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雕塑解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20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雕塑解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艺雕塑解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艺雕塑解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艺雕塑解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艺雕塑解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艺雕塑解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艺雕塑解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雕塑解剖.doc

《艺雕塑解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雕塑解剖.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雕塑解剖.doc

(一)人体造型解剖学在研究中的规定

人体区分为:

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四个部分。

标准的解剖学姿势的规定是:

全身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脚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分类:

可动关节(肩关节、髋关节、四肢关节等)

不可动关节(头骨的几大关节、肋软骨结合、骨盆结合,

骶尾椎愈合等)

六大关节:

肩、肘、膝、髋、腕、踝关节

关节的类型:

鞍状关节,球窝关节,轮转关节,滑车关节.

鞍状关节:

可作屈、伸、收、展和环转等运动。

分布在拇指的腕掌关节。

球窝关节:

主要做屈、伸、收展运动。

分布在肩关节、髋关节、掌指关节。

轮转关节:

可作旋转运动。

分布在尺骨、挠骨近侧,环枢正中关节。

滑车关节:

主要作屈伸运动,分布在肘关节、膝关节、指关节。

形态:

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

长肌:

收缩时肌肉明显缩短,可以引起大幅度的运动,多见于四肢。

短肌:

短而小,具有明显的节断性,收缩幅度小,多见于躯干深层。

阔肌:

宽扁呈薄片状,多见于胸腹壁,除运动功能外,还兼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轮匝肌:

主要由环形的肌纤维构成,位于孔裂的周围,收缩时可以关闭孔裂。

构造:

肌腹、肌腱

肌肉按生长位置分:

表情肌(大部分位于头部,有的肌肉起止点附着在皮肤组织上)、骨骼肌(起止点都附着在骨骼上)两大类

头部骨骼对外形的影响,正常的五官结构分析,肌肉结构对表情的作用等。

头部的造型骨点分析分析

人体头部的骨骼总称为“颅”,颅的构成骨骼称为“颅骨”。

颅骨是构成人体头部外形的形态基础。

对颅骨的研究主要是

(1)颅的构成方式

(2)颅面上的造型骨点

颅骨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不规则的扁骨构成,但能直接构成颅外形的骨只有14块。

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接而形成许多空洞,容纳、支持和保护脑、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下颌骨与脑颅间组成关节,舌骨存在于颈肌群内,借助韧带和肌肉连接颅.

颅在部位上可分为脑颅与面颅两个部分,颅骨是头部骨骼的总称.头的后上部分诸骨围成颅腔,容纳脑,称脑颅.前下部分为面部支架,故称面颅.它们通常以经过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分界线,线以上为脑颅,线以下为面颅.

成人的最大矢状缝(颅的前后最长度)约为颅的高度,颅的宽度约为颅高的2/3,相当于手掌的长度。

呈球形。

由八块骨组成。

其中成对的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有枕骨、蝶骨、额骨、筛骨,上述这些颅骨之间,依靠锯齿状缝合相互连结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它们构成容纳脑的颅腔的卵圆形。

面颅

呈楔形,位于脑颅的下方,由十五骨块组成。

其中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等;不成对的有梨骨、下颌骨和舌骨等,形成面部轮廓,并围成了眼窝、鼻腔、口腔三个孔。

颅面上的造型骨点

颞线、顶结节、额结节、眉弓、框上缘、额颧突、眉间、外耳门、颞颧突、颞窝、下颌窝、乳突、枕外隆凸、颧骨颊面、鼻骨、上颌体、犬齿窝、颏隆凸、颏结节、下颌斜线、下颌角、下颌底。

