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73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docx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

学科分类号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1绪论3

1.1本文选题背景3

1.2国内外研究综述3

1.3本文研究思路6

1.3.1注意(需要第三级目录)

1.3.2注意(需要第三级目录)

2湖南省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6

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定6

2.2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7

3人力资本因素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9

3.1人力资本投资测量方法9

3.2湖南省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研究11

3.3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增长的关系12

4实证研究结果分析16

4.1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增长贡献率低16

4.2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贡献率高而城乡收入差距拉大16

4.3人力资本投资差异与收入差距相关性很小17

5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18

5.1提供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平台18

5.2调整投资结构,拓宽投资渠道19

5.3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投资力度19

结论20

参考文献21

致谢23

附录25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

对外汉语2011级陈阳

摘要:

收成语俗语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是中韩文化表达中一种共同的也是重要的方式,其中包含并反映着该国家或民族的特有文化,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

中国和韩国许多文化一脉相承又各有特色,本文将从成语俗语的定义、中韩成语俗语中的常用意象代表意义的异同和中韩成语俗语表达方式的异同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中韩文化体现在成语俗语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其中第二部分主要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法着重分析了几个典型和常用的意象,在相同或不同的用法中便能体会到汉韩人民赋予意象的不同意义和情感倾向,第三部分主要通过一些俗语表达的不同体会汉韩语言的特点和不一样的语气和情感。

同时我们也希望,可以在经历漫长历史经过很多演变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语俗语中体会中韩文化的共通之处和各自魅力。

关键词:

中韩成语俗语意象异同

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IdiomandFolkadageandKoreanIdiomandFolkadageinImageandMeansofExpression

EconomicsDengNa

Abstract:

Colloquialidiomisanationalorethniclanguageessence,isacommonandimportantculturalexpressioninChinaandSouthKoreaways,whichcontainsandreflectstheuniquecultureofthecountryornation,includingecologicalculture,languageandculture,religionandculture,materialcultureandsocialculture.

ChinaandSouthKoreahavebeenkeptmanyculturesandhavetheirowncharacteristics,thisarticlewilldefineslangidioms,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ChinaandSouthKoreainthecommonidiomproverbmeaningofimageryonbehalfofSouthKoreaand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thethreeaspectsoftheidiomslangexpression,analyzesculturereflectsonthesameslangandidiomsdifferences.Bywaytheexampleinwhichthesecondpartfocusesontheanalysisandcomparisonofthemethodscommonlyusedinseveralmodelsandimagery,inthesameordifferentusagewillbeabletounderstandthedifferentmeaningsandemotionsHanHanpeopletendtogivetheimagery,andthethirdpartthroughexperiencesomeofthefeaturesofdifferentChineseandKoreanlanguageslangexpressionandnotthesametoneandemotion.WealsohopethatyoucanexperiencethecultureofChinaandSouthKoreaincommonandtheircharmaftergoingthroughthelonghistoryofevolutionstillhasalotofvitalityintheidiomsaying.Keywords:

Incomegap;Humancapital;Humancapitalinvestment;Humancapitalmeasurement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韩两国作为地理上的近邻国家,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也有数千年的历史。

从古代开始,悠久的中国文化便一直影响着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这种影响最直接、而且最集中的体现之一便是语言文化,即汉字和词语。

即便是在创造了“训民正音”的韩语之后,在受汉字文化圈影响显著的韩国,汉字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汉语言文化的影响中,俗语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已经渗透到韩国人日常生活之中。

因循历史因素,在韩国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受到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影响,这最终形成了韩国与中国极其相似的社会、伦理和道德文化。

语言文化也保存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包容性,韩国成语便是一个恰如其分的例子,因为中国古代有意义的典故和历史事件成就了大量的韩语成语俗语。

成语俗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

成语俗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具有言简意赅、形式简练、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特点。

成语俗语作为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初文化渊源和最基本文化特征的特定形式,在所有国家的语言中全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中对中韩成语俗语中意象及表达方式异同的分析,正是从文化入手探讨成语俗语的规律与变化,中韩成语俗语一脉相承又各有特点,不论是各自演化还是近代相互翻译水平的提高,都对相互成语俗语的理解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再反过来从成语俗语反观文化,从看似纷繁复杂、浅显易懂而又表象的俗语中隐隐的发现中韩文化中的千丝万缕却各有千秋的魅力。

1.2汉韩成语俗语比较研究的现状

人我们发现,在对中韩成语俗语研究的领域里虽每年不断有新的著作涌现,如对成语的比较研究:

金香兰的《朝鲜语汉字成语与汉语成语》、权正容的《中韩两国成语的比较》、金南玉的《韩汉成语比较研究》、娄桂玲的《初探中韩成语形式对比研宄》、张河罗的《汉韩成语比较研究》、全荣敏的《中韩四字成语比较研究》、文美振的《汉语成语和韩语成语对比研究》。

