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639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docx

鄂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围绕“快乐少年”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

《少年旅行队》、《跟祖父学诗》、《夏午》。

《少年旅行队》是一组散文诗,它由《出发》、《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旅行者之歌》六首诗组成。

该组诗以少年旅行队的远足旅行为线索,写了旅行队队员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了队员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在生活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美好心愿。

《跟祖父学诗》是一篇回忆性小说,作者以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之口讲述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故事。

作者童年的天真可爱在跟祖父学诗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流淌着祖父对“我”的宽容和疼爱之情。

 

《夏午》是鄂教版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时常逃避午睡,在后花园里享受自然世界的精彩,以至于成年以后仍然逃避午睡,牵挂着有着生命活力大自然的事。

文章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自然界的野花、蔬菜……语言生动、清新、灵活,极富童真童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课题

快乐少年

课时

一课时

认知目标

将本单元的课文读熟,读通

能力目标

德育情意目标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难点

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导入,检查预习情况,并总结。

二、检查读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圈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3、了解每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少年旅行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课文共分六部分:

《跟祖父学诗》为什么萧红对祖父念念不忘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跟祖父学诗》,看看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情景,去体会她与祖父在一起的感受。

《夏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

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板书

设计

快乐少年

少年旅行队、跟祖父学诗、夏午

教学

反思

课题

少年旅行队

课时

两课时

认知目标

认识并会写本课5个生字,注意“簿”、“茂”的写法

能力目标

知道本组诗歌从哪几方面学了少年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德育情意目标

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1、同学们,你觉得旅行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课题]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出示:

“……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师激情引读。

诗人从哪几方面写了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闻、所做?

指名读课文。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出发》

  

(1)少年旅行队出发了!

我们赶快跟上他们的步伐!

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出发》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从中体会到什么?

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

”到“生活里去”,到“知识的世界里去”代表什么?

“永远”、“长久”有说明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读出旅行队员们出发前的期待与渴望?

  (4)[出示“我们不停的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世界……”]这里“……”表示什么?

试着补充一下。

   在这之前还有哪里有省略号?

试着说一说。

  [出示:

“……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这个省略号在句首,它省略的什么?

  (5)总结学习方法。

①细读文章,了解大体内容,标出不懂的问题。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③由课文留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

④有感情朗读。

  2、请同学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从《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细细品味。

   理解重点:

《老师》:

“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

……最重要的实现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

……”你体会到什么?

 《小纸船》:

“看!

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

”更何况怎样?

 《听广播》:

“这种联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种“联系”指的是什么?

  《标本》:

“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

应该记住哪些?

   5、结合课文说一说你对“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的理解。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诗中说:

“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大山”“大海”和“所有河流”真有这么大的神力吗?

你有没有这一类体验?

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课题

跟祖父学诗

课时

两课时

认知目标

学习课后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回答课后问题。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德育情意目标

学习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达,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体会“我”童年生活的有趣与快乐,感受少年真挚的情怀。

  

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回顾上文,激趣导入

 二、精读品味,感悟快乐

   1、请大家默读全文,思考:

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的快乐?

用笔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2、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以下片段去理解体会。

    ⑴早晚念。

抓住“早晨……晚上……半夜醒了……”进行交流。

    ⑵大声念。

抓住“跟着喊”、“比祖父声音更大”、“房盖被你抬走了”、“照样地喊”、“乱叫”、“瞎念”、“满口的大叫”等进行交流。

    ⑶喜爱听。

抓住“很好听”、“真好听”、“多好听”、“越念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等进行交流。

    ⑷心情好。

抓住“很高兴地跟着喊”、“笑了一会儿”、“我很喜欢”、“我更喜欢”、“高兴起来了”、“得意极了”等进行交流。

   3、师小结:

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洒脱,很灵动,很孩子气,字里行间洋溢着两个字---快乐!

   4、指导朗读。

(读出快乐与有趣)

   5、在充分地朗读后,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儿时的萧红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天真、顽皮、可爱、爱学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等)

  三、研读交流,沐浴慈爱

   1、认真再读课文,想想:

“我”跟祖父学诗为什么会觉得如此有趣,如此快乐呢?

    教师可重点抓住以下句子进行指导,课件相机出示。

    ⑴我一念起诗来,我家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

“房盖被你抬走了。

    ⑵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

    ⑶祖父一听就笑了:

“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⑷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

“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

念‘春眠不觉晓’……”

    四、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人物的特点。

   2、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

有趣吗?

谈谈你诗生的体会吧?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诗时的情景时产生疑问:

文章为什么写得这么有趣呢?

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3、讨论交流小结:

文章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需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

  五、积累诗句,比较拓展

   

                        早晚念

              2 跟祖父学诗   大声喊  有趣

                        喜欢听  快乐

                        心情好

               

课题

夏午

课时

一课时

认知目标

学会9个生字。

积累好词佳句。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德育情意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难点

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回顾原文。

(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

    “野花图“片断精读: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

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

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1、指明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引导:

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

   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

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

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3、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戏蚁图”片断精读:

     “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

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

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1)、读这段话,思考:

这段话写了什么?

(“我”观看地上的蚂蚁。

)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

(三)重点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句子:

“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

  1、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2、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4、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出示句子:

“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1、读句子,说说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醒”字重复了四次,它们在句子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包含有什么共同的意思?

   3、在夏午。

“我”逃避午睡,醒着,是想做什么?

(享受花的美丽、草木的芬芳、风的凉爽。

    

 

课题

古诗诵读-——舟过安仁

课时

一课时

认知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

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德育情意目标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难点

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导入,引童趣:

  

   1、游戏“对诗”,激童趣:

  

    

(1)师:

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游戏吧!

