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13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doc

附件2: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主持人 :

胡英        

主持单位: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通讯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鄞县大道东段888号        

邮政编码:

315100        

联系电话:

0574-88223087        

传真:

0574-88222711        

电子邮箱:

hypipi@        

合作单位:

浙江康恩贝药业负责人:

朱跃萍 

浙江大学负责人:

梁文权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教育厅

二○○四年二月制

一、简表

项目名称

基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项目

起止年月

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

姓名

胡英

性别

出生年月

1970,12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硕士/中国

所在学校

学校名称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邮政编码

315100

电话

0574-88223087

通讯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鄞县大道东段888号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2003年6月至今

药剂学

本校大专生

6学时/周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6月至今

药剂学实验/实训

本校大专生

平均6学时/周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6月至今

技能鉴定培训

本校以及社会学员

8学时/次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6月至今

执业药师考前培训和继续教育

社会学员

24学时/次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2007.12~2009.12

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实验中心建设”

2004~2006

宁波市科技局青年基金:

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基因给药系统的研究

2006~2008

宁波市科技局社会与农业发展攻关项目:

α-细辛醚经皮给药贴片的开发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7

4

2

1

0

0

3

1

主要成员

不含主持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崔山风

1963.6

副教授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理论内容设计

陈电容

1956.4

副教授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调研

夏晓静

1981.5

讲师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内容设计

张立飞

1978.9

讲师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教学

钦富华

1981.11

助教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实训内容设计

吴惠芳

1964.10

高级工程师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实训

教学

主 要 成 员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2

2

2

单位:

浙江康恩贝药业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朱跃萍

1964.11

高级工程师

浙江康恩贝药业

校外实习指导

单位:

浙江大学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梁文权

1945,1

教授

浙江大学

组织指导

单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二、立项依据:

(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作为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育,其社会地位是面向经济建设、服务于药学及相关行业、满足市场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根据劳动力市场要求,找准位置,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从功能定位上而言是需要培养适合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为应用技术、智能操作和高技能型的高级“蓝领”;从层次上而言是大学专科层次。

明确这些定位,作为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所培养的是面向药品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主要特征。

国务院2005年35号文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提出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

需要我们高校教育围着市场转,专业建设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的“三转方针”。

现有的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的模式不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传统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为本科药学的压缩版;学科化痕迹严重,注重知识,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脱节,就业竞争力降低;教学体系主要采用“三段式”;教学基本建设不能满足人才能力培养,教学设备落后,专业课程教材缺乏应用性、职业性、综合性和适应性,就业观念落后;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工作量超负荷,缺乏一支经验丰富,熟悉专业技能的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课程定位不够明确,不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差,教学资源不够完善,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教学过程三个关键环节。

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行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确定该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需求,重新制订课程体系,建立更符合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依托医药行业建立完备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开发配套的适用教材,最终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A、改革内容

根据药物制剂职业岗位需求,明确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依托医药行业、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以岗位任务为引领构建课程结构,以实际工作为情景实施真实教学。

从课程定位、目标、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资培养等七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1)以够用、必需为原则进行课程改革,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按照岗位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建设,在课程重组的基础上重新制订理论课程体系,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2)建立相对独立、针对岗位基础技能要求、配合理论学习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多功能型、基地型的实验室,重新开发或完善实验内容,并编写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将实验、实训教师从理论课中剥离,同时培养或从相关企业引进业务素质高的专业实验、实训教师。

3)以提高实际专业技能为重点,建立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交替机制,教学完全按照行业规范来进行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保证学生职业基本职能与药物制剂行业发展前沿需求相结合,真正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

4)根据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强调“确保学生至少在半年时间到企业和用人单位实习”精神,确实做好学生实践环节,努力提高药学类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以行业、企业的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信息链之间的关系模拟不同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双重身份,主动融入到企业之中。

5)从高职高专教育目标出发,强化岗位适应性,采用理论模块教学和综合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按知识、能力、素质设计课程内容。

6)从双证书教育目的出发,以职业技能考试为目的,教学、培训、辅导高职学生的学历教育和从业资格考试教育,使学生毕业后拥有毕业证,技能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

7)与药厂或医疗用人单位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8)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

9)拓宽学生实践渠道,扩大与相关企业共同建立互利互惠的生产实习基地,确保各生产岗位的技能训练。

B.改革目标

建立一个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生产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C.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根据药物制剂专业职业岗位,剖析工作岗位,确定工作任务。