对俗语的比较研究:

裴在具在《韩中俗语比较研究》(2001)中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从多个角度对中韩成语俗语进行对比,同时也简略论述了成语俗语对两国现代文化生活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隙赓之在《韩中俗语比较研究》(2002)中以韩中两国成语俗语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相互影响为中心,分析了两国成语俗语在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并对两国成语俗语的范畴进行了明确界定。

全宇几的《韩中俗语的文化语言学意义考察》(2003)通过对韩中成语俗语,尤其是中国谚语及与之相对的韩国俗语的对比,分析了两国成语俗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张春梅在《通过韩中动物俗语比较看韩国语文化教育》(2005)中,以俗语在语言教育中的意义为前提,对比分析中韩两国动物俗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其对韩国语文化教育的意义。

也有对中韩成语俗语整体把握和介绍的著作如《中韩成语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研究》、《关于中韩成语俗语中“狗”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这些著作把成语俗语放在一起,从各个方面和角度研究归纳,还有赵铁军的《韩语成语俗语汉译方法研究》等都是具体分析各个意象的中韩不同用法,从翻译的角度看成语俗语也不失为一种新的视角和新思路。

1.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在韩国文字《训民正音》创制以后,汉字、汉文仍旧长期支配着韩国的文字生活。

根据学者的统计,《朝鲜语词典》共收入4000多条四字格汉字成语,这一点明确说明了中韩两国成语俗语的密切关系。

同时中韩两国成语俗语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首先,中韩两国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

汉语是孤立语,属于汉藏语系;而韩语是黏着语,属于乌拉尔一阿尔泰语系。

所属语言体系的不同,使得两国许多的成语俗语无论在构成上还是在使用上都有极大的差异。

其次,不论是汉语还是韩语,在历史长河中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日新月异语言习惯对成语俗语的影响,使得汉韩成语俗语的差异也逐渐拉开,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就将针对汉语韩语成语俗语中的意象及表达方式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不论是研究狗、鼠、虎、年糕等典型意象代表的不同意义色彩,还是相同道理下汉韩不同意象的使用或相同意象的不同表达方式。

2成语俗语文化

2.1中国成语俗语文化

成语俗语字字珠矶,无不反映着一个民族社会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自古以来,学者们对成语俗语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歇过。

《现代高级英语词典》中给成语俗语下的定义是“民间流行的简短而含有劝告或鉴戒意义的语句”,可见,成语俗语不仅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且是最简洁质朴的语言形式。

我国1948年版的《辞海》解释成语俗语“谓古语也。

凡流行于社会,可证引以表示己意者皆是。

”建国以来我国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则对成语和俗语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其中成语的解释为“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俗语的解释为“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方法。

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但有的成语必须知道其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

为了更准确地使用成语,不单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深入知道其词语的由来寓意。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对成语是这么概括的: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大刀阔斧’等。

”书中还认为:

“成语具有意义整体性、结构凝固性、风格典雅性的特征。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

“民人俗语曰:

‘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一般来说,俗语是指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是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

中国的俗语又很多,如:

“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

2.2韩国成语俗语文化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成语俗语,而其独有的特征大体上也无外乎两个方面:

第一是在民族心理、社会制度、文化情趣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有相异之处;第二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域、山河乃至寓言、传说、事物、动植物、历史背景等作为喻体而含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俗谈”通过其简洁的形式隐喻出平民的生活哲学;作为社会的产物,“俗谈”具有明显的乡土性和时代性。

非常突兀的插入“俗谈”。

韩国自古以来受中国灿烂文化的影响,韩国国内普遍使用汉语成语(多为四字成语),并且许多韩国成语俗语中还包含着我们中国读者感觉非常亲切的中国文化形式。

“俗谈”语言形式在韩国由来已久,大概在韩国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

它的形成过程是社会现实和民族文化反映在语言中的过程,因此考察“俗谈”的形成过程也是对韩民族文化的一次追根溯源的过程。

如果想要找出韩国成语俗语与众不同的地方,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两国在文化、宗教、民俗等诸多方面相近相连。

本文对此不作深入讨论,重在研究中韩成语俗语是怎样相同或相异的表达内容和文化内涵。

2.3中韩成语俗语文化对比

重中韩成语大多同根同源,韩国的四字成语大都是从中国引进来的,韩国四字成语与中国四字成语的形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并韩国大部分成语的含义还保留了原来的意思。

中韩成语中四字成语分为同形同义、同行异义、异形同义、相异形态四种关系。

其中同形同义四字成语共占总数的78.1%,数量非常庞大,本文只列举其中前60个四字成语。

1[矮子看戏](왜자간희)2[安不忘危](안불망위)

