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390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般心理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

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与初中都在家乡的村小与村中就读,大家的关系较好,平时沟通较多,高中就读于县城中学。

三年前到该大学就读,感觉老师比较严厉,班级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个地方,不像以前那样好沟通,与同学、老师关系比较紧张。

人际关系较差,在班级中基本没有知心的朋友。

再者来访时间正好在期中考试前一周,给自己的压力很大,认为自己一定要把这次考试考好。

给自己做了严密的考前复习安排,但复习时,精力总是不能集中,老想着快点复习完这门功课后可以复习下一门,欲速则不达。

3.精神状态

来访者既往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史,没有精神病史,以前未进行过心理咨询。

来访时,为期中考试前一周,自己来到咨询室,来访时情绪稍显激动,眼睛通红,紧张,并自述近来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仍能继续上课但是效率下降,即来访者的学习适应性偏低。

4.身体状态

来访者情绪稍显激动,由于紧张焦虑双腿轻微颤抖,并不住地咬自己的下嘴唇。

5.社会功能

来访者性格内向敏感,与同学关系一般,一直没有太多亲密的朋友。

由于性格内向见到任课老师很少打招呼,尽量回避与老师交流。

近一个月来能够正常上课,但是休息时间常常呆在宿舍。

6.心理测验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总粗分45,标准分56分,超过SAS标准分分界值6分。

抑郁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总粗分44,标准分55分,超过SDS标准分分界值2分。

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验结果:

E30,N60,P41,L32

二、来访者自述

1.主诉

情绪低落,伴随失眠(主要是入睡困难),头痛,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使对自己考试学习没有信心。

2.个人陈述

“我已经是大三了,明年就要考研。

可是最近我心中有好多问题困扰着我,这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与生活,尽管自己想努力学习,抓紧一点,不要想这些事情,但总是力不从心。

时常会感到内向自卑,自己与别人相比,竟会那么失败。

我想改变我做事的方法,但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原则,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没有主见,不敢放开胆子去做。

我对大学学习开始厌烦了。

我觉得我这个人竞争意识很强,有时对别人的成功不知是羡慕还是嫉妒,反正心里不好受。

除此之外,有时我还觉得自己会那么可恶,常有一些坏念头会浮现。

我也曾指责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想。

这学期开学以来上课、自修时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晚上睡不着,脑子在那里胡思乱想,白天也没有食欲,我怕再这样我就会疯掉,我根本就不能够成功了,我心里很着急。

已经一个多月了,再这样下去我就什么都没有了吧。

我大一、大二都获得奖学金,对于家境不是很好的我,觉得只有成绩好一些才对得起父母,可现在,老师讲课我也有听不明白的,根本就不在学习状态,我应该比别的学生好才对,怎么可以有不明白的,期中考试我感觉我也没有信心了,即将到来的考研我怎么考试啊,失败了的话大家就都会笑话我了,怎么办呢?

我感觉我自己现在很孤独,没有人喜欢我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心理咨询师观察结果

来访时,为期中考试前一周,自己来到咨询室,眼皮略显浮肿、神色疲惫、衣着整洁得体、态度较温和、语速稍慢、音调略低、情绪低落。

眼睛通红,不断地咬自己的下嘴唇,紧张,双手紧紧握着。

坐下后双腿轻微颤抖。

2.班主任反映

该学生平时比较内向,不与同学和老师多说话,但学习比较努力

3.同学反映

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不爱谈笑。

一位同学透露一个原本和来访者成绩差不多甚至没有她好的人的一个同学现在不仅在学校拿到奖学金,而且还在一些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好几篇论文而自己却从来没有发表过论文。

感觉别人上大学之后进步,而自己却没有是什么进步。

开始对自己的能力怀疑,压力很大,早听说该求助者要考研,却没见行动。

四、评估与诊断

由于来访者离开父母在学校独立生活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给她带来了较大的不适应,但来访者能在大一、大二拿到奖学金,说明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能够成功渡过环境变化不适应期。

而随后造成了她学习压力增大、考前有一定的考试焦虑情绪,并由此影响了她的学习与生活,导致对考研毫无信心正是由于和同学比较,感觉自己水平不如别人,自卑而引起,再加上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过高,学期期待进一步提高的愿望受挫,使她更加焦虑,从而性格内向的她,更加恶化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不良情绪。

1.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评估

生理功能:

情绪低落,失眠,头痛,注意力难以集中。

经医生检查诊断无器质性疾病,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

心理功能:

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个性稳定。

社会功能:

与同学接触较少,近来学习稍显吃力,由于较少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并没有知心朋友,社会交往功能受到轻微损伤。

2.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为:

一般心理问题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是与客观环境一致的,即其焦虑心理与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状况是一致的;

‚求助者的知情意也是协调统一的,如求助者有一些偏差的认知与焦虑的情绪和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人际关系不良等表现是协调一致的;