2)根据工作任务拟定课程内容、完善教学资源。

3)提升学院派教师的行业工作经验。

4)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5)完善现有的实训条件,建立功能上真正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训基地。

通过与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我校的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相关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共同设置课程内容,完善教学资源。

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A、实施方案:

医疗营销企业

制药企业(主要)

医疗服务机构

学校

专业设置

课程设置

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课程设置

课程定位

制药企业

医疗营销企业

医疗服务机构

处方分析

药品生产

质量控制

存储养护

药品销售

用药指导

处方调剂

存储养护

用药指导

课程目标

理论知识教学

思想教育

实践能力培养

取得相应技能证书

课程内容

基本设计思想是以各岗位群工作任务为引导,工学结合,够用为度

其他素质培养

教学资源

理论学习资源

实验实训资源

教学指导文件

教学实践文稿

实验实训教材

仪器使用指导

参考书籍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

多媒体教学

案例教学

自学

讲座报告

现场教学

教学评价

理论课:

多元化

实践课:

企业化

平时作业

探究性学习

企业工作任务制的考核标准

企业模式填写操作记录

技能鉴定考试

师资培养

校内

校外

教研活动

校内培训

科研

企业实践

学术交流

深造

闭卷

B、实施方法:

1.通过深入调研,了解药学行业对毕业学生核心技能的需要,剖析其工作任务,明确相关岗位群的知识要求,确定理论教学的内容、要求和目标,完善教学资源,优化教材建设,以必需、够用为度。

2.深入调研,明确药物制剂各行业相关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确定实践教学体系

1)建立相对独立的能连接理论知识和专业及生产技能训练的实验教学体系,组建功能型、基地型的多学科一体实验室,开发和确定实验、实训内容体系,并修改配套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及进程表,建立一支熟悉相关岗位技能、经验丰富的专业实验、实训教师队伍。

按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要求,分层次、分功能模块的对原有实验室进行重组和改造,分层次的选择、开发、确定实验项目和内容,适当保留验证性实验,逐步增加和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并改革原有“三段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合适的多媒体演示实验课件,对某些条件不足或设备原因等难以大规模开展的实验则配以虚拟实验室,在电脑上模拟操作完成。

2)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药房,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3)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联系、确立一批生产实习基地。

4)实践指导教师从理论课中剥离,同时培养或从相关企业引进一批业务素质高的专业实践指导教师。

3.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并行。

4.改善教学评价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元化评价;实践课采用企业化评价。

5.明确医药行业从业人员须具备的专业和道德素质,建立以医药行业职业道德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学体系。

6.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包括质量评价和必要的激励机制,使整个课程体系能有序、高效、经济的运行。

7.按新的教学理论体系组织教学(试行)。

8.总结、完善,通过鉴定,加以推广。

C、具体实施计划:

1)调研:

2008年12-2009年2月。

2)建立专业的实践教师队伍:

2009年3-4月。

3)分析调研结果,确立理论课程体系,开发和完善实验、实训内容体系:

2009年4-7月。

4)进行配套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

2009年6月-2010年2月。

5)完善功能型、基地型的多学科一体实验室及功能型实训室:

2009年8月-2010年4月。

6)建立新的管理制度体系:

2009年12月-2010年2月。

7)教学方法改革及培训:

2010年2月-2010年8月。

8)按新的教学体系组织教学(试行):

2010年9月-2011年7月。

9)初步总结、完善:

2011年8月。

10)再次试行:

2011年9-12月。

11)总结、完善→鉴定→推广:

2011年12月。

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成果:

论文3篇。

范围:

本校的药物制剂技术专业;

同时其课程体系还可推广到相关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学生;

而其理念、教学体系和实践经验则可为各高职高专院校借鉴。

受益学生数:

直接受益学生数约1300多人(我校药物制剂专业年招生约

400多人,三年制);

间接受益学生数约6400人(我校学生总规模约6400人)及其他相关学校学生。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以药物制剂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引领,按照岗位实际需要进行课程设置,使课程内容更贴切于学生就业的需要,该课程体系在药学相关院校中具有推广性和普适性。

2、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该教学方式使校内仿真教学与校外实际环境教学相结合,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4、该课程设置的评价手段多元化、技能化。