3[安如泰山](안여태산)4[暗中摸索](안중모색)

5[拔本塞源](발본색원)6[拔山盖世](발산개세)

7[白发红颜](백발홍안)8[黑白不分](흑백불분)

9[白日升天](백일승천)10[白首北面](백수북면)

11[百年偕老](백년해로)12[百废俱兴](백폐구흥)

13[百伶百俐](백령백리)14[百死一生](백사일생)

15[百岁之后](백세지후)16[百无所成](백무소성)

17[百战百胜](백전백승)18[百折不挠](백절불요)

19[半途而废](반도이폐)20[半信半疑](반신반의)

21[包藏祸心](포장화심)22[饱食暖衣](포식난의)

23[悲愤感慨](비분강개)24[背暗投明](배안푸명)

25[比翼连理](비익연리)26[避凶趋吉](피휴추길)

27[变化不测](변화불측)28[变化无常](변화무상)

29[变化无穷](변화무궁)30[便宜从事](변의종사)

31[表里相应](표리상응)32[别有天地](별유천지)

33[冰肌玉骨](빙기옥골)34[伯乐一顾](백낙일고)

35[伯仲之间](백중지간)36[博施济众](백시제중)

37[博闻强记](박문강기)38[博学多才](박학다제)

39[博学多闻](박학다문)40[捕风捉影](포풍착영)

41[不耻下问](불치하문)42[不出所料](불출소료)

43[不得要领](불득요령)44[不费之惠](불비지혜)

45[不攻自破](불공자파)46[不共戴天](불공대천)

47[不顾前后](불고전후)48[不惑之年](불혹지년)

49[不弃不离](불기불리)50[不近人情](불근인정)

51[不拘小节](불구소절)52[不可胜数](불가승수)

53[不谋而同](불모이동)54[不求闻达](불구문달)

55[不祥之兆](불상지조)56[不易之论](불이지론)

57[不知不觉](불지불가)58[恻隐之心](측은지심)

59[才子佳人](재자가인)60[红颜薄命](홍안박명)

在这些词中,韩字和汉字一一对应,且对应的意思也完全相同,中韩两国成语相同的原因主要有:

①韩国大部分成语源自中国,很多成语意义完全相同,四字也一一对应,虽然经过长期的流传和发展,仍保持着成语自身简洁浓缩、稳定性强的特点。

②韩国受到中国的儒教影响而造成的道德观念与中国相似,③中国古代汉语的语言顺序与韩国相似,相同的表达方式中韩两国民众都能接受和理解。

同形异义四字成语是指虽然形式相同,但意义完全不相同的四字成语。

目前在韩语使用的四字成语大部分都起源于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中韩两国四字成语在语义上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通过引申、感情色彩的转移等方式实现的。

虽然意义上有不少的差异,但形式上却没有差异。

如:

[百尺竿头](백척간두)

中:

①佛教比喻道行造诣达到极高境界。

②指很高的功业、学问等。

韩:

非常危险而混乱的境地。

[顾名思义](고명사의)

中:

看到名称而联想到它的含义。

韩:

回顾是否损害名誉或违背情理。

[亡羊补牢](망양보뢰)

中:

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韩:

比喻事情已经弄糟了,后悔也没有用。

俗语中,汉韩也各有异同,因为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渐渐各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两国虽仍有大量意思相近甚至表达相同的俗语,但仍深深打上了各自的烙印,下文中将要提到的意象,如动物、数字等相同意象象征不同的意思或不同的意象表达同一个意思,还有表达方式的不同如语序的变化甚至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俗语表达一个意思,这样的现象大量存在于中韩两国成语俗语之间,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归纳和讨论。

3中韩成语俗语中的表达意象

3.1中韩成语俗语中常用的表达意象及相同之处

人中韩两国成语俗语文化都十分发达,成语多来自古代典故故事、历史事件,俗语则多来自底层人民生活经验、耕作经验或民间故事等,总之都来自人民的智慧和多多少少对生活的联系,或是美好的畅想,或是无奈的讽刺。

人们在表达道理或感悟时往往需要借助意象来表达,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动物、事物、植物等事物便是最常用来作为意象的了。

一方面,生活中常常看到和用到的东西,很容易就和稀松平常的生活道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用这些事物作为意象,也简单易懂,具有共鸣,因此才得以广泛流传延续下来。

中韩两国成语俗语中有很多表达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意象,此处突然就开始如狗……十分突兀。

此处肯定需要做一个概要介绍才能开始举例。

如,“狗”文化(你在谈意象,怎么突然扯出一个狗文化)中韩两国文化和语言中,一方面,中国人们赞许它的忠诚,韩民族对狗也是情有独钟的,认为狗对主人忠贞不二,为人类立下汗马功劳,但不论是汉语还是韩语,“狗”都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有关狗的成语或日常用语大都含有贬义,常常用来形容卑贱、不成样的东西,或不好的事物以及人。

如勾结在一起的坏人叫“狐朋狗党”,品行不端的朋友叫“狐朋狗友”,丧尽天良叫“狼心狗肺”,铤而走险叫“狗急跳墙”等等,而在韩国的农村或山区牧区,人们养狗的目的是为了使唤,狗处于“奴隶”的地位,所以体现在语言使用中就表现出贬义。

如:

개가개를낳지.

