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62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 健康成长教育教案.docx

陕师大三年级下册健康成长教育教案

陕师大健康成长教育下册教案

第11课培养注意力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以及带来的不良后果。

2、如何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针对原因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教学重点:

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教学难点:

针对原因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教学用具:

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1.你平时在学习中有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学生交流,学生讨论利弊)

2.如何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注意力不集中

二、了解内容

1.出示课文中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例子

为什么有些同学经常会注意力不集中呢。

学生讨论,交流。

2.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补充

三、总结

 只要我们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释放能量,同时也尝试一些比较静的项目,如下下棋,看看书等等。

第12课小侦探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仔细观察、大胆推理和认真验证的侦破探究过程;感受破案成功的快乐。

2.学习使用推理方法。

3.能大胆、清楚地向同伴介绍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形式和方法:

以活动、讨论为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

大家都看过《名侦探柯南》吗?

想学学他的破案方法吗?

2、新课。

(一)具体事例。

1.金田一耕助破案现场还原。

2.推理证据是什么?

(二)大显身手。

推理能力大测试。

(三)适合小学生的几种推理方法:

1.排除法

2.假设法

3.分析、综合法。

4.可能性比较法。

三、小结。

掌握推理方法,做破案高手。

 

第13课神奇的创造力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思维定势以及为什么要打破思维定势。

⒉使学生学会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形式和方法:

以活动、讨论为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平时我们都习惯于认为,灯就是用来照明的,那么自然就会想到“看”它是否亮过,再沿着这一思路去找解决方法。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跳出这一思维定势,联想到灯不但会发光还会发热,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新课

1、什么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一切活动的源头,也是创新的源头。

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开始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活动才能产生创新成果。

2、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学生讨论交流。

三、总结:

现在,同学可以说说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

说说你在生活学习中的小窍门。

 第14课   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2、新课。

(一)七嘴八舌

1.你读过哪些书,读书让你有哪些收获?

2.读书的乐趣有哪些?

(二)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⑴小组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⑵读书的故事(学生作文展示)。

⑶好书推荐(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⑷向同学推荐本组建立和拟建中的长期、相对规定的读书机制。

三、小结。

第15课   友爱在车厢

教学目的:

1.认识团结有爱的意义。

2.学会在公共汽车上礼貌谦让,做文明的小学生。

3.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的礼仪教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

现代交通四通八达,乘车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事情,今天我们来交流乘车中的一些问题。

2、新课。

1.当乘客很多时,你遇到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2.乘车时,应该遵守什么准则?

1 文明语言

2 文明行动(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3 让座(尊老爱幼)

3.说说如何告别乘车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

4.讨论:

乘车中的意外情况处理?

三、小结。

文明乘车,共同参与。

 

第16课  礼貌待人

教学目的: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 

2、了解礼貌待人带来的好处。

 

3、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4、体会到礼貌待人有利于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5、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学会礼貌待人,做一名合格的文明小学生。

 

教学重点 

1、了解相关的礼貌用语和文明小故事; 

2、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到礼貌用语带来的好处; 

2、发现生活中哪些文明礼貌的行为。

教学活动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看动画片的,那么你们听过贝贝熊的故事吗?

2、现在呢,请竖起你们的耳朵,老师给你放一段关于贝贝熊家故事的录音,要认认真真的听哦,听完了老师有问题的; 

3、同学们,听完这段录音,大家听到两个小熊在做什么呢?

那么,你们平时有没有礼貌待人呢?

今天老师就跟大家学习一下礼貌待人。

(二)课堂内容 

1、从刚刚的录音中,我们了解到礼貌用语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礼貌待人有哪些好处呢?

2、正确的礼貌用语使用大测试。

 

3、故事《借橡皮擦》表演。

借还东西时我们需要说:

谢谢、不用谢。

 

4、上学离开家怎么跟爸妈说的?