女性的头部与男性的头部比较,女性稍小于男性,脑颅也稍大于面颅,头部骨骼除额结节外,其余骨点都没有男性明显。

此外,女性皮下脂肪丰富,下颌角转折平缓,下颏较尖,面部形体浑圆,线条柔和。

男性的头部通常大于女性的头部,脑颅与面颅各占二分之一。

面部凹凸变化明显,并隐约露出肌肉痕迹。

额头平直后倾,眉弓突出。

下颌骨宽而方,下颌角转折明显,颏结节、颏隆突突出。

喉结节明显现于皮下,脸部线条给人以方正刚直之感。

.头骨外轮廓的转折点

半侧面:

额丘.眉弓.颧突.颏隆突.颏结节.下颌角.乳突.顶结节。

正面:

冠状缝合、顶结节、颞线、颧弓、下颌角、颏结节。

侧面:

顶结节、枕结节、乳突、下颌角、颏结节、颏隆突、齿槽、鼻根、眉弓、额丘、冠状缝合。

.眼的外形结构

眼的外形是由眶部、眼球、眼睑三个部分组织结构构成。

眉的外形结构

眉分上下两列,生长在眶上缘周围,眉内侧大部分生长在眶下部,外侧1/3生长在眶外侧。

眉的内侧略直,外侧呈弓状。

女性的眉呈弧形,男性的眉方直,由眉头、眉峰、眉尾三部分。

耳的外形结构:

耳分内耳和外耳两部分,外耳显于外形的部分称为“耳廓”。

由软骨和肉质构成,软骨(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等组织构成)形成了耳廓前侧的突起部分。

耳窝是耳廓凹下的部分(耳舟、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

颊的外形:

是口腔侧面的组织部分,有较大的弹性,位于颧骨之下,下颌底之上,口角至下颌支前缘之间。

包括颊肌、颧肌和部分咬肌。

有较厚的脂肪体,婴儿期发达丰满,退缩时颊部凹陷皮肤松弛,是颜面重要的造型部位.

头部肌肉,从其作用来看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两大类.表情肌又可分为颅顶肌和面部肌。

咀嚼肌:

作用于张嘴闭嘴的力肌,如咬肌、颞肌、颊肌。

这些肌肉和头骨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头的基本形体。

颧弓下面的空间由咬肌、颊肌填充。

表情肌:

是一些很薄的皮肌和五官结合在一起。

表情肌的作用是使眼、嘴开闭和决定面部表情。

颅顶肌主要由额肌、枕肌、颞肌组成。

颞肌:

位于颞窝,起自顶骨颞线,止于下颌骨的冠突尖及内侧面。

在外形上可构成颞窝皮肤隆起的变化,填充于颞窝。

额肌起点为帽状腱膜,止于眉部皮下组织与眼轮匝肌交错。

枕肌:

起于枕骨上项线,止于帽状腱膜。

额肌与枕肌的收缩方向都是向后方移行。

咬肌起于颧弓,止于下颌骨的咬肌

粗隆。

降眉肌、降眉间肌、皱眉及:

一般是共同参与表情变化。

皱眉肌:

位于额肌和眼轮匝肌的深面及眉间两侧,

降眉肌:

位于皱眉肌的内侧和降眉间肌的外侧。

降眉间肌:

位于眉间,是额肌的延续部分。

眼轮匝肌:

位于眶部周围和上下眼睑皮下。

起于内眼角邻近骨面上呈椭圆形紧贴于眶部骨面及眼睑筋膜。

止于外眼角的皮下。

口轮匝肌:

起于下颌骨上方骨面,口角附近的皮肤与粘膜,是颊肌,颏三角肌、颧肌、犬齿肌的延续不服,止于人中腱膜。

颧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皮肤,部分移行于口轮匝肌。

收缩时能上提口角向斜上方活动,是笑的表情主要因素。

颊肌(吹奏肌):

口角外侧的颊面,围成口腔侧面的主要肌肉结构。

起于下颌及上颌骨的底单磨牙,止于口角皮肤,部分移行于上下唇,混入口轮匝肌。

笑肌:

为浅层肌,位于口角外侧,颊肌上面。

起于咬肌筋膜,部分起于鼻唇沟的皮肤,集中止于口角的皮下。

上唇方肌:

位于口轮匝肌上方,眶下缘下方的骨面上,分三头分别区域眶下周围,三头大部分止于口上唇皮下、鼻唇沟和鼻翼两侧。

下唇方肌:

位于下唇下方,颏隆突的上方,起于下颌骨,止于下唇口轮匝肌及下唇皮下,同颏隆突共同围成“颏唇沟”。

鼻唇沟和颏唇沟:

在口周围有两条变化的曲线,称为鼻唇沟和颏唇沟,对表情的变化作用特别大。

鼻唇沟:

是由上唇方肌和颧骨的上颌突构成。

其走向,是从鼻翼上缘的鼻沟,绕至颧骨结节前,与口角外口轮匝肌相切,逐渐消失在颏三角肌上缘。

颏唇沟:

是由下唇方肌同颏隆凸构成。

其走向是由口的下唇下边缘向颏结节上逐渐消失。

躯干

2上肢带

又称“肩”遮盖着躯干的胸、背两侧外上端。

上肢带以锁骨、肩胛骨的区域为界。

3下肢带

又称为“髋”位于躯干的腹部和背部的下面,以髋骨的区域为界

脊柱的作是人体结构与运动的中心轴,重要的支撑结构。

它穿连着头、躯干、骨盆三部分,同时以颈曲、胸曲、腰曲、骶曲维系着人体的平衡,具有支撑体重、缓解震动的作用

脊柱的组成:

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构成。

颈椎:

七节胸椎:

十二节腰椎:

五节骶骨:

五块尾骨:

3-4块

椎骨的组成:

椎骨由椎体、椎弓两部分组成;椎体呈圆柱体,在身体的内侧,是脊柱的负重部分;椎弓在身体的外侧,呈弓形,上有横突和棘突,椎体与椎弓间形成椎孔;椎骨相互重叠形成椎管,内有脊髓。

横突在体表不明显,棘突自上而下排列成脊柱嵴,躯干向前弯曲时在背部中央明显可见,直立时背部潜伏成沟状凹窝

椎骨连接:

脊柱间由椎体、椎弓、棘突连接起来,椎体间的连接有椎间盘、纤维环、前纵、后纵韧带。

椎间盘在人体中起着衬垫作用,使脊柱能缓解各种运动所产生的震动与冲击。

椎弓间有黄韧带连接,并将椎弓间的空隙封闭。

脊柱的弯曲:

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颈椎、腰椎向前突,胸椎、骶椎向后凹;颈椎、胸椎弯曲徐缓,腰椎、骶椎弯曲急转,形成了”s”形曲线。

2)胸廓:

由胸骨、十二个胸椎和十二对肋骨组成

3)胸廓上宽下窄是人体中最大得结构,直接与脊柱相连,是胸部的轮廓骨骼,内有多层肌肉,脂肪及结缔组织。

是一个半硬的封闭空间跟一层层的肌肉紧密相依附,并在呼吸过程中承受压力。

4)胸骨下端为剑突,剑突外形呈窝状,称为“胸窝”。

5)胸骨上端为胸骨柄,胸骨柄具有多个结节,呈上宽下窄的结节状,即胸骨结节,胸骨结节显于外形是胸部的重要造型骨点。

6)颈部骨结构

7)颈部骨骼——颈椎、舌骨、喉软骨

8)舌骨位于下颌底内侧,带动舌和喉运动。

喉软骨位于舌骨之下,是形成喉结外形的因素。

9)肩部结构

10)上肢肩带骨结构:

包括锁骨、肩胛骨

11)下只带的骨骼结构:

由左右两髋骨构成

12)两块髋骨是人体骨骼中最大的扁平的骨头。

他们在前面相接形成耻骨弓在后面与骶骨相连接形成骨盆。

上端的扩大的浅浅的部分叫大骨盆,下端短短的、封闭的、弯曲的、窄窄的部分叫小骨盆。

它们一起将人体的重量传输给下肢。

每一髋骨由三部分组成:

