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16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定校本课程教案阅读与欣赏Word下载.docx

必须家长亲自带领之下;

家长必须教给孩子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家长必须教给孩子去新华书店的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礼仪。

教学反思

学生们谈到用钱钱买东西都是积极的,所以,这第一节课学生们踊跃得很,很顺利地就把工分好了,谁买哪一本书,都记下来了。

还发现一大款——杨浪,他一个人买了我们的五本必读书目!

广阳小学校本课程项目教案设计

广阳小学校本课程项目教案设计

思乡怀亲的古诗: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2014-9-24

总第2课时

1、会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诗的大概意思;

3、能就其中一首编写一个小故事。

背诵三首古诗;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诗的大概意思。

能就其中一首编写一个小故事。

1、指导朗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1、大屏幕展示这三首古诗。

学生自读。

师协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2、师范读。

(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感悟诗意。

1、生多次练读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前两首行文格式整齐,押韵,每一行字数相同,均为7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直抒胸臆;

后一首字数长短不一,是为词,又叫长短句,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三篇诗文有一个共同点:

都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亲之意。

2、再次练读,边读边想想诗文的大概意思。

附《长相思》大意: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3、你更喜欢那首诗,为什么?

四、指导背诵。

基于五年级教材内容多,教学时数本就不够的情况,我这节课安排了对本册教材上的三首古诗的欣赏。

有了课堂上对古诗意思的理解,这里添加一些背景故事的介绍,学生对这三首诗也比较熟悉,朗诵起来就更容易!

自读自己手里的那一本课外书

2014-10-8

总第3课时

1、给学生自由阅读空间,让他们有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

2、订正:

起先学校出示的《假如给我七天光明》有误,其实应该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最后,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看哪一本。

《三国演义》里字太难,认不到的字很多,影响学生阅读。

多数学生不感兴趣。

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字词难题。

1、阅读《三国演义》的学生有如下问题需要我帮助:

1、“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起义怎解?

乃至后面紧接着的整个自然段“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

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至此愈横。

”有学生读到这一部分时,问我:

老师,“桓帝禁锢善类”是什么意思?

我仔细一看,后面的这一部分文字干脆被全部画上了横线,学生指着这一部分文字问我:

“老师,这一些我都不懂是啥意思?

”我只好苦笑:

要想讲清楚这一段,非得有几天几夜才能说清楚,可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书上的任务还做不做?

2、问题又来了:

老师,那桓帝不是皇帝吗?

他为什么要禁锢善类呢?

有那么傻的皇帝嘛?

宦官又是指的什么官?

那桓帝也的确傻,连宦官的话也听!

3、书上说刘备、张飞、关羽这三个人的长相非常奇特,我倒很想亲自看一看他们的长相也。

好,于是乎,我们又有了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理由。

二、阅读《老舍散文集》的孩子,问:

为什么这本书叫《荷花》,而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有关荷花的文字、段落?

读完了书,我才明白:

《荷花》是老舍写的许多文章当中的一篇。

而这本书,只是以荷花这一篇文章来命名而已。

我告知:

老舍以《荷花》作为整本书的题目,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那就是也希望自己的这一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像荷花那样,给每一位读者都带去清新隽永的滋味!

像《三国演义》这一类的书籍对于我们五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太难,大部分孩子完全没有兴趣!

只有少数孩子在很费力地逐字逐句地读,基本每隔一句就有一个生僻字,需要他们查字典,或者问我。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最快的孩子都没有读完一段!

更谈不上读懂了。

试问:

他们还会有兴趣吗?

郑伯克段于鄢

2014-10-15

总第4课时

1、扫清字词障碍。

读个大概。

2、读懂题解。

3、了解本文大意。

重点是读通顺,难点也是读通顺。

1、出示《郑伯克段于鄢》的题解:

《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是解释鲁国国史《春秋》的“三传”之一,作者相传为左丘明。

这部著作记叙了春秋时期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的生平行事,它文字简洁,意味深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本文记叙的是郑庄公平定弟弟共叔段与母亲姜氏相勾结发动的兵乱的故事。

文中人物性格鲜明,郑庄公的阴险、姜氏的偏私、共叔段的骄纵,都栩栩如生;

故事结构完整,情节生动。

2、《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展示略。

3、译文如下: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一位女子,称作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逆生难产,姜氏受到惊吓,所以给庄公取名寤生,因此很不喜欢他。

姜氏很宠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就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始终没有答应。

及至庄公就位做了国君,姜氏便替共叔段请求庄公把制邑作为共叔段的封地,庄公说:

“制邑是险隘的地方,虢叔曾在那里因恃险而丧生。

如果您提其他领地,那就听您吩咐。

”姜氏就为段请封京地,庄公便同意了。

从此人们称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对庄公说:

“封邑的城墙如超过三百丈,将是国家的祸患啊。

根据先王规定的制度,大城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城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城不得超过九分之一。

有一个孩子居然买了这本书来看,虽有许多字不认识,但由于这种版本的书上,在原文后面有译文,孩子大可看译文!

