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39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doc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

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

1、吸管2、滴管3、试管4、电炉5、ph试纸6、水浴锅7、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1、卵清蛋白液:

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0.5%苯酚:

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

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

5、1%cuso:

1gcuso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44

6、10%naoh:

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7、浓硝酸

8、0.1%茚三酮溶液:

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

9、冰醋酸

10、浓硫酸

11、饱和硫酸铵溶液:

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

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

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15、氯化钠晶体

16、10%三氯乙酸溶液:

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

17、饱和苦味酸溶液:

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一)米伦(millon’s)反应

1、苯酚实验:

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2、蛋白质实验:

取2ml蛋白液,加millon’s试剂0.5ml,出现白色的蛋白质沉淀,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二)双缩脲反应

1、取少量尿素晶体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微火加热熔化,至重新结晶时冷却。

然后加10%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2-4滴1%cuso4溶液,混匀,观察现象。

2、取蛋白液1ml,加10%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2-4滴1%cuso4溶液,混匀,观察现象。

(三)黄色反应

取一支试管,加入1ml蛋白液及浓硝酸5滴。

加热,冷却后注意颜色变化。

然后再加入10%naoh溶液1ml,观察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茚三酮反应

取蛋白液1ml于试管中,加4-8滴茚三酮溶液,加热至沸,即有蓝紫色出现。

蛋白质的沉淀

(一)蛋白质的盐析作用

1、试管中加蒸馏水3ml,加固体硫酸铵至饱和。

另一支试管加蛋白液2ml,再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2ml,摇匀静置观察现象。

2、将上述混合液过滤。

向滤液中逐渐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铵,直至饱和为止,此时析出为清蛋白。

再加入少量蒸馏水,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试管中加蛋白液1ml,加晶体氯化钠少许,溶解后加95%乙醇3ml,摇匀,观察现象。

(三)重金属盐与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

1、取试管2支,各加蛋白液2ml,一支管中滴加1%醋酸铅溶液,另一支管中滴加1%硫酸铜溶液,至有沉淀产生。

2、取一支试管加蛋白液2ml,再加入10%三氯乙酸1ml,充分混匀,观察结果。

(四)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蛋白液2ml及醋酸4-5滴,再加饱和苦味酸数滴,观察现象。

六、实验结果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一)米伦(millon’s)反应

1、苯酚实验:

溶液即出现玫瑰红色。

2、蛋白质实验:

出现白色的蛋白质沉淀,小心加热后凝固的蛋白质出现红色。

(二)双缩脲反应

1、有紫色出现。

2、溶液有蓝紫色出现

(三)黄色反应

先有黄色沉淀生成,加入10%naoh溶液1ml后颜色变为橘黄色。

(四)茚三酮反应

有蓝紫色出现。

蛋白质的沉淀

(一)蛋白质的盐析作用

1、有蛋白析出。

2、有蛋白质析出,加水后可复溶。

(六)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取一试管加蛋白液1ml,,加入晶体氯化钠少许,待溶解后再加95%乙醇3ml,摇匀,观察现象

(七)重金属盐与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

取试管2支,各加蛋白液2ml,一支管中滴加1%醋酸铅溶液,另一支管中滴加1%硫酸铜溶液,至有沉淀产生。

(八)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蛋白液2ml及醋酸4-5滴,再加饱和苦味酸和鞣酸数滴,观察现象。

七、实验分析

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篇二:

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1、实验数据记录

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

静置沉淀时间/min

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

表面皿

和悬浮物总质量/g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

水样体积/ml

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深/mm

颗粒沉沉淀效

速/率/%(mm/s)

残余颗

粒百分比/%

0510203060120

0123456

79.043880.74121.697481.760383.20751.447264.189065.49721.308266.116267.32861.212473.789574.93851.149083.478284.62901.150875.033276.15731.1241

31.030.030.030.030.031.031.0

0.05480.04820.04360.04040.03830.03710.0363

846.0808.0780.0724.0664.0500.0361.0

1.8600.8830.3950.2300.0690.021

11.4020.4426.2830.1132.3033.76

10087.9679.5673.7269.8967.7066.24

2、实验数据整理

(2)绘制沉淀曲线:

e-t、e-u、ui~pi曲线如下:

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线如下:

图2.2:

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图2.2:

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1)选择t=60min时刻:

(大家注意哦!

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

原水悬浮物的浓度:

c0?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6974

?

?

0.0548g/ml

水样体积31.0

悬浮物的浓度:

c5?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1508

?

?

0.0371g/ml

水样体积31.0

沉淀速率:

u?

h?

