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9652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鲁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③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3.环境战略

(1)环境现状:

目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措施:

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4.稳定战略

(1)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①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

②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知识点一

我国的人口与资源战略

1.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战略

人口问题

主要表现

战略措施

人口众多

人口数量庞大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较快

人口素质较低

残疾人口数量庞大

发展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科教兴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人口结构

不合理

少年儿童所占比重仍然较大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养老体系,继续控制人口数量,大力发展经济,拓展就业渠道,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的人工选择,消除性别歧视

新增就业人口数量多、就业压力大

人口老龄化日渐突出

近年来新生婴儿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人均自然资源

占有量少  

人均耕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不及或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一半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贫困人口多 

我国没有稳妥解决温饱的人口数量较多,绝大多数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

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坚持开发式扶贫,实现共同富裕

2.我国的资源状况和资源战略

[对点演练]

下图为我国某年末人口统计资料(单位:

万人)。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

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

2.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医疗、就业压力大  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

解析:

1.C 2.A 第1题,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因为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增长,因此老龄人口增加快。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仍偏低。

第2题,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新增人口的绝对数量庞大,给教育、医疗、就业等造成较大压力。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7亿亩。

人均耕地仅有1.39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

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

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

材料二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2)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3)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

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题,明确题干“耕地比重小”即耕地在土地构成中所占比例小这一关键信息。

(2)题,过度抽取地下水易导致地面塌陷,草场超载导致草场的退化,但这些与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没有直接关系。

第(3)题,读图明确生态退耕即退耕还林、草、湖等,其影响应从林、草、湖三方面分析。

答案:

(1)B

(2)B

(3)生态退耕还草,有利于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退耕还林,有利于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有利于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知识点二

我国的环境战略和稳定战略

1.我国的环境危机和环境战略

改革开放后,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使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旧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已势在必行。

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影响和整治措施分析如下:

2.我国的稳定战略及实施原因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稳定的发展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稳定应包涵经济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基本分析思路如下:

[对点演练]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1~2题。

土地资源构成图      土地利用结构图

1.该地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2.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1.B 2.B 第1题,从土地资源构成图可看出,该地宜林地比重最大,其次是宜牧地,再次是宜农地;

而从土地利用结构图中看出,该地耕地面积所占比重最大,而林地和草地比重较小,因此该地土地利用方式易导致水土流失问题。

第2题,为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是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C.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D.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4.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①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③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④多投入,多产出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3.B 4.A 我国经济和工业在建国后才逐渐进入大发展阶段,早期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淡薄,现在国家强化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节约资源的需要,也对环境保护、建设和减轻污染有重要作用。

2014年中国总人口达到13.678亿人,比上年增长5.2‰。

据预测,2015年至202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增长期,预计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5亿,2025年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据此回答1~3题。

1.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最关键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D.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2.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人口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自1978年以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压力已消除

B.我国人口结构较合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只在上海等大城市存在

C.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D.我国人口战略的重中之重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

3.今后,我国人力资源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就业压力大 ②养老负担重 ③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④数量短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A 2.C 3.A 第1题,庞大的人口规模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就业、经济发展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控制人口数量是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键措施。

第2题,虽然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但人口基数大,人口压力依然存在,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不只在上海等城市存在,我国人口战略的重中之重是控制人口数量。

第3题,未来我国在人口方面将面临:

总人口规模、就业人口规模、老龄人口规模三个方面的巨大压力,所以就业、养老负担等问题也会随之出现。

农作物秸秆曾经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现在,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

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  )

①人口战略②资源战略

③环境战略④稳定战略

C.③④D.①④

5.图示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

A.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B.增加就业机会

C.减少大气污染

D.推动循环经济

4.B 5.C 小麦秸秆打捆集中回收后作为饲料出售,与秸秆作为生活燃料相比,减少了大气污染,节约了资源。

绿色电力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将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

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电力的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且不需要消耗矿物燃料,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选项中全属于绿色电力的一组是(  )

A.火电、水电

B.太阳能发电、小水电

C.潮汐能发电、矿物燃烧发电

D.风电、生物能燃烧发电

7.目前,我国发展绿色电力的瓶颈主要是(  )

A.公众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

B.缺少发展绿色电力的技术

C.绿色电力的设备落后

D.发展绿色电力的资源不足

6.B 7.A 第6题,抓住绿色电力的含义“发电设备将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电能”,火电、矿物燃烧发电、生物能燃烧发电不属于这一范畴。

第7题,公众环保意识不强是我国发展绿色电力的瓶颈。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中国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图所示。

(1)据图分析,今后人均占有粮食在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中________曲线在大幅度上升。

(3)图示中自然资源在________。

(4)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人均占有粮食和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却在大幅上升。

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就必须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健全法律、法规等措施。

(1)减少 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增长幅度小于人口增加的幅度。

(2)污染

(3)减少

(4)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

制定法律、法规严格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言之有理即可)

9.甲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等高线单位:

m),乙图为该地区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农业用地分布状况是:

200m以上是林地、200m以下是耕地,这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遵循了____________原则。

(2)该地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最应该做何调整?

理由是什么?

(4)目前,该地正试点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其生产结构如乙图所示。

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审题、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答题。

(1)题,据材料分析可知,不同高度农业用地不同,体现了因地制宜原则。

(2)题,注意题目中关键信息:

“华北”、“有利”和“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方面分析。

第(3)题,因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减少水田面积,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第(4)题,可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方面回答。

(1)因地制宜

(2)地形平坦、雨热同期、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3)减少水田面积。

华北地区水源不足。

(4)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持土壤肥力;

增加农民收入;

市场适应性强;

减少农业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