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552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1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4页
亲,该文档总共1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数的世界》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于河南省实验小学外国语分校的XXX,。

今天,我有幸作为网络选手参加这次说课大赛,我说课的内容是: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节《数的世界》,首先,我把对本节课教材的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说教材:

《数的世界》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是数论的初步知识。

阅读《课标》第二学段可发现,本节课的学习要结合现实的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在自然数(0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

本课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因为五年级已经学过相关的内容,所以用四年级的学生上课,根据对学生的前测得知:

四年级的学生对分数和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对负数不够了解。

对整数的理解不够全面。

但是学生对数的世界充满好奇,并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学生调研,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

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

3、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对数的世界保持兴趣,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能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

这里凝聚着许多网友和老师的智慧。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本节课的情境设计经历了一个反复研讨论证的过程。

从设计一篇蕴涵丰富数字的学生日记到回归教材使用情境图。

通过对比实践发现,课本情境图更适合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数,突出数作为模型的作用。

数学源于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水果店”情境,先启发学生从“水果店”情境图中找出“6,4,5.8,3.6,-3,2,2.5,1/2,0”等一组数,然后抓住重点,让学生在分类阅读、质疑、比较观察等活动完成本课的重点: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二)小组合作,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并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数学学习活动,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本环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先通过“助学卡”的引导,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自己再写一个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老师抓住学生乘法算式中生成的资源。

比如:

4×5=20,2×2=4,对比质疑,为什么4一会是一个数的倍数,一会又成了一个数的因数了呢?

学生通过反思进一步拓展,让知识得到深化。

然后通过下面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1)“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

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2,7,14,17,25,77

(2)你还能找到7的其他倍数吗?

(3)找出100以内所有的7的倍数。

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有条理的思考,最后发现方法。

然后练习写出100以内所有的6的倍数。

通过这样的形式突破本课学习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学生经过30分钟的探索和学习有些疲倦了。

我设计了一个“给数字找家”的游戏,重新在课堂中掀起高潮。

每个小组一套卡片,在小组内操作。

其中一组上黑板演示。

把“4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6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

学生对其中的12和48一筹莫展。

老师重新画集合圈,在两个圈中间出现共同的部分,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

同时为学公倍数打下基础。

最后回顾反思,总结收获,自我评价。

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同时能正确评价自己,完善自我。

五、说评价。

本节课我很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思维的过程;更重要的启发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倾听、欣赏、激励、互助,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比如在判断一些数是否是7的倍数时,出现多种解决策略,对出现用除法判断的同学充满欣赏和鼓励,让学生互相评价,并感谢他的分享,对于自已的收获要自我肯定,从而坚定自己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说反思:

最后,请让我借此机会谈谈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本节课通过多次的设计、实践和反思,让我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通过活动反思,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

1.重新对情境的设计深入思考。

一个好的情境能使课堂得到好的生成。

2.在课堂中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放手给学生。

让学生有探索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谢谢大家!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

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熟悉的场景,创设并串联情境,从课的开始出示的“我是一个兵”的训练场面到新课的开始都是采用情境式串联起来,而且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在接下来新知的学习中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游戏,包括课的练习也采用“赛场练兵”这样具有情境的词串联,使得整节课自然的成为一个整体项目,每一个场面都不显得突兀。

2、自主选择想了解的项目,给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和优先学习的权利,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充分享受主动权,愉快地接受新知。

3、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更为庞大的认知结构,充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正迁移。

利用学生已有的找倍数的方法和对2、5倍数的特征的初步认识来概括出2、5的倍数的特征,

4、重点环节的处理水到渠成。

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教学放到了练习的环节,使得练习不在单纯的是练习,,利用判断题出示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也能不断的学习新知,避免了将一节课很程式化地分成几大板块,呈现出练中学,学中练的的融合模式。

5、重细节的珠圆玉润,每个细节我们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希望能做到衔接得体自然,例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我们采用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改变集合圈的位置,让学生来想有哪些数字是要变化的,怎么变化,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这一特点。

