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415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自评报告

闽江学院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关于报告中数据截止时间的说明

1.除特别说明外,本报告的数据按照《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项内涵说明》中关于统计时点的说明为依据。

2.“近3学年”:

指近3个学年(即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2011-2012学年)的数据。

学年时间节点为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

3.“近3年”:

指近3个自然年(即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数据。

自然年时间节点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4.“XXXX年”:

指截至当年度12月31日的数据。

5.“现有……”:

指截至2012年10月31日的数据。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1

一、学校基本情况 1

二、实施“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教育战略,办学特色逐步显现 4

(一)注重产学关联,走服务地方之路 4

(二)汇聚优质资源,走开放办学之路 5

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状况 8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8

(一)合理确定办学定位 8

(二)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8

(三)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9

(四)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0

二、教师队伍 13

(一)注重协调发展,促进结构优化 13

(二)重视师德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14

(三)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教学水平 15

(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做大做强师资队伍 15

(五)重视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17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17

(一)教学基本设施齐全 17

(二)经费投入力度加大 20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21

(一)专业布局趋于合理,特色初步显现 21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运行规范化 23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推进课程资源建设 24

(四)推行教学方法多样化,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25

(五)重视实践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26

五、质量管理 29

(一)管理队伍结构与素质不断优化 29

(二)管理制度逐步规范 29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趋完善 29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33

(一)落实学风建设举措,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33

(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34

(三)加强六支队伍建设,构建坚实组织保障 34

(四)实行分类指导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5

七、教学质量 37

(一)发挥思政育人作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 37

(二)夯实基本理论基础,增强学生专业能力 38

(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40

(四)师生综合评价良好,提升学校美誉度 40

(五)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41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3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方面 43

(一)存在问题 43

(二)原因分析 43

(三)对策与措施 43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45

(一)存在问题 45

(二)原因分析 45

(三)对策与措施 46

三、教师队伍方面 47

(一)存在问题 47

(二)原因分析 47

(三)对策与措施 48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 50

(一)存在问题 50

(二)原因分析 51

(三)对策与措施 52

五、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方面 54

(一)存在问题 54

(二)原因分析 54

(三)对策与措施 56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方面 57

(一)存在问题 57

(二)原因分析 57

(三)对策与措施 58

七、教学条件与利用方面 59

(一)存在问题 59

(二)原因分析 60

(三)对策与措施 60

八、体制机制方面 62

(一)存在问题 62

(二)原因分析 62

(三)对策与措施 63

4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闽江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位于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福建省福州市,实行“省市(福州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原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和闽江职业大学(创办于1984年)。

习近平同志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兼任原闽江职业大学校长。

1999年至2001年期间,福州师专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招收8个专业本科生。

2000年,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出“举全市之力,兴办闽江学院”的号召,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闽江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办闽江学院列为福州市“十五”期间最大的社会事业项目。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闽江学院在原两校合并的基础上正式组建;2003年,成立学校董事会,首创以市委书记为董事长、市长为执行董事长的董事会体制,形成了福州市对闽江学院发展的可持续支持机制;2006年,经福建省学位办批准,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在大陆率先实施“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别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之一。

2.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全国首个创业MBA学位点和4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

承担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4项、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项。

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本科精品课程1门、省级本科精品课程17门,省级教学名师7位,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

荣获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3.教师队伍

学校建成了一支学缘、地缘、经历、学历等结构日趋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113人,外聘教师147人。

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1人,福州市“优秀人才”等市级高层次人才8人,“闽都学者”等校级学科专业领军人才14人。

4.招生就业

学校面向全国除台港澳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历年高考文理科录取分数线稳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2011年起,新华都商学院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5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6002人、研究生30人),折合在校生数21246人。

历年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毕业生以“专业对口、知识和技能合格、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的特点,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5.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新建本科高校重点建设学科5个,校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6个以及一批市级创新平台、校企合作科研平台和校内科研平台。

通过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广泛接触和深入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2012年10月,全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10项,其中主持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项目193项。

截至2011年,获省级以上(含省级)政府颁发的科研成果奖励27项,获授权专利26项;发表学术论文5827篇(其中被SCI、SSCI、EI、ISTP收录221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25部。

2012年现有在研经费达3458.59万元。

6.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大学城校区(校本部)、长乐路、工业路、洪塘和首山等5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68.49公顷。

已投入使用的校舍建筑面积54.70万平方米,在建校舍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1.18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11.9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84亿元。

建成实验教学中心8个,综合实验室8个,校企合作实验室6个(含在建3个),实习实训基地118个。

拥有各类藏书221.65万册(含电子图书84万册)。

7.交流合作

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16所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

承办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孔子学院。

拥有全省唯一经教育部复核确认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爱恩国际学院,举办中澳、中美合作人才培养项目,是全省成批量输送海外留学生最多的高校。

与12所台湾高校签订了交流协议,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是福建省第一所“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试点高校。

