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48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docx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统解剖学课程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班级

专业,层次

大专

教师

专业技

术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肌组织第四节神经组织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刘啟蒙,徐静.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邹仲之,李继承.组织学与胚胎学[M].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窦肇华,吴建清.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第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张伟宏.护理解剖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教学目的:

1.三种肌纤维光镜结构的特点。

2.神经元的分类及其一般形态。

3.树突和轴突在光镜下的结构。

教学内容:

1.肌组织的组成与分类。

(5分钟)

2.骨骼肌。

(15分钟)

3.心肌。

(10分钟)

4.平滑肌。

(10分钟)

5.神经组织的组成。

(5分钟)

6.神经元的分类与形态结构。

(20分钟)

7.突触的组成。

(5分钟)

8.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与特性。

(5分钟)

9.神经纤维与神经。

(10分钟)

10.神经末梢。

(5分钟)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结合图片示教。

教具:

挂图、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肌组织的组成与分类、骨骼肌纤维与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与分类、神经纤维的分类与结构特点、突触的组成。

难点是肌丝的组成、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突触的结构、神经纤维髓鞘的结构。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三节肌组织

概述:

(一)肌组织的一般特性

1.功能:

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是产生运动的动力。

2.组成:

由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3.结构:

结缔组织反复包裹肌细胞呈束、或呈层。

4.肌细胞收缩的物质基础:

肌浆内与收缩有直接关系的丝状结构称为肌丝,并由它们构成肌原纤维。

5.再生能力:

较弱。

故手术过程中尽量采取分离的方法。

(二)肌组织的一些特殊名称:

由于肌细胞呈条索状,故又称为肌纤维;肌细胞的细胞膜称肌膜;细胞质称肌浆;肌浆中的滑面内质网则称肌浆网。

(三)肌组织的类型

肌组织根据其肌纤维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可分为三种类型: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前两种肌纤维纵断面上可见明暗相间的横纹,故又统称横纹肌。

骨骼肌的舒缩受躯体神经支配,为随意肌;而心肌和平滑肌的活动受植物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

骨骼肌主要附着在骨胳,以及消化管的两端,表情肌也是骨胳肌;心肌分布于心脏;平滑肌则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

骨胳肌收缩的特点是快速、有力,但容易疲劳;心肌收缩最大的特点是有自动节律性;平滑肌收缩的特点是缓慢、持久,有一定的节律性。

一、骨骼肌

骨骼肌(skeletalmuscle)由成束的骨骼肌纤维组成,这些肌纤维不是随机地杂乱组合在一起,而是由周围的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性结构包裹形成规则排列的形式。

包裹在整块肌外面的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含有血管和神经,称肌外膜。

肌外膜的结缔组织及其血管和神经的分支伸入肌组织内,将其分隔、包裹成大小不等的肌束,形成肌束膜。

包裹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为肌内膜,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这些结缔组织膜除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肌组织的作用外,还对肌纤维的个体活动和肌组织的群体活动起着调整作用。

(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1.形态:

骨骼肌纤维一般呈长圆柱形,切面呈长条形。

细胞核有多个,

一条肌纤维内可含有几十甚至数百个细胞核,且均位于肌浆的周边即肌膜下方。

核呈卵圆形,异染色质较少,故染色较浅,核仁清楚。

2.横纹明显。

3.肌浆丰富,其内含有大量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

在骨骼肌纤维的横切面上,肌原纤维呈点状。

在纵切面上,由于每条肌原纤维都有明暗相间、重复排列的横纹,且各条肌原纤维的明暗横纹都相应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因此使肌纤维在光镜下呈现出规则的明暗交替的横纹。

横纹由明带和暗带组成。

明带又称I带,着色较浅。

在明带的中央可见一条暗线,称为Z线。

暗带又称A带,着色较深。

暗带中央还呈现一较明的窄带,称为H带,在H带中央又有一条深色的线称M线。

肌节的概念:

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sarcomere),每一完整的肌节都由l/2I带十A带十l/2I带所组成,它是骨骼肌纤维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

1.肌原纤维:

由粗、细两种肌丝沿肌纤维长轴并按特定的空间排布规律平行排列组成,明、暗带就是这两种肌丝规律排布的结果。

粗肌丝位于肌节的暗带,中央借M线固定,两端游离。

细肌丝它的一端固定在Z线上,另一端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一侧。

因此,明带内只有细肌丝,暗带中央的H带内只有粗肌丝。

H带两侧的暗带内既有粗肌丝又有细肌丝,此处的横切面上可见一条粗肌丝周围有6条细肌丝,一条细肌丝周围有3条粗肌丝(见幻灯)。

两种肌丝在肌节内的这种规则排列以及它们的特殊分子结构,是肌纤维收缩功能的主要基础。

了解:

(1)粗肌丝的分子结构:

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有序排列而成。

肌球蛋白形似豆芽,分为头和杆两部分,头部相当于两个豆瓣,杆部则如同豆茎。

肌球蛋白分子头部是一种ATP酶,具有与ATP结合的能力,同时头部还具有与肌动蛋白结合的位点。

但当肌纤维处于舒张状态时,ATP酶没有活性,只有当肌球蛋白分子头部与肌动蛋白接触时,ATP酶才被激活,于是分解ATP放出能量,使横桥发生屈伸运动。

(2)细肌丝的分子结构:

细肌丝由三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组成,分别是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原蛋白,后二种属于调节蛋白,在肌收缩中起调节作用。

除肌原纤维外,骨骼肌肌浆中还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以及少量脂滴、肌红蛋白等。

肌红蛋白的分子结构类似于血红蛋白,能与氧结合,起到储存氧的作用,与线粒体、糖原及脂滴等共同构成肌纤维收缩的供能系统。

2.横小管(transversetubule)简称T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表面。

由于它的走行方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故称横小管。

人与哺乳动物的横小管位于肌原纤维的明、暗带交界处,故一个肌节中含有两个横小管。

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每个肌节。

3.肌浆网是指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

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的部分,称纵小管(longitudinaltubule),简称L小管;位于横小管两侧呈环行扁囊的部分,称终池。

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骨骼肌三联体(triad),可将肌膜的兴奋传递到肌浆网膜。

肌浆网的膜上有丰富的钙泵(一种ATP酶),可将肌浆内的Ca2+泵入肌浆网内储存,从而调节肌浆中Ca2+的浓度,在肌纤维的收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三)骨骼肌的收缩机理(了解)

关于骨骼肌收缩的机理目前公认的是肌丝滑动学说,这一学说认为,肌纤维的收缩是由于细肌丝向粗肌丝的M线方向滑动,使明带变窄,H带也变窄甚至消失,导致整个肌节变短,肌原纤维收缩,整条肌纤维缩短。

二、心肌

(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1.形态:

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多数有分支;核一般为单个(有时可见双核),卵圆形,位居细胞中央;肌浆较丰富,多聚在核的两端处。

2.横纹:

心肌纤维在光镜下表现出与骨骼肌纤维类似的横纹,但不如骨骼肌的明显。

3.闰盘:

心肌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心肌纤维的端端连接处有闰盘(intercalateddisc),在HE染色的标本中闰盘呈着色较深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的粗线。

(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

1.心肌纤维也含有粗、细两种肌丝,这些肌丝被少量肌浆网和大量纵行排列的线粒体分隔成粗、细不等的肌丝束,故心肌纤维的肌原纤维不如骨骼肌那样规则、明显,以致其横纹也不如骨骼肌的那样清楚。

2.心肌纤维的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

3.肌浆网较稀疏(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少且小),多于横小管一侧有终池存在,与横小管紧贴形成二联体(diad),三联体则极少见。

4.心肌纤维的肌浆除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外,还含有丰富的糖原及少量脂滴和脂褐素等,脂褐素为溶酶体的残余体,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5.电镜下可见心肌借闰盘相互连接。

闰盘位于相邻两心肌纤维之间,常呈阶梯状。

在与心肌纤维长轴相垂直的横位部分,可见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的连接作用;在与心肌纤维长轴相平行的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起着传递细胞间化学信息及电冲动的作用,对于心肌整体活动的同步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平滑肌

(一)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1.形态:

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细胞核一个,长椭圆形或杆状,位于

细胞中央。

2.横纹:

平滑肌是无横纹的细胞。

(二)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了解)