狗窝里养不出金钱豹。

개도제털을아낀다.

狗也爱惜自己的毛,规劝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好好照顾自己。

개가미친다고소까지미치겠나.

狗发疯不见得牛也发疯,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能随声

附和,人云亦云。

개잡은포수처럼.

捕了狗的猎手,自命不凡,比喻做了点不足称道的事却自鸣得意的样子。

中国人很多时候形容人不认真洗脸会说“像猫洗脸一样”,韩国人也观察到猫用脚来摸脸时,好像在洗脸一样,但并没有专心仔细地洗,所以在韩国常常指小孩懒惰没认真好好地洗脸,因此韩语中也有相同表达,고양이세수하듯.

汉语直译(字面义):

像猫在洗脸。

隐含义:

세수를하되콧등에물만묻히는정도로하나마나하게함을이르는말.

汉语解释:

洗脸的时候太马虎随便。

汉韩文化也常常把马和牛作为意象。

马在汉韩意象中有着很相似的意义。

它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

成语“龙马精神”,即是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

传说中的龙马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

在中华民族的世界观里己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象征。

孔子在《周易•乾卦》中说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龙马精神”。

在汉语中,有如下关于马的成语:

伯乐相马

率马以骥不需要两个成语成为两段。

中国自古疆域辽阔,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马”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

另外,在古代中国北方生活着为数众多的游牧民族,中国元朝就是由游牧民族中的一支——蒙古族所控制的。

因此,在中国文化中,游牧文化也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保留并发展下来。

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生产,过着不定居的生活方式。

“马”便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交通工具,可以说“马”是中国游牧文化的代表性动物。

“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千军万马”、“马不停蹄”、“招兵买马”、“兵荒马乱”、“汗马功劳”。

在这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

韩国语俗语中对马的描述,大多是马在生产生活中所担任的角色,而从大量的与马相关的俗语中,也几乎找不到有特殊象征意义的马的形象。

但这样的现象,并不能说明马在韩国文化中不具有象征意义。

在韩国文化中,马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民俗当中。

韩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有天干地支的学说。

人们相信《易经》中所说,认为马是八卦中乾卦的象征动物,相当于“天”。

在韩国神话中,马是帝王出现的征兆,被视为与太阳有关的神物。

由此可见,在中韩两国,马都是天的象征,都具有君王、坚毅、光明、神圣等意义。

但在汉语成语中,马还是民族精神和人才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讲,马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更为丰富。

汉语中与“马”相关的成语占的比重大,而在韩语里与“牛”相关的成语居多。

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文化,因此,具有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精神的牛自然也就成为这种文化的代表性动物,比如“老牛舐犊”是老牛用舌头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儿女。

“如牛负重”形容负担沉重,无法摆脱。

由于古代韩国一直处于农耕社会,且韩国国土面积不大,因此过着一种相对固定的农耕生活,在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下,“牛”可以说是当时最重要的劳动工具,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亲密伙伴。

从下面的例子中便可以看出。

소귀에경읽기.

对牛弹琴。

소한테물렸다.

叫牛给咬了,比喻在未曾放在眼里的人面前碰了钉子而感到窝囊。

在中国,虎文化渊远流长,它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力量、勇敢和坚强。

如下面的成语中的虎,调虎离山、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伏虎降龙、龙争虎斗、虎踞龙盘,象征着具有强大力量的人或军队。

在战争多发的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的象征,为人们所敬畏。

风虎云龙、虎啸风生、龙骤虎步,在上面成语中,虎具有与自然相感应的神秘力量,虎的姿态也象征着权力和力量。

同样的,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

火灾、失窃和邪恶。

作为自然界百兽之王,虎也是高尚威望的象征。

成语“狐假虎威”就生动的表现了虎在动物界的威望。

而“将门虎子”则是比喻名门之后不辱家门威望,以虎喻人和家族的威望。

同时,老虎生性凶猛,是大型的食肉动物,因此,它还时常象征着凶恶的势力和贪婪的欲望。

这在成语中能够找到大量的例子,如:

饿虎饥鹰、饿虎扑食、养虎为患、官虎吏狼、虎狼之势、虎视耽耽、狼吞虎咽,这样的成语数量众多,主要是因为凶猛是虎的自然属性,也是人类与虎的接触中最直接和最普遍的感受,因而由此产生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