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437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docx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教案集

第二课在规则中成长(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内容。

在本节课中老师带领学生们去了解作为未成年人都拥有的权利主要有哪些。

通过呈现规定这些权利的相关法律等办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拥有的这些权利是在法律中规定的,而法律就是我们生活中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随后教材呈现了三个事例──未成年人运用法律这种特殊的社会规则维护自身权利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权利是在规则的运用中得以实现的道理。

人际关系离不开规则的调整,国际关系中也同样离不开规则的调整。

教材最后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处理上。

对于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而言,要在国际贸易中活动,需要了解国际社会贸易活动的规则,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中国的各项利益,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教学目标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主要权利。

(2)宪法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大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规定和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

(3)运用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

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运用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

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信封,放入需要学生讨论的题目。

信封上写上发言的顺序。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资料呈现】

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中新网济南8月23日消息:

22日清晨6时40分,京沪高速公路苍山段206千米至208千米处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当场造成5人死亡,4人重伤,20多辆车不同程度损坏。

据齐鲁晚报报道,22日清晨,临沂市苍山县境内突起一阵漫天大雾,能见度较低。

从6时40分起,京沪高速公路苍山段206千米至208千米处突然发生车辆追尾相撞事故,短短十几分钟内,数百台车辆排成长达2公里的“长龙”,20多辆车被撞得面目全非,其中有6辆车已近报废。

交警部门证实此次交通事故已造成5人死亡,4人重伤,十余人不同程度受轻伤。

重伤人员仍在进行抢救,目前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提问】这篇资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归纳】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会造成车毁人亡,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难以保障。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一个人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希望拥有更多的权利。

(新课教学)

【提问】除了生命健康权外,未成年人还有什么权利呢?

填写下表。

【投影呈现】

未成年人权利

1.生命健康权

7.荣誉权

2.受教育权

8.财产权

3.人身自由权

9.财产继承权

4.姓名权

10.著作权

5.肖像权

11.专利权

6.名誉权

12.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总结】

1.生命健康权。

生命健康是一个人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

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全方面的保护。

2.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人身自由权。

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

4.姓名权。

未成年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滥用和假冒。

子女的姓名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5.肖像权。

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6.名誉权。

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7.荣誉权。

未成年人享有荣誉权,比如未成年人可以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

8.财产所有权。

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和没收。

9.财产继承权。

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并受法律保护。

10.著作权。

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11.专利权。

未成年人对其获得批准的专利享有专利权,并依法得到保护。

12.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未成年人对国家各项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宪法是国家最重要的法律,它规定和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们初中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国家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规定和保护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提问】我们享有的权利是在法律的条文中规定着的。

知道自己都有哪些权利,我们才能够去行使所拥有的权利。

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权益。

权利是在规则中规定的,也是在规则中行使的。

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合法权益呢?

【活动】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讨论王丽事件、李亮事件和张珊事件。

讨论问题:

1.王丽事件

○你认为照相馆能够随意摆放中学生的照片吗?

为什么?

○你认为照相馆侵犯了中学生的什么权利?

相关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如果是你,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李亮事件

○李亮对自己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吗?

○出版社应该如何对待作者的作品呢?

○李亮应该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呢?

3.张珊事件

○张珊的什么权益受到侵害了呢?

相关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叙述事情的经过,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

【总结】我们是在规则中行使我们的权利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所受到的损害就会越来越少,程度会越来越轻。

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会遇到上述事件之外,还有教材中所没有涉及的方面。

下面我们一起看以下所遇到的情景。

【活动】课前教师准备若干信封,将下列列举的题目放入信封内。

信封上写上发言的顺序。

组织学生结成若干小组,从教师手中抽签决定自己面对的问题情况。

小组同学自己思考并讨论决定如果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以下列举的是几种在我们学生生活中典型常见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发生的现实情况编写。

这里仅供参考。

情景一

当同学甲在同其他同学玩耍的时候,被同学乙故意打伤。

同学甲的父母为了给同学甲看病花费了将近3000元的医药费。

在这种情况下,你作为受伤者一方应当怎么办?