髂骨、坐骨、耻骨。

孩提时代时这三部分是相互独立,成人(16岁)之后就融合在一起。

13)两侧髋骨在前方中线处以耻骨联合相互连接,再后方被骶骨分开,并与之形成骶髂关节。

两侧髋骨与骶骨、尾骨共同组成骨盆。

14)髂骨、坐骨、耻骨都有一部分参与形成髋臼。

15)髂骨:

在髋骨上部,呈开扇状,前有髂前上嵴,后有髂后上嵴,顶端有髂嵴,构成了骨盆的骨性特征。

男子髂嵴明显。

16)坐骨:

在髋骨的下部,向下垂直部分为上支,向前弯曲部分为下支,上支的前端与耻骨、髂骨共同合成髋臼。

上支下端有坐骨节结。

17)耻骨:

位于髋骨的前部,由软骨板连接,耻骨与坐骨围成闭孔。

18)骨盆是一个完整的环状骨骼,在体表上观察,它前面为小腹部位,后面为臀部。

既构成了躯干的重要体积又构成了下肢的整体,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桥梁。

19)骨盆的构成:

由骶骨、尾骨、左右髋骨(髂骨、耻骨、坐骨)构成盆状形体

20)骨盆像一个上大下小的盆,正面看髂骨翼像蝴蝶大翼,坐骨像蝴蝶小翼,耻骨是长出的弓。

髋骨侧面看像“8”字也像扭曲的“麻花”。

宽臼在“8”字大、小环交叉处。

21)男女骨盆的差异:

22)女性骨盆比男性阔而浅,造成女性臀部宽大的特点,从侧面看,女性骨盆的倾斜度明显大于男性,男性骨盆呈垂直状,女性骨盆呈后倾斜状,有明显的臀弯。

23)把躯干从肩部到大转子看成一个梯形,女性上窄下宽,男性上宽下窄,男性胸部较平,女性较隆起。

24)躯干肌肉

25)1颈部肌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斜方肌上角)

26)2胸部肌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27)3腹部肌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28)4背部肌肉(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

29)5臀部肌肉(腰大肌、髂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30)人体肌肉生成的繁简程度与其周围的骨骼的繁间程度成正比

31)躯干和肩、髋部造型肌肉

32)1.躯干造型肌肉结构包括:

颈肌、胸肌、腹肌、背肌四个部分。

33)颈浅肌群:

颈部两侧,有颈阔肌和胸锁乳突肌,

34)颈阔肌:

属皮肌,薄而宽,从口角、下颌延至胸部,位于颈部浅筋膜中。

起于胸大肌,止点在咬肌筋膜、下唇方肌、笑肌。

作用 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产生皱褶。

35)胸锁乳突肌:

下端有两个头,内侧头起至胸骨柄,外侧头起至锁骨内端的三分之一处,两头向上合为一个肌腹向外上1)颈部肌肉——颈浅肌群、舌骨上下肌群、颈外侧肌群三个部分。

36)方延伸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

 使头部左右回旋,前伸、后仰等动作。

37)胸锁乳突肌的外形,明显于颈部两侧,并将颈前外形分为颈前三角形与颈侧三角形。

38)舌骨上肌群:

舌骨上肌群在舌骨与下颌骨和颅底之间,每侧由四块肌构成既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39)作用:

上提舌骨,并使舌骨升高。

40)舌骨下肌群:

舌骨下肌群位于颈前部,在舌骨下方两侧,喉、气管、甲状腺的前方,每侧有四块肌。

既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41)作用:

下降舌骨和喉

42)斜方肌上角:

起至头部枕骨后下方,止于肩胛骨、肩峰、锁骨外端,收缩时头部后仰。

43)

44)颈部的体表特征:

锁骨上小窝、锁骨上大窝、“V”字形、”M”形、喉结。

45)胸大肌:

是胸部明显的肌块,它与上肢的三角肌共同连接躯干与上臂,使胸部上方变得宽阔,并构成胸部上宽下窄的梯形。

46)胸部造型肌肉结构

47)起点:

起于锁骨内侧二分之一、胸骨和第1——6肋软骨处。

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48)作用:

收缩可把上臂拉至身体以及人体向上。

女性胸大肌不明显(有乳房在上方)但收缩胸大肌时可引起乳房位置或形状的改变。

49)体表特征:

侧胸沟、乳下弧、中胸沟。

50)胸大肌的界限:

由锁骨、侧胸沟、中胸沟、乳下弧线划定了其界限.

51)胸部深层肌肉

52)胸小肌:

在胸大肌之下,起于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

53)作用:

拉肩胛骨向前下方,肩胛骨固定可上提肋骨。

54)前锯肌:

位于胸外侧,构成胸外侧造型的主要浅层肌肉。

起自第1——9肋骨外面,肌纤维向后穿过肩胛骨底面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其前侧大部分被胸大肌、胸小肌覆盖,只有下端露出4——5个肌齿,很象肋骨。

55)作用:

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使肋臂上举。

56)体表特征:

胸部外侧4--5个锯齿形的肌齿与腹外斜肌相交错。

57)胸部形态结构的综合分析:

58)胸部的外形特征,是人体胸部形态的构成基础。

在此基础上,胸大肌的外形及胸侧的前锯肌,起点和锁骨线、肋弓、肋下角、中胸沟、胸骨上窝、下窝等骨相与锯齿状肌线,形成了胸部外形的造型结构特征。

59)腹部造型肌肉结构

60)腹部肌肉连接胸廓和骨盆,形成了柔软的腹腔。

腹肌与背肌(骶棘肌)共同作用与腰部,可做屈、伸、回旋动作。

由于胸廓和骨盆的形状相对稳定,躯干在运动中形体改变最大部位要算是腰、腹部位。

61)直接构成外形结构特征的肌肉,主要有腹直肌、腹外斜肌。

62)腹直肌:

在腹部中央,呈扁平状,起于第5、6、7肋软骨及胸骨的剑突部位,肌纤维向下止于耻骨联合处和尺骨嵴。

63)

64)作用:

前屈脊柱,降胸廓,增加腹压。

65)

66)体表特征:

“腹中白线”、“腱划”、“腹侧沟”。

67)腹外斜肌:

紧贴在腹直肌两侧斜向生成,其里面有腹横肌、腹内斜肌衬垫,三层肌肉共同形成胸廓下端两侧与髂嵴之间的一块厚实的肌肉。

68)腹外斜肌起于第5——12肋骨的外面,共八个肌齿,上五个肌齿与前锯肌交错,肌纤维斜向下行,止于髂嵴。

髋骨髂嵴的前半部分为腹外斜肌的肉质部分,腹外斜肌的后半部分以薄薄的腱罩在腹直肌上面。

使腹直肌更明显。

69)作用:

使躯干前屈,侧屈并旋转脊柱。

70)体表特征:

腹侧沟、腹股沟。

71)腰部肌肉:

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72)背部造型肌肉结构

73)直接构成人体躯干背部的外形肌肉,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

背部深层的颈夹肌、头夹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肩胛提肌、菱形肌、骶棘肌等对外形也有间接的影响。

74)躯干背部上方的肌肉主要有斜方肌,它上角连接头、颈、肩,下角连接肩胛骨与背部,背部下方连接胸廓与骨盆的是背阔肌,背阔肌下达臀部。

紧靠脊柱缘两侧的是长条形的深层肌肉骶棘肌,其是背部最长的肌肉,上至头后部,下至骶骨

75)斜方肌:

呈宽阔的菱形披在背部,较宽阔。

其上方起至枕外出隆,构成颈部的体积,上角两侧止于锁骨外端的三分之一处,中间起于所有颈椎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向肩胛骨集中与三角肌交错,止于肩胛骨、肩峰、锁骨外三分之一。

