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500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docx

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第四单元说明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共编排了五篇课文。

其中《范仲淹的故事》《体育课》《虎口藏宝》是精读课文,《顶碗少年》《失去的一天》是略读课文。

《范仲淹的故事》讲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的故事。

他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体育课》重点讲在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

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体育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

但涅利硬是不同意。

他坚信自己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消瘦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他使出了全身力气,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高高的横木顶上。

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虎口藏宝》讲的是纳塔莉巧妙地将虎口里藏的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顶碗少年》写的是作者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到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

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失去的一天》写的是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

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这个故事教育儿童失去一天就是失去了这一天里应该做的一切,这是无法弥补的,从而使他们懂得要珍惜时间。

这五篇课文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耐人寻味,从不同角度给人以启迪。

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机智勇敢、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美德,像一把把金钥匙开启成功之门;更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道路,鼓舞人们不断前进。

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题也都是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思想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读写能力和语文水平得以提高和发展。

课后编排了17道思考练习和选做题,提示了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和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中安排了“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和“积少成多”四项练习。

其中“理解与运用”编排了读写带关联词语的句子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只有……才”“不是……而是”“既……又”这些关联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些关联词语造句。

“拓展与交流”意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是怎样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

目的是通过交流活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平台”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安排阅读短文《鞋匠的儿子》,以增加阅读积累,思想受到启迪。

“积少成多”编排了有关树立勇气方面的名言警句。

目的是增加语言积累,树立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做有勇气、有抱负、充满信心的人。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围绕“电话留言”这个话题,开展一次口语交际活动,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

本单元的“习作”是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以“我和××”为题,写一写自己和别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二、学习目标:

1、认识21个字,会写33个字。

2、通过学习本单元文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启迪,学习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机智勇敢、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美德。

3、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积累语言,注意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

三、学习重点:

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注意事项:

1、本单元大部分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趣,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教学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从中受到启迪。

2、要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积累语言,注意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

五、学习时间:

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语文百花园4课时,共13课时。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6、范仲淹的故事

课型:

精读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学情分析:

著名心理学家陈尔寿说:

“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

”由于大多学生身处比较好的家庭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在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粥、磋、凌、佳、肴、岂、泱”7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凌、寝、佳、肴、岂、廷、泱”10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宫廷、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范仲淹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粥、磋、凌、佳、肴、岂、泱”7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凌、寝、佳、肴、岂、廷、泱”10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宫廷、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了解历史对范仲淹的评价,领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3、合作探究,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范仲淹”:

同学们,这个名字你们一定不陌生吧!

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年)。

字希文。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乖教育家。

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2.教师谈话,导入:

同学们,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范仲淹的故事。

(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自主学习

1、我能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的序号,勾画生字、词语。

2、我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认读下列字词。

生字:

淹、岳、粥、磋、凌、寝、佳、肴、岂、廷、泱

词语:

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宫廷、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

3、我能把下列生字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

(重点注意“岂”)

淹、岳、粥、凌、寝、佳、肴、岂、廷、泱

4、我能比较这些字,并组成词。

岂()廷()淹()忧()

凯()延()掩()优()

咽()泱()凌()载()

烟()殃()陵()栽()

5、我能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凌晨:

天快亮的时候。

佳肴:

精美的菜肴。

泱泱:

水面广阔。

毫不介意:

丝毫不在意。

和衣而眠:

不脱衣服睡觉。

于心不忍:

不忍心。

清高:

指人品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

宰相:

我国古代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废寝忘食:

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千载难逢:

一千年也难碰到一次。

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殿试:

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

6、我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7、我能把课文分段三部分,并概括其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

8、用横线画出概述范件淹志向和抱负的语句。

9、想一想课文具体概述了范仲淹的哪些故事,给这些故事加个小标题。

三、合作探究

1、同桌或小组相互检查字词认读及生字的书写。

2、互说课文主要内容及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3、小组合作,探究课文描写顺序并划分段落。

4、理解概述范件淹志向和抱负语句的意思。

四、汇报展示

1、指名认读字词,检查学生掌握字词情况,读中积累词语。

2、展示学生书写、填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评价。

3、说说概述范件淹志向和抱负语句的意思。

4、我给范仲淹的故事的小标题分别是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mǐzhōulíngchéncūchádànfànměiwèijiāyáo

(米粥)(凌晨)(粗茶淡饭)(美味佳肴)

diànshìgōngtíngháobújièyìfèiqǐnwànɡshí

(殿试)(宫廷)(毫不介意)(废寝忘食)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废(寝)忘(食)(毫)不介意发(愤)苦读美味佳(肴)

(争)先(恐)后粗(茶)淡饭千(载)难逢于心不(忍)

3、说说加点的字在句中的读音及含义有什么不同。

⑴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赴应天府书院求学。

只,读zhī,表示单独的意思。

“只身”即单独一个人。

⑵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

只,读zhǐ,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有仅仅的意思。

⑶好友见他不肯接受银两,第二天便送来许多美味佳肴。

范仲淹好意难却,只好接受了。

只,读zhǐ,有不得不的意思,表示只能这样,没有别的选择。

4、文中概述范仲淹志向和抱负的语句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著名的《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传诵。

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

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6、范仲淹就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

2、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1、重点语句课件。

2、搜集范仲淹的文学作品以及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和句子。

词语:

杰出、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朝廷、千载难逢、毫不介意、粗茶淡饭、争先恐后

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我们知道刚听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志向和抱负,那么范仲淹又是怎样刻苦学习的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主学习

1、课文围绕范仲淹的刻苦读书写了四件事情: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3)谢绝佳肴;(4)闭门不出。

2、品读句子,体会品质。

⑴“累了,就用冷水洗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充饥。

”具体描绘出了范仲淹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钻研学问的精神。

⑵“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这说明了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

可用一个“划粥割齑”成语来概括。

范仲淹对此的态度却是毫不介意,发愤苦读:

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⑶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

“委婉”是含蓄、婉转的意思,表现了范仲淹的品质。

朋友又送来了美味佳肴。

结果是“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

”他不吃朋友送来的美味佳肴的理由是:

“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可见范仲淹是一个肯吃苦、能吃苦又不清高的文人。

⑷“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有抬又继续读书。

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范仲淹的自信、刻苦,懂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虽然今天见不到皇帝,但是他相信经过自已的努力,自己肯定能够见到皇帝。

(5)“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是范仲淹写的,意思是自云中的山巍峨,江水浩浩荡荡,而先生的风度仪态,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

其中“先生之风”指范仲淹的高风亮节,表达了后人对范仲淹崇敬和赞颂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1、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刻苦读书?

2、范仲淹的哪些言行让自己最受感动?

为什么?

3、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四、汇报展示

1、画出文中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

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自己读了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后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

4、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五、课堂检测

1、多音字组词。

zēnɡ()zhī()

cénɡ()zhǐ()

yān()dānɡ()

yàn()dànɡ()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要么……要么:

⑵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不是……而是:

⑶这里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

既……又……还:

3、填空。

范仲淹是课文“范仲淹的故事”里的主人公。

他是北宋(朝代)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笔下,文章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

4、把下列句子换成转述句。

(1)好友有些不高兴地说:

“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好友有些不高兴地说,他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2)范仲淹笑了笑说:

“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他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3)他说: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他说,他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jī)”的由来。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

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文中成语划粥割齑可以说明范仲淹当时的生活十分清苦。

成语的意思是:

把粥划成若干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用文中原句是“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范仲淹对待清苦生活的态度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毫不介意来概括。

(2)用“”画出这段文字中具体写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句子。

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3)古人中像范仲淹一样发愤苦读的人很多,如“头悬梁”的孙敬、“锥刺股”的苏秦、“凿壁偷光”的匡衡等等。

(4)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

附: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苦学

忧国忧民→刻苦读书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教学反思: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7、体育课

课型:

精读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选自意大利小说家写的《爱的教育》,以三年级小学生的口气,讲述的是在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

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准许涅利免修体育课。

但涅利硬是不同意。

他坚信自己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他使出了全身力气,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高高的横木顶上。

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表现了涅利自强、自信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前四年的语文素养的积淀,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课文内容的预习,解决文中字词的障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能力,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及思想情感。

教学本课,可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方法,把学生看作读书的主体,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涅利的自信、自强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由此产生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同时,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所写动人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精神,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嘘、臂、饶、憋、握”10个生字,掌握“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疤、嘘”2个生字;会写“疤、洛、膝、碍、碟、嘘、臂、饶、憋、握”10个生字;掌握“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握手、君临天下、旁若无人”等词语。

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问:

你们喜欢体育课吗?

为什么?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

二、自主学习

1、我能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的序号,勾画生字、词语。

2、我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认读下列字词。

生字:

疤、洛、膝、碍、嘘、臂、饶、憋、握

词语:

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握手、嘲笑、旁若无人

3、我能把下列生字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

疤、洛、膝、碍、嘘、臂、饶、憋、握

4、我能比较这些字,并组成词。

洛()饶()膝()碍()

落()绕()漆()得()

虚()碟()臂()憋()

嘘()蝶()避()蔽()

5、我能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嘲笑:

用言辞笑话对方。

君临天下:

统治或主宰着天下。

碍手碍脚:

妨碍别人做事。

小菜一碟:

比喻轻而易举的事情。

伤疤:

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气喘吁吁: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旁若无人:

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口杂,议论纷纷。

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金发碧眼:

金黄色的头发,青绿色的眼睛。

6、我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选自意大利小说家写的《爱的教育》,以三年级小学生的口气,讲述的是在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

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准许涅利免修体育课。

但涅利硬是不同意。

他坚信自己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他使出了全身力气,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高高的横木顶上。

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7、我能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并概括其大意。

第一部分(1-13):

写上体育课的情况,主要写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

第二部分(14、15):

写体育课后的情况,主要写了母子欢快的情景和同学对涅利的赞扬,表现出母亲、同学们对涅利的关爱和鼓励。

三、合作探究

1、同桌或小组相互检查字词认读及生字的书写。

2、相互检查组词和理解词语情况。

3、互说课文主要内容及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四、汇报展示

1、指名认读字词,检查学生掌握字词情况。

2、展示学生书写、填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评价。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shāngbācháoxiàoshuāngbìpángruòwúrén

(伤疤)(嘲笑)(双臂)(旁若无人)

wòshǒubiēqìxīgàijīnfàbìyǎn

(握手)(憋气)(膝盖)(金发碧眼)

2、多音字组词。

xiāo()jǐn()

xuē()jìn()

huá()hénɡ()

huà()hènɡ()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七()八()风()日()气喘()()()手()脚

君()天下旁()无人小菜一()()发()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