情景二

同学甲在体育课上因为某种原因,在学校受到老师王某某体罚。

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应当怎么办?

情景三

当同学甲和同学乙去商场超市购物,被商场保安人员误认为偷拿了商场超市里的商品而遭到搜身(或扣留)。

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当怎么办?

情景四

学生王明的信件被班主任刘老师隐匿并私自拆看。

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当怎么办?

情景五

同学甲发现自己的一张照片在并未征得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被刊登在一本公开发行的杂志上。

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当怎么办?

情景六

同学甲和同学乙在上学(或放学)的途中被高年级的同学拦截并被勒索或抢劫。

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当怎么办?

学生充分讨论,依照顺序发言。

老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运用法律这种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

权利是在规则中行使的。

【总结】

1.情景一

相关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规定了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规定:

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①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故意伤害罪的规定: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执行。

2.情景二

相关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3.情景三

相关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

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②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③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4.情景四

相关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

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①隐匿、毁弃或者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的。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

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5.情景五

相关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6.情景六

相关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

有下列侵犯公私财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①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

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寻找我国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维护我国利益的事例。

【归纳】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拥有权利,更要珍惜权利。

所有权利都只能按照规则、依法行使,规则和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所以,我们要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教学提纲

第二课 在规则中成长

一、权利:

在规则中行使

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拥有的基本权利

2.所有权利都要按照规则、依法行使

3.规则和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

●问题研讨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

在规则中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即规则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去做什么,能够以一种什么方式去做以及明确规则是我们权利的保障的道理,从而在学生日常行为中自觉去按照规则来行使权利。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如何在规则中行使、维护自身权利的问题。

作为老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利用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资料。

在这一部分的教材里列举了学生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三个典型案例──王丽事件、李亮事件和张珊事件等,引导学生认识我们权利中的肖像权、著作权和受教育权分别是什么、相关法律对于上述权利都是如何规定的以及当事人是如何运用法律这一特殊的规则来维护自己权益免受侵害的。

通过充分的课堂讨论,不仅仅要让学生在相关知识上能够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在行为上能够更加有意识地去按照规则来行使权利,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识到维护自身的权利是每一个公民──尤其是未成年人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

在讲述这些的时候,教师需要发动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之后提供给学生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学生在知识上有一个拓展,主要目的是树立一个在规则中行使权利的观念。

在此学习的基础上,还需要老师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活中的事例,并尝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死记硬背,总使得本来很有趣味的变得索然无味。

但是在运用中去掌握,往往会使书本上的知识焕发了活力。

自觉遵守规则,树立的是一种规则意识,这也要求我们一方面正确地依照规则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就像爱护自己的权利一样去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去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的行使,同时在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也要勇敢地运用规则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在这里,引入了发生在学生中的几种问题情景,在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在规则中成长(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规则的另一方面的内容──义务。

义务是指我们必须去做不能够放弃的事情。

在社会生活中,规则赋予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但只有人人都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我们才能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

这是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来讲明的。

许多义务都是规则赋予我们的责任。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要知道我们需要履行什么义务以及如何按照规则规定的去履行义务。

教材从我们学生的身边入手,让学生分别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的环境中来体验如何在规则中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父母对于我们的成长所尽的义务,知道我们在家庭中的义务。

(2)感受我们在学校中的义务,以及如何在规则中履行这些义务。

(3)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有保护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义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体验父母对于我们的成长所尽的义务,知道在家庭中的义务;领悟在学校中的义务,以及如何在规则中履行这些义务。

教学难点:

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规则,也没有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规则。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小品表演、录像。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如果你看到一件十分喜爱的东西,而这件东西的价格十分昂贵,超过了自己现有的零用钱,需要向父母要一点钱。

你会采取什么方式,以什么为理由向父母要求呢?

学生回答略。

【提问】美国孩子彼尔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看看他是采取什么方式、以什么理由向父母提要求的呢?

