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470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docx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

江西省九江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

江西省九江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卷太子头上的

都昌一中湖口中学彭泽一中

瑞昌一中修水一中永修一中

德安一中

德安一中

彭泽一中

九江市

2014届高三七校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1月16日7:

30-10:

00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

共150分。

第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折耗(zh)

绰约(chu)

水泵(bn)

流水淙淙(cn)

B.刍议(ch)

熟稔(rn)

露脸(l)

瘙痒难忍(so)

C.桎梏()

炽烈(zh)

脖颈(n)

优胜劣汰(li)

D.岑寂(cn)

媲美(p)

召唤(zho)

妙语解颐(y)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调剂

亲和力

珠光宝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B.拓荒

无用功

虚位以待

黄钟毁弃,瓦斧雷鸣

C.冷漠

西洋景

兔死狗烹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D.皈依

副作用

大快朵颐

日月惊天,江河行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谷歌”在手机搜索方面一直踌躇满志,“谷歌”已经联合多家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共同开

发一款开放源代码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旨在帮助用户更加方便地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

C.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D.舒曼在早年似乎是肖邦在音乐上的同道,但到中年后,终于没能抗拒德奥根深蒂固的传统

2013-2014届九江市七校第一次联考语文第1页共8页

交响乐的强大吸引力,在言不及义的交响乐语言旋涡中挣扎。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承载了中国人的航天梦想。

让这个梦想变为现实,不仅仅需要科学与探索的精神,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做好设计、制造、安装、发射等工作。

B.“课本里提到北京的秋天,总爱用‘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来形容,面对金秋十月雾蒙蒙的

北京,我们如何给将来的孩子描述这曾经的风景。

C.在海洋历史上,存在着这么一个理论:

认为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在5亿年前发生了较大

规模的变态成长。

这就是被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称为的“寒武纪大爆发”。

D.一个国家想把自己的国民更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力量显然需要关注四大因素:

医疗与福利、

教育、劳动力与就业。

打造“有利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法律框架和社会流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7月16日开始,都昌县城管局在万里大道、迎宾大道开展违规占道行为的为期40天的

专项整治活动。

B.李某某案受害人杨女士的律师对记者表示,杨女士因为精神仍处于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状

态,无法在8月28日前去法院出庭作证。

C.光大证券指出,本次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

D.近日,一网友在某网站晒出一张从九江开往小池口、票价仅1元的火车票,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姥姥到稻香村,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

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刘姥姥滑了一跤,还

把潇湘馆误认为公子书房。

在秋爽斋早饭时,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了大观园史无前例的大笑。

在缀锦阁午饭,席间行酒令,刘姥姥插科打诨,藏精于拙,博取一笑。

B.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

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

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

(《巴黎圣母院》)

C.《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

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2013-2014届九江市七校第一次联考语文第2页共8页

D.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

女管家用了六百个鸡蛋把他的身体调养好了。

他从邻居参孙·加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的消息。

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又瞒着家人出游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

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

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

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

“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

“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

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2013-2014届九江市七校第一次联考语文第3页共8页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

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

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

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

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

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

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

“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

“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

他自己还说过:

“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寅恪先生认为,两千年来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最大的是在制度法律生活等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的影响或许不如佛道二教。

B.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C.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

D.认为中国文化可以分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宗教、伦理、道德等在内的狭义文化和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的广义文化两类。

8.关于佛教文化的分析,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B.佛教中与知密切联系的行完全没有伦理色彩,因此不能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

C.佛教文化原本主张无父无君,但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早期佛典中却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因为佛教为了求得生存,只能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

D.佛教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面。

原始佛教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9.根据文本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但他并不反对将文化再划分出一个深义的文化。

B.佛教中的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行的方面完全没有伦理色彩,因此,无常、无

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与行密切联系的知的方面也完全没有伦理色彩。

C.深义文化是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中综合、提炼、升华出来的,范围最小,所以无法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

2013-2014届九江市七校第一次联考语文第4页共8页

D.随着基督教和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渗透,其影响一定会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终有一天会由注重“人”转而注重“天”“鬼”。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

踞炉而坐,火燎其裳。

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

于是骂鼻曰:

“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

别臭察微。

臭之不察,何以鼻为?

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

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口同。

曰:

“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

兰茝椒桂,其气苾方,我闻我知,俾子佩藏。

槁莸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

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

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裌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雍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

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顺阴燮阳,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

且古之志士,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

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

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

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

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

不此之责,而反诮我为何哉!

夫雍蔽之祸,厥有攸自:

秦亥蛊昏,赵高乃弑;彼梁偏任,始有朱异;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

木不虚中,虫何由萃?

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

顾乃偏僻猜忌,执一遗二,以莸为薰,椒兰是弃,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

今子不务自尤,而维鼻是訾。

一身之理且不达,况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

荼毒之祸,丧父之祸。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遽俾火毒烬裳及衣

俾:

让、使

B.假使服食以节

节:

节制

C.臭之不察

察:

察看

D.既而鼻疾果愈

既:

不久

1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我觉其秽

B.臭之不察

则或咎其欲出者

句读之不知

C.

何以鼻为

D.踞炉而坐

2013-2014届九江市七校第一次联考语文第5页共8页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子靠在炉边烤火,火烧着了衣服,直烧至膝部才发觉,于是责怪鼻子不管用。

B.秦二世胡亥因为受到赵高的蒙蔽,所以最终杀了他;隋炀帝因为沉迷酒色,所以世基才敢放肆作恶。

C.鼻子反驳方子说:

如果你生活有规律,衣食有节制,顺从阴阳,身体没受伤害,我怎么会闻不到气味呢?