电镜下,平滑肌纤维的肌浆内充满肌丝、中间丝和密体,它们构成平滑肌纤维的收缩系统和细胞骨架系统。

平滑肌纤维无横小管,但肌膜内陷形成大量小凹(caveola),小凹沿细胞长轴成行排列。

普遍认为这些小凹相当于骨骼肌和心肌纤维的横小管。

平滑肌纤维的细胞骨架系统较发达,主要由密斑、密体和中间丝组成。

密斑和密体均为电子密度较高的小体。

密斑位于肌膜的内表面,主要作为细肌丝的附着点;密体位于肌浆内,为梭形小体,排成长链,是细肌丝和中间丝的共同附着点。

相邻的密体之间由中间丝相连,构成平滑肌的菱形网架,在细胞内起着支架作用。

一般认为密体相当于横纹肌的Z线。

密斑与密体在维持平滑肌纤维的收缩装置及细胞骨架的完善、稳定性和传导张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邻的平滑肌纤维之间有缝隙连接,便于化学信息和神经冲动的传导,有利于众多平滑肌纤维同时收缩而形成功能整体。

第四节神经组织

概述:

神经组织(nervoustissue)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体内外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分布于神经细胞之间,对神经细胞起支持、营养、隔离和保护作用,为神经细胞提供适宜生存和发挥功能的微环境。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神经元(neuron)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均为有突起的细胞。

神经元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突起根据其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两种。

1.胞体神经元胞体(soma)表面有细胞膜,胞体内为细胞核和细胞质。

胞体是神经元合成、代谢和营养中心。

(1)细胞膜:

为可兴奋的单位膜,能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细胞膜兴奋的性质取决于单位膜上的膜蛋白,其中有些膜蛋白是离子通道,包括Na+通道、K+通道、Ca+通道等,外部刺激直接引起离子通道的开放;有些膜蛋白是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激发细胞膜上离子通道开放。

(2)细胞核:

神经元含一个大而圆的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着色浅,核仁明显。

这些特点表明该细胞的功能活跃。

(3)细胞质:

神经元胞体部的细胞质又称核周质(perikaryon)。

光镜下,可见核周质内含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两种特征性结构。

①尼氏体(Nisslbody),在HE染色切片中强嗜碱性,为粗大斑块或细小颗粒,分布于核周质和树突内。

电镜下,尼氏体由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构成,表明细胞具有旺盛的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主要合成细胞膜和细胞器上所需的结构蛋白及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等。

②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在镀银切片中神经原纤维为大量棕黑色的细丝,在胞体内相互交织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

电镜下,神经原纤维由排列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神经丝是中间丝的一种,是神经元内特有的细胞器,与微管和微丝共同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

此外,微管还参与胞质内的物质运输。

2.树突一般有一至多个,从胞体发出后反复分支并逐渐变细。

树突内结构同核周质相似,含尼氏体和大量神经原纤维。

树突表面粗糙,常见多种形状的细小突起,称树突棘,是神经元间突触形成的主要部位。

树突的功能主要是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向胞体。

树突和树突棘大大增加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面积。

3.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条轴突,一般由胞体发出,细而均匀,轴突长短不一,短的只在胞体附近,长的可离胞体很远达1m以上。

轴突表面光滑,偶尔可见从主干呈直角发出的分支称侧支,其终末分支较多。

轴突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分别称轴膜和轴质。

轴突从胞体发出的部位常形成一个锥形隆起,称轴丘(axonhillock)。

光镜下轴突和轴丘内无尼氏体,着色浅。

电镜下,有大量与轴突长轴排列一致的神经原纤维和散在的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小泡等。

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轴突起始段是神经冲动的始发部位。

了解:

轴突内缺乏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故不能合成蛋白质。

轴突所需的结构蛋白质和其他神经活性物质是在胞体内合成后输送到轴突及其终末的,于是在胞体与轴突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运输和交换,称轴质转运或轴质运输。

轴质转运按转运的方向,分为胞体向终末的顺向转运和终末向胞体的逆向转运,按其转运的速度又分为快速和慢速转运。

逆向转运主要转运由神经末梢通过入胞作用而摄取的物质,包括神经生长因子,某些病毒(如狂犬病毒)和毒素(破伤风毒素)等。

(二)神经元的分类

神经元分类有多种方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根据突起的数量分类:

可将神经元分为三种:

①多极神经元:

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②双极神经元,树突和轴突各一个。

③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紧接着在离胞体不远处呈“T”形分为两支,一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称为中枢突(是轴突),另一支则分布到外周的组织器官,称为周围突(为树突)。

2.根据轴突的长短分为两类:

①GolgiⅠ型神经元:

是具有长轴突的大神经元。

②GolgiⅡ型神经元:

是具有短轴突的小神经元。

3.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类可将神经元分为三种:

①感觉神经元(sensoryneuron),多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常分布在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的终末分布于皮肤和肌肉等处,接受刺激,中枢突伸向脑或脊髓中枢,将刺激传入其中。

②运动神经元(motorneuron),常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和自主神经节内,其轴突伸向肌肉和腺体,主要功能是把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等,支配肌肉和腺体活动,产生效应。

③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常为多极神经元,介于前两种神经元间,数量庞大,约占神经元总数的99%,在前两种神经元间起联系作用,沟通神经元间信息,构成中枢神系统内复杂的网络。

4.根据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分类可将神经元分为:

①胆碱能神经元;②胺能神经元;③肽能神经元;④氨基酸能神经元。

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synapse)

单个神经元不能完成神经反射活动,就如同只有一台电话机不能进行对话一样,神经元之间必须互相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才能完成其功能,这种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即为突触。

1.突触的概念和形式: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信号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间的通讯。

突触连接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构成轴-树突触、轴-棘突触和轴-体突触。

此外,相邻神经元的各个部分即胞体、轴突和树突间均可形成突触。

每个神经元和周围的神经元间可形成大量的突触发生联系。

有人估计人脑中的突触总数为1014个,平均每个神经元约有103个。

2.突触的分类及结构:

按突触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类。

(1)电突触:

以电流传递信息,亦即神经元之间的缝隙连接。

(2)化学突触:

以某种化学物质为传递信号的媒介。

人的神经系统中以化学突触占绝大多数,通常所说的突触即指化学突触。

化学突触的结构:

电镜下,化学突触包括突触前成份、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份三个部分。

突触前、后成份彼此相对并增厚的胞膜为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在银染的光镜标本中,神经元的突触前成份通常是一些轴突终末,呈棕黑色球状膨大或结节状结构,称为突触扣结。

①突触前成份:

电镜下,突触前成份内含大量小泡,称为突触小泡。

小泡内所含的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不同的突触前成份内小泡形态结构有所不同。

突触前成份内还常见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管和微丝等结构。

②突触间隙:

为突触前、后成份之间彼此相对的狭小间隙,宽20nm~40nm。

间隙内有少量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灭活神经递质的特殊酶类和Ca2+等。

③突触后成份:

其特点是突触后膜上存在着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

化学突触的信息传递过程(了解):

突触可将兴奋或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迅速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当神经兴奋沿轴膜传导至轴突终末时,轴膜产生的动作电位使突触前膜的电位门控式Ca+通道开放,于是细胞外液中的Ca2+进入突触前成份。

在ATP的参与下,突触素发生磷酸化。

突触小泡与磷酸化的突触素分离,从而脱离细胞骨架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通过出胞作用小泡内容物释放入突触间隙后扩散至突触后膜,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

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变化,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改变突触后细胞的功能。

根据突触内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种类的不同,突触后细胞功能或被兴奋(兴奋性突触)或被抑制(抑制性突触)。

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位于突触间隙内相应的酶灭活或分解,或重吸收到突触前成份内,参与形成新的突触小泡。

三、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特点

1.数量多,是神经元的10~50倍,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

2.胶质细胞也有突起,但无轴突和树突之分。

3.胞体比神经细胞小,而且无尼氏体和神经元纤维。

4.HE染色仅能显示其细胞核,用浸银或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可以显示胶质细胞的全貌。

5.功能:

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作用。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1.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四种。

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又称为大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

星形胶质细胞又分为两种:

①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多分布在脑和脊髓的白质,突起细长,分支较少,胶质丝丰富;②原浆星形胶质细胞,多分布在脑和脊髓的灰质,突起粗短,分支多,胶质丝较少。

(2)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胞体比星形胶质细胞小,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

(3)小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最小的一种。

有人认为小胶质细胞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迁入演变而来,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成员。

(4)室管膜细胞细胞立方形或柱状,呈单层上皮样排列,又称室管膜。

分布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

2.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主要包括参与构成周围神经纤维的施万细胞(Schwanncell)和神经节中位于节细胞周围的卫星细胞。

(1)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参与周围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的构成。

还可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和诱导受损神经元的存活和轴突的再生。

(2)卫星细胞卫星细胞是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又称被囊细胞。

四、神经纤维与神经

1.概念: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和外裹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集合成束或散在分布,主要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或传导束;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并由结缔组织包裹,形成神经。

