〜129cm和160〜169cm这两段?

6•回顾统计过程: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来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

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

(①收集数据②分段整理③制统计表④分析数据)

三、组织练习

冈財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

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普遍的。

1.完成练一练。

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小组合作:

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组织交流。

2.练习七第2题。

出示习题。

学生先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独立完成统计表。

解决题中所提的两个问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练习七

教材第45〜46页练习七第3〜5题。

1.能依据所给的数据,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

2.进一步学习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整理出的数据完成统计表。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准备:

课前通过网络了解第24〜30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的数量。

体育课上进行单脚站立测试,并记录成绩。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七第3题。

1.(出示题目)提问:

这幅统计图与前面几幅统计图相比,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

(这幅统计图的刻度在横轴上,项目在纵轴上)

讲述:

前几幅条形统计图是纵式的,直条应该竖着画;

这幅条形统计图是横式的,直条应该横着画。

2.交流四条河流的长度。

长江6397千米黄河5464千米

珠江2320千米淮河1000千米

3.各自完成统计图。

指出:

这里4条河流的长度都比较大,我们可以这样估计:

例如,

5464比较接近5500,可以用5500表示黄河的长度,并标上实际的数值。

4.同桌互相检查作图情况。

强调:

最后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上制图日期。

二、练习七第4题。

1.(出示题目)指名回答课前了解到的第24〜30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的数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学生根据板书尝试独立完成统计表,教师巡视。

3.选择完成的好的作业展示,同时再次教学如何准确地确定直条的高度。

4.画得不好的同学修改条形图。

5.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让学生感受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

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

三、练习七第5题。

1.选择20名同学报告自己的单脚站立成绩,全班同学把学生姓名

及对应的成绩记录到表格中

2.学生独立对表中数据进行整理。

3.根据整理结果完成统计表。

4.集体根据统计表依次解决题中所提问题。

教材第46〜48页练习七第6〜7题、动手做、“你知道吗?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整理出的数据完成统计表。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用眼卫生教育、节约粮食教育和环保教育。

一、练习七第6题。

1.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对应的□里画“V”。

2.组织学生分小组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3.根据整理的数据填写课本上的统计表。

4.将全班的数据分组制成一张大统计表,并组织学生观察、比较。

5.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在本组以及本班中所处的位置,对学生进行读

书教育,要求学生有选择,有计划地读书。

二、练习七第7题。

1.完成调查表一。

2.组织学生集体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调查表二)。

4.完成题目中的问题。

5.分析班中学生视力的情况,组织讨论如何注意用眼卫生,对保护视力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动手做

1.读题目,猜测:

最多能滴多少滴水。

2.准备实验,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3.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4.分析数据。

每次滴的滴数是否相等?

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集中在多少附近)让学生体会随机数据的特点。

四、学习“你知道吗?

1.学生独立阅读“你知道吗?

2.介绍各种统计图表,体会统计图表的多样性。

3.比较课本上介绍的统计图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和环保教育。

五、课堂小结(略)

平均数

教材第49〜50页例3、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估算等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

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我

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出示课本第49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图表)

这两张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

看一看,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参加人数、每人的成绩等)

2.探索解决问题。

那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

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设法表示男、女生的套中情况。

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的说明问题。

如果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起来的确就很容易了。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试试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先求男生的。

1通过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多补少”,为学生提供感性基础。

2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一般方法。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

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了吗?

3.交流。

问题解决了?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表意见。

(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

映一些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中,男生的平均数是7个,这“7个”就说明了男生套圈的一般情况,我们也用它来和女生的情况进行比较。

但这“7个”是不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

(不是)

二、巩固练习

1.练习求“平均数”的方法。

(练一练)

先数一数每个笔筒里笔的支数,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别求出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

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我们灵活地选择运用。

拓展延伸:

(1)如果任意变动笔筒中铅笔的支数,平均数会变化吗?

为什么?

(2)如果去掉一个笔筒,平均数会变化吗?