相比之下,孩子们就看后面的译文,相当于读故事,所以,他们倒是很愿意的!

《兰亭序》第一段

2014-10-22

总第5课时

1、介绍《兰亭序》作者王羲之其人其事。

2、朗读《兰亭序》第一段,会正确断句。

3、试着背诵《兰亭序》第一段。

重点是会正确断句。

难点是背诵《兰亭序》第一段。

1、大屏幕展示《兰亭序》原文的题解:

1、题解:

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曾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

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饮酒并流觞赋诗。

此次集会中,大家公推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为这次集会的诗集《兰亭集》作序。

于是,有了这一流传千古的《兰亭序》。

2、作者其人其事:

王羲之,今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最有名的当属《兰亭序》。

文章亦不俗,有《兰亭序》为证。

3、诗人在本序中描绘了兰亭四周的景致和集会乐趣,并由此引出了如何看待生死这一主题。

文章议论中充满感情,文笔清新流畅。

其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化之中的瑰宝。

2、出示《兰亭序》第一段。

1、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主要在于正确停顿。

3、出示这一段的译文,让学生自读自悟。

4、练习朗读。

这是我们语文教科书上的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里面,有一个要求,需要学生去学着欣赏古代名人的书画作品。

其中就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我就利用这一节课,给学生拓展欣赏了《兰亭学》全文,给学生指出了《兰亭序》之所以成名,之所以流芳千古的原因。

还让学生抄写了第一段的译文。

读《三国演义》前两回

2014-10-29

总第6课时

1、开读《三国演义》,自由读。

2、找出文中描写刘备、关羽、张飞外貌神态的段落来品读;

3、抄一抄这些经典描写,还可以背一背。

抄写描写刘备外貌的段落

1、大屏展示《三国演义》,开始阅读。

1、介绍封面:

书目是三国演义,顾名思义,本书讲的是发生在三个国家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2、地图演示当时三足鼎立的局面。

明白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我们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做一简单概述。

3、本书是岳麓书社借助“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出版的,定价14.50元。

封面上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就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本书的主题词。

2、指导阅读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1、指点迷津:

“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

”这里有神话的写法。

2、找出描写刘备的段落,抄写下来。

那人不甚好读书;

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

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3、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刘备外貌的语句。

主要是要读出正确的句读来。

三、自由阅读其余部分,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这是我们语文教材上本单元要求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而引出来的一节课。

我就是让学生见识一下古代小说家怎样用语言描述人物的外貌。

领会一下古文干净利落、句式整齐的特点!

看来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的。

他们很高兴地在抄写,在诵读!

2014-11-05

总第7课时

抄写描写张飞外貌的段落

1、找出自己上周抄写的描写刘备外貌的段落来,读一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刘备的外貌。

想一想,刘备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写人物外貌必须抓住特点来写。

2、大屏展示《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张飞出场:

随后一人厉声言曰:

“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

其人曰:

“某姓张名飞,字翼德。

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

3、学生抄写此段话后,教师指点迷津:

跟上面刘备外貌语句相比,这里不那么直接,作者借刘备的眼、口娓娓道来,我们眼前一位豪爽的英雄男儿赫然矗立!

4、指导学生朗读。

5、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张飞的形貌。

2014-11-12

总第8课时

抄写描写关羽外貌的段落

1、找出自己上周抄写的描写刘备、张飞外貌的段落来,读一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刘备、张飞的外貌。

想一想,张飞的特点是什么?

比较:

像作者写刘备那样的写法又叫直接描写,而写张飞时就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

2、今天我们见识作者写本书中第二个主人公关羽的外貌时,又是采用的什么方法呢?

