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69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docx

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2013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2013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

2013年1月28日)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粘贴(zhān)肄业(yì)逡巡(jūn)鳞次栉比(zhì)

  B.斡旋(wò)皈依(guī)结束(sù)绿林好汉(lù)

  C.旖旎(qǐ)妊娠(shēn)阴霾(mái)否极泰来(pǐ)

  D.哺乳(bǔ)觊觎(yú)助骨(lèi)三缄其口(jiā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建设美丽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艰苦卓绝的努力,预计到建国100年的时候,美丽中国的雏型会基本形成。

  B.历史学家认为,文字的壁垒阻碍了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沟通,加深了民族间的隔阂,最终导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崩离析。

  C.她演艺精湛,在剧中扮演八面玲珑、伶牙俐齿的女间牒,将其女性的魅力与干练、果决的性格演绎得淋演尽致,堪称经典。

  D.烈士陵园门口树着一块“请保持安静肃穆”的告示牌,提醒人们恪守中华民族庄重肃穆、恭敬虔诚的祭祀传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网上看到那些”风水大师”端着架子,拿着稿子,字正腔圆地阐述考察莫言故居的重大意义的场面时,一句“滑天下之大稽”的古语,终究找到了注脚。

  B.北京京剧院重新排演《徐九经升官记》,将这一传统剧目奉献给观众,也为几位正处于上升期的年轻演员提供了更多走过场的演出机会。

  C.在互联网时代,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已成为公民基本权利,因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对公众质询绝不能虚与委蛇,而要直面间题,承担责任。

  D.日前公安人员抓获的一伙犯罪嫌疑人,他们白天睡觉,凌晨驾车流窜于市区,攀爬雨水管道登堂人室,在居民家中实施疯狂的盗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而陷于低谷,已经使商界投资、两国民间交流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国企业到日本投资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B.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面前,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各种挑战,其国际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政府能不能有效调整外交政策,以适应新的世界。

  C.我市将用三年时间,力争形成更加合理的水泥工业布局,并将水泥年产能压减到1500万吨左右,把水泥行业污染的现象降低到较理想的状态。

  D.“人肉搜索”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网络行为,而是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损伤,这与传统的暴力事件性质接近,自然就进人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5.下面是赵老师在家接听同学来电时的回话,请据此补写出这位同学电话中说的话。

要求符合情境,语言得体。

(4分)

  你好!

我是赵老师。

不晚,我还没有休惠。

你有什么亨,慢慢说。

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你的语文基础还是不错的。

不要灰心,分析一下原因。

作文偏题了,得分低是正常的,你自己明白就好了。

明天中午你带着试卷来我办会室,我们再具体分析。

  6.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4分)

  秋夜风声窗外落叶

  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杭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并作简析。

(4分)

  记者问:

《杭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

  杭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

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莱包子、葱油讲、糖蒜等带刺激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

万一不小心把油蹭到你身上,那就更是“悲剧”了。

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扔、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使乘客滑倒,还极易引来蚊绳、蟑螂和老鼠。

老筑咬断电路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灾。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一10题。

(9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

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丈学艺术共同的特点。

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

《列子·汤问》载:

韩娥鬻歌“余音晓梁,三日不绝”。

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琵琶曲暂停时的情景说: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是深得中国艺术妙趣的。

古代的绘画要术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趣,往拉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启发观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正如包世臣《安吴论书·述书上》引邓石如的话说:

“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在戏曲舞台上,不设道具或仅设极少的一点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种种生活场景,给现众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尽窝无尽。

语言作为思堆的工具,不可能没局限性.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

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

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绝句不过四句.律诗不过八句,写得再长也有终结。

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涵的意味,它们所给予读者的启发却应当是无尽的。

任何一首诗都有它的主题,可是不同时代的读者,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联系各自的生活经脸,对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中国古代的诗论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这种启发性。

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

一览无余的作品算不上其正的艺木,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

一个懂得艺术的鉴赏者,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

李白听蜀僧弹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了刘少府舀的山水障,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互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抽出读者不尽的思绪和想象。

  含蓄不等于隐晦.注重言外之意,追来含蓄不尽,并不是有话不说,而是引而不发。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

最后的一跃已经开始,无限的风光即将展现。

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最广阔的想象余地。

  强调含蓄并不排斥病快。

直抒胸臆,淋漓痛快也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全看诗人的造诣知何.

  8.下列对文中引用“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的作用,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虚中见实,才能使创作者在有尽中寄托无尽。

  B.书画创作要虚实相生、变化无穷才能使创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

  C.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善于留白,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想象无尽。

  D.书画创作要虚实对比、含蓄隐晦,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补充无穷。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它们的艺术表现形态虽不同,但对中画传统美学思想的追求却一致。

  B.作诗切忌太直太露,读诗避免太滞太凿,因此,要真正实现诗歌的艺术鉴赏,作者与读者必须相互激发,诗歌鉴赏才能完成。

  C.李白听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画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由此可见,读诗不仅要从吟诵的诗句看到图画,还要从画在纸上的图像中听到声音。

  D.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诗人及一切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

  10.根据文意,概括诗歌创作注重“言意关系”的两点意义。

(3分)

  (l)

  

(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15题。

(20分)

  月光满地

  马新朝

  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月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月光的。

月光历世照著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

  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

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清到它在窗前升起。

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

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锈迹斑斑。

  是夜,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我援步登上楼阁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呀?