ƒ个体的性格相对稳定,如认为自己一直是比较内向的女孩。

另外,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

(2)求助者虽存在明显焦虑情绪,急于求成,敏感多想,自卑嫉妒但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且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短仅为一个月,对社会功能有轻微影响但未严重影响逻辑思维,也未引起泛化和回避,因此,排除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症。

(3)不良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头痛,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学习失去自信过分焦虑前途,根据心理测验结果,该求助者轻微焦虑和抑郁,按照艾森克人格理论属于内向不稳定抑郁质。

因此初步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混乱及行为异常等。

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

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较为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仅为一个月左右,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

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症状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月左右,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恐怖症相鉴别:

恐怖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

该求助者对学习并未有恐惧的症状,而是对别人取得优于自己成绩刺激下引起的学习压力从而引申出对期中考和考研担忧的一种正常情感体验,因此恐惧不是最主要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恐怖症。

(5)与抑郁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等症状,但没有绝望、消极悲观、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等典型抑郁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病因分析:

(1)生理原因:

求助者长期处于学习紧张,脑力工作中长期得不到休息,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

在情绪与身体的相互作用下,自主神经系统过度反应,可能出现坐立不安、疲倦感、出汗、失眠、注意力下降等。

另外,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身高、体重的增长性机能逐渐成熟,不仅在生理上迅速变化,也带来心理上的惶惶不安,从而影响心理的发展。

(2)社会原因:

长时间独立面对困难,形成一种独立应对问题的机制,不能解决目前的困难,社会、学校、家庭存在一种“以学业成败论英雄”的主导舆论导向,面临考研评奖评优的方面压力,住宿在校,人际交往不广泛,喜独处,易产生焦虑情绪。

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同学发表自己没能力发表的论文使得自信心严重受挫。

(3)认知原因:

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以偏概全地以为已不如人,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学习与考试;

对自己定位过高,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没有承受过挫折,心理抗挫能力弱,一旦不能面对,可能转化为心理障碍。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其目标应该具有双方可接受,属于心理咨询范畴,积极,具有可行性,可评估。

可操作,多层次目标统一,达到近期和长远目标的统一整合。

具体目标:

摆脱目前的种种不良情绪反应,改善求助者当前的焦虑情绪,使求助者认识到病态的情感是后天习得的错误认知,要用正确的认知替代错误认知,从而改变行为方式,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最终目标:

认知重建,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的健康成长,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根据求助者的文化素质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等性格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又根据其有强烈的求治愿望,拟定计划:

(1)采用心理支持治疗和放松训练治疗综合的方法,通过安慰、鼓励、放松训练,来帮助来访者消除焦虑的情绪;

(2)通过讨论,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运用认知疗法中的ABC合理情绪疗法,来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模式,与来访者共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超过其他同学。

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

通过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完善发展。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对咨询进行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

(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循咨询机构相关规定;

(3)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为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4)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遵循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

每1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和测验收费:

我校规定本校学生做心理咨询和测验为免费。

七、咨询过程:

第一次:

资料收集与评估诊断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心理问题的过程和发生机制;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面谈、心理测验

过程:

1)询问基本情况;

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由于求助者在来访时稍显紧张,但说话并无明显断断续续,但给求助者做一定的放松训练,稳定其情绪,也是必要;

3)倾听其主要症状;

4)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发展过程和机制;

5)确定咨询目标;

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初步的分析。

6)布置咨询作业:

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的目标,建立成就感。

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7)心理测验,说明测验结果下次咨询时给与反馈给求助者。

第二次:

心理咨询阶段

1)加深咨询关系;

2)探寻心理问题的过程和发生机制;

3)改善其不良的认知思维模式,学会合理的评价。

面谈、认知疗法

1)检查作业,完成比较好,对其进步给与鼓励和支持;

2)反馈上次咨询中心理测验的结果,与求助者共同探讨问题的原因;

3)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让求助者体会不良的情绪反应是由不合理的认知引起的。

4)讲解ABC合理情绪的理论知识,在求助者理解后布置咨询作业:

纪录平时让自己情绪不好的事件,并纪录当时的想法,再试着换个角度想问题,训练自己有更合理的认知。

咨询会谈摘要:

咨:

上周我们确定的作业你有记录吗?

求:

只在周测的时候记了一些。

那么就说说周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诱发事件A:

学习不能专心成绩有微弱下降不如同学优秀,同学发表了论文而卧没有发表;

具体结果C:

我十分嫉妒忧虑、紧张,担心成绩落后,考研失败)

我感到这次成绩掉下来了,紧张、害怕、出汗。

开学以来一直是这样,还不如别人,我简直越来越差了。

(眼睛低垂,发红)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那么你认为怎么才算好呢?

我想怎么也要考到班级的前十名吧,还要能够发表文章,这样下去,我不就完了吗?

照你这么说,那排在你后面的同学都没有希望了?

(运用面质技术)

那倒不是。

他们或许以前成绩就不好呢?

他们也都像你一样不开心吗?

不完全一样。

这样看来,别人可以有失败的记录,是不是你就不能有?

因为我以前一直都是很顺利的学生,从没有在学习或是其他方面落后,这段时间我落后了很多很多,太失败了。

你是说你从不失败,你能保证以后任何事情都顺利完成?

