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31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

2.2、张拉台座、底模、侧模及张拉横梁施工

2.2.1、台座的施工:

首先按照《预制场平面布置图》测设出台座压杆、基础、枕梁及张拉工作台的位置,然后挖基、抄平绑扎钢筋,预埋压杆端部钢垫板,保证其位置正确,经检查合格后严格按操作规程,支立压杆模板,合格后浇筑砼基础(C15)及压杆砼(C25),按正确位置预埋压杆端头钢垫板和放张用的滑道。

压杆两端分别设置两座基础,中部设置两座基础,可视其固结。

张拉台座采用压杆式台座。

压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横梁由工字钢、钢管、铁板焊接而成。

张拉台座压杆及钢横梁要经设计计算,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压杆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张拉作业,每座台座首次张拉前对压杆、钢横梁等进行全面检查,首次张拉后静放24小时以观察设备性能。

张拉台座应平整、光滑,反力横梁应保证必要的刚度和稳定性,避免受力后产生变形或翘曲;

受力后挠度不应大于2mm。

2.2.2、底模施工

按底模底面标高平整夯实底模基础,浇筑底模基层砼,顶面进行抹平,待基层砼达到要求强度后,放测出底模中轴线及底模位置,铺设底模木框架,中间浇筑C25砼。

浇筑砼时,严格控制底模顶面标高,底模顶面要求抹平压光,以保证底模水平。

待砼强度达到要求的50%后,铺8mm厚钢板,并检查底模顶面标高,符合要求后投入使用。

2.2.3、台座张拉横梁的验算及安装

(1)设横梁简支于两根压杆上,并知设计跨径L,求出如下图荷载分

布情况的跨中弯矩。

L=L0+a

L0—台座内部净宽;

a—压杆截面宽度。

本算例中,L0=1.50m,a=0.80m,L=1.50+0.80m=2.30(m)

受力简图如下:

P'

P'

bi

RAL/2RB

RA=RB=P/2=(195.3×

21)/2=2050.65(KN)

跨中弯距M=RL/2-PΣbi

Mmax=2050.65×

1.15-195.3×

(0.05+0.15+0.20+

0.25+0.35+0.40+0.45+0.55+0.6+0.65)

=2050.65×

3.65

=1645.4(KN·

M)

横梁抗弯所需截面模量[WX]

[WX]=M/[σ]≤WX

根据求出的最大弯矩,即可求出所需要横梁的截面抵抗矩

[WX]=Mmax/[σ]

=1645400×

1000/210=7835(cm3)

组合截面模量Wx

组合构件惯性距Ix

IX=2IX1+2IX2

IX1—I56a惯性距

IX2—加焊钢板对X轴惯性距(IX2=bh3/12+y2A)

容许截面模量[WX]WX=IX/h

组合构件截面模量WX采用两根I56a按下图焊接,然后焊加强板,钢板3、3'

的规格为42×

3cm;

钢板1、1'

的规格为56×

2.5cm;

钢板2、2'

的规格为52×

2.5cm,两槽钢间预留2.8cm间隙,I56a惯性距为65585.57cm4。

 

组合截面的惯性距

图形

A(cm2)

a(cm)

a2×

A(cm4)

Ix(cm4)

I组x(cm4)

钢板1

36587

钢板1'

钢板2

29293

钢板2'

钢板3

126

29.5

109651.5

90

109741.5

钢板3'

I56a工字钢

65585.57

131171.14

合计

508766.14

组合图形对中性轴的惯性距

Ix=36587×

2+29293×

2+109741.5×

2+131171.14=482414(cm4)

相应截面的抵抗弯距

Wx=482414/31=15561.7(cm3)

经验算知所需的截面抵抗弯距[Wx]小于实际组合图形的截面抵

抗矩,即

[Wx]=7835cm3≤Wx=15561.7(cm3)所选断面满足要求。

σ=Mmax/Wx=1645400/15561.7=105.7Mpa<

210(Mpa)

(2)横梁挠度验算

为便于验算,将作用在横梁上的集中荷载转化为均布荷载,于是得到布荷载q:

q=8M/L2=8×

1645.4/(2.32)=2488(KN/M)

横梁挠度的计算

fc=5ql4/384EI

q—荷载集度q=8M/L2;

E—横梁弹性模量,2.1×

105Mpa。

当fc<

[fc]=2mm时,横梁挠度满足要求。

=5×

2488×

2304/384×

2.1×

105×

448812

=0.96(mm)≤2mm

满足设计要求。

(3)横梁面板局部应力验算

фj15型夹具D=50mm,d=24mm,H=47mm。

夹具套筒环形面积:

A=π/4(D2-d2)=π/4(502-242)