(3)小结:

平均数与总支数和份数有关。

2.练习八第1题。

(1)出示练习题,学生分析后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后集体订正。

3.练习八第2题。

4.练习八第3题。

学生认真审题后思考。

指名回答。

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什么意思?

(所有的队员身高如果变得同样高的的话,是160厘米,说明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有的超过160厘米)。

5.练习八第4题。

观察两幅统计图,获取信息。

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完成问题

(1)。

问题

(2)将每天卖出的苹果(橘子)箱数与平均每天卖出的苹果

(橘子)箱数对比。

讨论交流:

(1)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1人提问,全班同学一起解答。

三、课堂小结(略)

练习八

教材第52〜53页练习八第5〜10题,“你知道吗?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一、练习八第5题。

问题

(1):

什么是“平均体重”?

“平均体重”怎样得到的。

思考:

平均体重60千克,是否表示每人的体重都是60千克?

问题

(2)提问:

什么是“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怎样得到的。

平均工资2900元,是否表示每人的平均工资2900元?

问题(3):

平均水深110厘米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处处水深110厘米?

(不是,是有的地方比110厘米深,有的地方比110厘米浅。

结合习题对学生进行游泳安全教育。

交流小结。

二、练习八第6题。

1.(出示统计图)学生观察。

2.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1)。

3•问题

(2)。

估一估平均每个小组植树的棵树并要求说明估计的依据。

4.计算平均每组植树的棵树,并与估计结果进行比较,加强估算意识以及估算能力的培养。

5.谈话:

我们算出的平均数有可能是11棵吗?

有可能是5棵吗?

看着这张统计图,你能不能给出平均数的范围?

(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交流哪些小组植树棵数比平均棵数多?

哪些比平均棵数少?

三、练习八第7题。

1.(出示统计表)学生计算5个橘子的平均重量。

2.根据算出的平均重量,估一估整箱橘子的重量。

四、练习八第8题。

1.(出示统计表)学生观察后提问:

每个运动员总分各应该除以几才能得到他们的平均成绩。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独立计算甲乙丙三个运动员的平均得分。

3.比较三个运动员的平均得分。

五、练习八第9题。

1.(出示统计表)学生观察。

2.回答问题1。

3•问题

(2):

先介绍计算选手平均成绩的方法。

学习“你知道吗?

(1)阅读“你知道吗?

(2)举例:

歌唱比赛,评委给一位歌手打分:

47、78、80、81、82、82,如果不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那么这位选手的最后得分为?

学生计算:

(47+78+80+81+82+82十6=75(分)

去掉以后,是多少呢?

学生计算(78+80+81+82-4,约为80分

看一下评委给的打分,大部分是在80分左右,75分不能真正反映这个情况,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有一位评委打分过低,所以为了保证最后的结果更客观、公平、合理,一般在评比打分时,会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

4.计算吴萌的平均成绩。

六、练习八第10题。

了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之间进行比较,寻找差距,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材第54〜55页《运动与身体变化》。

1•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

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提出问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谈话: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

研究的方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相互合作,探讨结论。

二、实验讨论

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

⑴谈话:

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首先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

(教师讲解)

⑵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导。

⑶介绍实验方法:

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P98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

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

最后全组同学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⑷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

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

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两项

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P99表格的第一横行里。

然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1分钟后测脉搏;

休息一会再一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

组长记录好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并求出全组同学每次测量的脉搏平均数。

⑵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汇报实验结论。

三、引申反思

通过两次实验,同学们已经了解运动会使脉搏跳动加快,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跳动次数越多。

一般来讲,通过体育活动使脉搏跳动加快,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强度过大,脉搏跳动过块,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那么在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最多跳动多少次比较合适呢?

体育老师心中有数,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一下,他希望你们通过运动每分钟脉搏跳动最咼达到多少次,以及他如何为达到这个指标安排活动。

了解了老师的想法你们可以更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参加活动。

2•阅读课本P99“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设计并完成一项实验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