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197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文档格式.doc

将“人才资源”细化为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等三个指标。

该层级指标可根据总部经济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进行适当地调整。

前十名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分析与评述

前10名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得分均在50分以上,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相对较好,在全国总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也较大。

2008年“中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中排在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青岛和武汉。

(一)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8560分,位居全国第一。

除政府服务外,其他各分项指标均排在前3位(见表9)。

1北京的研发能力在全国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且分项发展均衡

北京的研发能力得分9094分,比第二名的上海高127分,具有很强的优势。

其中人才资源、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等三项指标均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在人才资源方面,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教育基地,有500个博士培养点,博士培养规模占全国的1/3;

有1081个硕士培养点,硕土生规模占全国的1/5。

北京人才资源得分8214分,排名第2位,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463人;

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250人,仅次于深圳。

北京的研发投入较高,研发经费支出为432987亿元,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55%,远高于其他城市。

北京科技成果产出水平较高,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为11238项,仅次于上海,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6973256亿元,远高于其他城市。

2北京的商务设施条件完善,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总部的需求

北京的商务设施继续保持上一年度全国第一的优势地位,商务基本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两个分项指标均衡发展,分别排在第一、二位。

在商务基本设施方面,北京的办公楼竣工房屋面积、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数量和展览馆数量都位于35个城市的前列。

北京的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固定电话数、移动电话数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等指标均位于前两位,仅次于上海。

完善的商务设施条件不仅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的入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而且也为入驻企业总部提供了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支撑条件。

3北京的专业服务水平较高,金融保险环境不断优化

总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专业服务体系。

美国学者JamesCDavis研究发现,一个地区的商务服务机构增加一倍,该地区的企业总部数量将增加36%。

北京的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

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70%,2007年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产值43728亿元,占全市服务业产值的681%。

北京的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融保险业总部集聚地,有国家级金融企业总部63家。

北京的专业咨询服务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广告、企业管理等商服务业从业人员为5158万人,文化传媒业从业人员1373万人,均居全国之首,远高于其他城市。

4北京总部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分项指标发展不均衡

北京基础条件得分7704分,仅次于广州和上海,排名第三。

在基础条件的5个分项指标中,经济实力仍位居全国35个城市的首位,地区生产总值787028亿元,仅次于上海,居第二位;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091%,居全国首位,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6个百分点,发展速度较快。

北京的人口与就业状况优势明显,居35个城市首位,城镇化水平、就业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

北京的社会基础条件较好,排在第六位,比上一年度下降了3个位次,北京的医疗条件、藏书等条件较为优越,但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相对较小。

北京的环境状况仍然是北京基础条件中有待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提高到241天,总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在35个城市中北京环境质量的排名仍较靠后。

5北京的开放程度排名第二,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个名次

北京的开放程度得分8202分,排名第二,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个名次。

北京是我国的对外交往中心,集中了大量的外国领使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国际开放程度优势明显,位居第二,仅次于上海。

北京的外贸依存度为157,进出口总额158177亿美元,两者都仅次于深圳和上海;

北京拥有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的数量都远高于其他城市,目前北京拥有经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家,具有地区总部功能的外商投资性公司153家,外资研发中心239家。

北京的区域开放程度尽管较上一年度的排名有所下降,但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经济交往和联系仍然非常密切。

6北京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其他指标相比还有提升空间

北京的法制环境较完善,信息透明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近年来在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方面,北京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总部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

但是,与深圳、青岛、广州等沿海城市相比,北京的政府服务在服务绩效、投资者满意度等方面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完善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以及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发展总部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等总部聚集,总部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

在空间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等几大特色总部聚集区,成为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仅CBD就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102家、跨国公司600余家,有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蒙特利尔银行、法国安盛保险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等150多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及办事机构。

今后,总部经济将成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城市经济转型、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功能提升的重要思路和有效路径。

北京要继续巩固在总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地位,不断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政府服务能力与水平,为总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上海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上海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8373分,位居全国第二。

各分项指标也都排在全国35个城市的前列(见表10)。

1上海基础条件优势突出,仍保持全国第二位

上海基础条件得分7757分,仅次于广州,位居全国第二。

基础条件各分项指标中,除环境质量和社会基础相对较弱外,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人口与就业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前三位。

上海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位居全国第二,比上一年度提高了一个名次。

其中,上海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036637亿元,居全国之首,比第二位的北京高2496亿元,远高于其他城市。

但是,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059%,相比其他城市较低,尤其是远低于北京7091%的比重。