=1511(mm2)

σ=P/A=195.3×

1000/1511=129MPa<

200Mpa

受剪面积:

A=30×

(πD)=30×

π×

50

=4712(mm2)

τ=P/A=195.3×

1000/4712=41(MPa)<

120(Mpa)

压应力、剪应力均满足要求。

但在加工制做过程中,采取在工字钢两翼缘间焊接内径2.0cm左右的钢管,既起到了对面板的支撑作用,有起到了穿束的导向作用。

(4)横梁尺寸及材质要求

通过计算可知,横梁加工长度L=L1+a=2.30+0.50=2.8(m)

I56a采用A3钢,钢板采用16Mn。

2.3、钢筋加工及安装

钢筋进场后,按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按《施工设计图》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下料和制作。

钢筋骨架在绑扎台上成型,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在绑扎台上弹墨线标记出主筋和箍筋位置。

钢筋绑扎成型后,用门吊配扁担梁吊入台座位置,并在钢筋与底模之间设塑料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2.4、侧模制作、安装与拆除

侧模采用定型钢模板,侧模与底模间夹1cm厚海棉条,以防止漏浆。

侧模安装:

施工前对侧模进行调整、试拼,使其线型顺直。

钢筋骨架经检查合格后支立侧模。

侧模底部用顶子借助压杆顶紧,顶部钢筋用紧线器拉紧,侧模支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

2.5、施加预应力的准备工作

2.5.1、预应力钢材检验

预应力钢材进场后分批验收,验收检查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方法及标志内容齐全、正确;

钢绞线表面质量及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经运输存放后无损伤、锈蚀或影响与砼粘结的油污。

并按规范要求抽取试样,检验其力学性能,合格后投入使用。

钢绞线表面质量要求:

钢绞线表面不得带有降低钢绞线与砼粘结力的物质,允许有轻微浮锈,但不能锈成肉眼可见的麻坑,不得有机械损伤。

2.5.2、锚具的检验

锚具进场时由甲方提供质量证明书,并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无裂纹、伤痕、锈蚀,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对锚具的强度、硬度、锚固能力等,根据供货情况确定复验的项目、数量。

预应力钢绞线与夹片组合件进行张拉试验的锚固能力,不得低于预应力钢绞线标准抗拉强度的90%。

2.5.3、张拉设备的配备

采用YCW250型千斤顶,油压表与千斤顶配套使用,使用前对其进行检验、标定,千斤顶和油压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都对其重新校验。

(1)、新千斤顶初次使用;

(2)、连续使用六个月,停置四个月,或张拉超过300次;

(3)、千斤顶油表和油管进行更换或修复后;

(4)、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如油压表剧烈震动,指针不能回零,读数误差较大等;

(5)、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突然发生成束破断;

2.6、预应力施工

2.6.1、钢绞线的下料、穿束及张拉千斤顶的安装

(1)、下料:

将钢绞线在放束台上展开,丈量至所需长度后用砂轮锯切割。

(2)、穿束:

由于该张拉台座的钢横梁定位板孔位是综合考虑各种空心板,钢绞线的布设情况而设计的,故穿束时要特别注意,各种规格空心板梁钢绞线的位置尺寸的准确,防交叉缠绕。

并把钢绞线的失效段按上硬塑料套管进行失效处理。

张拉后用胶布固在设计位置处,穿束时应防止沾污预应力钢绞线,穿束后要保证两端钢横梁外钢绞线工作长度相等。

(3)、千斤顶的安装:

安装千斤顶时,要先把双坡度工具锚拧松到夹片全部张开的位置,待穿入预应力钢绞线后再拧紧,使夹片与预应力钢绞线紧密接触。

2.6.2、先张法钢绞线的张拉

(1)、张拉程序:

0→初拉力(10%δcon)→δcon(锚固)

(2)、张拉顺序:

对称张拉。

(3)、进行初张拉

对安装完千斤顶的钢绞线进行初张拉。

首先开动拉伸机,拉伸机开始给油要缓慢,同时检查拉伸机的夹具是否夹紧。

当拉伸机的油表读数达到初张拉控制应力的读数时,再次检查拉伸机的位置、轴线及夹具,对钢绞线画标记点,以做检查断、滑丝之用,并以此作为标记,量取钢绞线伸长值。

注意:

一定在检查夹具夹紧后、并保证油表读数稳定在初拉应力时进行初拉量尺工作。

(4)、进行张拉及锚固。

在初张拉完成后,再次开动拉伸机,观察钢绞线的伸长情况及油表的读数变化情况。

拉伸过程中注意安全,要求千斤顶后方严禁站立任何人员。

当拉伸机的油表读数达到张拉控制应力的读数时,进行持荷2min控制,并进行量尺工作。

然后,进行顶紧锚具夹片工作,并进行最后的量尺工作,以检查钢绞线的回缩值。

张拉完成后及时计算所量测的总伸长值,并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比较,要求误差控制在规范规定的+6%以内。

