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饲料栽培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2787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草饲料栽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牧草饲料栽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牧草饲料栽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牧草饲料栽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牧草饲料栽培总结Word格式.docx

《牧草饲料栽培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草饲料栽培总结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牧草饲料栽培总结Word格式.docx

在同一块田块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

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保护播种:

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土壤耕作:

是指在牧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饲料缓冲度:

中和100g全干饲料中的碱性元素,并使pH降低到4.2时所需的乳酸克数。

分蘖:

禾本科牧草出苗后,当长出3-4片叶时,自母株的地表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侧枝,这种现象称为分蘖。

品种:

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种子休眠:

有一些种子,虽然在形态学上已达到成熟,且具有生活能力,但在给予适宜的发芽条件后,它们并不萌发,视种类品种不同往往要经过数日、数月乃至若干年以后才具有萌发的可能性,这种现象称为种子休眠。

苜蓿的秋眠性:

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实质上是苜蓿生长习性的差异,即秋季光照减少和气温降低后,导致苜蓿形态类型和生产能力发生的变化。

轮作:

在作物栽培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计划种植的各类作物,科学的按照它们的特性及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结合它们的栽培体制,以维持地力为目的的从时空上排成一定次序,分别种植在相应地块中,保证每块地都按照这个次序周而复始的轮换种植的方式。

简答:

牧草分类及根系发育特点?

栽培牧草的类型可按照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划分,按照分类系统划分可分为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及其他科牧草;

按照寿命划分为一年生牧草、二年生牧草、多年生牧草;

依据再生性可分为放牧型牧草、刈割型牧草和牧刈型牧草;

依据分蘖性可分为根茎型禾草、疏丛型禾草、根茎-疏丛型禾草、密丛型禾草、轴根型豆草、匍匐型牧草等。

根系发育特点:

(1)禾本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播种后,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种子开始萌发,首先是胚根的生长,始为主根。

不久在主根上长出侧根。

这些萌发后最初的根统称为初生根。

初生根出现后,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慢。

侧根生长的同时,从枝条基部、缩短的茎节上生长出次生根。

由于每一个枝条都能形成自己的根系,因此禾草的根系较为庞大。

禾本科牧草根系大部分集中在土表0-30cm处,视牧草品种不同,约占总根量的65%-95%,其中0-20cm的根系又占很大比例。

(2)豆科牧草。

豆科牧草在水热条件适宜时很快萌发,其萌发速度要快于禾本科牧草。

当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伸长,并向下生长,其后随着胚芽的生长,胚根进一步发育为主根,并在其上产生分枝根,并成直根系。

当地上部开始形成真叶时,根系进一步伸长,枝根增多,并形成根瘤。

当地上部形成一个莲座叶丛时,根系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育过程,根系长度超过地上部几倍甚至十几倍。

后来主根上部增粗,在接近地面处膨大,形成最初的根颈,此时也就形成了豆科牧草完整的根系。

一般豆科牧草根系入土2-3米,而禾草仅入土深1-1.5米。

牧草起源中心

美国学者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牧草进行了较广泛的收集和整理,提出了如下四个起源中心:

(1)欧洲(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带)中心;

(2)地中海盆地和近东(冬霜地带)中心;

(3)非洲萨瓦纳(热带干草原)中心;

(4)热带美洲中心。

白花草木犀种子特点?

白花草木犀种子细小,而且种皮较厚;

种子硬实率多达40%-60%,播前种子除晒种外,种子还要进行划破种皮或冷冻低温处理;

生产中多用碾子或碾米机磨伤,使种皮发生裂痕,当种皮变成暗黄色并发毛时,水分易通过硬实的角质层渗入种子内部,利于发芽,用1%-2%的氯化钠溶液浸种2小时或用根瘤菌接种,都能提高其出苗率。

播种期(量、深度)的影响因素?