三、大屏展示《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关羽出场: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

“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区投军。

”玄德看其人: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

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四、学生抄写此段话后,教师指点迷津:

跟上面刘备、张飞外貌语句相比,这里跟写张飞一样,作者也是借刘备的眼、口娓娓道来,我们眼前一位威风八面、叱咤风云的英雄男儿跃然纸上!

五、指导学生朗读。

表现祖国风光的古诗

2014-11-19

总第9课时

1、通过回忆自己学过的《望天门山》来汇集表现祖国各地风光的诗句名篇。

2、背诵《题西林壁》和《江南春》。

理解诗意,句读正确地背诵。

一、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大屏展示: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有了前面古诗的垫底,以及这里读《三国演义》里人物外貌描写的段落的基础,诵读这些诗句就显得轻松了,我们的学生对这种古诗句的停顿拿捏得比较正确,这点是最让我高兴的事情了!

广阳小学校本课程项目教案设计

对前半期所学课文查漏补缺

2014-11-26

总第10课时

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全文朗读。

2、一个一个地检查本单元第一部分《有趣的汉字》里字谜、谐音都背到了没有。

3、一个一个地检查本单元第二部分《我爱你,汉字》里《赞汉字》和《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背到了没有。

背诵《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五单元过关测试上的错别字能找出来吗?

1、请翻到第五单元,我们先将《遨游汉字王国》这个单元从头至尾地快速浏览一遍。

找出你认为最有趣的部分来,说一说你为什么会觉得这部分有趣?

2、检查学生搜集字谜、谐音笑话的情况。

1、搜集字谜情况:

皇帝新衣。

(袭)再会。

(观)七十二小时。

(晶)需要一半,留下一半。

(雷)

2、搜集谐音歇后语的情况:

秃子打伞——无发无天(法)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礼(理)瞎子背瞎子——盲上加盲(忙)

3、检查《赞汉字》和《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是否背到了。

1、《赞汉字》全文如下: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2、指导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这也是切合教材的一次校本课。

这里提取了一些语文大观园里的趣味横生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有些题还比较有挑战性,学生一旦懂到了之后,就很有成就感,也就更加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了。

祖国风光

(二)

2014-12-03

总第11课时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吗?

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

(好)

(板书课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大屏展示《饮湖上初晴后雨》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有兴趣地抄写这首诗在自己的练习簿上!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能朗诵,是他们的强项;

单一谈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歌的意境,学生多数面露难色,打退堂鼓了。

我只能无语!

古诗联读

2014-12-10

总第12课时

1、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

运用得恰当。

一、谈话导入: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数不尽的瑰丽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灿烂的古诗文化。

二、分类诵读

1、四季风情:

春夏秋冬,四季风情,多少诗人为之倾倒,将它歌颂,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请同学们分别吟诵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句。

《春晓》、《小池》、《秋思》、《卜算子咏梅》

2、思想怀亲的古诗名句:

《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秋思》、《长相思》

3、数字接龙

一、二、三、四、五……十、百、千、万这枯燥的数字在诗人笔下却神奇无比,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分别吟诵含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数字的诗句。

三、分别吟诵。

相比之下,该在哪个时候引用哪句诗比较恰当比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要容易些,学生们愿意做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其实他们是懂得大概意思的,就是描述时语言不太规范,因为要说清楚不容易,所以他们干脆选不说,而更愿意填空。

古诗联读

(二)

2014-12-17

总第13课时

填写诗歌的前半句。

一、接上节课的内容“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诗文名句。

例:

a.牧童骑黄牛,________。

b.少壮不努力,________。

c.明日复明日,________。

d.夕阳无限好,________。

e.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

f.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

g.人之初性本善,________。

h.养不教父之过,________。

i.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

j.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

2、联想诵读:

面对青山绿水,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你会联想到那些古诗文(只要说得恰当均可)。

节日来临,引起绵绵深情思念;

亲人离别,留下悠悠离愁别恨,此情此景,你会想起哪些古诗文?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要多读多记,不断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当考题是出现诗歌的后半句,要求填写前半句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就有难度了!

进阶教材——观看影视作品

2014-12-24

总第14课时

1、结合教材第七、八单元内容,搜集展现中国近代历史饱受屈辱、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故事、影视作品来看。

2、说出作品名称,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最吸引你的是哪一点。

学写梗概,以及推荐书。

1、布置任务:

1、由学习委员利用“班班通”设备找到播放软件。

2、教师给予影视作品题目:

《长征》、《战长沙》、《长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