10(500-250)?

?

0.069mm/s

ti?

6060?

60

c0-c50.0548-0.0371

?

100%?

?

100%?

32.30c00.0548

c50.0371

?

100%?

?

100%?

67.70c00.0548

沉淀效率:

e5?

残余颗粒百分比p5?

篇三:

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混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

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二、实验原理

1.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

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

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

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2.混凝剂向水中投加的能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高价电解质,称之为“混凝剂”。

混凝剂可分为无机盐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

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有:

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简称pac)、聚丙烯酰胺等。

本实验使用pac,它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

3.投药量单位体积水中投加的混凝剂量称为“投药量”,单位为mg/l。

混凝剂的投加量除与混凝剂品种有关外,还与原水的水质有关。

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小时,高价电解质对胶体颗粒的电荷斥力改变不大,胶体难以脱稳,混凝效果不明显;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大时,则高价反离子过多,胶体颗粒会吸附过多的反离子而使胶体改变电性,从而使胶体粒子重新稳定。

因此混凝剂的投加量有一个最佳值,其大小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4.影响混凝作用的因素投药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水的ph值等。

5.浊度仪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水中含有泥土、粉尘、微细有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中呈现浊度。

浊度仪采用90°散射光原理。

由光源发出的平行光束通过溶液时,一部分被吸收和散射,另一部分透过溶液。

与入射光成90

°方向的散射光强

度符合雷莱公式,在入射光恒定条件下,在一定浊度范围内,散射光强度与溶液的混浊度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水样中微粒的散射光强度来测量水样的浊度。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1)浊度仪一台(sgz-2数显浊度仪,上海悦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2)混凝试验搅拌仪(my3000-6普通型混凝试验搅拌仪,潜江梅宁仪器有限公司)

(3)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4)沉淀桶(600ml烧杯)6个;(5)100ml取样瓶6个;(6)乳胶管或塑料软管(直径5~8mm)15~20cm;(7)100ml烧杯1个;(8)100ml量筒1个;

(9)500ml量筒1个;(10)10ml量筒1个;

2.实验试剂

混凝剂:

聚合氯化铝pac;原水(制备工作已由实验员完成);自来水

四、实验步骤

1)制备原水:

事先用高岭土配制浊度为50ntu左右的浑水,静沉1天以上,取上清液备用。

(已由

实验员完成)

2)用电子天平称取混凝剂(pac)3g溶于1l自来水中,浓度为3g/l。

3)取600ml原水倒入与搅拌仪配套的沉淀桶中。

共六个沉淀桶。

4)根据原水体积,按照投加量80、120、160、200、300、400mg/l计算加药量,并换算成混凝剂溶

液的体积量。

换算后,混凝剂溶液的体积分别为:

16、24、32、40、60、80ml。

5)设置搅拌仪程序:

(1)转速400转/分,搅拌1.5min;

(2)转速150转/分,继续搅拌5min;

(3)转速60转/分,继续搅拌5min;(4)转速0转/分钟,沉淀15min

6)用量筒量取步骤(3)计算的混凝剂量,快速加入沉淀桶中。

贴好标签,将六个沉淀桶放置在搅

拌仪上。

7)开启搅拌仪,按照设定程序运行。

(注意观察各个沉淀桶的絮凝沉淀情况)

8)程序结束后,打开沉淀桶的小阀门,取每个沉淀桶中上清液50~100ml于清洗好的试管中。

9)用浊度仪测定上清液浊度并进行记录(速度要快;使用前要调零;待浊度仪示数较稳定时读数)

五、实验结果记录及处理

表.不同加药量溶液的浊度

加药量

mg/l

pac溶液

体积/ml

浊度/ntu8.233.302.20

以投药量为横坐标,上清液浊度为纵坐标绘制不同混凝剂混凝沉淀图,从图中求出最低浊度时混凝的投加量。

2.434.70110.0016243240608080120160200300400

图.不同混凝剂混凝沉淀图

从以上作图结果可以看出,以四次方的多项式拟合效果较好(r=1),当溶液的浊度达到最低点时对应的投药量约为255mg/l,即该原水的最佳投药量为255mg/l。

2

六、结果与讨论

1.实验时,在搅拌过程中发现不同沉淀桶中呈现的颜色深浅不一,形成的絮状颗粒大小也不同。

这说明,不同加药量会对混凝效果产生不同影响。

2.实验中,600ml原水未用量筒进行量取,而是直接根据沉淀桶上的刻度进行添加。

沉淀桶上的刻度相对不精确,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测定上清液的浊度时,发现若是测定速度较慢,不同溶液的沉淀时间就不平行。

