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214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4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争论除夕是否放假莫忘春节“核心价值”

苑广阔

7日,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以社会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

该调查中心称,此次调查“受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

这是全国假日办“改编”成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后,首个关于放假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呈现“一边倒”的情况,约七成受访者支持春节长假从除夕开始放。

争论仍旧在持续,而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解决争论的最好办法是增加一天假期,然后从除夕开始放假,这样大家就都没有意见了。

如果真能增加假期长度,那也就没有现在的争论了,问题在于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不会突然把春节假期从三天变为四天甚至是五天。

虽然目前的网络调查问卷显示,约有七成的受访者支持春节长假从除夕开始放,可毕竟还有三成左右的受访者支持春节从初一开始放,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自己的单位不会要求员工非等到除夕当天正常下班以后再回家过年,而是会放松要求,可能从中午甚至是上午就“自由活动”了。

这样一来,如果从除夕开始放假的话,他们等于是间接“损失”了半天或者是一天的假期。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会这么人性化,同意自己的员工可以在除夕当天提前下班回家;另一方面,这种依赖于单位领导或企业管理者的“提前放假”太不稳定,万一今年换了一个领导或管理者,可能就从去年的允许提前放假变成了不允许提前放假。

更何况,这种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私假”,显得总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比如某家政府机关除夕当天提前下班了,但是偏偏有市民前来办事却找不到人,怎么办?

所以在我看来,在春节假期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国家还是统一从除夕开始放假好,笔者持这种观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

春节我们过了千百年了,但是很多人年年过年却从没想过“年”的“核心”在哪里。

实际上,不管是按照过年的传统,还是按照民俗学家的说法,春节的“核心”就在从除夕夜里11点到正月初一的凌晨1点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

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守岁、吃团圆饭、放鞭炮辞旧迎新,这一系列的家庭活动,才是春节最核心的部分,而背后体现出的亲情、团圆、团聚等等,才是春节最核心的价值。

如果除夕不放假的话,很多人除夕之夜还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是只能初一才赶着回家,那么也就错过了春节的“核心部分”和“核心价值”,这显然不符合我国农耕文化节日的传统习俗。

所以不管是考虑民意为重,还是从春节的“核心价值”出发,春节假期,都应该从除夕开始放才更加合适。

(选自2014年12月9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除夕是否放假”的争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夕是否放假”的争论起源于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安排的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B.“除夕是否放假”是全国假日办“改编”后的首个关于放假的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是约七成受访者支持春节长假从除夕开始放。

C.“除夕是否放假”的争论仍旧在持续,因为还有三成左右的受访者支持春节从初一开始放。

D.“除夕是否放假”,作者的观点是“放”,因为除夕是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

2.下面各项中,不能作为作者支持除夕放假的理由的一项是(    )(3分)

A.春节最核心的部分是除夕夜里11点到正月初一的凌晨1点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守岁、放鞭炮等一系列的家庭活动。

B.除夕不放假的话,很多人除夕之夜还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是只能初一才赶着回家,错过了春节的“核心部分”和“核心价值”。

C.春节假期从除夕开始,是出于对春节的“核心价值”的考虑,是对我国农耕文化节日的传统习俗的尊重。

D.有关专家提出解决“除夕是否放假”的争论的最好办法是增加一天假期,然后从除夕开始放假,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不可能的。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3分)

A.因为有些单位可能从中午甚至是上午就“自由活动”了,所以三成左右的受访者支持春节从初一开始放假。

B.有人反对除夕当天的“自由活动”式放假,因为这种依赖于单位领导或企业管理者的“提前放假”太不稳定并且名不正言不顺。

C.支持春节从初一开始放假的人不明白“年”的“核心”在哪里,如果明白了这个,争论也就不存在了。

D.作者认为:

争论除夕是否放假莫忘春节“核心价值”,春节的“核心价值”就是春节中体现出的亲情、团圆、团聚等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

祖情,从祖意,皆进士。

情福建副使,意山东副使。

振德由选

贡生授四川兴文知县。

县故九丝蛮地,万历初,始建土墙数尺,户不满千。

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

天启元年方赴成都与乡闱事,而崇明部将樊龙杀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

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

时振德兼署长宁,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

振德曰:

“守兴文,正也。

”疾趋入城。

长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善,以骑来迎,振德却之。

督乡兵与战,不敌,退集居民城守。

会大风雨,贼毁土城入。

振德命妻钱氏及二女持一剑坐后堂,曰:

“若辈死此,吾死前堂。

”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

“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

”妻女先伏剑死。

乃命家人举火,火炽自刭。

一门死者十二人。

贼至火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谥烈愍。

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

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

妻白亦慷慨愿同死。

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大礼守长宁,城亦陷。

大礼曰:

“吾不可负张公。

”一家四人仰药死。

赠重庆同知,世荫百户。

(《明史卷290·列传第178》)

4.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B.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C.永宁宣抚奢崇明

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D.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

文中“天启元年”是古代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B.文中“署”是代理官职的意思,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

例如:

“时振德兼署长宁”就是试任长宁的官员的意思,另外“假”在文言文中也有代理性质的职务。

C.“张振德,字季修”,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古代王侯

将相、高级

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张振德死后,皇帝追赠他为光禄卿,定谥号为“烈愍”,就是对张振德的褒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振德在担任兴文知县期间,面对有反叛意图的奢崇明毫不畏惧,逮捕崇明勾结的奸人,并且发配充军。

B.张振德赶赴长宁乡试期间,发生了巡抚被杀,知府、知县也死也的事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冷静地选择了坚守兴文。

C.徐大礼派兵帮助张振德镇守兴文,张振德高兴地接受了,但仍然没有守住城池,最后还召集老百姓一起守城。

D.大风雨之日,城池被攻破,张振德安排好妻子女儿躲在后堂,并且给了一把剑给她们自卫,说自己会拼死保护她们。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2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

“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

②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

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道中寒食

  陈与义【注】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8.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5分)

9.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默写

(1)《逍遥游》中描写宋荣子超脱世俗“非”“誉”、我行我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写出天阔水远、水天一色的被誉为写景的千古绝唱的诗句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伟大而孤独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他出身名门,世袭伯爵。

两岁丧母,九岁逝父,在伯母的照

料和家庭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长大。

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

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

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中当一名下级军官。

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

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孤独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而又孤独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到1864年,托尔斯泰的20多篇中、短篇小说,已经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的作家的行列。

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1864年,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

抗拿破化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

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从1873到1877年,托尔斯泰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

而在1877年最后的定稿中,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述了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贵族走向没落及农村中阶级矛盾的激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

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从1889年开始,托尔斯泰耗时10年,在71岁的时候完成了《复活》这一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在法庭上,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认出玛斯洛娃是当年他放纵和引诱的牺牲品后,灵魂被深深震动了。

在作品中,孤独而内省的托尔斯泰将聂赫留道夫塑造为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的形象。

这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贵族资产阶级俄国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著追求。

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

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

然而,这位年轻伯爵的梦想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成了泡影。

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他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

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

谈。

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

他维护农民权益,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

这一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为他后来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1868年,托尔斯泰受到德国叔本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

在1879年写成的《忏悔录》中,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

“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有规律地去教堂,早晚在书斋中祷告。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地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

为实现平民化夙愿,孤独的他曾三次离家出走。

结果在第三次出走的时候,因为不幸患上肺炎,出走10天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

1910年,最后一次出走的托尔斯泰被送回雅斯纳亚-波良纳,因为生于兹葬于兹,这个庄园被称作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墓地”。

百年来,墓冢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朝拜者。

说是坟墓,其实外表看起来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前面没有墓碑,更无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充满深情地赞许托翁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

(选自2005年《光明日报》,作者韩显阳,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以时间为叙事线索,翔实地介绍了托尔斯泰在文学和思想上的辉煌成就及深远影响,清晰地勾勒了这位文学巨匠一生的轨迹,饱含对托尔斯泰的敬重爱戴。

B.托尔斯泰一生都在思考农民贫困的

根源并力图找到解决的办法。

他亲自耕种,为农民盖房子,为农民孩子办学校……在这些努力都失败之后,他选择了皈依宗教。

C.1847年,托尔斯泰从喀山大学东方语系退学回家,决定改变自己贵族化的生活方式,实现平民化的愿望,他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的计划。

D.《安娜·卡列尼娜》一开始只想讲述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但最后却变成对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社会各阶层种种矛盾和痼疾的深度审视和剖析。

E.托尔斯泰晚年完成的《复活》塑造了聂赫留道夫这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也是他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2)结合托尔斯泰一生事迹和成就,分析他的“伟大而孤独”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3)文中引用罗曼·罗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6分)

(4)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说的“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该如何理解?

