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028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 鲁教.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鲁教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

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各国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发展只是条件,社会发展才是目的。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1)代际公平:

指时间上的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代内公平:

指空间上的公平,包括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

2.持续性原则

(1)制约因素:

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2)核心: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首要条件:

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共同性原则

(1)措施:

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表现:

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

(1)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目标及承担责任存在差异。

(2)特点:

①发展中国家:

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②发达国家:

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温馨提示]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

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1.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1)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协调问题。

(2)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现已被广泛接受。

(4)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决议和文件,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5)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会议审议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提出了今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战略与措施。

2.中国在实施《21世纪议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取得了初步进展,主要有:

提出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等。

[教材P36活动]

1.中国、日本、加拿大三国的环境标志的设立共同围绕环境保护展开,同时结合各自国家特色进行了图案设计。

中国环境标准图案由青山、绿水、太阳及十个环组成。

环境标志的中心图案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日本生态标志图形以双手拥抱着地球,象征“用我们的双手来保护地球和环境”。

手臂形成字母e,为“地球”(erath)、“环境(environment)”、“生态(ecology)”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字母,意味着对地球、环境、生态的保护。

另在标志上方书写“爱护地球”,下方则标明该环境标志的效用。

加拿大环境标志图形以一片枫叶代表加拿大环境,3只鸽子象征3个主要的环境保护参与者:

政府、产业、商业,标志伴随着一个简短的解释性说明,解释标志为什么被认证。

2.略。

[教材P38活动]

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为例:

可以从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成因(包括工业生产类型、工业布局的位置、城市距离、管理体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措施,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保护或生态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可以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投入及设备改造、资源及能源利用率、能源结构构成、环境污染治理、政府监督监管、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进行探讨。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大会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议程,系统规划了今后15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蓝图,设立了17大目标,169项子目标,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

(1)可持续发展包含哪些内容?

提示:

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目的分别指什么?

提示: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生态、社会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其基本内涵如下表所示:

地位

内容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条件

必要性

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

要求

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措施

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的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

生态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

就环境而言,主要是指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就资源利用而言,主要是指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

目标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追求产值、利润增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

生态、经济、社会共同持续发展(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增长

方式

粗放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消费

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

环境

意识

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价值

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环境

控制

先污染,后治理

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物

调控

手段

依靠市场经济自由调控

市场、以政策引导为主的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发展的时

间尺度

当代人的利益是最大需求

同代人,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原则及持续性原则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措施和必要性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上信息,判断图中b系统表示的是(  )

A.社会系统       B.生态系统

C.经济系统D.资源系统

2.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D.在可持续发展中,人的管理调控起到核心作用

解析:

1.C 2.D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b、c分别是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

第2题,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大力发展经济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保持负增长,以减轻社会的压力

D.在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开垦丘陵、山地地区的荒坡,发展立体农业

B.退耕还林、还草,排干沼泽,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C.为减少“赤潮”的发生,沿海地区实行休渔制度

D.保护人工绿洲生态系统是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解析:

3.D 4.D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休渔制度是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之一,赤潮主要与海水污染有关。

———————情景导入先思考———————

《礼记·月令》记述上半年孟春正月到季春六月均有保护林鸟兽龟鳖等生物资源的禁令。

从孟春“禁止伐森,毋覆巢……”,到仲春“毋竭川泽,毋漉陂坡,毋焚山林”,再到季夏“树木方盛,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

从《礼记·月令》看,几乎每个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有明文规定。

《礼记·月令》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提示:

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核心要点掌握好———————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案例

资源分配在时间(代际)和空间(代内)上应体现公平。

代际公平——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代内公平——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其他物种之间是平等的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各国都有发展权;优先消除贫困

建立自然保护区:

我国“八五”期间扶贫攻坚计划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保持适度的开发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

伏季休渔;牧场轮封轮牧

国家和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这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

必须共同行动,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来共同推进全球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不同,可持续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同

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世界银行为我国荒漠化治理提供贷款

———————方法技巧很重要———————

1.如何区分持续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前者是强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后者是强调资源与环境发展的持续性,后者是前提,前者是目的,因此持续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2.如何区分共同性原则与阶段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主要侧重于“共同”—跨国界的问题和共有的资源;阶段性原则侧重于不同性质的国家处于不同的阶段。

———————应用体验不可少———————

英国某公司打算在印度孟买建一化工厂。

据此回答1~2题。

1.这一思路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

2.这种行为最主要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解析:

1.B 2.A 英国是发达国家,而化工厂属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英国在印度建化工厂,会把污染转嫁到印度,有害环境,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3~4题。

3.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地域性原则

4.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解析:

3.C 4.D 由图可知,该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形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情景导入先思考———————

在环保部宣教中心主办的全球环境热点点评会上,多位生态环境

领域专家表示,虽然全球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的决心更加明朗,绿色发展新理念将引领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工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采用怎样的发展途径?