你应该责怪的是你自己。

D.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鼻道阻塞不通的危害,并以此说明治国也必须做到言路畅通,不偏听偏信,否则会招致祸乱。

第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洲渚:

水中的小块陆地。

这里指水边山地。

村坞:

村落。

(1)“风惊夜来雨”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惊’字甚奇”,你怎么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5题限选4题)(8分)

(1)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2)问君西游何时还?

,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荀子《劝学》)

(4)

,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2013-2014届九江市七校第一次联考语文第6页共8页

(5)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而上

——夜读《诗经》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

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而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凉耠”“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

它的美因为失传而更加凄丽。

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快乐,还有哀伤。

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

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

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

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

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

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

暮色苍茫,流水淙淙。

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涣涣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

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的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畔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葛生》中亡人之妇。

相思是《王风

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

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的车站或是“肯德基”,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火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她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情感。

所有都像麦垛一般真挚。

2013-2014届九江市七校第一次联考语文第7页共8页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中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净的素食。

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16、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

(2)她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

17、本文的副标题是“夜读《诗经》”,就《诗经》题材的范围、表现的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

请联系全文,就以上两方面分别概述“夜读”所思所感的要点。

(7分)

18、文章倒数第三、四段有些地方把“诗经”跟现代生活作了比较,请找出其中一个地方,并且就此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

(6分)

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民歌一般的哀伤”指《诗经》是以民歌为主,它的内容都是表达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

B.“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中的“这几句”是指“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谁适

为容”。

C.“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句中“大恸”是指失去亲人的痛苦,“大悟”是指敢于反战,敢于揭竿而起。

D.认为现代人不如古人那样对爱情的坚贞,是因为现代人喜欢沉浸在嘈杂的电影院和虚拟的网络中。

E.文章发古思,叙幽情,情感细腻、真挚,以散文诗的语言把夜读《诗经》的感悟娓娓道出。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

外面的喧嚣已经远离了好久,我还在灯下为高考奋战。

此时,响起了门锁声,忙碌了一天的爸妈回来了。

…………。

爸爸关上了我的房门。

已经十二点了,我关了灯,可是睡意全无。

请你把中间省略的部分补全,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要求:

(1)必须运用肖像、细节描写的手法;

(2)要有一处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3)内容要与前后文衔接,文意要与整个文段谐调;(3)语言简明、生动;(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原苏州吴县市渔政管理站阳澄湖分站站长李永元一年四季常穿制服,一日三餐省吃俭用,狂贪300万元却又一分没花,原来,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没事翻存折,看着阿拉伯数字不断递增而心情愉悦”。

2013-2014届九江市七校第一次联考语文第8页共8页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

文体为议论文或记叙文。

不少于7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都昌一中湖口中学彭泽一中

瑞昌一中修水一中永修一中

德安一中

德安一中

彭泽一中

九江市

2014届高三七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

A项,“折”读“sh”;B项,“露”应读“lu”;C项

“炽”应读“ch”。

2、C解析:

A项,“器”应为“气”;B项“斧”应为“釜”;D项,“惊”为“经”。

3、B解析:

A项,芝兰玉树: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形容对象错了;

C项,以致:

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是“以至”的误用,“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

等的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D项,言不及义:

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不符语境。

4、D解析:

A

项将分号改为逗号;B项将句号改为问号;C项将冒号改为逗号。

5、D

解析:

A项语序不当。

应为“为期40天的违规占道行为……”;B项表意不明。

“无法在8月28日前去法院出庭作证”有歧义;C项结构混乱。

“……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杂糅。

6、C解析:

“凤雏”应是庞统而非徐庶。

7.D解析:

第1段,是把“文化”分为两类,“中国文化”的范围缩小了。

8.C

解析:

A项不是关于佛教文化的分析;B第7段后面举例说明了佛教符通过伪装来适应中国充满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从而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比如“孝”字;D原文是“原始佛教中最根本的教义……”

9.A解析:

A,根据第4段最后一句和第11段第一句,可知虽说不上完全认同,但至少不反对的态度;B

由“行完全没有伦理色彩”推出“知也完全没有伦理色彩”,条件仅是“知”与“行”密切联系。

因此条件不充分,推理不成立;C

深义的文化是从狭义和广义文化中提炼升华出来的存在于许多领域的共同东西,亦即一个民放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故本项推论错误;D

中国文化重“人伦”,这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的,根深蒂固,被基督教和佛教文化取而代之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其一;其二,“一定会不断扩大”“终有一天会”等说法太绝对。

10.C解析:

察,察觉。

11.A

解析A第一个“其”为人称代词,“它们”

第二个“其”为指示代词,“那,那些”。

B项“之”均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以”均为介词,“用”。

D项“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

12.B解析:

不是秦二世杀了赵高,而是赵高杀了秦二世。

13.

(1)现在烧帛的气味浓烈的了,但是你愚钝不知,就使火焰烧完下衣蔓延到上衣。

(臭、遽、裳各1分,大意1分)

(2)当大寒时,就自己沉迷在火炉旁,为自身考虑的话,实在已经错了。

(溺、计、良各1分,大意1分)

(3)这三个君主,如果把最大的公心作为嗜好,将百姓当作耳鼻,政情就能上下通达,没什么阻碍,即使有奸邪之人,又有什么罪恶能得逞呢?

(苟、众庶、虽各1分,大意1分)

14.

(1)“惊”字。

用了拟人手法,夜雨乍晴,沾在树上的雨点,经风一吹,仿佛因受惊而洒落,奇妙生动,写活了小雨点,饶有情趣

(2)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直写心中感受,恰好今天心中无忧烦之事,信步走出,大自然便如热情好客的主人,捧出奇异的美景招待我,真让我欣喜不已又感激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