(8分)

5、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句是()(3分)

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日本安倍政府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_____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小鹏一定会有让人______的一天。

A.休戚与共东山再起另眼相看

B休戚相关死灰复燃刮目相看

C.休戚与共死灰复燃刮目相看

D休戚相关东山再起另眼相看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

B.商家尽管在“禁令卡”影响下遭遇销售冷门,但对这一禁令多数市民持支持态度,认为公款应该用在正地方。

C.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我国百分之三十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突出表现为婚姻暴力中的“夫对妻”的暴力。

D对违法企业的排查,环保部提出了以下要求:

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

1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_______;第三类,_______。

第一类人,_______;第二类人,_______;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

他的艺术_______,_______。

1 “朝闻道夕可死矣”

2 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灵的力量驱动作画

3 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4 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5 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6 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B、①④⑤②③⑥C、⑤②③①⑥④D、⑤②①③④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5分)

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①。

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②,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

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③,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答:

16、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答: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非洲

谚语)

(2)在这人世间有些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走下去。

(席慕容)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兰晔

1.A试题分析:

选项A对应的原文“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以社会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第二段“争论仍旧在持续”,没有说明争论的起源,选项无中生有。

2.D试题分析:

选项D和题干“作者支持除夕放假”,没有关系,强加因果。

3.C试题分析:

答案C对应的原文“从除夕开始放假的话,他们等于是间接‘损失’了半天或者是一天的假期”是那些人支持从春节放假的原因,他们主张的从初一放假实际也是从除夕放,选项“不明白‘年’的‘核心’在哪里”,曲解文意。

4.D

5.C(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这可以从很多古人名与字关系可以看出来。

苏轼,字子瞻,“轼”与“瞻”之间关系是“轼”是“瞻”的工具,《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可以知道。

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相当于并列关系,大鹏鸟飞举也。

6.A(B并非“赶赴长宁乡试”,而是“赶赴成都”;C徐大礼是去接张振德,不是去守兴文,张振德也没有接受;D给剑给妻子,然后说“若辈死此,吾死堂前”,是为了表示不投降不受辱之意,没有“说拼死保护他们”。

7.①他于是取出两个印绑在肘后,向着北方拜道:

“臣奉行职责没有功绩,不能杀敌,只有一死表明心迹。

”(“乃”于是;“北向”名词做状语;“无状”一词多义,这里指“没有功绩”,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看出;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2分)

②(盗贼)看见张振德面色如生前,左手上绑着大印,右手握刀,神情愤怒如赴敌的样子,都惊愕失色,环围而拜然后离去。

(“生”一词多义,此处解作“生前”或“活着”都可以;“骇愕”惊愕的样子;“罗拜”环围而拜,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2分)

8、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

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

(5分;分点作答)

9.最后一联运用.①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

②以景衬情,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

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

(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2分)

10、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1、

(1)AD试题分析:

本题综合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A3分,D2分,E1分,B项,亲自耕种是在皈依宗教之后;C项,平民化尝试发生在托尔斯泰人生的最后几年;E项,《复活》只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但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2)①文学创作方面。

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有《安娜卡列妮娜》、《战争与和平》、《复活》风众多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史诗一样的作品。

而从《童年》中的小主人公到《复活》中替自己阶级赎罪的涅赫留多夫身上都找得到托尔斯泰自己孤独内心的投身。

②思想意识方面。

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他是深刻的思想者,终其一生都在思考人生真谛,想寻求社会弊病的根源,但无论是社会科学、哲学还是宗教都没有给出他想要的答案,他感到迷茫,甚至忧郁。

③社会实践方面。

他是真诚的实践者,想通过亲身实践找到社会改革的途径。

但从庄园实验到平民化努力,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均以失败而告终。

(3)①表达对托尔斯泰作品的高度评价,更加凸显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②多侧面多角度印证作者观点,突出托尔斯泰的地位,使其形象更丰满、更全面。

③使行文更具有真实性,更有说服力。

(4)这是茨威格对托尔斯泰文学成就及人格品质的崇敬和赞美。

(总说作用2分)托尔斯泰不仅仅是文学巨匠,给世界留下了《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光辉灿烂的作品,也是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一直致力于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真诚思考,他更是努力通过庄园改革实验和平民化尝试来探求人生真谛及社会公平的实践家。

而他的坟墓却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

“前面没有墓碑,更五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朴素的坟墓与他的成就和人格构成了鲜明反差。

(对比分析4分)这句话形象地表明,尽管坟墓很朴素,但托尔斯泰的伟大作品和悲悯仁爱的情怀却永远给人们美的启迪和人道主义的温暖感动。

(内涵2分)

12、C(休戚与共:

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

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

死灰复燃:

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贬义词;东山再起:

指失势以后重新恢复地位。

刮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某件事不一般)

13、D(A搭配不当,“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应该是“提高……使用率”;B两个分句异主,关联词放在第一个主语前,改为“尽管商家……”C杂糅,“根据”和“显示”任删掉一个)

14、C(1、2空从内容递进得角度确定⑤②,3、4空从“人”与“道”对应的角度确定③①,最后两句做评论性总结,⑥在④前)

15、【参考答案】①每个器官都有严格的分工②遇到合适的条件仍可再生③这个细胞就能变成一个植株。

16、示例:

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