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2146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导文档格式.doc

年内最大次降雨的时间、历时、降雨量、降雨过程。

2.3.2水情

年入库径流总量、径流系数,年内径流分布特点。

列表说明年内发生较大洪水的时间、历时、洪水总量、最大入库洪峰流量及出现的时间,以及年内发生最小径流的时间、历时和流量。

2.3.3兴利

年供水量、供水过程线,列表说明各用水部门月供水量、发电量、发电总量及相应的耗水量。

2.3.4调度运用情况

上级部门核定的控制运用计划主要内容。

年内较大洪水的实时调度情况及效果,包括各次洪水的水库拦蓄洪水总量及百分比,入库洪峰流量、最大出库流量、消减洪峰流量及百分比,错峰时间(小时),水库最高水位及下游控制断面最高水位等,附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及相应的水库上、下游水位等过程线。

年供水情况与需水计划的对比分析,水库实际运行与控制运行计划的对比分析。

水库控制运用中发现的问题、经验教训,对控制运用计划的改进意见。

3防洪调度计划

3.1防洪调度计划的内容

1研究确定水库本年度各防洪特征水位;

2研究确定不同频率洪水调度运用的方式及判别条件;

3编制防洪调度图及相关图表;

4明确防洪调度权限。

3.2资料收集

3.2.1库容

目前采用的“水位~面积~库容”成果,附相关的图、表。

3.2.2泄流能力

现状泄水(含输水)建筑物组成,各建筑物的堰顶高程或孔口中心高程、主要控制尺寸、消能型式、下游防冲设计标准、设计或水工模型试验的水位~泄流能力图表。

3.2.3库区情况

库区征地及移民的设计标准、高程以及实际征地、移民情况,列表说明不同高程的未征土地、未迁居民及房屋等情况;

库区防洪工程的设计标准及实施的具体情况。

3.2.4下游情况

下游防洪控制断面的位置、安全流量(水位)的设计及实际情况。

3.2.5大坝安全状况

1大坝安全鉴定及隐患处理

最近一次大坝安全鉴定的时间、组织单位、鉴定结论,存在问题的处理情况,分析遗留问题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2水库安全检查

汛后检查结果,重点描述发现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情况。

3安全监测

工程安全监测发现的问题或异常,最近一次观测资料分析结论。

4质量检测

水库工程质量检测情况,主要结论,存在问题的处理情况。

3.2.6洪水

最近批复或复核的水库设计洪水成果(不同频率)及下游防洪控制断面的洪水成果。

3.3大坝安全评估

综合检查、观测资料分析、质量检测、缺陷处理及设备维护等情况,对大坝安全状况进行总体评估,提出影响控制运用的主要问题。

3.4汛期划分

我省的汛期为每年的4月15日至10月15日。

根据水库所处的地理位置、暴雨成因及雨型差异,可将汛期分为梅汛期和台汛期,梅汛期为4月15日至7月15日,台汛期为7月16日至10月15日。

汛期分梅汛期和台汛期的,应明确梅汛期到台汛期的过渡期。

梅汛期到台汛期的过渡,应根据雨洪规律、水库与下游河道的预泄能力等分析论证确定。

一般情况下,以防洪为主的水库,宜采用提前过渡方式,即在梅汛后期结合水库兴利供水,将库水位下降到台汛期汛限水位;

以供水为主的水库,则可采取推迟过渡的方式,即在梅汛末期、台汛初期结合供水,将库水位降落到台汛期汛限水位;

以防洪、供水并重的水库,若以梅汛控制的,则宜采取推迟过渡方式,以台汛控制的,则宜采用提前过渡方式。

过渡期的时间宜控制在半个月左右,若气象预报有较大降雨时,应及时下泄至汛限水位。

3.5水库防洪特征水位

水库防洪特征水位包括汛期限制水位、起调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

3.5.1汛期限制水位

简称汛限水位,指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

采用分期控制运用的水库分为梅汛期汛限水位和台汛期汛限水位,不考虑分期控制运用的水库为全汛期汛限水位。

3.5.2起调水位

起调水位指水库洪水调节计算的起始水位。

由于水库的库区移民或者下游河道防洪能力未达设计要求,为使库区移民达到其设计标准或者为减轻下游河道防洪压力,需要将水库的防洪库容适当加大,因此水库调洪的起始水位必须降至汛期限制水位以下,起调水位即指水库在洪水来临前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

3.5.3防洪高水位

防洪高水位指水库遇下游防洪保护对象的设计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下游防洪保护对象有多级时为最高一级。

3.5.4设计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指水库遇大坝的设计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3.5.5校核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指水库遇大坝的校核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3.6防洪特征水位的确定

3.6.1一类坝及新建(扩建、改建及加固)的水库

1库区土地征用和居民迁移、下游防洪安全状况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水库防洪特征水位即为最近批复的指标。