上海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势明显,位居35个城市首位,机场飞机起降架次为409620次,比上一年度增加了923%,上海的公路密度、市政基础设施等较为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人口与就业排名第3位,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个位次;

社会基础条件排名第6位,比上一年度下降了3个名次,在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人居住房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改善。

上海的环境质量尽管排名第19位,但仍然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2上海商务设施排名第二,各分项指标均衡发展

上海的商务设施得分9832分,仅次于北京。

其中,商务基本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两个分项指标发展均衡,都排在前两位。

在商务基本设施方面,上海的办公楼房屋竣工面积为10853万平方米,仅次于北京;

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仅次于重庆和北京,排名第三。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上海的固定电话用户数为1112万户,远高于其他城市,居全国首位;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仅次于广州。

商务设施是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上海发达的商务设施能够不断增强其对国内外各类企业总部的吸引力。

3上海的研发能力较强,排名第二

上海的研发能力得分7824分,其中人才资源、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三个分项指标发展较为均衡。

上海的人才资源排名第5位,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341人,与其他城市相比较低。

上海的科技成果产出较高,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为16602项,比排名第二的深圳多5108项;

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的上海地区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第二。

同时,上海的研发投入水平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但上海的研发投入强度还不高,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与北京的55%差距较大。

4上海专业服务能力较强,金融保险和专业咨询优势突出

上海的专业服务优势突出,以9574分排名第二,金融保险和专业咨询两个分项指标均排在前两位。

上海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金融业发展迅速,聚集了大量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

上海金融保险的排名已经超过北京,居全国首位,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86039亿元,保费收入40704亿元,仅次于北京。

上海的专业咨询业优势明显,法律、会计、审计、咨询、广告、企业管理等商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为1719万人,文化传媒业从业人员为447万人,均排在全国第二位,但与排名第一的北京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商务服务和文化传媒业从业人员数量均仅为北京的1/3。

5上海的开放程度较高,排名第一

上海的开放程度全国最高,得分8416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一个名次。

其中,上海的国际开放程度最高,排名第一。

上海实际利用外资额达710689亿美元,远高于其他城市;

进出口总额227489亿美元,仅次于深圳,排名第二。

与国际开放程度相比,上海的区域开放程度较弱,排在第4位,次于广州、重庆和成都三个城市。

上海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货物流通与市场的活跃程度较高,货运总量为75184万吨,居全国首位,是位居第二位的重庆的176倍。

但是,上海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人员联系的活跃程度相对较弱,客运总量仅为10205万人次。

今后,上海应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保持国际开放程度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区域开放程度。

6上海的政府服务水平较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本年度上海的政府服务水平得分8033分,排名第5位。

从总体上看,上海的法制制度健全,政府管理水平较高,政府服务意识较强,排名第一。

上海的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服务的总体能力。

今后,上海需要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为入驻上海的各类企业总部营造高效、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

近年来,上海总部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截至2007年底,经上海市政府批准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8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占1/3;

外资投资性公司达到159家;

外资研发中心224家。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成为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上海企业总部最为集中的地区,有中外资金融机构143家,上海证券、期货、产权、房地产、人才、钻石等7个国家级要素市场以及西门子、阿尔卡特、汤臣等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宝钢、华源等国内大集团总部相继落户陆家嘴。

今后,上海要充分利用其作为金融中心的经济优势以及长三角区域发达的产业链体系,不断改善发展环境,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区域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使上海总部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三)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7622分,位居全国第三。

除研发能力外,其他几个分项指标均排在前三位(见表11)。

1广州的基础条件具有强劲优势,排名第一

广州基础条件得分8043分,自2006年连续三年排在35个城市首位,优势十分明显。

广州基础条件的各分项指标发展较为均衡。

其中,广州的经济实力较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7383亿元,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100元,仅次于深圳;

广州是千年商都,服务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6%。

广州的基础设施、人口与就业、环境质量三个指标发展较好,均排在全国第二位,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5445元,仅次于深圳。

广州的环境质量较好,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空气质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均居全国35个城市前列,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污水处理率从上一年度的58%提高到7167%。

综合来看,广州基础条件的各项指标中,社会基础条件相对较差,排在第13位,教育、医疗及住房条件等有待进一步改善。

2广州的商务设施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广州的商务设施条件具有一定的优势,得分为7839分,居北京和上海之后,排名第三。

商务基本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两个分项指标的排名均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

广州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均位于全国前列。

商务基本设施比上一年度提高了2个名次,办公楼房屋面积为5539万平方米,仅次于北京、上海和重庆;