播种期取决于气温、土壤墒情、牧草饲料作物生物学形状及其利用目的,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等。

温度:

一般早春土壤解冻后,土壤表层温度达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后就可以播种,但实践中必须兼顾土壤墒情,因此一旦土壤中水温条件合适,原则上任何时候都可以播种。

水分:

豆科牧草要求土壤最适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80%,禾本科牧草要求田间持水量的20%-60%。

尽量在杂草少、病虫害危害轻的时候播种。

播种深度兼有开沟深度和覆土厚度二层含义,覆土厚度对播种更有意义。

开沟深度视土壤墒情而异,一般在干土层之下;

覆土厚度视牧草种子萌发能力和顶土能力而异,一般小粒种子为1-2cm,中粒种子不超过3-4cm。

播种深度与土壤质地也有关系,轻质土壤可深些,黏质土壤要浅些。

适宜的播种量取决于牧草的生物学性状、栽培条件、土壤条件、气候因素以及播种材料的种用价值等方面。

牧草的生物学性状主要指对养分吸收利用的状况、冠幅、株高及根幅等。

青绿饲料及其营养特点?

青绿饲料是指可以用作饲料的植物新鲜茎叶,因富含叶绿素而得名。

包括天然和人工栽培牧草,田间杂草、水生植物、嫩枝树叶和蔬菜边叶等。

营养特点:

1.粗蛋白含量丰富。

以干物质计算,禾本科牧草的粗蛋白含量在13~20%,豆科牧草:

18-24%,相当于油粕类饲料粗蛋白含量的一半或谷实类饲料粗蛋白含量。

(2)碳水化合物。

青绿饲料以干物质计算,无氮浸出物占40-50%,水解糖含量丰富,属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3)粗纤维。

青绿饲料在开花或抽穗之前,粗纤维的含量较低。

嫩豆科牧草的粗纤维含量不足5%,且大部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而木质素很少,容易消化吸收。

(4)维生素。

青绿饲料是维生素的廉价来源。

每公斤青绿饲料含胡萝卜素达100-150mg,比玉米籽实高50-80倍。

豆科牧草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含量高于禾本科牧草。

(5)钙、磷无机盐。

青绿饲料中钙的含量占干物质0.2-3.1%,豆科牧草及一些农作物叶蔓,含量更高。

青绿饲料中钙磷比例适当,易于消化吸收。

(6)含水量高。

青绿饲料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之间,含水量高,既可作为营养物质的溶剂帮助消化,又能刺激消化道蠕动,排除消化道内有毒有害物质。

(7)适口性好。

牧草品质鉴定?

牧草品质评价包括适口性、消化率、营养价值、有害成分含量等。

适口性是评价草原资源质量的基本资料,主要是指家畜采食牧草的喜好程度。

适口性好,家畜喜食,采食速度加快,采食量增加,有利于畜禽生长。

牧草的消化率是评价其营养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牧草消化率的高低影响家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牧草所含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也就提高了牧草单位干物质中的可消化营养成分,从而有利于家畜的生长。

营养成分是评定牧草饲用价值的重要指标,通常把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作为饲用植物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粗蛋白质越高营养成分越好。

牧草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指动物采食后损害健康的所有物质,如采食苜蓿后引起急性膨胀病的皂素;

羊茅属中导致牛羊跛足病和脱毛的吡咯灵;

草芦中含有的多种生物碱。

家畜采食这些物质后会出现不同症状的中毒现象。

评价一种牧草品质的优劣,一是考虑牧草的可栽培特性;

二是看牧草本身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及可利用性。

牧草的可栽培性是指牧草在人工种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

优良牧草应具备高产和易于栽培管理的特性。

牧草所含的营养物质及可利用性也是衡量一种牧草饲用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

牧草抗旱及其鉴定?