8.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的校训,倡导“尽责善仁、光而不耀”的校风、“革故鼎新、精益求精”的教风、“博学笃行、诚实厚重”的学风,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致力于弘扬以爱心为主线的大学校园文化,营造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大学文化氛围,努力建设彰显思想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的高等学府。

涌现出了福建省“优秀大学生”、“2007感动福建人物”——吴立斌等先进典型。

9.办学荣誉

学校荣膺福建省“文明学校”、“党建思政工作先进高校”、“平安校园”、“大中专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被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高校党员发展工作联系点。

校“教工之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闽江学院学报》的“闽文化研究”专栏被教育部授予第二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称号。

校园剧《青春起跑线》荣获国家校园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名列非艺术类院校第一名)和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1名政治辅导员荣获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二、实施“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教育战略,办学特色逐步显现

升本之初,学校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教育战略,一手抓规范与质量,一手抓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逐步形成了两大办学特色,有效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

(一)注重产学关联,走服务地方之路

根据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办学宗旨,学校紧扣发展需要,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和福建发展主战场,在服务中体现作为、自我提升。

1.突出以面向产业与就业为主的办学导向,主动瞄准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应用型人才。

根据用人单位、岗位对所需人才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设计培养方案,找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如开设工商管理硕士(创业与创新方向)专业和服装、交通、电子信息、测绘、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服务地方产业的特殊需求。

2.主动为地方和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服务。

与福建省、福州市有关部门,闽侯县、长乐市、罗源县、尤溪县等地方政府,有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联合设立研究机构、承担研究课题,开展面向地方和产业的应用型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并及时将为地方服务的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促进传统学科向应用型学科转型。

应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2012年起承办一年一度的“福州论坛”,其教师团队还受邀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大大提升了咨询服务的层次。

与省、市有关部门或企业合作建设全省首个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福建省文明礼仪培训基地、福州市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福州市旅游人才教育基地等。

3.积极推动闽都文化大繁荣。

学校把传承弘扬闽都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整合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福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漆艺研究院等力量,借助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的平台,推出了一系列新成果。

如参与福州市“三坊七巷”、“双杭”、马尾闽安镇等历史文化街区,闽江公园福州历史文化长廊,闽侯县闽都民俗园等文化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等。

在《闽江学院学报》设立“闽文化研究”专栏,致力于闽都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创新已有10年历史。

学校代表福州市立项申报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学校受福州市委托正在组织多学科的力量,协同编撰《福州通史》、《闽都文丛》等地方历史文化典籍。

(二)汇聚优质资源,走开放办学之路

根据开放型的办学定位要求,学校携手海内外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广泛吸纳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和引进资源的多元化格局,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闽台合作。

利用海峡西岸的区位优势,携手台湾地区高校,在引进台湾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先行先试,借鉴台湾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大学治理与管理等方面的成熟模式和丰富经验,为我所用,增强了自身办学活力,对传统体制下的专业办学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与台湾中华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实践大学等高校合作,在大陆率先实施“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联办10个本科专业,成功引入了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师资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

同时,积极开展闽台高校师生交流,实现交流常态化。

截至目前,全校通过“3+1”、交流生等项目赴台学习的学生已达1114人,赴台学习的学生规模居大陆各高校前列;台湾合作高校教师来校任教达131人次,我校赴台湾高校任教或进修访学达22人次。

闽台合作的办学特色得到国务院参事室和国台办等的充分肯定。

2.公办民助。

致力于建立并完善办学资源的多元化配置机制。

充分利用“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优势,在校董事会的强有力支持下自主办学,推动政府的办学投入逐步达到基本标准,并以基建工程“交钥匙”的方式迅速推进新校区建设,使学校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科研工作。

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力量(包括境内外企业、团体、个人等)捐资或投资参与办学,通过高投入,完善软硬件建设,以实现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办学目标。

例如,新华都商学院就是接受福建省新华都慈善基金会首期无偿捐资5亿元、采用“公办民助”的办学新体制组建的,其办学模式改革已列为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试点成果得到教育部、福建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3.国际有为。

不断丰富校园多样性,多渠道促进师生拓展国际化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力求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更大作为。

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5所海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注重教师的海外研修或工作经历,不惜重金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世界尖端人才。

举办联合国发展中国家服装制作、食品安全检测等技术培训班,学员遍及亚非拉21个国家和地区。

承办的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孔子学院是经国家汉办批准、少数由新建本科院校承办的孔子学院,成立1年多来开展了广泛交流活动,积极打造中国传统文化和闽都地域文化输出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国际反响。

爱恩国际学院,其中澳联合办学教育项目实施迄今已达13年之久,向海外输送留学生达910多人,中外衔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业已得到社会认可;2011年又启动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国内首个中美本科国际课程教育项目,现已通过该中心的项目审核与评估。

“按发展需要培养人”战略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成效与特色已逐步显现。

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状况

学校坚定不移地实施“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战略,按照“一手抓规范和质量、一手抓改革和创新”的思路推进教育教学工作,走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之路,努力朝着“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一)合理确定办学定位

