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163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用户满意度测评规范Word下载.doc

结构方程模型中反映隐变量(用户心理意向)之间因果关系的方程组。

3.2.2

测量模型/方程Measurementequation

结构方程模型中反映隐变量与其测量指标度量之间关系的方程组。

3.3

企业/品牌形象Corporation/Brandimage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二级指标,是用户通过直接、间接的渠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积累起来的对企业或品牌形象的综合判断,包括对企业的商务实践、商业道德、社会员任感以及整体形象的看法,或者是对产品品牌的档次、亲和力、内容适用性及其整体形象的看法:

企业/品牌形象是整个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外生变量,在用户决定购买之前就已经存在,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企业/品牌的质量预期水平,并与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3.4

用户预期Customerexpectation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二级指标,是用户在准备购买某种产品或接受某种服务之前对其质量水平的主观意愿与估计,是用户满意与否的参照标准,对用户的质量感知、价值感知和综合满意程度都有直接影响。

3.5

质量感知Perceivedproductquality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二级指标,是用户在购买并消费某种产品的过程中或一段时期以后对其质量水平的实际感受;

对感知价值和用户满意度有直接影响。

3.6

价值感知Perceivedvalue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二级指标,是用户在同时考虑价格和感知质量之后对质量水平的评价;

对用户满意度有直接影响。

3.7

用户抱怨Customercomplaints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二级指标。

用户对产品购买与消费过程的不满,通常会表现为正式或非正式的抱怨甚至投诉:

是用户满意与否的直接后果。

3.8

用户忠诚度Customerloyalty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二级指标,表示用户愿意自己(以及他人)再次购买特定品牌产品的可能性大小,是用户内在积极态度、情感、偏爱和外在重复购买行为的统一:

由用户的满意程度和企业对用户抱怨的处理情况综合决定。

3.9

企业/品牌知名度Corporation/Brandrepute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三级指标、企业/品牌形象的测量指标之一,反映用户对某企业或品牌的知晓程度。

3.10

企业/品牌特征显著度Corporation/Brandfeaturemarkedness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三级指标、企业/品牌形象的测量指标之一,反映用户心目中某企业或品牌与竞争对手相比是否具备独到之处。

3.11

可靠性质量预期Expectationforqualityreliability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三级指标、用户预期的测量指标之一,反映用户对在消费某种产品或接受某种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性的估计。

3.12

个性化质量预期Expectationforpersonalneedmet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三级指标、用户预期的测量指标之一,反映用户在准备购买某种产品或接受某种服务之前对其可以满足自己特定需求程度的估计。

3.13

价格变动的忍耐性Enduranceforpricechange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的三级指标、用户忠诚度的测量指标之一,反映用户对特定品牌产品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

可以通过二选一问题进行调查,对于愿意重复购买的用户,调查在该品牌相对其竞争对手提价到什么程度时,用户才会放弃其产品而另作他选s对于不愿意重复购买的用户,调查在该品牌相对其竞争对手降价到什么程度时,用户才会重新选择购买。

3.14

总体Population

调查的对象的全体。

3.15

样本Sample

总体的一部分,由从总体中按一定程序抽得的部分个体构成。

3.16

抽样单元Samplingunit

将总体划分成互不重达又穷尽的有限多个部分,每个这样的部分称为抽样单元。

它可以是人为划分的,也可以自然形成。

3.17

初级单元Primarysamplingunit

抽样单元可以分级,总体中规模较大的若干个抽样单元称为初级单元,每个初级单元又可包含若干规模较小的单元,称为二级单元。

同理可以定义三级单元、四级单元等。

3.18

基本单元Basicsamplingunit

总体中不能再进行划分的规模最小一级的抽样单元。

3.19

抽样框Samplingframe

包含所有抽样单元的名册,从中可抽取部分单元作为样本。

3.20

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

相对于普查(全面调查)而言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按一定程序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或观察,获取数据,并以此对总体作出推断。

可分为概率抽样调查与非概率抽样调查两种类型。

3.21

概率抽样Probabilitysampling

以特定的概率按照一定的程序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目的单元组成样本,总体中每一个单元均有一个已知的非零的概率被抽中,且该概率通过一定随机化程序来保证;