6、练习生活设计。

利用“东方卫报”机动车的数量问题,让学生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同时还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

具体地说分为一下几种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去年军训的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需发展的要求。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流程

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共分四个环节。

(一)由往届的“我是一个兵”春季趣味运动会做开始。

这一环节照片的出示很有震撼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二)新课(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准备方案的调整)

1、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这一环节学生易于掌握,关键在于让学生领会寻找特征的过程与方法。

2、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让学生利用刚学的找倍数的方法来找5的倍数,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先让学生用老方法去找,却不能达到目的,再换一种实际操作的方法去找,既增强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补充题;

2、拓展练习,补充题。

(四)全课小节,反思。

六、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自然数偶数

奇数

七、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学习和了解偶数和技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意识、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春季趣味运动会图片)

谈话: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我校去年春季趣味运动会的一些照片。

感觉怎么样?

过渡:

今年的“我是一个兵”春季趣味运动会又增加好多有趣的项目。

一起看看到底增加了哪几项。

提问:

你想先了解哪一项?

二、教学新课

(一)5人两足游戏(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

1、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2、如果让你来安排,你打算让多少人参加比赛?

(3-4人)

3、能不能概括一下,这个项目选派的人数必须符合怎样的要求呢?

4、在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多少个?

(无数个)5的倍数是无限个,我们无法一个一个地研究,怎么办呢?

那我们就先在1-100这一百个数中进行研究,看看5的倍数究竟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

5的倍数的特征)

5、这是一张百数表,请你在“百数表”上用三角形把5的倍数标出来。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有顺序地找)

6、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哪些?

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播放课件,先一个一个地标出前面四个。

7、需要一个个找下去吗?

简单地说5的倍数在百数表中的什么位置。

8、观察一下1—100中“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9、这个特征对更大的数成立吗?

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0、通过刚才的探索验证现在你能概括出5的倍数的特征吗?

11、过渡:

利用这一特征进行判断。

练习:

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0、552、255、2440、408、75、550052、5151

(二)选择二:

“两人三足”(2的倍数的特征)

过渡:

从“五人两足”游戏中我们研究出了5的倍数的特征,再来看“两人三足”的游戏。

(出示图)

1、想想这个游戏选派的人数必须怎样的要求呢?

2、2的倍数有多少个?

(无限个)那它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和刚才探究5的倍数的方法一样,请你在百数表中用圆圈标出2的倍数,观察有什么特征?

3、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哪些?

4、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百数表中“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5、这个特征对更大的数成立吗?

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6、2的倍数有什么样的特征?

(指名说、同座位说)

7、利用这一特征判断

练习: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

5、8、10、12、15、83、76、91、54、111、1163

(三)教学奇数和偶数

1、(指着集合圈)具有这些特征的数在数学上有特殊的名称,自学书74页想想做做上面的一段话,提问:

你读懂什么?

注意读“ji”

2、你认为偶数、奇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双数和单数有什么关系?

3、抢答:

判断下列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出示:

19、192、1923、1927、19278、192780学生判断。

4、根据自然数是不是2的倍数,我们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从“五人两足”和“两人三足”的游戏中我们找到了2、5的倍数的特征。

三、练习巩固

过渡:

咱们一起走进“赛场练兵”

第一关: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出示题目: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

哪些是5的倍数?

12、25、48、60、72、354、345、1002、100、1605、776、2220

1、自己先填一填,汇报

2、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个位都是0)都是什么样的数呢?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思考:

同时是2和5的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第二关:

判断:

(1)是5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上就是5。

(2)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3)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

(4)2的倍数全是偶数。

(5)最小的自然数是1。

(6)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第三关:

下面两张表格是春季运动会期间学生矿泉水和午餐费用情况表,我们四年级各班中队长在收取矿泉水每人2元,午餐费每人5元后,交给了大队长,大队长一看这两张统计表,发现出了问题。

同学们,你发现哪儿出问题了?