看完这个故事,请你思考:

彼尔和他的妈妈都在依据一定的规则说明自己主张,但是,他们的规则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你找到这些不同点了吗?

学生回答略。

【提问】你和你的妈妈算过这笔账吗?

算一算从我们出生到自食其力可以独立生活了(大学毕业,大约22岁左右)。

父母为养育我们花费了多少钱,付出了多少时间和汗水呢?

学生活动:

计算并且在全班范围内分享。

【归纳】从中,我们感觉到了父母奉献给子女的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

【提问】下面请大家一起观赏影片《背起爸爸上学》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思考:

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

投影出示思考题:

○石娃在爸爸残废之后为家庭和他的父亲做了什么?

○在石娃的行动中,哪些是他的权利,是什么权利?

哪些是他的义务,是什么义务?

○请你评价石娃的行动,在他的身上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提问】上述涉及了在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的义务。

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都承担什么义务呢?

主要在哪些法律中规定的呢?

我们自己做得如何呢?

学生回答略。

【提问】在家庭中,我们是父母的子女。

而在学校中我们是学生,以学习为主。

在学校中,我们都遵守哪些规则呢?

学生回答略。

【提问】在这些规则中,都提出了哪些需要我们应尽的义务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我们现在是学生,是父母膝下承欢的子女,此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角色。

我们都要履行规则所规定的义务。

【活动】教师将写有下列社会身份的纸条,随机发给学生,或者由学生自主选择,之后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目的:

体会社会生活中社会角色的义务。

任务列表:

(1)根据你的所知,写出纸条上的社会身份在社会生活中都享有什么义务?

(2)说明如果他们认真履行相关义务的话,会为社会生活带来什么后果?

(3)形体表演:

表现该角色最具特色的义务。

(4)如果你将来选择这个职业的话,你会如何做?

社会身份列表:

(l)警察

(2)交通协管员(3)医生(4)护士(5)老师(6)工人(7)售货员(8)厨师(9)演员(10)观众(11)出租车司机(12)服务员(13)运动员(14)军人(15)科学家(16)法官(17)检察官(18)律师(l9)公务员(20)总理(21)作家(22)节目主持人(23)记者(24)网络工程师(25)理发师(26)美容师(27)个人小商贩(28)注册会计师(29)广告设计师(30)保安(31)物业管理维修人员(32)模特(33)翻译(34)居委会主任……

学生活动略。

【叙述】规则中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只有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履行了规则赋予我们的义务,我们的权利才得以实现。

而规则中的义务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展示】厦门路桥广告。

说明:

沙漏的最大特征是它的互动与互助,献血是一种互助、互动的公益行为,将血与沙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只要倒个方向,血就能在沙漏的两个瓶子中来回流动。

直观、生动地体现了义务献血永无止境的互助特征和伟大精神。

【提问】请你谈一谈对此广告创意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展示】“非典”一景。

【提问】戴口罩,是“非典”时期的一个特殊风景。

那个时候,人人十分注意个人的卫生和环境的卫生。

谈一谈你在那个时期的特殊经历?

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展示】录像片段:

北京佑安医院传染病科的吴浩大夫自从非典型肺炎在北京蔓延开始,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已经有40多天了。

当记者问他的时候,他说:

“我们自从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从读书到工作到选择传染病科,我们这些大夫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面对疾病,我们是无所畏惧的。

”很久没有见到自己父亲的女儿吴悠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一直眼含热泪。

她说:

“很久很久我没有见到爸爸了。

我只是希望我爸爸能够平安!

”吴大夫的妻子说:

“作为医生的亲属,我十分担心亲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医生同病情的关系,就像战士同战争一样,确实医生面对疾病的时候是存在危险的。

战争离不开士兵,而治疗疾病也同样离不开医生和护士等医务工作人员。

在此,我祝福所有坚守在治疗非典型肺炎岗位的医护人员都能够平安。

我希望我们能够尽快找到根治这种疾病的疫苗。

【提问】从影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最令你敬佩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课堂拓展)

情景剧(学生小品表演)。

【情景一】晓明和父亲一起乘坐出租车到奶奶家玩。

晓明的父亲不小心将自己的手机丢失在出租车上。

不久,司机刘山发现并捡得了晓明父亲的手机。

【提问】你认为晓明的父亲应该如何做?

