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716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

设施农业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化新农业,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宁夏设施农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介绍丁宁夏近年来发展设施农业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确保设施农

业向健康、稳定、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关键词: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设施农业又称可控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进行的农业生产,是农业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实现工厂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由传统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生产方式。

在宁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丰富农产品市场、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设施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一)设施农业的内涵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为建造的一定设施和工程技术手段,为种植业、养殖业、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优良的可控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巨大的生产潜力,从而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速生、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现代农业。

设施农业是通过改变自然环境获得动植物最适宜生长条件的农业生产方法。

  

(二)设施农业的特征

  1 工业化生产。

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农业的工业化生产的诸多特点。

生产品种和生产过程不受地域、节令和气候特征的限制。

2 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

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

3 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抗灾害能力强。

4 科技含量高、贡献率大。

5 规模化、专业化、市场性强。

设施农业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模式,生产产品只有进入市场流通,才能不断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也就是说需要市场推动。

  二、宁夏发展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年年抗旱年年旱,十年九旱甚至十年十旱”,这是宁夏,尤其是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的自然特征。

我们可以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和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重新认识和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以避灾农业来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宁夏有着发展设施农业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

区内日照时间长,热量资源丰富。

昼夜温差大,无梅雨台风,不潮湿,作物病虫害少,土壤、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好,工业污染少,可以发展成为我国冬菜北上、夏菜南下和无公害、绿色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

1989年,为了解决城镇居民冬季蔬菜品种单一的问题,设施农业首入宁夏,并首次试验示范日光温室。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区内设施农业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截至2007年,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41.7万亩,其中川区设施农业面积达40.2万亩,山区达1.5万亩。

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设施渔业、设施养殖等多领域扩展延伸。

在引黄灌区的一些乡村,设施农业收入已占到家庭总收入的60%,远远高于种粮收入。

  2007年,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做出了在全区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特别是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发展50万亩、户均1亩以上设施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

战略实施后,全区将有217万农业人口直接受益,4年后收入增长50%左右,而且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将更加丰富。

  但是,要实现宁夏设施农业的大发展。

我们就必须正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由于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部分农民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

农民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管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设施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顾虑较多。

另外,“等、靠、要”的思想相对严重,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愿差距较大。

  

(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设施农业作为高投入、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的优势产业,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不足。

发展设施农业的水、电、路以及温室大棚建造等前期投入资金数额较大,村及农户的资金不足从而制约了设施农业向较高层次的发展,比如修建面积为0.17亩的日光节能温室需要资金1.8~2.2万元左右,虽然政府每栋补助1万元,但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资金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

另外,设施农业的科研开发、技术及设施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综合服务等财政投入甚微与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相比差距太大。

  (三)发展水平不高

  首先是设施档次较低。

目前我国设施温棚建设标准已有第五代水平,其坚固性、保温性大大提高,当然造价也相对较高。

而我区设施农业装备档次还是以简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小拱棚类型为主。

高档次、设施环境可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设施类型所占的比重较小,大部分谈不上对设施内温、光、水、肥、气等环境因子的有效调控,一旦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即受严重冲击,生产没有保障。

其次是技术水平要求较低。

无论设施本身还是栽培管理大多还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

设施种植与养殖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管理总体水平较低。

还不能为高产稳产提供有力保证。

再次是抵御突发灾害的能力较低。

无论是管理经验、防寒抗寒措施和设施等均在这方面暴露出细节的不足。

面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设施农业如何应对,农民心中没底。

设施农业的技术培训大多涉及如何建棚,如何种植,对于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内容涉及相对较少。

  (四)产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基本以个体农户自主生产和经营,缺乏统一规划和发展措施。

劳动生产率不高,品牌产品少,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现状不容乐观。

保鲜贮藏、深加工、产品销售等基础薄弱,严重影响着设施园艺与设施养殖产品生产链的进一步延伸和附加值的提高。

各类设施的机械化普及程度不高,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不完善。

特别是耕作、植保、微灌、电动卷帘、自动控制等普及率较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

  (五)市场意识不强,劳动力素质不高

  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思维逻辑、行为准则和对市场预测及信息发布的预警机制,市场空间狭窄,市场信息服务欠缺,农民经纪人和营销队伍发展不够,设施生产不到位。

有一定知识技能的青少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

  三、促进宁夏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科学规划

  设施农业涉及农机、农艺、土地、水、电、路、物资供应、大棚建造、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多方面。