  

    

(2)师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生对: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师说:

“儿童疾走追黄蝶,”  

      生对:

“飞入菜花无处寻。

”  

      师说:

“儿童散学归来早,”  

      生对:

“忙趁东风放纸鸢。

”  

   3)师:

真是对答如流呀!

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师:

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

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2、师小结,引童趣:

  

     师:

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

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

  

   3、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

舟过安仁)  

 生:

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初读,感童趣: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

  

    1、师:

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

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生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  

    2、全班交流:

  

     师:

谁愿和大家交流交流:

哪些词句还不太明白?

哪些诗句结合注解和插图就能读懂?

  

  三、品读,享童趣:

  

   1、品读诗句,引导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感受童真童趣。

  

    

(1)师:

噢!

是被渔船中孩童的特别举动吸引了。

那诗人杨万里又是通过哪些精练之语描绘的呢?

  

       生:

“一叶渔船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指读)  

    

(2)师:

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指导读(引导感悟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  

     (3)师:

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什么?

(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气聪明。

)  

    (4)师:

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品味童趣)  

    (5)师小结:

这真是“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

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感受孩子的天真无邪、淘气聪明吧!

(生读第1、2、4行,师读第3行。

)  

  

(二)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

  

   1、、师:

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

想象一下。

  

   师:

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师:

是啊!

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让人啧啧称赞!

让我们再次齐读第3、4行,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吧!

  

  (三)品读感受诗句的精妙之处,享童趣:

  

   1、师:

眼前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次齐读,回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吧!

(齐读全诗)  

   2、师介绍诗人:

  

    (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

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欢描写儿童形象,所写的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3、师:

再读读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用得精妙的词?

  

    师评价:

同学们的品读能力真强!

看似平常词,却把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尽显其中了,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呀!

   4、师:

来,就让我们选择喜欢的背诵的方式,把这两个栩栩如生的顽童形象记在心里吧!

大家可边想象画面,边吟诵;可边表演,边吟诵;也可与伙伴合作来吟诵……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古诗,指名,齐诵)  

   5、师:

美好的童趣令我们深深陶醉。

其实诗人杨万里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自读下面的诗:

  

    课件出示:

  

     《稚子弄冰》         《桑茶坑道中》④  

      杨万里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①,       晴明风日雨干时,  

    采丝穿取当银钲(zhèng)②。

  草满花堤⑤水满溪。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    童子柳阴眠正着⑥,  

    忽作玻璃③碎地声。

       一牛吃过柳阴西。

 

  四、读写,延童趣:

  

   1、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为什么能写出儿童的种种童趣呢?

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

冰心奶奶曾说过:

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

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

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师:

同学们,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将它变成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一写《舟过安仁》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童年趣事吧!

(本环节也可在课后完成。

)  

   3、师:

课后还可收集一些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相互交流。

  

  

课题

语文乐园一

课时

一课时

认知目标

了解表示“借代”的修辞形式并积累词义相同、表达相异的这类词语。

   

能力目标

让学生认识由祈使句和感叹句组成的句子的结构特点,体会感叹号所表达出的强烈情感。

德育情意目标

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读书的重要作用。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教育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难点

让学生留心观察,运用在书本中学到的写人方法,练习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读一读,理解下列每组词语的意思。

   1、让学生讲搜集到的“桃李满天下“的典故。

听完故事后学生畅谈感受。

   2、让学生结合刚刚听过的故事,理解“桃李”与“学生”的关系。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后面几组。

   4、全班交流故事,交流感受,小结关系.。

   5、你还知道哪些词义相同、表达相异的这类词语?

(巾帼—女子、须眉—男子)

  二、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表达的感情。

   1、自由读句子

   2、说说这两组句子的特点?

   3、出示意思相同的两个句子:

“你看一只小纸船能漂得又久又远。

”“你看,后花园有丰富的色彩。

   4、让学生对比朗读,体会书中的两组句子表达的效果。

   5、学生模仿着写一两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4、练习背诵。

  课后反思:

  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思考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自己是不是属于会读书的人?

   2、把文中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3、鼓励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弄懂词意,。

   4、引导学生再读,讨论交流:

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对题目的理解是怎样的?

   5、默读思考:

读了本文后受到什么启发?

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6、全班交流。

 

 

课题

口语交际

课时

认知目标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能力目标

促进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德育情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的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的习惯

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1、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

我们给他出主意。

  2、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在交流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要诚恳。

   

(2)表达的时候要吐词清楚,语速、声调要适当,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板书:

观点明确、态度真诚、内容具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选用录音、图片或表演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

小帆想在寒假里参加田径训练队,父母希望他回老家陪奶奶,他爱奶奶又不想错过训练的机会,他很矛盾。

.

  4、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学生自选交流伙伴组成两人小组,在两人间进行口语交际。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去建议他人,如何让他人脱离困境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2)邀请几个小组到班上交流,指导评议。

.

  5、拓展延伸,小结激励.

   

(1)说说自己面临的实际矛盾。

   

(2)鼓励同学们热心出好主意,明晰地交流自己的观点。

   (3)师生评议,小结。

 

课题

单元习作:

我眼中的同学

课时

两课时

认知目标

  能留心周围的人,注意观察,抓住人物个特点。

  

能力目标

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德育情意目标

学生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学生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难点

学生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启发谈话,确定对象。

   1、同学们,在你们五年多的校园生活中,与同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不妨用的笔写写你眼中的同学。

   2、想想:

在这么多同学中,我最想写的是谁呢?

是什么原因让我最先想到他(她)?

   3、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对象。

  二、读中学写,领悟要点。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

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

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

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启发谈话:

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

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出示“病例”。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

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