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84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docx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

文学文化常识之七

1.古人的人称代词:

谦称:

①自称:

愚、鄙、敞、卑、窃、臣、仆②帝王自称:

孤、寡、不谷③读书人自称:

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

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敬称:

①称帝王:

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②称天子:

殿下③称将军:

麾下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

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⑤称年老的为:

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⑦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

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2.古代对人的称呼

①称字:

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②称号:

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③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④称籍贯:

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⑤称官名:

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⑥称官地:

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

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3.⑦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

公、侯、伯、子、男(五等)

4.常见借代词语:

桑梓:

家乡 桃李:

学生 社稷、轩辕:

国家  南冠:

囚犯 同窗:

同学 烽烟:

战争巾帼:

妇女 丝竹:

音乐 须眉:

男子 婵娟、嫦娥:

月亮 手足:

兄弟 汗青:

史册伉俪:

夫妻 白丁、布衣:

百姓 伛偻,黄发:

老人 桑麻:

农事 提携,垂髫:

小孩三尺:

法律 膝下:

父母 华盖:

运气 函、简、笺、鸿雁、札:

书信 庙堂:

朝廷

5.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试: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

乡试、会试、殿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

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连中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及第:

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第一的别称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史书的体例

纪传体:

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

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

  编年体:

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

  纪事本末体:

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

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断代史:

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另外,还有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等。

古代史书的几种体裁

本纪:

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帝王简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为中心,兼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

  表:

是用表格的形式,谱写人物和事件。

  书:

是有关各种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专编。

  世家:

用来记载王侯封国以及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动。

  列传:

主要是人物传记。

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我国图书分类的名称,统称“四部”,又可分为甲部、乙部、丙部、丁部。

  经部:

指儒家的经典。

经部之下又有小类。

清代的《四库全书》经部之下又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

即历史,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

《四库全书》史部之下又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

  子部:

包括政治、哲学、科技和艺术等类的书。

《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共十四类。

  集部:

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

《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这种四部分类法自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作为一种传统分法,它在类分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轶事、轶文、掌故

轶事:

也写作“逸事”,一般是指人们不太知道的事情,大多在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过,是零零星星没有经过汇集的事迹。

不少轶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的丰富、加工,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有的出版社出版的《中外作家轶事》、《中外艺术家轶事》都属于这一类。

  佚文:

是指失传或散存于古籍中的文章。

如我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竹书纪年》,原本早已散失,现在编辑的《古书竹书纪年辑证》一书,是把古典书籍中关于《竹书纪年》的文章辑录在一起,从中可以了解夏代到战国时期的史实。

  掌故:

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序和跋

放在书的正文之前的是“序”,主要是说明书的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

请别人写的称“代序”,作者自写的称“自序”。

  放在书的正文后面的是“跋”,主要叙述书的内容或作补充说明。

“跋”实际上就是“后序”,一般都由该书作者自己撰写。

  为文章或书籍作序,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序”在古代一般是放在正文后面的,到了晋代、南北朝,“序”才被移至正文的前面。

到了宋代,苏东坡讳“序”字而改写作“叙”,所以现“序”与“叙”通用。

古籍名称的由来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

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

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

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

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

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

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

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

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处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

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文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

  以上几种命名方法,有时交互使用,这就造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

  “笔”之十八种

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写作造谐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无拘无束地写作叫“信笔”;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正文结束后的补充性文字叫“余笔”。

诗人的五个别称

诗仙:

唐代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人称“诗仙”。

  诗圣:

明清文人把杜甫称为“诗圣”。

叶燮的《原诗》中有诗名“诗圣推杜甫”。

  诗豪:

指诗人中的英豪。

《新唐书·刘禹锡传》曰:

“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

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

  诗魔:

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着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

“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诗囚:

指苦吟的诗人。

元好问在《放言》诗中写道:

“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

郊,指孟郊;岛,指贾岛。

二十四史与二十五史

清朝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诏定二十四部史书为正史,称二十四史。

这二十四史是:

《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引日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书》、《元史》、《明史》。