2新建水库

新建水库在试运行期,应根据工程任务及工程设施的运行状态,拟定试运行期控制运用方案,确定各防洪特征水位。

3库区土地征用和居民迁移、下游防洪安全状况有一项及以上不能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应综合考虑库区、下游实际的防洪能力(标准),重新确定水库的防洪特征水位:

1)库区土地征用未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

防洪特征水位一般不作调整。

2)居民迁移未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

一般以尚未迁移居民的最低高程满足相应防洪标准为目标,经调洪演算确定汛限水位(起调水位),其它各防洪特征水位由调洪演算确定。

仅有少量居民未按设计要求迁移或返迁的,防洪特征水位不作调整,但需明确防洪预警及人员转移的措施。

3)下游实际防洪能力未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

下游实际防洪能力未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防洪特征水位一般不做调整。

可根据下游河道的最大过流能力,降低下游河道防洪保护标准,调整调洪原则,确保洪水前期下游防洪安全。

如果下游防洪要求较高,经综合分析上下游防洪要求,也可通过调洪演算确定汛限水位(起调水位),其它各防洪特征水位由调洪演算确定。

4)居民迁移、下游防洪能力均未达到设计要求的

综合分析上下游防洪要求,明确防洪重点,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计算确定汛限水位及其它各防洪特征水位。

3.6.2二类坝水库

首先,根据大坝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经综合计算分析并留有一定余地,确定能满足大坝安全运行要求的水库最高水位。

然后依据下游的防洪安全实际状况确定洪水调度原则,通过降低汛限水位运行,分析确定其它各防洪特征水位。

3.6.3三类坝水库或检查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水库

仅防洪标准未达要求的三类坝水库,或者经检查发现有安全隐患、但大坝工作状态基本正常、在一定控制运用条件下能安全运行的水库,先确定能满足大坝安全运行要求的水库最高水位,然后依据下游的防洪安全实际状况确定洪水调度原则,通过降低汛限水位运行,分析确定其它各防洪特征水位。

其他三类坝水库或者经检查发现水库有较严重安全隐患影响水库正常运行的,需要专题论证分析确定各防洪特征水位。

3.7防洪调度及运用

3.7.1泄洪调度

泄洪调度必须确定水库下泄流量的控制、各泄洪建筑物投入使用的条件、泄洪闸门的操作规程(包括开启的数量、次序和开度等),明确相应的调度权限。

水库控泄级别,按下游排涝、保护农田、保障城镇及交通干线安全等不同防护要求划分,依据其防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河道主槽、堤防、动用分洪措施的行洪能力,确定各级的安全标准、安全泄量和相应的调度权限。

同时,还要明确规定遇到超过下游防洪标准的洪水后,水库转为保坝为主加大泄流的判别条件。

判别条件应简明易行,一般以库水位为判别条件。

下游承担防洪标准不同的多项防洪任务的水库,采用分级水位控制下泄流量(由小到大,逐级控制),一般分为三级:

一级:

考虑下游河道两岸农田的排涝要求,控制河道水位较低,允许下泄小于河道安全流量;

二级:

考虑河道堤防内农田不受淹,要求以河道泄量控制;

三级:

主要考虑下游交通干线和城镇的安全,以保护区的主要堤防确定许可下泄流量。

水库分级控制水位的确定:

由不同频率的入库洪水和河道控制断面的各级流量(水位),通过水库调洪计算和河道洪水演算,求得相应的水库水位,逐次试算、优选确定水库的分级控制水位和下游控制断面相应的分级控制流量(水位)。

洪水初期,应充分利用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泄洪;

入库洪峰出现之前,应控制出库流量不得大于入库流量,以避免人为洪峰;

入库洪峰已过且出现水库最高水位后的水位消落阶段,在不影响大坝安全和下游河道堤防安全的前提下,应合理安排下泄流量,尽快腾空防洪库容,必须在下场洪水到来之前将水库水位回降至汛限水位或起调水位。

当遇到预报水库水位将超过水库校核标准的洪水时,要及时向下游报警并尽可能采取紧急抢护措施,力争保主坝和重要副坝的安全。

需要采取非常泄洪措施的,要预先慎重拟定启用非常泄洪措施的条件,制定下游居民的转移方案,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实施。

3.7.2汛期临时超蓄运用

汛期临时超蓄运用是指在特定的时段内,水库按略高于汛限水位的临时蓄水位运行,在接到台风或降雨预报后,能通过预泄及时将水库水位降至汛限水位或起调水位的运用方式。

大坝为一类坝的大型水库和重要中型水库,当具有可靠的预泄设施、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和必要的兴利需求时,可采用汛期临时超蓄运用。