那也不是。

如果不能如愿你就会忧虑,不安吗?

我会吧。

如果你想要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能满足你的愿望,你会不安忧虑吗?

当然不会。

(笑)

这也就是说,生活中不能如你所愿的事情有很多,学习也是如此,这次落后了了,并不代表你是失败的,也许和你学习的状态有关呢?

可是太不理想了。

(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B:

我必须比别人强,才能证明我的优秀)

(点头)可我不看书不做题,心里就一直不安,感觉自己没有努力,没有能力。

(手揉衣角)

没有能力指的是什么?

(运用具体化技术明确求助者的问题)

就不是一个好学生,什么也不是……(颓然,眼光暗淡)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了,世界会因此而灭亡吗?

你会因此怎样?

这好像也没什么?

(吃惊)

如果是这样,你原来的那些想法都能给你带来什么?

(想了想)只会让我变得更糟糕!

听我的语言指导,进行想象,回答我的问题。

现在请你轻轻闭上眼睛,想象你来到教室,班主任刚刚把每科试卷都发下来了。

你拿到试卷时的情景,你感到拿到结果时的感受了吗?

(无力的)是的,我不敢看试卷,我很害怕又考不好,又落后同学也很担心大家都知道这件事(额头冒汗)。

好的,之前你已经感受过了这些情绪,继续感受它们。

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好,现在仍然是这个情景不改变。

要让你只为发生的情况感到失望,控制你的感受。

现在告诉我,你只感到失望。

很困难。

是这样,我知道。

但你能改变你的感受,人人都可以。

我试试吧。

很好!

(沉默,停2分钟)我改变了那些感受。

好,停止想象,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

我想,学习成绩是很重要,达到优秀也是很重要,不过暂时落后说明不了我就糟糕透了,只是在目前我遇到了难度很大的障碍,也许我刚好处在学习低谷,过不了多久,我就会找到办法的。

面对马上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和考研巨大的压力,与其这样紧张不安,不如做点什么更好。

(对求助者旧观念驳斥D)

1.暂时落后别人了,难道我就没有优点了吗?

2.成绩好评奖学金发表论文就意味着我非常优秀吗?

意味着我能够考上研究生吗?

(帮助来访者建立新的观念E:

暂时的困难是鞭策我前进的动力)

把不合理观念“必须”和“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和“想要”。

这样一来,当我们想要或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时,我们的情绪反应就不会太强烈。

1.我有自己的优势,坚持自己关照好自己能给我带来自信。

2.成绩奖学金论文不是衡量人的全部,可是要做到优秀,就要努力使各个方面都好。

(3)认知家庭作业:

理性-情绪疗法自助量表(RETSelf-HelpForm)按照ABCDE理论进行分析。

布置家庭作业:

让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指导其按照之前咨询中的训练程序和方法),每晚一次,15分钟左右;

同时进行自信训练,对照镜子找出自己的三个优点,并多次重复说,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第三次:

咨询成果巩固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

2)增强交往的信心;

3)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4)结束咨询。

会谈法

1)检查作业,完成较好,给与鼓励;

2)共同总结和回顾前面咨询的情况;

3)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探讨自我监督与控制的方法。

4)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SDS)得出粗分34,标准分42分。

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5)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

“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

”求助者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

三次咨询结束后,求助者表示自己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特别是当再次产生一些情绪反应的时候,能够自己运用“ABC”合理情绪疗法来调解自己的情绪。

现在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开始增强,学习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进步,在班上,也开始有朋友了,会一起玩,一起探讨题目,相互容忍,改变了以前对待同学的冰冷的态度。

但是,功课多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紧张,但基本可以自己来控制。

2、他人评估

咨询结束一周后,笔者回访了求助者的班主任,班主任反映,最近求助者明显较以前开朗了许多,常常看到她与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以前看她总是一个人不说话,闷闷不乐的样子。

在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也常来办公室寻求老师的帮助,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许多。

3、咨询老师的评估

咨询的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虽然没有完全摆脱紧张、焦虑感,但基本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际关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并且有愿望要通过改变自己来完善自己,开始不在嫉妒别人,渐渐摆脱自卑情绪。

在咨询过程中不难看出该求助者在人格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如敏感、怀疑、好强偏执等,因此咨询的长期目标应帮助求助者彻底摆脱不良的情绪,进一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这需要咨询老师、学校、家庭的共同合作。

4、测验评估

求助者再次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SDS)得出粗分34,标准分42分,焦虑抑郁情绪已有明显缓解。

九、咨询总结: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

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参考文献】

1.乐国安主编,李强、汪新建《咨询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编著《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1版

3.邱鸿钟《临床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4.〔美〕GeraldCorey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5.(美)亚伯·

艾里斯,(美)凯瑟琳·

麦克赖瑞著.理情行为治疗.刘小箐译.第1版.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6.游国雄,竺士秀,张可经.失眠与睡眠障碍疾病.第1版.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P73~85

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