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879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

健康心理学笔记

健康心理学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健康心理学定义:

也成卫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于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所发挥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

二、健康心理学研究内容:

1.研究并解释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影响,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2.研究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促进人们积极的健康行为的发生。

3.研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与方法,预测和减少不健康行为,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减少医疗保健费用。

4.研究心理因素以及心理行为干预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以便在临床上增加治疗的有效性。

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培养病人在在医疗过程中的顺从性和互动性。

5.研究如何改进社会健康与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为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理论、原则和方法,为个体、群体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保健环境

三、整体健康观

健康的含义扩展为躯体、社会、情绪、智力和精神五方面的内容,被称为健康的五分法。

四、亚健康:

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

亚健康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诊断法、量化诊断法、心理功能衰退指数健康评估法

五、健康心理学诞生和发展(P19不同特点)

1.恩格尔提出一个基本假设:

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并呼吁医学模式必须尽快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2.1982年第一本以“健康心理学”命名的杂志正式出版。

六、健康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法(了解)

优点:

1.研究者在实验中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的引起或改变某种急需研究的心理现象,不必消极等待它们自然发生;

2.实验者可以控制偶然发生的因素,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污染,进行精细的观察,获得定量的结果,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3.实验法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符合科学研究可以被证实或证伪的要求。

缺点:

由于实验法的认为性和控制性,常常使实验的外部效度,及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受到局限,实验法揭示的往往是单一因素或某几个因素在某种条件下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却不可能与实验室中严格控制的条件同日而语,因此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等同于实验室之外的日常行为想象。

第二章

一、心理生理作用机制

心理动力学基本理论:

(1)心理动力结构理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者的概念和关系)p41

(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关系)p42

二、行为主义理论

1.条件反射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

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某种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重合。

2)操作性条件反射:

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巩固的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事先没有诱发因素,其行为是自发的、随意的,动物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目的,强化出现在反应之后。

2.皮层—内脏反射理论

内脏反射条件表明,一些躯体症状是可以习得的;通过内脏的学习,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控制各种内脏活动。

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反馈技术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信息转变成视听信号,使患者通过学习,自己控制心律、血压、皮肤温度、肠胃蠕动、脑电波、腺体分泌等内脏反映,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心理生理学说

1.与情绪有关—下丘脑

2.心身疾病的生理中介机制:

神经生理机制、神经内分泌机制(三个靶腺轴:

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神经免疫机制

四、整体健康模式

整体健康模式认为,健康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者的完整结合,而疾病是整体素质不好的表现,主要由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所致。

第三章

青年期的心理健康p68

1.常见问题:

学业压力、学习心理疲劳、性意识发展的困扰、情绪情感问题、学校适应问题、职业适应、社会适应

2.影响青年期发展的因素:

心理上的不成熟、环境的变迁、人家关系的扩大、社会角色的改变

3.促进身心健康的途径与措施:

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章

一、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1.内涵:

WHO与健康相关的的生活质量专题研究组将其界定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与他们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

2.构成:

WHO认为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应具体包括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6个方面。

3.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

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

二、生活质量与临床流行病学应用:

(1)对肿瘤及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测评;

(2)探讨健康影响因素:

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衡量健康与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而且正在成为衡量医学或社会发展的指标之一,对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探讨有利于找出防治重点,从而促进人们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生活质量与管理流行病学应用:

随着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研究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质量调整生存年这一指标来综合反映投资的效益。

因为质量调整生存年综合考虑了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克服了以往将健康人的生存时间与病人的生存时间同等看待的不足。

第五章

一、一般适应综合征

1.定义:

见于各种刺激条件下、与刺激类型基本无关、涉及全身的反应形式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

2.一般适应综合征三阶段:

警觉或动员期、适应或抵抗期、衰竭期

二、心理应激

1.定义:

实际上是从应激源到应激反应的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多种中介因素的影响。

2.个体应激过程包括5个重要因素

1)应激源,他们有着破坏机体平衡的倾向性,范围十分广泛。

2)应激是一种内部状态,一旦产生,会表现为各种各样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反应

3)调节因素,在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起调节作用。

4)在多数情况下,应激既不完全是应激源作用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个体的心身特点,个体的应激体验本身是应激源同调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5)无论如何,机体应对应激源都会出现适应或不适应两种结果。

三、按应激源的性质属性分类

躯体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

四、心理应激的生理反应(了解)

应激的生理反应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中介途径,即心身中介机制,而对躯体各器官产生影响。

应激与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反应、应激与自主神经反应、应激与内分泌反应、应激与免疫系统反应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

1.概念:

是指遭受强烈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出现持续性的精神障碍,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的警觉性提高、持续性的回避为特征性临床表现。

2.特点:

(1)多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六个月以内发病,病程持续一个月以上;

(2)症状的严重程度有波动性,个体多年后仍可触景生情,出现应激体验。

3.如何治疗:

(1)心理治疗对于PTSD初期,主要采用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

及时治疗对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是治疗各个时期PTSD最常见的选择,并且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其他药物则可包括抗焦虑药物、镇静剂、锂盐等。

(3)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比两种方法单用的效果更佳。

根据有关经验,前期应采用支持和解释心理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主要是获得患者对于服用药物的理解和接受。

在药物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认知评价(p130)

模型将个体对生活事件或应激源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初级评价、次级评价和认知性再评价。

七、应对

或称应付,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亦称应对策略。

八、与应激相关的人格类型

1.A型:

争强好胜、有时间紧迫感、追求成就、易激惹、不耐烦、急于求成、无端的敌意。

2.B型:

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

3.C型:

克制愤怒、过分忍耐、回避矛盾、调和行为、抑制情绪表达、焦虑、应激反应强。

4.坚忍人格:

奉献、挑战、控制

第六章

一、健康行为的概念:

是指与个体健康状况有关的任何行为,也可称为健康相关行为。

二、健康信念理论模型

1.含义:

健康信念理论模型重视健康信念对健康行为的解释和预测作用。

该理论模型认为,个体能否实施某种健康相关行为取决于两类感知:

一类是个体对疾病威胁程度的感知;另一类是个体对将采取的健康相关行为的感知,主要包括对行为实施益处和阻碍的感知。

2.模型:

P147

三、计划行为模型

模型:

P151

四、行为转变的阶段理论

行为转变的五个阶段:

无打算阶段、打算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

五、健康保护行为:

合理饮食与保持健康体重、适当运动、合理作息

六、影响个体饮食的因素:

自身因素、环境因素

七、肥胖形成的原因

生物学解释:

静息代谢率低、遗传因素

八、物质成瘾

又称物质依赖,指长期反复的使用某种物质,表现出认知、行为和生理症候群;个体虽然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仍然继续使用;自我使用成瘾物质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强、戒断症状和冲动性寻觅成瘾物质行为。

1.吸烟成瘾的原因(青少年为何吸烟):

1)来自朋友、同学、同伴的压力。

他们互相影响、互相鼓励吸烟,互相敬烟。

而伙伴的激励作用最容易强化个体不正确的吸烟态度与信念。

2)长时间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

由于青少年在学习、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较多,而知识,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会促使他们在吸烟行为上寻求心理慰藉,导致持续吸烟。

3)坚持认为吸烟有一定的益处。

有些青少年由于受社会误导,认为只有抽烟才能显示男子汉的风度和气质,能帮助自己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吸烟能够摆脱紧张情绪,能够提神、解愁、解乏:

抽烟是成熟男人的一种社交方式.

4)受老师、偶像或其他学生尊敬的人的吸烟行为的影响。

人类行为的形成是个学习、模仿、逐步定型的过程。

青少年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时期,老师、家长的吸烟行为在青少年中往往起到误导作用,并使反吸烟教育的说服力下降

2.戒烟的方法:

(1)行为转变阶段理论:

先考察个体处于那一初始阶段。

对于处于无打算阶段的个体,关键是让他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对于处于有打算阶段的个体,要让他们坚定吸烟有害的信念,同时要让他们行动起来;对于处于准备阶段的个体重在给与实质性的帮助,如指导如何戒烟,引到他们制定戒烟计划,采取戒烟行动。

让他们对戒烟行为作出承诺;对于处在行动阶段的个体,要让其认识到戒烟行为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向复吸行为挑战。

(2)厌恶疗法:

在个体吸烟时给与负性刺激,如轻微电击或香烟本身,让吸烟的个体不停的吸烟,直到他自己厌恶为止。

(3)药物戒除:

有尼古丁药物替代治疗、非尼古丁药剂治疗和其他治疗。

3.网络成瘾:

指成瘾者在网上无节制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网上冲浪、聊天或者进行网络游戏等,并由此造成了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到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4.网络成瘾的治疗:

(1)认知治疗:

主要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让他们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消除自身的负性认识,同时看到网络成瘾的可戒除性。

(2)行为治疗:

主要采用行为主义的各种技术帮助个体戒除网瘾,如:

厌恶疗法、角色扮演、行为契约等等。

(3)家庭心理治疗:

家庭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立足家庭,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中的成员是相互影响的。

家庭治疗的目的是要改变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和家庭教育的内部模式,消除网络成瘾的家庭起因。

(4)团体心理治疗:

在团体环境中,采用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活动,通过团体内部的人际交际作用以及团体动力的影响,帮助个体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第七章

1.影响患者对慢性疾病的适应的因素:

疾病和治疗方面的因素、患者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2.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心里社会干预:

健康教育、个别心理治疗、放松和锻炼、社会支持、药物干预

3.库伯勒—罗斯提出人们适应死亡通常是遵循一个可预期的模式进行的,据此他用五阶段理论来描述垂危患者的心理反应:

否认、愤怒、协议或交涉、沮丧和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