采用汛期临时超蓄运用的水库应在保证大坝及下游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根据气象预报精度、水雨情测报、水库预泄能力、下游河道安全流量(下游组合流量不得大于河道安全泄量)及兴利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汛期临时超蓄水位。

汛期临时超蓄水位不得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考虑我省的暴雨洪水特征,梅汛期一般不得超蓄运用。

实行汛期临时超蓄的水库必须经过专题论证分析,并按权限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确定。

3.7.3串、并联水库防洪联合调度

串联及并联水库防洪联合调度,在水库的泄洪调度或汛期临时超蓄运用时是相互影响的,应当根据流域洪水调度方案(或防御洪水方案),应合理安排水库的蓄泄关系。

一般而言,串联的上下级水库防洪,其蓄泄关系应是“上游水库先蓄、下游水库先泄”,并联的两级水库防洪,其蓄泄关系应是“防洪能力大的水库先蓄、防洪能力小的水库先泄”。

串联的上级水库泄洪应考虑坝址至下级水库的区间洪水,应采用补偿调度或错峰调度进行控泄,以减轻下级水库及其库区防洪压力。

串联的下级水库泄洪,当下游河道防洪相对安全时,应合理安排水库泄量以尽快腾空防洪库容,以迎接上级水库的洪水。

并联的两级水库泄洪,应根据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合理安排。

位于暴雨中心的水库应适当加大泄量,而与之并联的水库则适当减小泄量,实施错峰调度,以减轻或者保证并联水库下游的防洪安全。

当暴雨时空分布相对均匀时,应安排调蓄能力较小的水库先泄洪,以减轻其库区的防洪压力。

3.8防洪调度图的绘制

以水库水位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将水库汛期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绘制水位过程线,注明水库各控制水位与相应的控制方式、调度权限等,形成水库防洪调度图,见图3-1。

下游保护区设计防洪标准的相应洪水调洪过程线,列入附件。

图3-1水库防洪调度图(示意)

3.9汛期调洪成果汇总表

将各暴雨分期不同频率洪水的调洪成果汇总列入表3-1,以供实时洪水调度参照使用。

表3-1不同频率洪水调洪成果汇总表

限制水位(m)

项目

单位

各频率设计值

20%

10%

5%

2%

1%

设计

校核

入库洪峰流量

m3/s

调洪最高水位

m

最大下泄流量

下游组合流量

河道安全流量

洪水控制运行要点

4兴利调度计划

4.1兴利调度计划的内容

兴利调度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各部门的用水量;

2确定水库的兴利特征水位;

3编制兴利调度图。

4.2入库径流

水库投运以来历年实测径流资料或降雨资料。

多年平均径流深、径流总量、多年平均月径流量等水文特征值分析。

水库实测水文资料系列在30年以上的,可直接利用;

实测资料系列在30年以下、10年以上的,除利用实测资料外,还需要利用邻近站插补延长;

实测资料系列少于10年的,采用邻近站的资料。

4.3各部门用水需求

从水库近年来的供水过程中,选取满足各用水部门需求的供水过程,根据用水增长趋势适当扩大后,作为计划年度各部门的需水过程。

若因水库功能调整导致供水情况变化较大的,采用功能调整后或供水情况变化后的供水资料。

若用水部门情况发生变化,则采用变化后的需水量。

新建水库可根据水库设计的需水量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等综合确定。

4.4水库兴利特征水位的确定

水库兴利的特征水位应以大坝安全为前提进行确定,包括兴利上限水位及兴利下限水位。

承担供水任务的水库应当根据当地有关抗旱预案(应急水量调度方案)、下游各类需水、水库调节能力等综合确定分类分级供水控制水位,以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4.4.1兴利上限水位

兴利上限水位指水库兴利的最高水位,一般与正常蓄水位或汛期限制水位相同。

兴利上限水位应根据水库工程的安全状况、库区土地征用及居民迁移安置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防洪库容的重复利用综合确定。

4.4.2兴利下限水位

兴利下限水位指水库兴利的最低水位,一般为死水位。

兴利下限水位应根据水库工程的安全状况和各用水部门的需水要求,结合输水建筑物的进口高程、通航水深、泥沙淤积、水电站最低工作水头、水库工程保护、旅游和渔业及环境保护等因素,经综合平衡后确定。

4.5兴利调节计算

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方法主要有典型年法和长系列法。

两种方法都是根据水量平衡方程,按逆序逐时段调节计算水量的余与缺来确定兴利调度线。

考虑到水库目前的资料和技术条件,本导则以典型年法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长系列法进行说明。

4.5.1典型年法

1设计枯水年入库径流量的确定

设计枯水年入库径流量(Wp)是指水库兴利保证率对应的水库入库径流量。

1)先将水库历年入库年径流总量由大到小次序排列,并进行频率计算(适线法),绘制频率曲线,见表4-1。

表4-1水库设计枯水年入库径流量计算表

年份

年入库径流量

(万m3)

序号

(由大到小)

频率

(Pi)

1960

1

1961

2

1962

3

1963

4

1964

5

.