前面一栋黑糊糊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

  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绘上皮鞋,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

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执浮迷漫。

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

它怎么了?

竞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

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

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暗哑所围绕。

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粕,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

多年了,月光渐远,我一直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

谁能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走一种残缺。

  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

  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

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

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

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

蛐蛐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声在村边此起彼伏。

村西就是终年流清着的润河,水草浮动,鱼灯成群,清徽见底。

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

我的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

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

它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了土地;它照在村舍里,因此也就成了村舍。

后来,无论我到何处,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

只是我很纳闷,为柯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

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

这是为什么呢?

莫非若古人所说:

月是故乡明。

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

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

一次,我把这种对于月亮的感觉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言.心中有着深深的失落。

  一个人,要深人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

只是现代人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

  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

  ①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

  ②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

  12.文中写“我童年的月光,,具有怎样的作用?

(4分)

  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①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②一个人,要深人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

  14.探究本文中“月光”的象征意义。

(4分)

  15.作者认为“只是现代人无法深人到月光的内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一20题。

(19分)

  罗台山尝察孝廉,不汲汲仕进,抗志读书,以博稚闻海内。

能拳勇,善击剑,风流隽爽,殊有奇气。

好蓄奇石。

毅千里外,独行无仆从。

比返,载石盈舟,如百万金宝,压舟欲沈坠。

处石以囊,其上者以嫌帛。

坐舟中捧运摩挲,终日不休。

  舟子窃窥视,以为财也,夜相与谋,议杀客而分其有。

舟子四:

一老翁,其二为翁子,一为佣者。

二子及佣者窃语,翁入阁,初皆神秘之.翁诘不己,始以所谋告。

翁惊曰;“噫!

鸟乎可?

”二子曰:

“厚利也,且易而无祸,何蒽焉?

”翁不能止,叹息去。

时罗已寝,忽惊觉,潜起,属耳察之审,还就枕。

  后数日,薄暮,舟泊荒江丛苇间,其侪请曰:

“今日享神介福,愿以为客寿,客其无辞!

”罗曰:

“甚善。

”舟子喜以酒肴进罗知其酒鸿也里不饮舟子阴异之然欺其独夜度无所避匿亦不固强。

罗自出绍兴酿一瓮,倾杯大嚼,食几罄,伪醉,据榻灭烛寝。

  顷之,三人各乘炬持刀入,刀晃晃如霜雪。

一人举刃就枕下悉力斫之,觉有异,验之非人,盖卷被为之,如酣卧状。

相与大骇,搜索,闻罗在别舱呼曰:

“余在此。

”一人奔之,忽飞一石起,中腕,腕伤刀落,二人次至,亦如之;遂突起击三人俱仆,拽而登之,拾刀拟其项,笑曰:

“余能前知,安得犯余?

余无金,亦无点金术,尔曹何利焉?

姑与尔曹戏,故不泄也;藉以歼厥败类,聊逞余志。

  三人哀呼乞命,翁亦来跽请,岁麾之起曰:

“翁无罪也,毋恐!

”翁泣曰:

“三人者,罪固不宥,然老朽之嗣,斩于是矣,幸仁人宽假之!

”罗从容掷刀曰:

“为翁故,贷尔曹死,亟革乃心;脱复故态,必血吾刀夹。

”众唯唯。

于是共疑罗神人.奴仆事之。

(选自清·乐钧《罗台山逸事),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台山尝察孝廉察:

被推荐

  B.何蒽焉蒽:

害怕

  C.其侪请曰侪:

一起

  D.贷尔曹死贷:

免除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以所谋告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B.客其无辞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C.拽而叠之侣鱼虾而友麋鹿

  D.尔曹何利焉去今之墓而葬焉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罗台山“殊有奇气”总起,接着具体叙写他独特的爱好习惯、出游途中神奇

  的行事风格,文气贯通,字里行间显示作者对他的赞赏态度。

  B.写罗台山不求做官,立志读书,又能拳善剑,喜好独游与收藏石头,既说明他兴趣爱好极为广泛,又表现了他淡泊名利、不善交际的个性特征。

  C.舟子从“窥视”起心,到“相与谋”实施盗杀,最后中计“大骇”,被制服后又“衰呼乞命”,其语言、神态、动作等,皆描写得生动传神。

  D.文章叙写了罗台山独游遇险、孤身斗盗匪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机警勇敢、遇事从容、武力高强而又宽大为怀的奇士形象。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舟子喜以酒肴进罗知其酒鸿也里不饮舟子阴异之然欺其独夜度无所避匿亦不固强。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7分)

  

(1)时罗已寝,忽惊觉,潜起,属耳察之审,还就枕。

  

(2)姑与尔曹戏,故不泄也;藉以歼厥败类,聊逞余志。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1一22题。

(7分)

  股前欢

  卢挚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

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

谁人共?

