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143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历史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话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2.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史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

其目的是()

A.压抑士族,广辟才路B.加强考察,赏功罚罪

C.精简机构,提高效能D.惟才是举,用人所长

3.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A.《康熙王朝》中,康熙亲自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

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4.据史书记载: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5.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

据此,柏拉图提出()

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B.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

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

6.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7.某君画了一幅《孔子编书图》其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是()

①房子里烧着一堆煤炭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③孔子把纸铺在桌子上④用楷书写:

仁者,爱人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8.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9.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

“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

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②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0.1791年,在华盛顿的主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规定美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请愿、携带武器等权利。

此举()

A.使他赢得“国父”的尊称,连任两届总统

B.体现了《人权宣言》所蕴含的美国立国精神

C.反映出他行使总统否决权,维护民主制度

D.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完善了1787年宪法

11.回顾历史可见,华盛顿所缔造的共和国不仅保留下来并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拿破仑创立的帝国虽一度称雄欧洲但最终在十几年中就消亡了。

造成这样截然相反结果的主观因素是这两位开国者()

A.所面对的地方割据势力强弱不一B.在建国前的军事斗争是否都成功

C.有无通过法律来强化中央的权力D.对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态度不同

12.1796年,华盛顿在他的告别辞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华盛顿是在强调()

A.中央集权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

13.马克思指出:

“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

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

”为此拿破仑()

①建立法兰西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②颁布《民法典》,保障公民私有财产③网罗人才,组建高效民主内阁④实行征兵制,发动对外战争⑤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改善与英国关系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

14.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41年写道:

“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这段话反映出()

①拿破仑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在进步作用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肯有侵略性的一面③拿破仑的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④拿破仑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⑤英国在北美的军队投降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③⑤

C.③⑤④①②D.②⑤①③④

15.“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

”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16.2017年1月,一家美国酿酒厂在易拉罐上印制以“甘地”为原型的机器人画像,被印度人一纸诉状告上法院,这是因为()

A.甘地带领印度走上了现代化道路B.甘地是印度反抗外来侵略的领袖

C.甘地废除了印度的政教合一制度D.甘地是虔诚的佛教徒,主张禁酒

17.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

”材料反映出()

A.甘地具有反工业化倾向B.印度手工业即将消亡

C.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D.甘地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18.有人说:

“凯末尔革命开创了现代民族解放运动,是这一类型的先声。

”这里所说的“这一类型”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B.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族民主革命

C.十月革命影响下的民族民主革命D.发生在西亚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

19.马克思曾这样说道: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这段话主要反映出马克思的精神品质是()

A.敢于政治斗争B.善于思考问题

C.敢于否定自我D.敢于批判他人

20.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做了精辟的总结,“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

你认为下面能体现“最重要的”表述是()

A.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提出唯物史观

C.创建并领导第一国际D.提出剩余价值理论

21.恩格斯说: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B.恩格斯承认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C.恩格斯认为革命斗争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

D.恩格斯认为革命斗争要坚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22.19世纪晚期,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多以经济斗争、合法斗争为主。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政府的高压政策B.机会主义的影响

C.工人处境的恶化D.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

23.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24.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以下有关毛泽东著作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25.邓小平幽默地说:

“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面对邓小平政治生活中的三度沉浮,我们最应该学习他()

A.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

B.不怕打击,愈挫愈勇的精神

C.敢于斗争,坚持真理的精神

D.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精神

26.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药物学巨著是()

A.《本草纲目》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

27.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受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成员。

在美国学习期间,他()

①目睹了铁路在近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②立志要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政治制度③感受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④发愤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8.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这一“独创地质理论”还对以下哪一方面有重大贡献()

A.科化石鉴定B.冰川学

C.地震的预测和预防D.古生物学

29.“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表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使科学最终战胜了神学

C.解放了人类的思想D.使人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30.爱因斯坦1931年2月1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演讲中指出:

“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在奋斗的主要目标……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你认为,下列对此言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科学工作者必须懂得“科学是一柄双刃剑”

B.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必须关注人类本身的身心发展

C.学校的科学教育必须坚持以关心人的福祸为出发点

D.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用科学造福于人类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材料乔治·华盛顿是种植园主之子,外貌英俊,体魄健壮,20岁时继承一笔可观的财产,成为农场主。

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上校衔。

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亚,与一位带有两个孩子的富孀玛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结婚,但他没有亲生子女。

随后的十五年,华盛顿经营农场。

1774年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1775年7月第二届大陆会议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率领这支由地方民军组成的队伍,击败英军,取得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在他主导下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脱离英国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1783年12月递交辞呈,解甲归田。

1787年主持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确立美国联邦共和政体。

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后连任。

任总统期间推行很多好的政策,有些沿用至今。

华盛顿廉洁奉公,受到广泛称赞。

两届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

1796年,华盛顿发表著名的《告别辞》,呼吁全国要保持团结,珍视联邦,遵守联邦法律,服从选举结果,他告诫同胞要与一切国家和睦相处,“避免与国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结盟”。