进老师办公室应该怎么打招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都知道, 礼貌用语记得牢。

 对待长辈要用“您”,平时互相问问“好”。

 分别“再见”别忘了。

 若求人,“请”字先, 最后别忘说谢谢, 影响别人,“对不起” 回答请说“没关系” 文明做个好孩子, 人人夸奖数第一。

 

希望大家都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第17课   诚实

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是一种最重要的人生品德,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

2、知道诚实有多种表现:

有做人坦荡正直、实事求是、敢于讲实话、敢于承担责任,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公私分明。

3、懂得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能够真心悔改、敢于承认错误、勇于面对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孩子才是一个勇敢诚实的好孩子。

教学活动过程:

一、揭题

1、出示格言:

“言必信,行必果”,请学生说明其含义。

2、过渡:

向学生说明说话要守信用,办事要果敢,这是我国的古训,也是每一个小学生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关键在于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二、讲故事,明道理

1、老师讲《马吉》的故事,让学生讲述有什么样的启发。

2、四人小组内交流从课外收集的与“诚实”有关的故事。

3、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4、听了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

三、小组合作,交流诚实的表现

1、刚才我们了解了许多诚实的故事,也了解了“诚实是金”,那你们知道诚实有哪些表现?

2、小组讨论,把诚实的表现写在自己的“诚实树”的树冠上

3、全班交流。

四、联系生活,树立榜样

1、在知道了诚实的表现以后,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诚实的人、诚实的事呢?

2、交流。

3、总结:

他们所做的事情虽然很小,但是他们用自己诚实的言行赢得了我们的掌声,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第18课   守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 

2、知道现代社会更需要声势和信誉;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如一,当着人和背着人一样,学习、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懂得讲信用,要有原则,承诺要实事求是。

作出承诺后要努力实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及行为方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诚实守信作为一个人起码的道德品质。

二、阅读故事,命析守信的重要性。

 

1.学习孔子的学生曾子守信的故事。

2.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与同学交流后说一说。

    

3.一个人不诚实守信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的。

举例说明。

三、小结。

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第19课倡导节约反对浪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节约的目的。

2.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节约意识、抵制浪费现象和行为。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诸葛亮曾说过:

“静以修身,俭以美德。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2、新授。

(一)故事救命的米山。

说说你有什么感悟。

(二)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

水、电、纸、塑料袋、一次性木筷......

(三)你想对浪费资源的人说什么?

你不应该这样做,我们应该......

三、节约行动宣言。

4、小结。

节约,从点滴做起。

第20课用积极地心态去比较

教学目标:

  

1.认识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2.学会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3.锻炼自己,努力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到拥有积极的心态会使自己更有能力迈向成功;  

2.让学生学会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你想快乐吗?

想拥有积极的心态吗?

好,那就随我来吧!

一起向着快乐出发。

  

二、学会变化角度看待  

1、讨论案例。

2、有些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么看待才是最关键的!

  

3、体验活动:

背书包原地跳10下,再放下书包跳10下。

然后谈感受。

 

三、对比理解“伤心总是难免的” 和“阳光总在风雨后” 

四、学以致用:

 

 1、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1)自习课上教室里纪律很乱,老师回来批评了正在看书的你。

 

(2)妈妈分蛋糕,我的比弟弟的小。

 

(3)表妹来我家,我陪她看自己不爱看的电视节目。

 

 2、学生练习,指名说,同桌相互说;  

五、总结:

 

 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次的挑战,以积极的心态快乐的面对每一天!

 

第21课   房间净净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分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创设情景 

   师:

你们平时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什么家务?

 学生自由介绍。

 

 二、 探究新知,体验分类 

1.师:

老师把淘气的房间搬到电脑上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帮淘气把房间整理好?

谁能说说你的方法。

      

2.学生汇报,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移动鼠标来整理房间里的物品。

 

3.分类也就是把用处相同或者特点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三、 知识的应用与解决 。

回家整理你的房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第22课   过生日的学问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感受亲人、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爱。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来感谢在成长过程中给过自己关心和帮助的人。

     

3、知道生日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能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提出新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感受父母、亲人、老师及同学对自己的关怀,并学会感谢他们。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生日    

 1、介绍:

请同学们各自说说自己的生日。

 

2、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在全班介绍。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二、生日话题大讨论。

 

1.理解我们的生日---妈妈的受难日。

想一想,我们生日时可以用什么方式去感谢妈妈?

 

2.以后的生日怎样过?

要什么礼物呢?

3.我们怎样给别人过生日?

送什么礼物合适呢?

4.感恩教育。

    

3、小结

课后,大家就可以把你的这些想法落实到你的行动中去,表达你对亲人、朋友、老师的感谢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