张拉过程中注意检查钢绞线的断滑丝情况,对整片梁总的断滑丝数量按规范要求控制在1%以内。

2.6、砼的拌制、运输与浇筑

(1)、砼的拌制

混凝土施工前要详细检查拌和站、供电线路、门架吊车行走部分及起重部件的使用状态是否完好,并备用一台发电机,保证在施工中突然停电后能够正常施工。

所有材料经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混凝土搅拌前测定砂石含水率以及料棚内各种集料的温度,满足在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保证混凝土拌合时的温度及入模时的温度不得低于5℃,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砂石和水的用量,计算施工配合比,下达施工配合比通知单给拌和站操作手,严格按配合比施工。

拌制混凝土的用水需加热处理,水的温度不宜高于80℃,水池容量满足构件单元用水量,投料拌合顺序为:

骨料、水先拌合,再加水泥拌合,避免水泥和热水先接触,发生水泥先上强度的现象,拌合时间要比夏热区延长50%。

混凝土配合比掺加减水剂、早强剂。

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控制在1.5-2.5分钟,混凝土搅拌时应检查拌和物的均匀性,要求拌和物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混凝土搅拌后检测坍落度,合格后正式生产。

(2)、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自搅拌站由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至浇筑地点放入到吊斗,拌和站距预制场距离较近时可采用运输车直接载吊斗运输混凝土,用吊车垂直起吊横移运至待投料部位。

混凝土运输罐车采用棉被包裹进行保温,运输时间尽可能缩短。

(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除按操作规程检查外,对先张构件检查台座受力、夹具、预应力筋数量、位置及张拉吨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混凝土浇筑尽量选择白天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先清理模板及钢筋。

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将模板、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钢筋和金属预埋件加热至正温。

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应保持5℃以上的温度,混凝土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20cm。

混凝土浇筑时尽量缩短混凝土浇筑时间,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底板混凝土的浇筑:

对预应力空心板梁底板砼的要求,由于底板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较密集,且预应力筋混凝土保护层较薄。

浇筑时混凝土由人工用锹送入模内,铺平底板,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以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再有气泡产生,表面平整、不泛浆为标准。

按振捣器型号确定振捣距离,不得出现漏振现象,振捣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钢绞线和模板,防止受振滑移和断筋伤人事故,并精确控制底板砼厚度。

腹板、顶板混凝土的浇筑:

腹板砼采用两侧对称,分层浇筑。

要求控制芯模不发生移位,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20cm。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和模板。

另外随时检查定位箍筋和垫块固定情况。

顶板混凝土的浇筑:

振捣要求同底板相同,并及时抹平,拉毛,保证表面平整,无骨料外露。

(4)、冬季混凝土配制、运输、浇筑的温度计算

混凝土的最终拌合温度:

Tb=〔a(tSWS+tgWg+tcwc)+btwWw+b(PSWStS+PgWgtg)-B(PSWS+PgWg)〕/〔a(Wc+WS+Wg)+bWW+b(PSWS+PgWg)〕

Tb=≥Tm+Ts+tC

混凝土运输至成型的温度损失

TS=(αt+0.032n)(TO-TD)

Tm=0.16(Tb+Td)

Tb——混凝土合成后的温度,℃;

Wc、WS、Wg——水泥、砂、石的干燥质量,kg;

tS、tg、tc、tw——水泥、砂、石、水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Ps、Pg——砂石的含水率;

a——水泥及骨料的比热,KJ/kg·

K,可采用9.2;

b、B——水泥的比热及溶解热,℃,当骨料的温度>0℃时,b=4.19、B=0;

当骨料温度≤0℃时,b=2.09、B=335;

Tm——混凝土拌合物在拌合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TS——混凝土运输至成型的温度损失,℃;

Tc——混凝土开始养护时所需温度(采用蒸汽养生,不低于8℃);

Td——搅拌棚内温度,℃;

t——混凝土运输至成型时间,h;

n——混凝土倒运次数;

T0——混凝土至搅拌机中倾出时温度,℃;

Tb——室外温度,℃;

α——每小时温度损失系数,用液动式搅拌机时,α=0.25;

用开敞式自卸汽车时,α=0.20;

用封闭式自卸汽车时,α=0.10;

用人力推车时,α=0.50

预制空心板C40混凝土配合比为450:

1153:

677:

171,上午9:

30分实测水泥及砂石料温度为水泥2℃;

砂3℃;

碎石3℃,搅拌水由立式锅炉提供水稳为75℃。

室外温度为4℃,搅拌棚内温度为6℃。

砂含水量为3%,碎石含水率为0,骨料的温度>0℃时,b=4.19、B=0;

混凝土的最终拌合温度

Tb={0.92×

(2×

171+3×

1153+3×

677)+4.19×

75×

171+4.19×

(0.03×

677×

3+0×

1153×

3)}/{0.92×

(450+677+1153)+4.19×

677+0×

1153)}

=27.4(℃)

混凝土无倒运n=0

=(0.1×

0.1+0.32×

0)×

(27.4-6)

=0.21

Tm=0.16(Tb-Td)

=0.16×

(4-6)

=-0.32

Tb=27.4(℃);

Tm+Ts+t=-0.32+0.21+8=7.8(℃)

Tb>Tm+Ts+t温度满足要求。

(5)、混凝土试件的制取

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规范规定,每片梁板制取2组试件进行标养,同时,根据张拉与放张需要,制取与上述要求同样的试件数量进行同条件养护,以供张拉,放张钢绞线时检验混凝土强度。

(6)、芯模的安装与拆除

芯模的安装:

在空心板的芯模定位钢筋绑扎完成及底板砼浇筑完成后,安放芯模。

芯模的拆除:

要求在砼浇筑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混凝土埋置芯模的时间及养护温度,抽拔芯模时,观察混凝土顶面有无裂纹出现。

无裂纹出现,拔出芯模。

如有裂纹出现,应停止操作,拔出后的芯模用水将其表面的水泥清洗干净,妥善保管,以利下次使用。

(7)、砼的养护

采用蒸汽进行混凝土养护。

供气设备采用2T锅炉1台。

用φ120和φ25钢管铺设成蒸汽管路,其中φ120钢管为主供汽管路和回水管路,φ25钢管为排放管,于每个台座的左右侧各分布一根。

混凝土浇筑一段后,先用塑料棚罩罩上,再进行蒸气养生,同时避免使蒸汽直接喷到砼表面,从而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砼开裂。

蒸汽养护混凝土的升温速度不得高于8℃/h,降温速度不得高于5℃/h,恒温阶段温度为30℃进行控制,蒸汽养护过程中,每天早晚各使用喷淋系统洒水一次,保证棚内湿度。

棚内悬挂温度计、湿度计,形成养生记录。

同时记录时间对应的同条件下的养生混凝土的强度,绘制时间强度曲线,确定蒸养时间及预应力放张时间。

空心板静置5小时后开始蒸养,带模养生2天后方可拆模,拆模后继续蒸养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蒸气棚内设温度计6~8个,每2小时检查一次,并做好温度计录,蒸养温度不易过高,(恒温温度视外界气温确定),并在最高温度下持续7~8小时,升温降温严格按规范控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停止蒸养。

(8)、拆除侧模板

侧模拆除可根据“拆除非承重模板的估计期限”及经验确定拆除时间,一般情况以拇指向下轻压砼表面无凹痕为拆模时间,砼具有一定强度,以避免震动对砼内部结构造成内伤。

拆模时两边对称依次进行,不得碰坏砼。

拆模后立刻对空心板的侧面进行凿毛处理,以便板与板之间的横向连接。

(9)、板梁预应力钢绞线的放张

试压同条件养生的砼试块,当达到设计规定强度的100%时且龄期达到10天方可整体放松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千斤顶放张,放张要匀速。

预应力钢绞线放张采用砂轮锯切割,先切长束,对称切割.注意:

必须先拆侧模,使构件自由压缩,以防构件开裂或损坏模板。

(10)、空心板梁吊装、存放

为提高底模的周转利用率,待预应力空心板梁放张(普通砼板梁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即用龙门架将空心板吊出存放,并浇筑封端砼。

存梁场应整平、夯实,梁端部用枕木支垫,枕木必须设在板梁的理论支撑线范围内,空心板梁可重叠存放,但存放超过三层时,须浇筑砼基础,以保证其稳定。

预制场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案

1、砼的拌制、运输与浇筑

混凝土搅拌前测定砂石含水率以及料棚内各种集料的温度,满足在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砂采用内置钢管通蒸汽方式加热,保证砂的温度满足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拌合时的温度及入模时的温度不得低于5℃,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砂石和水的用量,计算施工配合比,下达施工配合比通知单给拌和站操作手,严格按配合比施工。

浇筑时混凝土由人工用锹送入模内,铺平底板,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以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再有气泡产生,表面平整为标准。

TS=(αt+0.032n)(TO-T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