较晚测定的溶液沉淀时间较长,这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也会造成影响。

4.测定浊度时发现浊度仪的示数不稳定,波动较大。

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静置沉淀的时间不够长,溶液中的颗粒还处于较为剧烈的运动状态,这样测得光源被散射的散射光强度就会有较大变化,导致浊度仪示数不稳定。

5.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发现可以使用不同次幂的多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

本实验用四次幂或五次幂的多项式进行拟合时,r都等于1。

而用三次幂的多项式进行拟合的r则等于0.9999。

根据观察拟合曲线的情况,选择以四次幂多项式拟合。

最佳投药量是根据曲线进行估计的,并未进行精确地计算。

这样得出的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22

六、思考题

1.选择混凝剂种类及确定其投加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混凝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性质和浓度。

如水中污染物主要呈胶体状态且电位较高则营先投加无机混凝剂使其脱稳凝聚;如絮体细小,还需投加高分子混凝剂或配合使用活性硅酸等助凝剂。

同时,用于水处理的混凝剂要求混凝效果好,对人类健康无害,价廉易得,使用方便。

对于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主要考虑水中微粒种类、性质和浓度以及混凝剂品种、投加方式、介质条件等。

对任何废水的混凝处理,都存在最佳混凝剂和最佳投药量的问题,应通过试验确定。

2.混凝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取原水时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所取原水浓度上的差别。

2)混凝包括混合与凝聚,混合过程(即混凝剂刚加入水中的混合过程)要求快速避免因时间间隔较长各水样加药后反应时间长短相差太大而导致混凝效果悬殊。

之后则要不断减慢速度,使脱稳胶体粒子相互凝聚。

混合过程大约要在1~2分钟内完成,而凝聚过程则大约需要20~30分钟,沉淀过程则大约需要1个小时。

试验室烧杯试验可适当缩短试验时间。

3)混凝过程要保持搅拌仪不被人为扰动,防止对混凝结果产生影响。

篇四:

实验二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二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沉淀反应

姓名:

王家伟

同组:

汤殷飞

日期:

2011/9/26

学号:

0901222

班级:

室温:

教师:

09针外

实验室:

成绩:

实验室二

刘连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蛋白质的性质。

2.掌握蛋白质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2.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三.实验原理及操作

(一)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是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特殊基团与一定的化学试剂作用而呈现的各种颜色反应,可作为检查蛋白质是否存在的参考。

另外,不同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各不相同,而在某些蛋白质内还可能缺乏呈某种颜色反应的氨基酸。

因此不但不同蛋白质呈色反应的强度不同,而且某些呈色反应在某种蛋白质可能不存在。

本实验操作两种呈色反应:

双缩脲反应与茚三酮反应,用以比较和鉴别不同的蛋白质。

1.双缩脲反应【实验原理】

在浓碱液中,双缩脲能与硫酸铜结合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复合物,这一呈色反应为双缩脲反应,凡含有两个及多个肽键(酰胺键)的化合物都可能发生此反应,故蛋白质及二肽以上的物质都有此反应,但除肽键外,有些基团如—csnh—,—c(nh2)nh—等也有双缩脲反应,因此,一切蛋白质或多肽都有双缩脲反应,但有双缩脲反应的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

【操作】

(1)取小试管一支,加1:

10鸡蛋白液2滴,10%naoh溶液5滴及1%硫酸铜溶液1

滴,混匀,可见溶液呈紫色。

(2)另取一小试管,加一小匙尿素(绿豆大小),小火加热至熔,嗅其气味为(臭味)。

继续加热使之凝固,这固体是(双缩脲),加水10滴,10%naoh溶液5滴,1%硫酸铜溶液1滴,可见溶液变成紫红色。

2.茚三酮反应【实验原理】

凡含有自由氨基的化合物例如蛋白质,多肽,各种氨基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例外)和其它伯胺化合物(包括氨)与茚三酮共热时,能生成紫蓝色化合物,这种反应即茚三酮反应。

【操作】

注意:

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不要随便移动,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不能用吹气的方式熄灭酒精灯,以免出现危险情况。

当维持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水化膜和电荷)遭到破坏时,蛋白质析出。

如果是非变性沉淀,例如加入中性盐或者在低温下加入有机溶剂脱水,则除去沉淀剂后,蛋白质仍可溶解,此即可逆的沉淀反应。

如果是变性沉淀,例如加入重金属盐类,生物碱试剂或加热,则沉淀剂不易除去,沉淀常不能再溶解,此即不可逆的沉淀反应。

1.蛋白质的盐析【实验原理】

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在高浓度的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镁,氯化钠等]中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作用。