通过对样本进行调查最终得到对总体情况的推断估计,并可以计算这种估计的精确度。

3.22

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sampling

非概率抽样调查在袖取样本时不考虑概率,代之以主观判断或方便性原则,包括在不遵守随机原则的情况下从总体中选择指定调查单位的所有抽样方法。

3.23

简单随机抽样Simplerandomsampling

最为基本的概率抽样方法,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目的单元组成样本,每个单元被抽中的概率相等。

3.24

分层抽样Stratifiedsampling

将总体按一定的原则划分成若干个子总体,每个子总体称为层,在每个层内进行抽样,不同层的抽样相互独立。

若每层的抽样都是简单随机抽样就称为分层随机抽样。

3.25

多阶段抽样Multi-stagesampling

先将总体划分为少数规模较大的初级单元,随机抽取一部分初级单元,对每个袖中的初级单元包含的所有二级单元再进行抽样,这样的抽样称为二阶抽样,依次类推可定义更高阶的抽样。

3.26

不等概率PPS抽样Samplingwithprobabilityproportionaltosize

在抽样时,将总体中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与其规模大小联系起来,规模越大的单元被抽中的概率越大。

3.27

方便抽样Conveniencesampling

在抽样框无法获得、且调查对象发生率极低或难以分类的情形下,以最方便的方式获得样本,通常用于探索性分析。

3.28

判断抽样Judgmentsampling

基于调查员主观判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总体单元进行调查的非概率抽样方法。

3.29

配额抽样Quotasampling

根据一定标准对总体分类后,再从各类中按照事先分配的样本量主观抽取调查单元的非概率抽样方法。

3.30

入户面访Personalinterview

访员按照抽样方案中的要求,到抽中的家庭或单位中,按规定的方法选取适当的被访者,一种做法是访员依照问卷向被调查者询问,再将对方的回答记入问卷;

另一种做法是访员将问卷交给被调查者,说明填写方法,请对方填写,且可以当场收回填写完毕的问卷,或者约定以后某个时间访员再来收取。

这种方式方便进行问卷较长、比较深入的调查,但是调查费用高,人力消耗较多。

3.31

定点拦访Interceptioninterview

由经过培训的访员在事先选定的若干个地点,如交通路口、户外广告牌前、商城或购物中心内(外)、展览会内(外)等,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例如,每隔几分钟拦截一位,或每隔几个行人拦截一位,等等),选取访问对象,征得其同意后,一种做法是访员依照问卷向被调查者询问,再将对方的回答记入问卷;

一般用于比较简短的调查。

3.32

传统的电话调查Telephoneinterview

使用普通的电话、印刷问卷和书写用笔进行调查。

经过培训的访员在电话室内,按照事先规定的随机拨号方法,确定拨打的电话号码。

如果一次拨通,则通过询问筛选合格的调查对象,对其按照问卷逐字地提问,并及时迅速地将答案记录下来。

如果被抽中的对象不在,为了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应该记住号码换时间再打。

3.33

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omputer-assistedtelephoneinterview,CATI

经过培训的访员戴上耳机或耳塞(代替电话),坐在CRT(CathodeRayTube,与主机相连接的终端)屏幕前,按照CRT屏幕上指示的程序进行工作。

自动随机拨号系统会根据研究人员事先设计好的抽样方案,自动拨号并保存拨号记录。

访员按照屏幕上显示的问答题(代替印刷问卷)进行访问,并通过计算机的键盘或鼠标(代替笔)将数据及时录入计算机。

两种电话调查方式,可以节约费用、节约时间,但一般要求问卷比较简短。

3.34

邮寄调查PostSurvey

将问卷装入信封,通过邮局寄给所选定的调查对象,并要求他们按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填写问卷,然后寄回调查机构。