班级1班2班3班4班

矿泉水费用(每人2元)969710492

午餐费用(每人5元)240245258230

1、同座位轻声讨论一下。

2、说说你的理由。

第四关: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1)使11□是2的倍数,□里可以填()

(2)使11□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

(3)使11□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

第五关:

用0、2、5三个数组成一个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你分别组成了哪几个数,写一写,汇报:

你是怎样想的?

第六关:

拓展生活

最近看《东方卫报》看到了这些数据,由于机动车较多导致拥堵现象较严重。

(出示堵车图片)

2、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出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四人小组讨论)

全课小结:

你看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光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改变了概念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采取从“扶”到“放”的教学方法。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构建知识结构,深化内容层次;突出练习,强化概念;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现自身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2、抓住了课堂生成点,如学生说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偶数的数。

特别提出了个位数字和偶数是不同的概念,如100是偶数,但100不能作为个位的数字,即个位数字只能是一位数,而偶数可以是一位数,还可以是两位数、三位数等等。

3、在验证的过程中本来准备了计算器,但学生所列举的数可以可算,让学生可算并提醒有时可算比计算器计算更加快捷。

4、环节之间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

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

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显得比较紧凑。

5、对于练习的设计选择时注意了梯度的安排,同时注意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练习的作用。

在每个数字的选择上也是精心安排的,有正例,有反例,没有一味的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和删减。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及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

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本节课的研究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体会探索数的特征的一些方法。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三、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猜想验证讨论交流2、自主探究体验感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实物展示平台,实验表格

2、学生准备:

计数器计算器

五、教学程序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

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

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四个与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发展紧密联系的活动。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发猜想活动二自主探究合作验证

活动三应用规律体验感悟活动四反思总结自我提高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发猜想

“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基础。

我从学生的已有基础出发,先复习了2,5的特征,并通过教师的总结与引导把复习和导入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

“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而有的学生却有与之不同的想法。

进而引发认知冲突,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新知的产生过程,明确新课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引出课题。

并板书:

3的倍数的特征

活动二自主探究合作验证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展示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在这里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

1、应用《百数表》,否定错误猜想。

在学生得出猜想后,我便引导学生找出百数表中3的倍数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消除思维定势,否定旧迁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实验,发现特征。

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从观察数的末尾数字到观察这个数的数字和,具有很大的思维跨度。

学生很难通过独立的探究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这时,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教师采用让学生进行拨珠实验的教学策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拨珠实验,填表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认识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而越来越清晰,他们在实验、探究、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建构起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整体认知。

本节课虽然没有生动的教学情境,但这样做巧妙地把学生推上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沉浸在一种浓厚的探索氛围之中,他们被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才是真正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认知过程。

学生通过表象的累积,思维产生了飞跃,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数学模型。

3、举例验证,总结规律。

让学生在初步发现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并且使用计算器看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让学生汇报验证的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活动三应用规律体验感悟

在这一部分,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设计了四个不同的练习。

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趣味性。

(1)题是基本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学生在快速判断中感悟把3的倍数先去掉的判断技巧;第

(2)题以图的的形式出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3)题是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第(4)题旨在通过灵活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

活动四反思总结自我提高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回忆,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把知识、方法再现的同时,亦体现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进一步反思总结,自我提高。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操作—再次猜想—再次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

整个教学是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找因数》说课

教学内容:

北师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找因数》

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接触和教学,基本上能在新授课时注意听讲,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独立思考,不懂的问题能主动提出来寻求帮助。

同时,能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学习的成果或发现及时的表达清楚,班级中开始出现求异思维的气氛。

其次,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解一些因数和积的概念。

学习本单元的前三个课时后,学生能基本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这些为学生能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作好前期准备。

教材分析:

首先,“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教材设计以“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做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在学生理解问题“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的前提下开始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经验展开的。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指导学生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思考的过程表达清楚。

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最后,在设计找因数的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反馈时注意学生能否有序思考。

教学目标:

1.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已经据有的经验出发,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