盐析作用包括两种过程:

1)大量电解质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膜从而出现沉淀。

2)电解质中和了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而沉淀。

中性盐能否沉淀各种蛋白质常决定于中性盐的浓度,蛋白质的种类,溶液的ph值以及蛋白质的胶体颗粒。

颗粒大者比颗粒小者容易沉淀,如球蛋白多在半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析出,而清蛋白常在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析出。

【操作】

(1)取5ml鸡蛋白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等量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静置20分钟后,

观察现象是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2)过滤,收集透明滤液,滤液中会有清蛋白,若溶液混浊,须重复过滤至透明为

止。

(3)取1ml滤液加固体硫酸铵(0.5g)使达到饱和,边加边振摇到溶液出现混浊,

再向混浊液加1.5-2.0ml水,观察现象是溶液中沉淀逐渐溶解

2.重金属盐类沉淀蛋白质【实验原理】

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带有较多负电荷,当它与带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结合时即可生成不溶解的沉淀,重金属盐类沉淀蛋白质能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而中性盐类即使加入量很多也不改变蛋白质原来的性质。

【操作】

【实验原理】

由于温度升高破坏了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引起蛋白质变性,因此几乎所有蛋白质都可因加热而凝固。

蛋白质在其等电点时不带电荷,或带等量的正负电荷,此时若温度升高则容易出现沉淀。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带有正或负电荷,较为稳定。

如果过酸或过碱则易变性,此时若温度升高,虽变性却不沉淀。

在冷却后加酸或加碱调节ph值达蛋白质等电点时则有沉淀析出。

【操作】

(1)取4支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2)取出试管,冷却后于第3管中慢慢滴入10%naoh溶液,观察现象是溶液先变浑浊,然后浑浊慢慢溶解,其原因是加入碱溶液后使得溶液ph值达到蛋白质的等电点,所以有沉淀析出,加入过量的碱溶液使溶液偏离等电点,沉淀溶解。

(3)向第4管中慢慢滴入10%醋酸,观察现象为溶液先变浑浊,然后浑浊慢慢溶解,其原因是加入酸溶液后使得溶液ph值达到蛋白质的等电点,所以有沉淀析出,加入过量的酸溶液使溶液偏离等电点,沉淀溶解。

四.实验材料

(一)试剂

1.1:

10鸡蛋白溶液2.10%naoh3.1%硫酸铜4.尿素5.0.1%茚三酮乙醇液6.0.25%丙氨酸溶液7.饱和硫酸铵溶液8.固体硫酸铵9.0.5%naoh10.0.5%硫酸锌11.10%磺基水杨酸12.10%hcl13.1%hac14.10%hac

(二)仪器

水浴锅(100摄氏度)

(三)其它

鸡蛋,酒精灯,火柴,滤纸篇五:

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原理】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局域活跃的吞噬功能。

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血红细胞,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亚甲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吞噬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吞噬细胞内鸡红细胞的数目,以判断吞噬细胞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方法】体内法:

(1)实验前3小时,小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

(2)实验时,每只小鼠注射鸡红细胞1ml,轻柔腹部,使其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噬。

(3)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肠管,用载玻片轻擦腹腔,使腹腔液均匀涂于载玻片过,再滴一滴0.03%冷亚甲蓝溶液,盖上盖玻片。

(4)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结果】

【分析】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注射鸡红细胞后镜检腹腔液,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现象,并且可看到部分鸡红细胞聚集到吞噬细胞附近。

二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原理】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加入琼脂板上的孔内,二者均可发生扩散,并且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

本实验是定性实验,常用于分析抗原抗体的纯度关系以及相互关系。

【方法】

(1)制板:

将熔化的1%琼脂加在载玻片上约5ml

(2)打孔:

待琼脂凝固后,将载玻片置于打孔样板上,用打孔器打孔

(3)加样:

在中央孔内加抗体,上下两孔加抗原1,左右加抗原二,每孔加10μl

(4)结果观察:

将琼脂板置于湿盒,37℃一天后观察结果。

【结果】

在中央孔与添加抗原1的孔之间出现沉淀线,有抗原抗体反应,为阳性反应,说明抗原1与抗体相对应。

中央孔与添加抗原2的孔之间没有沉淀线,说明抗原2与抗体之间不相对应。

【分析】抗体与抗原发生扩散时,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

当有沉淀线出现时,说明有抗原抗体反应。

琼脂铺板时要一次铺成,并且铺设均匀。

打孔时要注意垂直打孔,注意不要有裂隙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