华盛顿的话,对美国后来的内政外交有重大的影响。

1797年3月,华盛顿向继任者和平移交权力,再次恢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

1799年12月在家中病逝,终年67岁。

(1)根据材料,概括华盛顿的优秀品质,并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的主要历史功绩。

 

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容闳是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毕业生。

1868年,容闳正式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即“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国家储蓄人材。

派遣之法,初次可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试行之。

此百二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

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

学生年龄,须以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

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即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

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

至学生在外国膳宿入学等事,当另设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

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拨数成以充之。

——摘编自陈经兴《容闳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

容闳全身心倾注于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洋务运动期间,被曾国藩委以全权,引入“制器之器”,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向太平军提出组建军队、培养海军、建立学校教育体系等七条改革;参与戊戌变法维新,促进辛亥革命,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

——摘编自李华兴《容闳:

中国近化的卓越先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派遣留学生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容闳在推进中国近代化方面所做的贡献

 

答案解析

1.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老百姓避免了战争的苦难,说明秦朝统一有利于民众从事安定的生产,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材料中内涵。

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吏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将官员的功过作为升迁、罢黜的重要依据。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错误,平定三藩之乱的将领是赵良栋等人,彭春是雅克萨战役的将领;B清政府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故选B。

C错误,康熙帝未亲自御驾亲征;D错误,并未进行多伦战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康熙大帝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康熙年间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平定了三藩叛乱,稳定了国内的政局;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雅克萨之战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的尊严。

这一系列的措施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奠定了我们国家的版图。

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相关影响。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历代”,明显具有片面性,不正确,秦朝就是例外。

进一步可知,BCD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影响

5.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柏拉图主张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反对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故A选项正确;古希腊城邦本来就实行民主政体,故B选项错误;城邦公民具有充分自由,不是解决统治者的腐化堕落的有效手段,故C选项错误;柏拉图没有主张实行严刑峻法,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6.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其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孔子试题利用周礼来重新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而柏拉图则通过《理想国》一书表达自己重新建构有序理想社会的国家,所以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在于力图构建新的和谐社会,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是二人思想主张的表象而非政治主张的实质。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7.

【答案】A

【解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煤炭是北宋时期出现,故①错误;铜剑出现在商周时期,符合孔子生活的时代,故②正确;纸在西汉时期才出现,故③错误;楷书是魏晋时期出现,故④错误,本题选择A项正确。

8.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柏拉图的理念论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亚里士多德不仅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认为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故答案为B。

9.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克伦威尔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独裁者的含义是他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者,并不是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所以第①项内容错误,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

10.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

材料以宪法的方式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联系华盛顿与拿破仑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华盛顿缔造的共和国,且采取三权分立,对权利进行制衡,防止集权,而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灭亡后,拿破仑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资产阶级帝制,随后发动了对外的侵略战争,据此分析可知是两位对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态度不同,影响了两国的发展,故选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发共和制的建立

12.

【答案】C

1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拿破仑并未组建民主内阁,拿破仑也不是改善与英国关系,而是同英国开战,打败了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所以本题凡是含③、⑤均是错误的,①②④又均是符合题意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拿破仑的措施

【名师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

本题可以使用肯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14.

【答案】B

【解析】文不对题

15.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注意时间“1923年前后”,联系孙中山晚年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大革命。

因此选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背景

【名师点睛】1924年初,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16.

【答案】B

【解析】“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英雄,被称为“圣雄”,被称为印度“国父”,美国的做法显然是对甘地的讽刺,故B项正确;甘地没有领导印度走向现代化,故A项错误;甘地没有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故C项错误;甘地是印度教教徒,故D项错误。

17.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材料甘地的观点应为曼切斯特的工业导致了印度的贫困,导致了印度手工业的消亡,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所以他对工业化有一定的抵制倾向。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影响

18.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凯末尔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此其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睛:

关键信息:

题目中要求的“类型”应当是指革命的性质。

19.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的信息说明马克思主张与时俱进的思想,敢于挑战自我,否定自我,故C项正确;政治斗争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善于思考服从于C项,故B项错误;批判他人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0.

【答案】A

【解析】马克思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大财富,故A项正确;其他学说均不是最重要的“头脑”,故B、C和D排除。

21.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说明革命斗争要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故D项正确;A项中永恒不变的真理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中“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说法绝对;C项中说法较为教条。

22.

【答案】D

【解析】19世纪晚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开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所以工人运动多以合法的形式出现,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应从社会制度、意识形成着手分析。

普鲁士、美国是资产阶级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说明列宁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频因素建设社会主义,B项正确;A项说法是错误的;题干没有涉及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C项排除;题干没有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无法表明。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名师点睛】新经济和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内涵以及启示

(1)内涵:

新经济政策“新”:

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罗斯福新政“新”: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2)启示: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区别。

发展经济应把计划于市场相结合。

2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错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的作品,不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故选A。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25.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邓小平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依然幽默相对,说明了其具有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是最值得学习的,A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题目的主旨不相符合;故选A。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

26.

【答案】A

【解析】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药物学巨著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称呼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7.

【答案】C

【解析】詹天佑主要从事铁路建设,自主设计中国第一条铁路,他并不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所以在美国留学期间并不关心美国的政治制度,故②错误,排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