拥有三星及以上旅游饭店132家,居全国第三,此外,商业营业用房面积、展览馆数量等指标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的商务设施虽然排名第三,但与排在前两位的北京和上海差距较大,得分比北京、上海分别少2015分和1993分,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商务及配套设施建设,为落户广州的各类企业总部提供优质的商务环境。

3广州的专业服务能力继续保持优势,金融保险和专业咨询均衡发展

广州的专业服务能力得分7874分,继续保持上一年度排名第三的优势。

广州的金融保险服务日益完善,年末金融机构贷款额为793178亿元,仅少于上海和北京,实现保费收入1754637亿元,排名第三;

广州的商务服务业发展迅速,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广告、企业管理、会展等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777万人,排名第四,但与北京、上海相比差距较大,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仅为北京1/7强,不到上海的一半。

4与其他指标相比,广州的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广州的研发能力与其他指标相比处于劣势,得分5910分,排在第六位,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个名次。

广州的科技成果产出较高,排在第四位,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为6399项;

广州的研发投入水平相对较低,仅排在第九位,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尽管比上一年度有所提高,但是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广州的人才资源具有一定的优势,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和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等指标均排在前列。

今后广州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鼓励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不断提高广州的科技成果产出水平。

5广州的政府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比上一年度提高了3个位次

广州的政府服务能力从上一年度的第六位提高到第三位,其中政府服务意识、服务效率两个分项指标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随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将对政府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广州市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创新政府服务理念,为企业和市民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6广州的开放程度较高,区域开放全国领先

广州的开放程度得分7814分,排在第三位。

其中,广州与国内其他区域的联系紧密,区域开放程度优势突出,位居全国第一。

货运总量、客运总量以及人均邮电业务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

与区域开放指标相比,广州的国际开放程度则相对较弱,排在第四位,居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后。

广州的外贸依存度为819%,入境旅游收入为279728万美元,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广州在吸引世界500强地区总部、办事处方面,与北京、上海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今后应继续保持在区域开放中的优势,同时大力提高国际开放程度,提升广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广州对于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吸引力。

近年来,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总部类型较为齐全。

据统计,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151家企业在广州投资,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投资总额累计达11244亿美元。

同时,广州还聚集了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广东电力集团、广东中烟工业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等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或地区总部。

目前,广州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形成了环市东中央商务区、天河北-体育中心商务区、珠江新城等几个典型总部经济聚集区。

(四)深圳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深圳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7375分,位居全国第四。

各分项指标也都位于前五位(见表12)。

1深圳的社会基础和环境质量具有明显优势

深圳的基础条件得分7621分,排名第四,各分项指标发展相对均衡,尤其是社会基础和环境质量优势明显,均排名第一。

深圳每十万人拥有中小学教师数为2077人,远高于其他城市,居全国首位;

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完善,每百万人拥有影剧院数约23个。

深圳的环境质量优越,人均园林绿地面积49104平方米,是排名第二位的广州的27倍;

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59天,仅次于海口和昆明。

深圳的经济实力强劲,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450元,居全国第一,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742%,虽然与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但深圳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所占比重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81个百分点。

2深圳的研发能力排名第四,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个名次

深圳的研发能力得分6865分,位居全国第四,比上一年度下降了一个位次。

人才资源、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三个分项指标的发展较为均衡。

人才资源方面,深圳每万人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数居全国首位,但是人才资源的储备相对不足,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仅为260人,远低于第一能级的其他几个城市。

研发投入方面,深圳的科技经费投入总额、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

科技成果产出方面,专利申请授权量达到11494项,仅次于上海,科技论文成果数量较多,科技产出较高。

3深圳的专业服务体系较完善,金融保险和专业咨询发展均衡

深圳的专业服务能力较强,得分7052分,排名第四。

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75532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579家,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3873809亿元,实现保费收入13469亿元。

深圳是国内创业投资资本集聚力最强、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深圳的专业咨询发展较快,法律、会计、咨询、广告、企业管理等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达935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200人。

4深圳的政府服务优势显著,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深圳的政府服务绩效、政策公开透明度、投资者满意度等指标均较高,政府服务水平得分8702分,自2006年起连续三年居全国35个城市的榜首。

5深圳的国际开放较具优势,区域开放程度相对不足

从开放程度这一指标看,深圳排在第四位,得分7161分。

深圳的国际开放程度和区域开放程度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

国际开放程度优势明显,居35个城市的第三位。

外贸依存度高达3185%,远高于其他城市;

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入境旅游收入等指标也均排在前列。

但是,深圳的区域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排在第九位。

深圳与“珠三角”区域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但是与全国其他城市和区域的联系则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