抗旱性(droughtresistance)是指牧草对水分胁迫时的抵抗能力,包括牧草抵抗水分亏缺和从缺水土壤中吸水的能力。

抗旱性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反复干旱处理以测定牧草成活率的直接测定法及在干旱胁迫下测定植物细胞膜透性变化的电导法,离体24小时叶片失水速度的测定及干旱胁迫时叶绿素含量下降的测定等,通过植物生理指标变化以鉴定其抗旱性的间接测定法。

从试验的易操作性及准确性来看,采用盆栽反复干旱处理以测定幼苗成活率的直接测定法,更适合作为牧草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鉴定方法。

必要时可开展田间直接测定(牧草品种比较试验法)和盆栽直接测定方法进行对比检验,主要的观测指标有植株的生长速度,萎蔫状况,死亡率和存活率,根系生长状况等。

那些牧草含有硝酸盐和氢氰酸?

硝酸盐含量高的牧草有苏丹草、高粱及其杂交种、美洲狼尾草、象草、饲用玉米、小麦和燕麦、苋属植物、茄科植物和田旋花等。

氢氰酸含量高的牧草有:

高梁、苏丹草、高丹草、野樱桃等。

有趣的是这一类牧草幼苗中较成株中氢氰酸含量高。

应用除草剂的比未应用除草剂的含量高,毒素随牧草生育时间增加而降低。

牧草中毒机理、症状及预防(防治措施)?

青贮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青贮饲料,相对于黄贮饲料而言,泛指作物未成熟的,处于灌浆时期的青色作物。

青贮饲料是将含水率为65%-75%的青绿饲料经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

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是家畜优良饲料来源。

原理:

在缺氧环境中,乳酸菌大量繁殖,从而将饲料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分变成乳酸,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后,便抑制腐败菌的生长,这样就可以把青贮饲料的养分长期地保存下来。

青贮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创造一定条件,保证乳酸菌的迅速繁殖。

青贮原料要有一定的含糖量,含糖多的如玉米秸和禾本科青草等为易青贮原料。

原料的含水量适度,禾本科植物以含水65%-75%为宜,温度适宜,一般以19-37度为宜,缺氧很重要,要将原料压实,以排出空气。

青贮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修好青贮窖,做到适时收割、适当切碎、随装随踩、压实封严。

常用的青贮方法有地面青贮、半地下青贮、青贮壕和青贮塔等4种,前3种称为水平青贮,后1种称为垂直青贮。

适时收割就是在适宜的成熟期收获植物原料,才可以保证最高产量和最佳养分含量。

玉米的适宜收获期在谷粒达到生理成熟期时为最宜青贮期。

原料青贮前一般都要切碎,使液汁渗出,湿润原料的表面,有利于乳酸菌的迅速发酵,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

特殊青贮法

(1)半干贮青饲料。

其实质是当青贮原料风干到含水量为49%-50时,进行青贮。

(2)外加添加剂的青贮。

即对青贮饲料外加防腐剂(如甲醛、亚硫酸等),有机酸或矿物酸,以停止青饲料中微生物活动,而达到保存的目的。

论述:

(1)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牧草育种如何响应趋势?

气候变化已对农业气候资源产生了重要影响。

(1)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农业生产所需的热量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延长了气候生长季。

(2)气候变化使我国的种植制度和农业布局发生改变。

气候变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从而导致种植区成片北移。

(3)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业的不稳定性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将会受到影响。

同时,气候变化会加剧农作物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

草地生产系统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支,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而在此种情况下,针对草业农业生态领域,选育优良牧草及饲料作物品种,便成为草地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技术之一。

针对气候变化对草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开发牧草及饲料作物高光效育种,抗高温育种技术,选育抗逆品种,提高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光合效能以及对逆境的抵抗能力,不但可以抵消气候变化引起的不利影响,还可以充分利用未来农作物的高CO2肥效作用使草畜获得增产,保证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

如随着气候变暖,热量资源的增加,牧草及饲料作物早熟品种逐渐被晚熟品种代替,这些都是应对气候变暖的适应性行为,有助于草畜产品总产的稳定和提高。

同时应从全球牧草资源的角度进行种质资源的采集、交换,以丰富牧草基因库,为草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基因资源,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草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继续完善和普及牧草常规育种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牧草育种的高新技术,将太空育种、分子育种等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结合起来,构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现代牧草育种技术体系,提高培育牧草新品种效率,加快育种步伐,缩短新品种更新换代周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