总体定位:

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

应用型本科大学。

——学科专业定位:

建立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为主的学科专业结构。

逐步形成与福建省、福州市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紧密关联,以应用型文理科和轻型工科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举办研究生教育和海外留学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福州、面向福建、辐射全国、逐步走向国际,努力为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着力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好,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目标定位:

力争到“十三五”末期,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二)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1.注重顶层设计,促进科学发展

学校提出了“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战略主题,明确了办学定位,据此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配套子规划、二级单位子规划等。

学校通过“十一五”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从专科向本科的转型。

以应用型文理科和轻型工科为主的学科专业架构基本成形,办学规模趋向合理,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正加快“十二五”发展的步伐,已经提前实现了“十二五”期间开始举办研究生教育等一系列发展目标。

2.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科学治校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要”的理念,把学生、家长和社会是否满意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标准。

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即将正式出台《闽江学院章程》。

校党委大力支持校长作为法人代表开展工作。

校党政“一把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班子其他成员分工协作,班子整体充满活力。

中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合理,高学历、高职称比例较高。

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管理以师生为主体;构建了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引领了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

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党务公开,教代会、工代会制度健全规范。

3.着力改革创新,激活体制机制

学校逐步构建了高起点人才引进机制、专任教师为主干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促进学科专业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招生与就业联动的约束机制、可持续的奖学助困机制、动员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的机制、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机制以及后勤服务外包机制等8个方面的体制机制。

在采用新体制办学的二级学院试点董事会、理事会治理。

(三)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1.党政领导重视教学

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全校学年、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校党代会、教代会都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核心议题来讨论。

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经常研究教学工作。

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

建立健全了校领导定点联系教学单位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调研教学工作,及时指导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体制机制保障教学

着力提高教师地位、增强学术权力,从而在根本机制上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

确立并不断完善以办学资源配置、福利待遇分配等均向教学一线倾斜为主要特征的校、系(院)两级管理体制,鼓励系(院)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的要求自主面向发展需要办学。

例如,设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工作室等,引入校外专家、业界人士等共同把关教学工作;在经费预算安排和使用中,优先安排教学基础设施、实验室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经费;在条件保障方面,优先满足教学和教师需要,为专任教师配备了独立的专门工作室,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特别是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

3.管理服务支持教学

师生对教学工作以及职能部门服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建立了集服务、管理为一体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队伍,构建了教学过程动态管理与服务的教学管理系统;形成了融入学教育、学业支持、心理辅导、帮困助学、职业规划与指导等为一体的学生学习服务支持系统;建立了以保障和服务教学为主的教辅、后勤系统;建立了聚焦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的舆论宣传体系。

全校形成了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一切工作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学的良好局面。

(四)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思路清晰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出发,坚持人才培养与福建省、福州市产业发展互动,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和台湾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把理论应用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注重职业技术教育,更注重理论应用能力的教育;不仅进行动手能力的教育,还实施理论应用层面的创新教育;不仅完备满足特定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教育,还十分注重强化自学能力、自立能力、自强能力全面提升的素质教育。

2.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

初步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平台、四种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条主线:

培养以理论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两个体系:

理论教学培养体系,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原则,建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培养体系。

三个平台:

素质教育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素质教育平台:

实现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社会实践平台:

利用节假日或其他课余时间,开展素质教育拓展、社会调查、岗位实践、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依托大学生创业创新课程、创业设计大赛、创业文化节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四种机制:

产学关联、闽台合作、公办民助、国际合作。

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如以“艺术工学”为特色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融创意、营销、公关于一体的广告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

3.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效渐显

一是初步建立合作机制。

出台了《闽江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管理办法》、《闽江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闽江学院实习教学质量评价办法》、《闽江学院实习工作管理办法(暂行)》等管理制度,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开展。

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联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选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富有成效。

在全国率先实施闽台高校“校校企”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

在国内较早开办校企合作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三是共建教学资源。

学校主动与各级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46个,形成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与中国移动通信福建分公司、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共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实验室等。

充分利用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不同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提高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此外,还与福州大学城内各高校以及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共建或共享了图书、实验室、远程教学系统等教学资源。

四是开展合作育人。

实施交流生项目。

向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大陆“985”高校以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实践大学、中华大学、台南应用科技大学等台湾高校派出交流生,创造“第二校园”经历,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吸引企业及社会团体设立奖学、助学和创业基金支持学校办学。

五是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柔性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设计师、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等行业专家、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的研制工作,负责有关课程教学或辅导学生实习实践;同时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参与产业、行业的实践活动,积累了必要的实践经验,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奠定了基础。

六是开展合作研究。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注重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近3年与97家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了144个项目课题的合作研究。

教师通过合作研究取得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被及时地引入到课堂中,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教师队伍

(一)注重协调发展,促进结构优化

1.教师数量适当,满足教学需要

学校始终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