2.分类及结构:

根据包裹轴突的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神经纤维分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类。

(1)有髓神经纤维:

根据有髓神经纤维的分布又分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①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其轴突除起始段和终末外,均有施万细胞包裹并形成髓鞘。

髓鞘呈节段性,相邻两个节段的间断处称为朗飞结,两个朗飞结之间的一节段称结间体。

每一个节间体的髓鞘由一个施万细胞的胞膜成层融合,呈同心圆状包卷轴突而成。

髓鞘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髓磷脂和蛋白质。

新鲜髓鞘呈白色闪光状。

在HE染色标本中,髓鞘因其脂类成份溶解,仅见残余的网状蛋白质结构。

在锇酸或银浸染的标本中,髓磷脂保存下来,髓鞘被染成黑色。

在黑色髓鞘的纵切面上常见一些斜行的白色裂隙,称为施-兰切迹,是施万细胞胞质穿越髓鞘的狭窄通道。

电镜下,横切的髓鞘是多层电子致密的同心圆板层状结构。

板层由施万细胞两胞质面的细胞膜融合成的粗致密线和相邻细胞膜外表面融合成的细致密线相间层叠构成。

髓鞘内层,轴突周围可见施万细胞的少量胞质,髓鞘外层为施万细胞的大部分胞质及细胞核等结构。

髓鞘外裹神经膜。

②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结构与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相似,不同是它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

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形成扁平薄膜包卷轴突形成髓鞘。

一个少突胶质细胞可伸出多个突起分别包卷多个轴突形成结间体。

(2)无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包括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

①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的轴突较细,由施万细胞包裹,不形成髓鞘。

施万细胞表面内凹成多个纵沟,轴突位于纵沟内。

每个沟内可容纳一个条或多条轴突。

施万细胞外有基膜和结缔组织。

②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无胶质细胞包裹,轴突裸露,常和有髓神经纤维混杂在一起。

有些部位的神经元轴突被星形胶质细胞所分隔,相互集合成束。

有髓神经纤维由于髓鞘的绝缘作用,其神经冲动只在朗飞结处轴膜产生并向远处朗飞结呈跳跃式传导。

有髓神经纤维的结间体越长,跳跃距离就越大,传导速度也就越快。

无髓神经纤维因无髓鞘和朗飞氏结,神经冲动沿轴膜连续传导,其传导速度比有髓神经纤维慢得多。

3.神经纤维与神经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大量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构成的结构称为神经。

每条神经都有致密结缔组织包裹,称为神经外膜。

其中的神经纤维又被结缔组织神经束膜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神经纤维束。

每条神经纤维再裹以称为神经内膜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神经内膜内毛细血管丰富,并含毛细淋巴管。

五、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神经末梢(nerveending)

1.概念:

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止于全身各组织或器官内,形成各式各样的神经末梢。

2.分类:

按其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大类。

(1)感觉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的终末,它与周围的组织结构共同构成感受器。

它们能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其传向中枢,产生感觉。

按感觉神经末梢的结构可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神经末梢。

①游离神经末梢:

是较细的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失去施万细胞,裸露的轴突末段分为细支,分布在表皮、角膜和毛囊等上皮细胞间,或分布于各型结缔组织内,如骨膜、脑膜、血管外膜等(图7-24)。

此类末梢感受冷、热、痛和轻触觉的刺激。

②有被囊神经末梢:

是指轴突终末外有结缔组织被囊包裹。

根据其分布和功能的不同,常有以下几种。

a:

触觉小体:

又称Meissner小体,呈卵圆形,外包结缔组织被囊,被囊内有许多扁平的触觉细胞,失去髓鞘的神经纤维从一端进入小体,呈“Z”字形在内穿行,终止于小体另一端,神经纤维沿途分出细支盘绕在扁平细胞间。

触觉小体分布于无毛皮肤的真皮乳头内,其长轴与皮肤表面垂直,以手指和足趾掌侧的皮肤内居多。

触觉小体能感受触觉,其数量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b:

环层小体:

又称Pacinian小体,体积较大,圆形或卵圆形。

在结缔组织被囊内有数十层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细胞,形成同心板层样结构。

小体中央有一条均质状圆柱体,为裸露的神经纤维被扁平细胞片状胞质紧密环绕而成。

环层小体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肠系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