76)作用:

收缩上部肌束可提肩,收缩下部肌束可降肩,并使肩胛骨向内靠拢,位于颈后的斜方肌上角是头部后仰的动力。

77)体表特征:

”颈后纵沟“、菱形窝(由韧带构成的菱形状腱膜)。

78)背阔肌:

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起自第7个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骨及髂嵴后部,肌纤维向外方延伸与大圆肌共同插入上臂的喙肱肌和肱三头肌之间,止于肱骨的小结节嵴,与大圆肌共同形成腋窝的后壁。

79)作用:

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把躯干向上拉起。

80)体表特征:

“腰三角”。

81)骶棘肌:

(竖棘肌)

82)为深层肌,在背部两侧是背部肌肉中最长、最大的肌肉。

它起至骶骨背面、髂后上棘、和腰椎棘突,肌纤维沿脊柱向上分出许多肌齿,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直至枕骨和颞骨乳突。

83)作用:

使脊柱后仰弯曲、仰头。

84)体表特征:

肌肉收缩时臀部上方会出现两根肌肉柱。

85)肩部肌肉(上肢带肌):

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

86)三角肌:

是肩部的三角形肌。

分前、中、后三束,分别起于锁骨外侧三分之一处、肩峰、肩胛冈,呈三角形三束向外下方止于肱骨外侧二分之一处的三角肌粗隆。

作用:

收缩可使上臂外展、旋内、旋外等。

87)体表特征:

三角肌与胸大肌的交界处形成了锁骨下窝和胸侧沟,且三角肌呈圆形是肩部圆形的重要特征。

三角肌全部位于表层,具有强大的运动潜力,其下端与肱二头肌、肱肌分界清楚,形成“V”字形凹陷的肌尾,上臂上举时明显。

88)冈上肌:

位于肩胛冈上窝内,斜方肌深层,为羽状肌,起自肩胛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作用:

使肩关节外展。

89)冈下肌、小圆肌:

分别起于冈下窝和肩胛骨的外侧缘,共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下部。

作用:

使上臂旋外。

90)大圆肌:

起于肩胛骨下角背侧,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

使上臂内收和旋外

91)背部筋膜对外形的影响:

92)菱形窝、肩胛岗“v”字形、腰背筋膜凹陷、髂后沟、脊柱沟

93)臀部肌肉

94)从后面看人体的躯干,臀部与背部形成了显著的凸凹关系,骨盆的髂嵴是臀部的开始处。

从侧面看,臀部又和大腿融为一体,成为下肢造型的整体。

95)腰大肌、髂肌:

腰大肌起至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髂肌起自髂窝,两肌向下经髋关节的前内侧,止于股骨小转子。

 

96)  作用:

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

97)阔筋膜张肌:

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纤维向后经过大转子前方成为腱膜,称髂胫束,向下止于胫骨外侧髁。

98)作用:

举起大腿,使大腿内旋。

99)臀大肌:

起自髂嵴后四分之一处及骶骨两侧,肌纤维向外下方延伸越过大转子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

肌肉和脂肪愈向下愈饱满,形成了明显的臀下弧线。

臀下弧线低于前面的耻骨联合,使躯干从侧面看上去背面要比正面长。

 作用:

伸展髋关节 ,拉直大腿,使大腿外旋。

100)臀中肌、臀小肌:

臀中肌在臀大肌深层,臀小肌在臀中肌深层,臀中肌起于髂嵴位于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部分为臀大肌所覆盖,呈开扇状,向下集中止于股骨大转子。

 作用:

两肌收缩可使髋关节外展。

101)臀部体表特征:

臀下弧线、臀沟、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以及骶骨。

102)骨盆体块:

指臀部和下腹部。

是一个上小下大的体块。

骨盆体块基本是由四大块形体组成,臀部三大块(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及下腹部形体。

103)  

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