一带青山送。

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注:

宋代安定郡王用黄柑酿酒,名为“洞庭春色”。

  21.“乘风列子,列子乘风”运用的艺术手法,写出了山翁的状态,表现了山翁的境界。

(3分)

  22.对于山翁之“醉”,有人认为醉于酒,有人认为醉于春色。

请结合全曲,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一24题。

(5分)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子曰:

“乡原,德之贼也。

  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孟子曰:

“仲尼不为已甚者。

  23.孟子认为“孔子不做过头的事情”,其依据是什么?

诸结合上述文字简要回答。

(2分)24.请对孔子提出的“乡原,德之贼也”这一观点作阐述。

(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l)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_______,________。

”(《论语》)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衷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竞无语凝咬。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人生得愈须尽欢,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60分)

  夜

  宗白华

  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清星流。

  一会儿又觉着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灿着。

  根据这首诗歌的含义,写一篇文章。

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愈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诗歌内容与含义的范围。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3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2.B3.C4.B

  5.示例:

赵老师吗?

您好,这么晚了打扰您休息,不好意思。

我这次语文考得太差,真不知道该怎

  样学好语文。

这次失误主要在作文上,我写离题了,如何提高语文成绩,很想得到您的指导。

  (4分。

符合语境、要点完备3分,语言得体1分)

  6.示例:

略。

  (4分。

四个词语全用1分,两种修辞方法运用恰当2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7.

(1)地铁饮食不文明,影响车厢卫生和其他乘客。

  

(2)地铁饮食不安全,容易产生事故隐患。

  (4分,每个要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9分)

  

  10.

(1)突破语言的局限,注重言外之意。

(2)激发读者想象,实现诗歌意境的再创造。

  (3分。

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二)(20分)

  11.①缺少了如水般的清辉②缺失对月光般生活的渴望,或琐屑、烦恼、不安遮蔽了内心的明亮

  (2分,各1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2.表现了童年纯洁、朴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与后面写病态的月光作对比;照应结尾对幼时

  月光的怀想与追寻。

  (4分。

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写出三点得4分)

  13.①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月光的温柔、亲切;表达了我对明净、纯洁的月光的向往。

  ②运用通感、比喻的方法;揭示了月光与人的心境的关系;说明了人应主动去创造光明、美好的

  生活。

  (6分,各3分。

每点1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明亮、洁净、毫无杂质的生活;对故乡的难以忘怀的情结。

  (4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写出三点得4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由于现代人面对嘈杂而浮华的社会环境,生活中充塞着无边的琐屑、烦恼和不安,缺失了洁净、

  平和、明亮的心境,因而无法深入到月亮的内部,享受月光般的生活。

  (4分。

环境、心境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若否定作者观点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9分)

  

  19.舟子喜/以酒肴进/罗知其酒鸩也/置不饮/舟子阴异之/然欺其独/夜度无所避匿/亦不固强

  (3分。

断对两处得1分;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

(1)当时罗有高已经睡了,忽然惊醒,悄悄地起来,附着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又回去睡觉。

  

(2)姑且同你们玩玩,所以不泄露;也借此杀了你们这些败类,遂了我的心愿。

  (7分。

第1句3分,第2句4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二)(7分)

  21.用典或回环醉酒无拘无束、恣情忘我

  (3分。

每空格1分)

  22.认为醉于春色:

此曲着力描写春色,春花烂漫,酒葫芦顺便挂上花梢;一葫芦酒喝干,兴致依然

  不减,那连绵不断的青山做了我的朋友,把我迎送。

诗人沉醉于满眼春色,徜徉在浓浓的春意中,

  走入了“无我”的境界。

  认为醉于酒:

开首“酒杯浓”一句,给全曲笼罩了一层浓浓的醉意。

“一葫芦酒压花梢重”,借

  花枝压弯,寓酒以重量;“葫芦干,兴不穷”,可见饮酒之酣。

“一带青山送”,是山翁醉眼所见;

  “乘风列子,列子乘风”,是山翁酣酒后的感受。

  若答既醉于酒,亦醉于春色亦可。

  (4分。

有观点,能结合全曲作具体分析即可,有欠缺酌扣)

  (三)(5分)

  2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或君子没有固定的亲疏厚薄,是将义作为与

  人交往的依据。

  (2分,引用原文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均可)

  24.孔子虽主张中庸之道,但强调“义与之比”“以礼节之”,反对知和而和。

而乡原做事不讲原则,

  没有是非观念,有违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认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而乡原则是不讲是非

  的好好先生,有悖于仁,因此孔子称他们是德之贼。

  (3分。

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四)(6分)

  25.

(1)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4)执手相看泪眼暮霭沉沉楚天阔

  (5)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6分,每空格1分。

有差错不得分)

  四、作文(60分)

  26.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五等评分。

  一等:

51——60分

  二等:

45——50分

  三等:

39——44分

  四等:

33——38分

  五等:

32分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