表中:

式中:

Pi——水库某年的年径流量频率(%);

N——水库年入库径流量计算资料的总年数;

i——年径流量由大到小排列序号。

2)按确定的水库兴利保证率在频率曲线上查取对应的年径流量,即该水库设计枯水年的入库年径流量。

2入库径流典型枯水年选择

选取水库年径流量接近于设计枯水年入库径流量(Wp)的若干实际年作为典型枯水年。

选择的原则为:

1)典型枯水年的年入库径流量(W典型)与设计枯水年入库径流量(Wp)的相对差异不超过±

(5%~10%);

2)能概括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包括对水库兴利调节为最不利的径流分配;

3)典型枯水年不应少于3年。

3设计典型枯水年径流过程计算

1)分别计算各典型枯水年的年径流折算系数Kj

Kj——某典型年的年径流折算系数;

Wp——设计枯水年的年径流量,万m3;

W典j——某典型年的年径流量,万m3。

2)计算各典型枯水年的逐月(或旬)径流分配过程

Wp典jt=Kj·

W典jt

Wp典jt——某设计典型枯水年的某月(旬)的径流量,万m3;

W典jt——某典型枯水年的某月(旬)的径流量,万m3。

通常情况下,若供水需求较平稳,则可按月计算;

反之则按旬计算(在灌溉高峰期)。

上述计算见表4-2。

表4-2设计典型枯水年逐月(旬)径流过程计算表

时间

(典型年)

Kj

四月

九月

备注

xxxx年

 

Wp典jt

4兴利调节计算

以各设计典型年的径流分配为水库的来水过程(入库水量过程),各用水单位综合需供水量过程为用水过程,根据水量平衡方程按逆时序逐段(月、旬)调节计算水量的余与缺,水库的回蓄量、供水量及相应各时段末的库水位,如表4-3。

表4-3水库兴利调节逆时序计算表单位:

万m3、m

时段

(月、旬)

用水量

典型年(xxxx年)

天然来水量

损失水量

净来水量

⑶-⑷

月(旬)初

水库水位

水库蓄水量

月(旬)末

⑺-⑵+⑸

2月末

3月

4月上旬

4月中旬

4月下旬

9月上旬

9月中旬

9月下旬

注:

保证水位线计算时,用水量只计算生活及重要工业等用水部门。

为保证枯水期末水库能有足够蓄水量满足全年供水,应从枯水期末这个月开始往前逐月(旬)计算,即逆时序演算。

综合利用水库的枯水期末可选用2月份,逆时序演算的起始水位可选用水库历年枯水期末的平均水位。

5兴利调度图的绘制

根据表4-3中各设计典型枯水年调节计算成果,以时间为横坐标、库水位(第⑹或⑼项)为纵坐标,点绘各设计典型枯水年的调度过程线,至少可得到三条调度过程线。

再将各条调度线各时段的最大纵坐标值连接起来,便可得到外(上)包线(注意:

高于同一时间的汛限水位或正常水位的部分外包线,外包线修正为汛限或正常水位值),也称防破坏线;

同样,将各调度线各时段的最小纵坐标值点连接起来,便可得到内(下)包线,此线表示为保证水库正常供水所需要的最低蓄水线,也称限制供水线。

采用上述调节计算方法,用水量只包括生活及重要工业等用水部门,演算的起始水位选用兴利下限水位。

取三条调度过程线的下包线作为保证水位线。

上述三条调度线中,防破坏线以上为加大供水区;

防破坏线与限制供水线之间为正常供水区,可满足各用水部门的需水要求;

限制供水线与保证水位线之间为限制供水区,在此区间需要压缩灌溉、一般工业、发电等用水保证率较低部门的供水规模;

保证水位线与死水位区间为城乡生活供水区,在此区间需停止灌溉、一般工业和发电等用水,全力保证生活、重要工业等部门用水需求,并需压缩其供水规模。

此图再加上水库的兴利下限水位、汛限水位和正常水位等即为水库的兴利调度图,如图4-1。

图4-1水库兴利调度图(示意)

4.5.2长系列法

1兴利调节计算

以水库长系列入库径流资料(n≥30年)为水库的来水过程(入库水量过程),各用水单位综合需供水量过程为用水过程,假定计算初始水位,通过水库水量平衡方程逆序逐时段调节计算水量的余与缺、水库的回蓄量、供水量及相应各时段的库水位,如表4-3。

比较初始水位和长系列计算的最终库水位是否一致,若相差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