(1)人海茫茫,还是算了。

(2)应该主动去寻找出租车司机。

学生讨论。

【情景二】第二天,晓明的父亲经几番查找,找到了出租车司机刘山。

晓明的父亲要求司机刘山归还手机。

刘山回答说:

“我又没有看见,更没有捡到,怎么还给你呀!

【提问】你认为晓明的父亲应该如何做?

(1)没有证据,也只好认了。

(2)应该主动去寻找。

学生讨论。

【情景三】晓明想了想,悄悄地告诉父亲,父亲会意。

晓明悄悄地跑到公用电话亭,给父亲的手机打了一个电话。

这时候,从刘山的出租车里传来了清脆的电话铃声。

晓明的父亲说,我的手机就在你的车上。

此时的电话铃声就是证据。

出租车司机将手机归还给小明的父亲。

【提问】遇到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你认为有哪些方式可保护自己?

忍气吞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提问】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

依法维权。

【提问】你能够运用所知道的法律知识评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吗?

学生讨论。

【归纳】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行使权利的同时应该承担一定的义务。

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行使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许多的义务都是规则赋予我们的责任。

在我们行使权利的时候,要依法行使,即依法维权。

在我们履行义务的时候,也要依照规则履行。

●教学提纲

二、义务:

在规则中履行

1.父母和子女在家庭中的义务──-我们要履行赡养和扶助父母的义务

2.学生在学校中的义务──受教育是我们的义务

3.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还有保护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义务

4.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规则,也没有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规则

●问题研讨

拥有权利,实现权利,指引我们可以去做什么,可以用一定的方式去做什么。

而履行义务,在规则中履行义务,则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做什么,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去做什么。

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被要求去做什么,会觉得是在被管制着,不自由。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履行义务是必须的,也是公民具有责任感的表现,就显得比较困难了。

对于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情景,吸引学生参与,更好地给与学生一个体验,使其认识到履行义务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一个方面,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本课时中,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选取了几个典型的资料──沙漏广告创意、“非典”时期戴口罩讲卫生是一种特殊的对社会负责的义务等,同时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角色环境中,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义务,以及体验到按照规则去履行义务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的最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义务的认识,以及将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放在一起来解决问题,设置了带有内在关联度的三个情景,带领学生针对权利和义务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统一的、密不可分的,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去履行义务,努力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第二课在规则中成长(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在本课时中,通过讨论教材提供的若干资料,如篮球规则造就了迈克尔·乔丹的精彩表现、交通规则的执行带来的人们出行的自由、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则维护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等等材料,带领学生体验自由总是要以规则作为前提和保障的道理,从而认识到我们要在规则中追求自由的成长,我们所追寻的自由要在规则中拥有。

教学目标

(1)通过篮球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造就了乔丹的精彩表现的事例的分析,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带来了人们出行的自由等事例的讨论,使得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可以使我们过得更自由。

(2)通过对学校不同地域学生应遵守的校规校纪,从而在学校里获得学习自由的讨论,体验遵守规则,可以获得自由。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遵守规则,可以获得自由。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乔丹的照片(或者乔丹灌篮的录像)。

【提问】(教师引导性提问)乔丹的表现是如此的精彩,这是全球公认的。

那么,是什么保证乔丹在赛场上如此自如潇洒的表现呢?

学生演示。

可以让学生中篮球打得最好的同学现场演示侵人犯规给同学们看。

出示资料:

篮球规则第47条侵人犯规(略)。

【提问】如果篮球比赛没有规则,没有裁判,篮球运动员能够这么潇洒自如地表演和自由发挥其精湛的球技吗?

学生回答略。

【总结】比赛需要规则,规则保证公正。

遵守比赛规则,我们才有一场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