这种方式调查区域广,调查费用较低,但问卷的回收率低,且时效性不太强。

3.35

问卷Questionnaire

问卷是专门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得有关某个主题的信息而设计的一组或一系列问题

3.36

封闭式问题Closedquestion

封闭式问题即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列出若干可能的答案供受访者进行选择。

3.37

开放式问题Openquestion

开放式问题是不向受访者提供回答选项、而由受访者自由回答的问题。

3.38

二项选择法Dichotomouschoicequestion

也称真伪或二分法,是指提出的问题仅有两种答案可以选择。

3.39

多项选择法Multiplechoicequestion

为所提出的问题事先预备好两个以上的答案,受访者可任选其中的一项或几项。

3.40

顺依法Rankingmethod

也称排序法,是列出若干项目,由受访者按重要性决定先后顺序的方法。

3.41

回忆法Recallmethod

指通过回忆,了解受访者对不同商品质量、品牌等方面印象的强弱。

3.42

比较法Comparisonmethod

把若干可比较的事务整理成两两对比的形式,要求受访者进行比较并做出肯定回答的方法。

3.43

量表Scale

调查问卷中对具体问题的答案所设计的一套事先拟定的用语、记号和数目,用来测定人们的心理活动与态度评价。

3.44

信度Reliability

问卷中测量工具对所测指标测量的一致性(consistency)和稳定性(stability)。

3.45

效度Validity

即有效性,指问卷确能测量出研究者想要测量的主题的程度。

3.46

用户细分Customersegment

用户细分就是根据消费者各方面的属性,按照科学的方法把市场分割为具有不同需要、性格或行为的购买者群体,其主要目的为:

使同一细分市场内个体之间的固有差异减少到最小,使不同细分市场之间的差异增加到最大。

在市场决策上,进行市场细分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购买者群体采取独特的产品或市场营销组合战略以求获得最佳收益。

3.47

直接效应Directeffect

在因果关系模型中,若变量A直接通过单向箭头对B具有因果影响,称A对B有直接影响。

3.48

间接效应Indirecteffect

若A对B的影响是间接地通过其他变量C起作用,称A对B有间接影响,称C为中间变量。

3.49

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analysis

对应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有定性变量构成的交叉列联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

变量划分的类别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越明显。

3.50

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4用户满意度测量的整体框架

4.1用户满意度测量的目的在于评判各行业的用户满意水平,并生成行业级用户满意度指数,用于长期跟踪测量,从而揭示用户满意度变动情况及其对行业发展状况与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影响。

4.2用户满意度测量适用于与用户最终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机构),可分为提供有形物质产品的行业与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两大类。

4.3用户满意度测量采用因果关系模型的形式,以保证具有严谨的理论基础和推断的可靠性。

4.4测量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确定考虑了各行业之间的共同特征及差异,保证测量的口径一致,使不同行业之间的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并为将各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汇总为部门级乃至国家级用户满意度指数奠定基础。

5用户满意度测量的指标体系

5.1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

本指标体系包含两类指标:

第一类指标是用户满意度指数的测量指标,共分三级;

第二类指标是用户满意度的影响指标。

5.2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采用的指标

5.2.1在考虑各行业用户满意度测量的共性特点以及拟采用模型的基础上,设置三级测量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即为用户满意度指数:

二级指标包括七个指标,用于测量用户在购买与消费特定品牌产品前后的有关感受,其中用户满意度的原因指标有4个,结果指标有2个;

三级指标包含21个指标,分别用于测度相应的二级指标。

5.2.2具体的各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用户满意度测量指标体系及数学符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企业/品牌形象X1

用户预期X2

产品质量感知X3

价值感知X4

用户满意度X5

用户抱怨X6

用户忠诚度X7

企业/品牌总体形象X11、企业品牌知名度X12、企业/品牌特征显著度X13

总体质量预期X21、可靠性预期X22、个性化预期X23

总体产品质量感知X31、产品质量可靠性感知X32、产品功能使用性感知X33、服务质量感知X34

给定质量下对价格的评价X41、给定价格下对质量的评价X42

总体满意度X51、实际感受同预期质量水平相比下的满意度X52、实际感受同理想质量水平相比下的满意度X53

用户抱怨与否X61、用户投诉与否X62、投诉处理满意度X63

反复购买的可能性X71、向他人推荐的可能性X72、价格变动的忍耐性X73

5.3用户满意度的影响指标

实施用户满意度测量的各行业或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测评目标,对与用户满意水平有关的影响因素设置测量指标,用以从中发现导致用户满意与否(用户满意度指数高低)的关键原因,推动产品质量与用户服务水平的改进。

5.3.1行业层次上的影响因素包括:

产品生命周期、行业内的市场竞争情况、竞争行业的情况等。

5.3.2企业层次上的影响因素包括:

企业品牌、员工素质、售后服务、竞争对手的情况等。

5.3.3产品层次上的影响因素包括:

产品的功能特性、质量特性、外观特性、价值特性等。

5.3.4本标准中不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指标做具体规定,视行业、企业、产品的特征有所差异。

6用户满意度的测量模型与估计

6.1用户满意度的测量模型

用户满意度测量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形式,分为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通过特定的估计方法来得到所需要的用户满意度指数值。

6.2用户满意度模型的数学形式

6.2.1用户满意度模型有特定的数学形式,这些数学表达式是正确运用计算机软件程序来估计所需要的用户满意度指数的必要前提。

本标准中提供的模型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进行用户满意度测量的初始模型,最终的模型形式根据由具体调查数据所得的拟合结果加以调整。

6.2.2用户满意度测评的结构模型反映隐变量(用户心理意向)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图示及数学形式见附录A。

6.2.3用户满意度测评的测量模型反映隐变量与其测量指标度量之间的关系,其数学形式见附录A。

6.2.4用户满意度模型中三级指标的数值通过对用户的实际调查得到,其它数值需要经过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估计得到。

6.2.5第三级指标以十分制测量,10分表示最高评价、1分表示最低评价;

第一、二级指标则以百分制测量,100分表示最高评价、0分表示最低评价。

6.3模型的估计与应用软件的选择

本标准中用户满意度模型的估计采用PLS(偏最小二乘估计)方法。

实现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有多个,如LVPLS-PC1.8、PLSGraph等,也可以采用S-PLUS、MATLAB等编程实现。

7用户满意度测量的调查方案设计

7.1抽样方法设计

7.1.1界定调查对象范围

7.1.1.1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义抽样总体:

7.1.1.1.1地域特征:

指用户活动的范围,可能是一个城市、一个省也可能是全国。

7.1.1.1.2人口统计特征:

指目标用户群的年龄、性别、收入等统计特征。

7.1.1.1.3产品或服务使用情况:

指一段时间内对消费者使用产品和接受服务的情况,包括是否使用和使用频率。

7.1.1.2用户满意度调查的对象是在规定时限内购买和使用过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一般指个人或家庭,但有时也会是公司、社会团体等组织型客户。

被调查者年龄应该在18—75岁之间。

7.1.2明确调查目的

7.1.2.1了解某企业或品牌的用户满意程度

7.1.2.2了解某行业的整体用户满意度

7.1.3建立抽样框

7.1.3.1当用户资料(名录)比较完备时,该名录可作为概率抽样的抽样框。

名录应包括用户姓名和联系方式(至少含电话号码、住址、通讯地址中的一项)的完整准确信息;

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好还包括与所研究目标量相关的辅助信息,以便用这些辅助信息改善抽样设计的效果,提高估计推断的精度。

7,1.3.2当用户资料很难取得或较少时,无法建立理想的抽样框,则进行不等概率抽样。

7.1.3.3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不要求掌握包含总体所有单位的抽样框,只须知道每阶段被抽中单元中下一级单元的抽样框即可。

7.1.4选择抽样方法

对行业满意度进行测评的抽样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从行业数量众多的企业(品牌)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或品牌:

二是从入选企业数量众多的用户中抽取一定规模的样本进行调查。

最终不仅可以得到企业的满意度指数,还可以汇总为整个行业的满意度指数。

7.1.4.1企业(品牌)的抽样方法

7.1.4.1.1一般性行业

按照企业或品牌上一年度营业额进行排序,选择前n位作为调查企业(品牌)。

7.1.4.1.2集中度较低的行业

行业中企业非常分散,每个品牌在全国市场份额都很小。

此时可将各品牌市场份额由大到小排列,并从前面开始尽量多选一些品牌进行独立调查,其他品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调查。

如食品制造业、烟草业以及零售业等。

7.1,4.1.3集中度较高的行业

行业中由骨干企业构成,它们的市场份额较大。

此时可依据备品牌市场份额从大到小累计选择品牌,当累计市场份额超过50%时,选中品牌将独立抽样调查,其他品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抽样调查。

如通讯业、家电制造业等。

7.1.4.1.4完全垄断型行业

对于地方垄断型行业(如煤气、水、电供应服务),以行政区划位单位采用多阶抽样;

对于全国性垄断行业(如铁路客运),以最大的二级单位为基础进行抽样,最后根据客运量或营业额进行加权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