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662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重庆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题所给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

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

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度

2.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根据家谱记载,到祖国大陆原籍地认祖归宗的“台湾人”很多……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井田制

3.一位美国史学家曾评论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这位美国史学家所称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系指()

A.中央集权制的形成B.分封制的实施

C.宗法制的创立D.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4.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

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考试成绩B.门第族望C.亲族血缘D.品德、才学

5.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

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起源的是()

A.隋唐时期科举制度B.魏晋九品中正制

C.秦朝军功爵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6.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民主科学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7.《明史》载:

“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

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参与政事,主管文教D.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8.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B.“火”旁的“炮”最早始于明代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的历史

9.从明朝设立内阁到清朝成立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中央机构军事色彩加重B.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C.中央官员职位逐渐增多D.中央机构逐步得到精简

10.历史学家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指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D.鸦片战争

11.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D.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12.《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色是()

A.主张“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B.符合当时中国农民阶级的愿望

C.主张人人平等,消灭封建等级制D.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3.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指出:

“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该认识的产生主要基于()

A.清政府腐朽无能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洋务运动的失败D.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14.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了()

A.清政府开始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中国内政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

D.中国完全被纳入帝国主义世界体系

15.著名学者张鸣在《辛亥:

摇晃的中国》中指出:

“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革命党人发挥了革命的首创精神B.辛亥革命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

C.武昌起义的成功具有一定偶然性D.武汉地区的革命力量相对强大

16.宋庆龄说: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共同心愿B.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

C.孙中山对旧三民主义的继续坚持D.共产国际对两党合作的推动作用

17.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唱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

……”,该歌曲中提到的“悲惨的时候”应指()

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

C.华北事变D.八一三事变

18.“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

冲破教条与分裂,拨开迷雾见青天。

”此诗中“遵义选帅毛委员”指的是()

A.选举毛泽东作为工农红军的总政委

B.选举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书记

C.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肯定毛泽东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

19.毛泽东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配合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B.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

C.为敌后战场开辟创造条件D.国民政府组织大规模会战

20.毛泽东一生写了大量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

下列诗词,反映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1.“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是的()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22.伯里克利时代,有人曾自豪地说:

“假如你未见雅典,你是一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雅典( )

A.经济富庶农业发达B.对外战争大获全胜

C.疆域辽阔国家统一D.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23.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则故事突出了()

A.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C.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D.雅典民主毫无理性可言

24.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

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 )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完全是维护奴隶主和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25.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皇帝屋大维的顾问抱怨:

“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这反映了当时( )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愈发尖锐         B.公民法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C.应该抓紧健全直接民主政治        D.急需进一步扩大帝国的疆域

26.一位美国学者在研究了罗马法后不得不承认:

“尽管罗马帝国的人口或许为5千万,但现在至少有8亿7千万人生活在由罗马法所造就的体系之下。

”这表明( )

A.罗马法适用范围很广           B.罗马法内容庞杂,成就辉煌

C.罗马法影响范围很广           D.罗马法征服并控制了世界

27.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17-18世纪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法国共和政体B.英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民主共和制D.德国君主立宪制

28.“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29.有美国总统曾在国庆演说中讲到: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美国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是()

A.总统权力在国会之下B.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

C.实行三权分立D.实行选民直接选举总统

30.下表为1854年美国国会议案表决情况,该表主要反映了()

A.两党在议会议案表决势均力敌B.两党在奴隶制问题上矛盾尖锐

C.民主党在议案表决中毫无作用D.两党在各个方面分歧日趋缩小

31.1968年美国总统候选人乔治·华莱士在评论美国的政党政治的时候说:

“在两党之间没有价值一角钱的区别。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两党在政治上的公开透明性B.否认了美国两党在政治上的作用

C.两党自从产生之日起就没有区别D.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具有一致性

32.1789年之后,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直到1875年才走上相对稳定的民主政治的道路。

这反映出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呈现的鲜明特点是()

A.政局动荡,进程艰难  B.政局稳定,和平发展

C.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D.制定宪法,政党选举

3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总统与议会相制约

34.下列法律条文出自 ()

 

A.德意志帝国宪法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英国《权利法案》

35.相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政治制度而言,美国独立后所建立的政治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

A.民主制度B.议会制度C.共和制度D.政党制度

36.明朝永乐帝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辅助机构。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两国内阁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专制的结果,英国内阁是民主的表现

37.“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空想性  B.与时俱进性

C.不成熟理论  D.僵化和保守

38.“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为此……规定各公社机关职员最高年薪为六千法郎。

”这一“限薪”令的主要动机是()

A.解决财政困难B.防止官员腐败

C.提高执政能力D.创建理想社会

39.列宁说: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引发了俄国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俄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必要条件

40.漫画《列宁清扫地球》(见下图)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下列对此漫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

B.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D.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Ⅱ卷综合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

(8分)

 

材料二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

(4分)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

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创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8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

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

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

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的特点。

(4分)

材料二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等。

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

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身上。

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

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据材料二,近代前期,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的环节?

(6分)

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

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

四、其三为民族。

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

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孙中山,民国十三年四月十二日)

(3)依据材料三,归纳国民政府的职责。

(6分)

(4)有学者认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并“不是抽象地复制美国民主模式”,而是建立其“特殊的民主”。

所谓建立 “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体表现为哪些?

“不是抽象地复制美国民主模式”说明了什么?

(4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CBADA6—10CDABD11—15ADBCC

16—20ABCDB21—25CDAAB26—30CBDCB

31—35DADAC36—40DBBAC

二、材料解析题

41.(20分)

(1)制度:

郡县制.(2分)

特点: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或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或以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2分)

意义: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4分)

由来: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诸侯王.(2分)

目的:

削弱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2分)

创新:

实行行省制度(2分)

历史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6分)

42.(20分)

(1)特点:

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雅典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

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任2点即得4分,共4分)

(2)①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的权利;②任免法官的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③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④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任三点即得6分,共6分)

(3)职责:

保障人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参政能力,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力;实现民族自治和平等,维护国家安全和独立。

(3点,各2分,共6分)

(4)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点,各1分,共3分)说明:

立足国情,借鉴吸收西方民主的合理成分。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