四、教学改革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抓课程建设、抓教材规范,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其中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中《药事法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医药基础》、《药剂学》巳被列为浙江省精品课程,《药用基础化学》教材建设、《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获得宁波市第五届高校教学成果奖;以我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专职教师为主编写的《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法》为省级重点建设教材,有7名教师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高职高专药品类教材主、副编,有11名教师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药品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主编,同时主持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9项,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9项,在各级、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教研论文56篇。

同时还参与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11项。

目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已与浙江海正药业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两届;与浙江新昌制药厂开展“准员工”培养学生两届,所有的这些尝试均取得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学校现在正在与省内知名的药厂进一步尝试“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进一步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使工学结合成为成为实处。

2.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1、我校现有与药学类相关的专业有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医药营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医药方向)、经济信息管理(医药方向)、国际贸易实务(医药方向)、药学专业(药房方向)等11个药学类相关专业,其中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学校在这几年的建设发展,已形成以药学类专业为主体,相关专业领域为延伸的专业群,服务领域基本覆盖整个医药产业链,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2、我校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医药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专业培养方案已试行了八年,无论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还是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及其运作管理上均有了相当的基础和经验积累,并且已在逐步实行各项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已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

3、对医药行业的相关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为熟悉,已培养了一支经验较为丰富的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队伍及教学管理队伍。

4、目前已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近150家,基本含盖了我省较大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及各级药品监管机构。

5、再加上本校领导一贯重视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旧思想所带来的弊病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改革的决心和要求,并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包括经费、人员及后勤保障。

6、我们已进行了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课程重组、教学方法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改革与实践活动,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已初步建立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医药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正在试行中。

(a)已基本明确相关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并初步建立了能基本与之对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b)现有理论课程体系基本符合实践教学的需求。

(c)初步建立了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层层递进、围绕岗位技能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d)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课程重组有:

在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基础上重组的《药用基础化学》;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基础上重组的《医药基础》;在基础生物化学、生化药物学、生化制药工艺学的基础上重组的《生物化学与生化药品》;在现代生物工程、组织与细胞培养、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和生物制药工艺学基础上重组的《生物药品制备工艺学》;等等。

3.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

1)胡英:

参与:

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创新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海正”教学班培养”;

“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浙江省自然基金:

基于荧光显像术的非病毒类载体在细胞内转运机制研究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药剂学》

横向科研项目:

双氯芬酸钾片稳定性改进(康安贝药业有限公司)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水针剂处方筛选及稳定性试验(宁波三生药业有限公司)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GnRH水针剂处方筛选及稳定性试验(宁波三生药业有限公司)

主持:

浙江省高职高专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实验中心建设

宁波市科技局青年基金:

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基因给药系统的研究

宁波市科技局社会与农业发展攻关项目:

α-细辛醚经皮给药贴片的开发

宁波市科技局自然基金:

脉冲式乙肝疫苗纳米输送系统研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基因载体的研究

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计划资助项目:

槲皮素包合物-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

横向科研项目: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水针剂处方筛选及稳定性试验(宁波三生药业有限公司)

2)崔山风:

主持或参与:

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新产业形势下基于行业依托的生物制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省教育厅省级新世纪教改项目:

高职高专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甬教科规办:

医药类高职高专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构建以学分制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的探讨

省教高科:

加盟式零售连锁药店的效益研究

省教科规办:

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横向科研项目: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GnRH水针剂处方筛选及稳定性试验(宁波三生药业有限公司)

3)陈电容:

主持或参与:

浙江省教育厅:

首届高校省级教学团队:

生物制药技术教学团队

糖尿病大鼠脑内胰岛素与谷氨酸脱羧酶代谢的研究

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端粒酶活性与长度变化的研究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规划项目: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精品课程:

《生物化学与生化药品》

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医药(制药)人才培养模式及基地建设研究

4)梁文权:

中国药学会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药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

浙江省卫生厅新药评审委员

浙江省海洋渔业局专家委员会委员

《药学学报》、《儿科药学》、《医药导报》、《中国实验方剂学》、《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抗感染药学》编委、《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副主编。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微粒给药系统的结构与药物的生物转运

以水凝胶为基质的疫苗脉冲给药系统研究

基因给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水包油包纳米亚微乳的设计及其细胞内动力学研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高效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的研制

口服疫苗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

主要横向:

依西美坦片与胶囊长澳公司

抗爱滋病药片与胶囊华联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