各级政府应对发展设施农业进行科学规划。

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土地调整、设施建设、生产管理、产品销售、资金投入、信息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二)加强对发展设施农业重要性的宣传

  发展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可采取专题会议、举办讲座、组织观摩、入户动员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大力宣传设施农业的优点和好处,用身边生动鲜活的成功范例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在资金、技术上支持群众,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设施农业的建设中来。

  (三)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

  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采取国家投入、财政贴息贷款、引进资金、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

金融部门也可充分发挥投资主渠道的作用,继续实行“小额贷款”的信贷支持。

  (四)进一步做好科技服务问题

  中部干旱带和宁南山区已有的技术力量相对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要健全县、乡、基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积极探索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加快推进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要开展实用、直观、通俗易懂的科技培训。

  (五)积极发展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全面推行无公害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

加强对设施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从生产源头上强化对设施农产品生产的全程管理,确保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进一步做好配套服务问题

  应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成立协调服务组织,做好设计、建设、技术引进、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信息服务,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基地、加快实施“农产品畅通工程”,拓宽流通渠道。

  (七)加强对设施农业主体的培训

  充分利用各级农业科技机构、推广站所、教育教学基地,采取分期分批、分片培训、现场指导和技能服务相结合等办法,全面推进种植农户的技术培训工作。

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技术、设备应用技术、设施栽培(养殖)技术和管理营销技术等。

利用现代化手段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对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开展常规种植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基本生产技术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扶持措施与对策

  简要内容:

改粗放型传统农业为高度集约型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节地、节水型的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2007年6月,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对我国部分省市发展设施种植业和设施养殖业的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

  改粗放型传统农业为高度集约型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节地、节水型的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2007年6月,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对我国部分省市发展设施种植业和设施养殖业的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

  1.各省(市、自治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集中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形成了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型、高效型产业。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已进入蓬勃而稳定的发展时期。

  河北、山东、河南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先进设施,发展小品种、精细化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和无季节生长的蔬菜、瓜果和花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上海和天津为代表,都市设施农业成为大中型城市及其郊区农业的发展趋势;在充足的资金、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科技支撑下,沿海各省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具有高附加值的设施园艺和渔业成为该区域的特色;西部地区以甘肃和新疆为例,该区域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规模很大,尤其新疆地区,与中亚、俄罗斯等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很好的成绩;广西和海南的设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特点是设施农业与热带高效农业相结合,发展迅速。

  从各省调研情况来看,我国设施农业总体布局趋于合理,多数地区在发展中体现了以节能为中心、低投入和高产出的特色,设施设备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设施类型向大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作物品种不断扩大和丰富,产量不断提高,不仅成为吸纳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主要类型、优缺点以及设施装备的应用情况

  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

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1)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

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

①玻璃/PC板连栋温室具有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温室内部具备保温、光照、通风和喷灌设施,可进行立体种植,属于现代化大型温室。

其优点在于采光时间长,抗风和抗逆能力强,主要制约因素是建造成本过高。

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玻璃/PC板连栋温室在防抗台风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

塑料连栋温室以钢架结构为主,主要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和普通花卉等。

其优点是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具有防雨、抗风等功能,自动化程度高;其缺点与玻璃/PC板连栋温室相似,一次性投资大,对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高。

一般作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的替代品,更多用于现代设施农业的示范和推广。

②日光温室的优点有采光性和保温性能好、取材方便、造价适中、节能效果明显,适合小型机械作业。

天津市推广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其采光、保温及蓄热性能很好,便于机械作业,其缺点在于环境的调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主要种植蔬菜、瓜果及花卉等。

青海省比较普遍的多为日光节能温室,辽宁省也将发展日光温室作为该省设施农业的重要类型,甘肃、新疆、山西和山东日光温室分布比较广泛。

③塑料大棚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温室,农户易于接受,塑料大棚以其内部结构用料不同,分为竹木结构、全竹结构、钢竹混合结构、钢管(焊接)结构、钢管装配结构以及水泥结构等。

总体来说,塑料大棚造价比日光温室要低,安装拆卸简便,通风透光效果好,使用年限较长,主要用于果蔬瓜类的栽培和种植。

其缺点是棚内立柱过多,不宜进行机械化操作,防灾能力弱,一般不用它做越冬生产。

④小拱棚(遮阳棚)的特点是制作简单,投资少,作业方便,管理非常省事。

其缺点是不宜使用各种装备设施的应用,并且劳动强度大,抗灾能力差,增产效果不显著。

主要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和食用菌等。

  