  1921年,徐世昌以大总统的名义,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于是就又有了“二十五”史之说。

信尾问“安”十种

给父母及长辈的信称:

金安、钧安、崇安、颐安。

  给夫妇的信称:

双安。

  给女戚的信称:

坤安、壶安。

  给病人的信称:

痊安。

  给旅人的信称:

旅安。

  给士人的信称:

道安、文安、善安、撰安。

  给教师的信称:

铎安。

  给商人的信称:

筹安、财安。

  给明友的信称:

(随时令变化)春安、夏安、秋安、冬安、暑安、大安、时安、迁安、台安、炉安。

  官场问信彼此称:

升安、勋安、觐安、轺安。

十四种“言”

名人说过的话——名言;  含有教益的话——格言;

  告诫规劝的话——箴言;  预见未来的话——预言;

  临走留下的话——留言;  诚恳劝告的话——忠言;

  应允别人的话——诺言;  开玩笑说的话——戏言;

  抱怨别人的话——怨言;  虚假不实的话——谎言;

  无中生有的话——谣言;  动听骗人的话——甜言;

  鲁莽粗野的话——粗言;  挑拨离间的话——谗言。

十五种“别”

分手辞行曰:

“告别”;  握手告辞曰:

“握别”;

  拱手辞别曰:

“揖别”;  挥手告辞曰:

“挥别”;

  亲吻离去曰:

“吻别”;  叩拜辞行曰:

“拜别”;

  设宴送行曰:

“饯别”;  致谢告辞曰:

“谢别”;

  临别赠礼曰:

“赠别”;  前往送行曰:

“送别”;

  离别留言曰:

“留别”;  丢开离去曰:

“抛别”;

  不愿分别曰:

“惜别”;  长久分别曰:

“阔别”。

二十个“之交”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称“八拜之交”;交友不嫌贫贱的称“杵逆之交”;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

 

唐诗宋词妙句之最

唐诗宋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很多句子让我们拍案叫绝,流传千古。

唐诗宋词中的很多诗词绝句中蕴含着妙语之最,且意味无穷:

最开心的事——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难找的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寂寞的时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碳车辗冰辙。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最穷的女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最大的额头——未出庭院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最恐惧的地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最无才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最多的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孤独的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最悠闲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勇敢的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最不安分的女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最忙碌的人——城头铁鼓声又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最有计谋的士兵——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最有志气的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最孤独的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最美的女人——回媚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最高的危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远的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醉得最死的人——昨夜风急雨骤,浓睡难消残酒。

酒量最大的人——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爬得最高的人——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脸皮最厚的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离家最久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被风吹得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书的知识

开本:

开本指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一张全开的印刷用纸裁切成多少页。

常见的有三十二开(多用于一般书籍)、十六开(多用于杂志)、六十四开(多用于中小型字典、连环画)。

版式:

即书籍的规格式样,包括开本、排式、版面、插图等。

版本:

指某种书不同的本子。

有的书一出版就有几种形式;有的书在出版后,由于进行修改,再印时改变了原来的版本。

版次:

第一次出版印刷的书写有“某年某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这叫初版,如内容不变动,第二次印就注明第一版第二次印刷,这种书叫重印书。

如第三次印刷发行时内容经过重大修改,版次就要重新算,要称为:

“第二版第三次印刷”。

版权:

即版本的所有权,印于书籍的正文前后或封底。

其它出版社不可随便翻印。

字数:

不管书中标题多大,插图多少,都按横格字数乘每页行数乘总页数求出全书字数。

若全页都是照片或插图,则不算字数。

印张:

它说明印这本书需多少纸张。

因为一张纸可以两面印,所以两个印张才算一个全张。

一令纸是五百张,一千印张就是一令纸。

印数:

指一种书所印的累计数。

如某种书在第三次印刷时,印数为“27001—47000'’即表明前两次已印过27000册,这次从27001册算起,又印了20000册,累计数是47000册。

珍本:

即珍贵的书籍或文学资料。

如罕见的革命文献、极有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等。

珍本贵在“难得”。

如汉译《共产党宣言》的版本很多,但20年代党在上海建立的人民出版社印行的版本,已非寻常可见,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从版本学角度看,当推为“珍本”。

抄本(写本):

手抄的书籍。

现存最早的抄本书是西晋元康六年写的佛经残卷,因为当时尚无印刷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卷帙浩繁,一时难以刊刻;小说《第二次握手》曾因十年动乱不得发表而传抄一时。

抄书常因系名家手迹,接近原稿,保存完整等原因,十分珍贵。

如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保存篇章较多,原稿却散失一半,因而它成为今天刊印该书的一种主要依据。

孤本:

是仅存一本的图书。

也包括仅存一份的某书的某种碑刻的旧拓本和未刊刻的手稿等。

现存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我国唐代(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卷子,就是孤本。

又如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明末清初小说《后水浒传》,就是以大连图书馆藏孤本整理刊印的珍中之珍,因其极其稀有而价高百倍。

影写本:

覆在原书上影写成的书本。

用质薄而坚韧的纸张,蒙在所据底本上,照其点画行款,一笔不苟地描写,酷似原本,非常精细。

套印本:

几种颜色套印的书本。

最早为朱墨两色套印,明代以后发展至三四色,乃至五色。

百衲本:

用不同版本的残卷零页配合或汇印而成一部完整的书本。

百衲取僧衣破敝补缀之称。

原本:

第一次写成或刻成的书本。

是对增订、修改和重刻、改版而言。

副本:

同一书籍抄出的复本;同书同一来源的另一本子,亦称副本。

是对正本而言。

过去藏书家得一罕见图书,依样重写,也作副本。

今亦指国家对内对外的文件的正式签署本的复本。

别本:

同书的另一来源的本子,也称“异本”。

节本:

指图书经删节后印行的版本。

洁本:

某些有参考价值的书刊需重印,但其中有些淫秽、荒诞的词句或章节,在重新审订时,将其删去后印行的版本。

古人写作的体例

著作:

古称“作”,按照古代的要求,“著作”是专指创造性的文章而言的。

前人没有阐发过或没有记载过的,第一次出现的文章或书籍,才算是“著作”。

编述:

古代称“述”,是在许多可以凭借的资料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制作的文章,这便是“编述”,有如现在的“改编”。

孔子的“述而不作”的话,就严格区分了这两种体例。

抄纂:

是资料的汇编,古人叫“论(LUN)”。

“论”的本字应是“仑”,是排列、编纂成辑的意思。

中国书籍装帧的演变

中国书籍装帧的历史是漫长的,不同时代的书籍装帧和名称也不同,按历史顺序,可分如下几种:

编:

秦汉时期的书籍主要是简策,材料是竹片或木板,用牛皮索编串成册,名之为“编”,或叫做“篇”。

卷:

比简策稍后一点的书籍叫帛书,是写在纺织品上的,每一篇帛书加轴后卷成一卷,用细丝绳捆扎,故而取名为“卷?

汉末至唐代,纸写的书籍的装帧仍然是“卷”。

蝴蝶装:

宋、元时期出现了活字印刷,装帧也向前跨进。

这种方法是,将印好的书页反折,字面相对,再把中缝的背口粘连,外面包上硬纸皮。

这样装帧的书,打开时犹如蝴蝶展翅,故而得名“蝴蝶装”。

线装:

这是明朝中叶出现的书籍装订方法,即“将印页以中线折正,理齐书口,前后加封面,切齐毛边后,打眼,用线穿订。

这样装钉的书叫“线装”。

平装、精装:

近代,随着机器印刷的传人,外国的书籍装订方法也为中国人所仿效,这种书籍装帧被称之为“平装”、“精装”。

现在,除了若干古书再版或影印采用“线装”,以表示其古朴,其他的书籍多是采用“平装”或“精装”。

史书的种类

正史:

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杂史:

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别史:

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野史:

有别于官撰正史的私家编写的史书。

稗(BAI史:

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

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