提示:

工业上应发展清洁生产;农业上应实行循环经济。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

项目

含义

循环经济

①资源得以再生;②综合效益突出;③实现良性循环

循环经济的途径

工业

清洁生产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农业

生态农业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公众参与

只有公众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付诸行动,人类才能真正地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例如,工厂实行清洁生产;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采用节水措施;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以节俭为荣。

———————应用体验不可少———————

广西“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在糖业、石化、建材、铝业、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快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区。

据此完成1~2题。

1.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D.清洁生产

2.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解析:

1.D 2.B 第1题,在循环经济模式的要求和指导下,工业生产应实行清洁生产。

第2题,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行为。

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此图所反应的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是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工具

B.骑自行车可以更好地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C.使用自行车可以节约时间

D.使用自行车可以有效地控制废气的排放

4.私家车增多后,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

①噪声污染 ②酸雨加重 ③臭氧层的破坏 ④空气中的固体悬浮微粒增多 ⑤交通堵塞

A.①②⑤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3.D 4.B 第3题,此图为环境公益广告,其目的是:

倡导人们出行多使用自行车,从而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第4题,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是:

固体悬浮微粒、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物质。

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所致;交通堵塞是城市交通问题,并非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判读

[经典图示]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

[信息解读]

1.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

该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

2.该复合系统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3.该复合系统中,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经济系统产生的生产废弃物又回到生态系统中去;生态系统为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提供环境资源;社会系统产生的生活废弃物又回到生态系统中去;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

[演练冲关]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回答1~2题。

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①大量消耗资源 ②大量排放污染物 ③科教投入不足

④人口增长缓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①社会保障建设 ②经济基础建设 ③农业基础建设 ④生态与环境建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1.A 2.D 由图可知,2010年生态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较低,结合选项即可推出其代价是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放污染物。

要保障各支持系统的协调发展,需加强资源、农业、污染、生态方面的建设。

3.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是基础,________是条件,________是目的。

(3)生态的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________相协调;经济的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________,改变传统的________模式,实施________生产和________消费;社会的持续发展强调要以________为目的,与________相适应。

(4)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代表下列各地理事物的数字填入图中各括号内。

①工业产值、利润 ②工人、技术人员 ③铁矿石、煤炭 ④土地、水、空气 ⑤厂长、经理、车间主任 ⑥钢材 ⑦工业“三废” ⑧生活垃圾

解析:

此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及其相关知识的运用。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是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又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得以永续的发展。

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个综合的概念,它的丰富内涵可概括为三点:

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答案:

(1)人的管理调控 生活废弃物 生产废弃物 劳力、科技

(2)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

(3)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 生产和消费 清洁 文明 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

(4)

读可持续发展三种内涵的关系图,回答1~2题。

1.关于可持续发展三种内涵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C.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D.三者互为基础和条件

2.分析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

B.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

D.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解析:

1.B 2.D 第1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第2题,退耕还林一方面具有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具有生态效益,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

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4.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B.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

C.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

D.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麦田

解析:

3.A 4.C 第3题,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实现了循环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利于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第4题,图中农业生产活动只是增加了农户的生活能源,沼渣还田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但不能显著增加粮食产量。

在全球气候防治中,发达国家应正视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加大减排力度,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支持。

据此回答5~6题。

5.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支持应该是(  )

A.资金、技术支持B.改善能源结构

C.接纳搬迁人员D.提供救援物资

6.发达国家应正视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加大减排力度,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支持。

这句话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共同性B.持续性

C.公平性D.阶段性

解析:

5.A 6.D 第5题,发达国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

第6题,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7.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与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应正确的是(  )

①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持续性原则 ②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共同性原则 ③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持续性原则 ④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公平性原则 ⑤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高效性原则 ⑥2008年“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持续性原则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③⑤D.①④⑥

解析:

选D 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原则。

主题①和⑥体现了持续性原则;主题②和④体现了公平性原则;主题③和⑤体现了共同性原则。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

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8~10题。

8.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9.我国下列省份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A.青海省B.上海

C.广东省D.河南省

10.图示生产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