(2)设施养殖的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

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①水产养殖按技术分类有围网养殖和网箱养殖技术。

在水产养殖方面,围网养殖和网箱养殖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网箱养殖具有节省土地、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效益高和机动灵活等优点。

安徽的水产养殖较多使用的是网箱和增氧机。

广西农民主要是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

天津推广适合本地发展的池塘水底铺膜养殖技术,解决了池塘清淤的问题,减少了水的流失。

上海提出了“实用型水产大棚温室”的构想,采取简易的低成本的保温、增氧、净水等措施,解决了部分名贵鱼类越冬难题。

陆基水产养殖也是上海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方式,但是投入成本高,回收周期长,较难被养殖场(户)接受。

②在畜牧养殖方面,大型养殖场或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的养殖设施主要是开放(敞)式和有窗式,封闭式养殖主要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

开放(敞)式养殖设备造价低,通风透气,可节约能源。

有窗式养殖优点是可为畜、禽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投资比较大。

安徽、山东等省以开放式养殖和有窗式养殖为主,封闭式相对较少;青海设施养殖中绝大多数为有窗式畜棚。

贵州目前的养殖设施主要是用于猪、牛、羊、禽养殖的各种圈舍,以有窗式为主,开敞式占有少部分,密闭式的圈舍比较少。

黑龙江养殖设施以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养牛和养猪场为主,主要采用有窗式、开放式圈舍。

河南省设施养殖以密闭式设施为主。

甘肃养殖主要以暖棚圈养为主,采取规模化暖棚圈养,实行秋冬季温棚开窗养殖、春夏季开放(敞)式养殖的方式。

  (3)设施装备的应用情况。

在设施园艺方面,小拱棚、遮阳棚多用竹木做骨架,以塑料薄膜和稻草等其他材料简单搭盖;竹木大棚,用竹片或竹竿做骨架,每个骨架用水泥柱或木桩做支柱;钢架大棚,采用钢管搭建大棚,目前普遍用连接件代替焊接技术来固定钢管。

塑料连栋温室以钢架结构的为主。

玻璃/PC板连栋温室以透明玻璃或PC板为覆盖材料的温室,这类温室的骨架为镀锌钢管,门窗框架、屋脊为铝合金轻型钢材。

温室设施内使用的主要机械装备或装置有微耕机、微滴灌装置、臭氧病虫害防治机、电子除雾防病促生机、机动和手动施药器具、烟雾净化和二氧化碳气肥器、频振式电子灭虫灯或黄光诱虫灯等装置。

温室设施外使用的机械装备有草苫(保温被)卷帘机、卷膜器等。

在生产作业中,机械耕作比较普遍,其他生产环节大多是人工作业。

在设施养殖方面,应用的设备土要有喂料机、喷淋设备、风机、冷水帘以及粪便处理设备等,大型养牛场还配备了自动挤奶、杀菌、冷藏等设备。

大型鸡、鸭、鹅饲养场还配备有自动孵化设备。

封闭式养殖设施简单,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利用聚乙烯网片制作的网箱,配备的设备主要是增氧机。

有窗式养殖主要配备通风设备和降温设备等设施。

但粪便清理、饲料投放、自动拾蛋设备较少,人工操作较多,防疫、消毒设施落后,饲料加工没备不足。

  3.投入构成和经营状况

  

(1)投入构成情况。

从设施园艺各种类型比较来看,玻璃/PC板连栋温室成本最高,投入也最大,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温室大棚次之,小拱棚和遮阳棚投资最少。

玻璃温室的投资成本在600-800元/平方米,PC板温室的造价在700-1000元/平方米。

温室主体加上周边道路、加温等配套设施造价在1000元/平方米左右,塑料连栋温室以钢架结构的为主,造价在60-100元/平方米之间;日光温室按建筑材料不同,造价在40-150元/平方米不等。

竹木大棚的材料及工本费在10元/平方米左右;钢管大棚,设备投资成本高,造价25元/平方米左右。

从1996年开始,福建省主要由农业企业投入,建立了8万多平方米的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钢架大棚;小拱棚、遮阳棚造价平均5元/平方米,甘肃省现有51.08万个,规模达到8435.05万平方米。

从调研数据来看,各地政府对设施养殖都很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同时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发展,规模也逐步扩大。

辽宁省的设施养殖规模达到1160万平方米,总投资873876万元,其中政府投资55582万元,从业人员916382人。

山西省共有各种类型设施养殖设施458943栋,面积规模为1459.4万平方米,总投资522484.8万元,其中政府投资82716万元,从业人员336626人。

青海省设施养殖总投资22100.62万元,其中政府投资8931.32万元,群众自筹13169.3万元。

山东省设施养殖总投入447377万元,其中政府投资5027万元,从业人数59万多人。

从调研情况来看,设施养殖(包括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对于农户个体而言,单位投入成本很高,根据甘肃省调研数据测算,一般新建1间暖棚圈舍投入2500元左右,仍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

  

(2)经营状况。

从各省调研情况来看,设施园艺的投入产出比很高,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山东省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

一座日光温室的毛收入可以达到17000元,实现纯收入10000元左右。

一亩塑料大棚的毛收入为6000元,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

据浙江省测算,小拱棚、遮阳棚的年投资回报率达153.42%,塑料大棚的年投资回报率为70.88%,低于平均水平。

相对而言,标准节能日光温室每亩平均投资10720元,每年每亩折旧费3050元,虽然亩产值高达9185元,但扣除折旧及直接生产成本费后,每亩的年净收入为4510元。

根据各省统计数据测算,密闭式养殖设施的单个养殖设施年产值1.55万元,单位面积年产值742.94元/平方米,人均年产值2.89万元。

有窗式的单个设施年产值为1.93万元,单位面积年产值为674.02元/平方米,人均年产值1.69万元。

开敞式的单个设施年产值为1.18万元,单位面积年产值为238.47元/平方米,人均产值1.67万元。

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进行测算,设施养殖中密闭式年投资回报率最高,达到38.02%,而其主要类型的有窗式和开敞式的年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7.57%和27.91%。

  4.各地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1)规划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

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有差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分别针对不同类别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了本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

广西自治区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甘肃省提出了四大设施农业优势区域;海南省制定了设施农业两大发展阶段的整体规划,并提出了各阶段设施农业发展的重点;安徽省以推进设施园艺综合开发为主线,科学规划,整体推进,重点建设了四大棚菜产区;山东省制定落实了相关设施农业发展政策,把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山东省“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2)制定了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制定了设施农业的财政、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对农户贷款贴息和补贴也逐年增加。

天津市还将温室卷帘机、微耕机、物理农业机具等设施农业产品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对农民购买设施农业产品实行补助政策。

部分地方政府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财政投入。

上海市采取了“政府扶持、社会多元投入、企业运作”的模式,例如由松江区农业委员会下属的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引进上海部分园艺公司等参与市场、基地的建设和经营,建成了“松江浦南万亩花卉基地”、“华东花卉交易市场”等。

  (3)组织了设施农业装备的科研和推广工作。

各地政府积极组织科技人员,结合高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投资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提高设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

浙江省重点引进推广了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无害化处理机械与技术,组织农技人员对花卉、苗木进行了重点研究,推广适应当地环境的设施栽培技术与装备。

各地政府正在逐步构建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设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各地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电波等媒介和科技大篷车人村开展技术服务,培养了大批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新型农民。

新疆大多数地县都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聘请专业人员对农技人员和蔬菜种植大户进行现场授课和设施农业相关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扶持企业和农户,推进产业化道路。

目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在发展特色经济,依靠龙头企业建立设施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尤其是加大了对地方特色产品的保护和开发。

甘肃提出了打好“反季节”品牌的思路,提高消费者的认可程度,走以品牌拉动销售和生产,提升设施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扶持企业和农户,帮助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改善交易环境。

新疆还建立了产地交易、集中批发和零星销售三种市场流通模式。

很多地方都成立了蔬菜协会、食用菌协会、瓜果协会等,通过协会促进本地产品的销售。

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在市场与农户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巾场提供丰富的产销信息,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量。

  5.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政府政策角度来看。

政府部门多头管理,设施农业涉及到园艺、畜牧、水产等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情况,这从体制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协调有序发展;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各省虽然都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但是扶持资金的投入仍显不足;设施农业标准化程度低,日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设施农业标准;另外,很多企业只重视温室主体结构和配套设备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而忽视了温室的整体性及其配套产品的标准化。

  

(2)从设施农业技术角度看。

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农药、化肥超标使用导致果蔬品质下降,动物养殖防疫、消毒设施落后,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3)从市场经营角度来看。

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外贸型龙头企业少,规模化花卉、果蔬类产品出口量少。

广大农户规模小,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户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设施农业专业化组织作用相对较弱,大多数专业协会管理分散,主体地位不明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6.建议措施

  

(1)政府政策方面。

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设施农业协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形成稳定、统一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制定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厂商企业、外资企业投资设施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争取设施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