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66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doc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之一。

()。

[A]方法

[B]目的

[C]技巧

[D]内容

2、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来划分的。

[A]语言材料的性质

[B]语言材料的内容

[C]语体风格

[D]语言技能

3、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

[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4、()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口语训练

[B]技能操练

[C]教材编写

[D]课堂教学

5、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语法讲解

[B]课堂教学

[C]听说训练

[D]教材编写

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

[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7、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A]观光期

[B]挫折期

[C]逐渐适应期

[D]完全复原期

8、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初级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9、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

[A]总体设计

[B]教材编写

[C]课堂教学

[D]语言测试

10、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

[A]客观

[B]主观

[C]尊重

[D]反对

11、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

[A]语言迁移

[B]社会文化环境

[C]学习者的主体特性

[D]个性因素

12、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基本的语用文化有()。

[A]称呼

[B]问候和道别

[C]道谢和道歉

[D]敬语与谦辞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和()两部分。

[A]教学理论

[B]语言学理论

[C]教学法

[D]心理学

14、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有科学性和()。

[A]趣味性

[B]系统性

[C]针对性

[D]实用性

15、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

[A]语言性练习

[B]理解性练习

[C]模仿性练习

[D]交际性练习

16、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分为()。

[A]蜜月阶段

[B]挫折阶段

[C]调整阶段

[D]适应阶段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7、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

18、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相同的认知风格。

()

19、保证效度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

()

20、教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教学对象划分出来

的。

()

2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中地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过

程。

()

22、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和科学性、趣味性。

()

23、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

24、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

25、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

它是由

第一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

26、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目的分

出来的。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7、中介语

28、水平测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9、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30、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C

D

B

B

B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BCD

AC

ABCD

ABCD

AC

ABCD

BCD

ABCD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T

F

T

F

T

T

T

T

F

F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27、中介语

标准答案:

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它的理论基础是功能语法学和认知心理学。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五章第三节

28、水平测试

标准答案: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而不以某个具体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为依据,所以跟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九章第三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29、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五章第三节

30、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九章第一节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二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第二语言教学

[B]对外汉语教学

[C]母语教学

[D]非本族语教学

2、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是按照()来区分的。

[A]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

[B]国家的界限

[C]言语社团

[D]有无语言学习环境

3、形式主义语言学注重研究语言的()。

[A]语法

[B]形式结构

[C]语音

[D]词汇

4、以强调交际运用为特征的教学法流派是()。

[A]认知派

[B]人本派

[C]经验派

[D]功能派

5、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

[A]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B]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C]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

[D]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6、多项选择从命题方法来看,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

[A]分立式测试

[B]综合性测试

[C]交际性测试

[D]标准化测试

7、按国家的界限区分出的是()。

[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D]第二语言和外语

8、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语言系统的理论是()。

[A]对比分析

[B]偏误分析

[C]中介语理论

[D]文化适应假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9、下列属于“大文化”范畴的是()。

[A]经济

[B]政治

[C]人际关系

[D]文学艺术

10、下列属于“小文化”范畴的是()。

[A]经济

[B]风俗文化

[C]人际关系

[D]社会组织

1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主要有()。

[A]通过注释直接阐释文化知识

[B]文化内容融化到课文中去

[C]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D]与语言教学阶段相适应

12、下列哪些是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

()。

[A]尊重不同文化

[B]完全拒绝

[C]选择文化依附

[D]求同存异

13、新的教学体系由下列哪三个层面组成?

()。

[A]课堂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语言环境里的交际活动

[D]社会人文环境

14、按用途,测试可以分为下列中的哪些类型?

()。

[A]学能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水平测试

15、制约教材针对性的因素有()。

[A]不同母语及文化背景

[B]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C]学习者的学习目的

[D]学习者学习的起点

16、影响测试效度的因素有()。

[A]测试目的不明确

[B]命题方面的技术性问题

[C]组织管理方面

[D]考生素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7、科德是偏误分析最早的倡导者。

()

18、文化休克是发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调整阶段。

()

19、狭义的应用语言学被理解为特指第二语言教学。

()

20、团体语言学习法60年代初创立于美国。

()

21、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属于言语交际技能。

()

22、第二语言一定就是外语。

()

23、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以老师为中心。

()

24、中介语是固定不变的。

()

25、语言习得的效果在任何年龄段都是一样的。

()

26、跨文化交际中一般都会出现文化冲突现象。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7、对比分析

28、听说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9、请说出语音教学的原则。

30、简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B

D

D

A

A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BD

BCD

ABC

AD

ABC

ABCD

ABCD

ABC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T

F

T

T

F

F

F

F

F

T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27、对比分析

标准答案:

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六章第一节

28、听说法

标准答案:

听说法是本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29、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八章第二节

30、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四章第二节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汉字形体中具有组字能力的结构单位是()。

[A]笔画

[B]部首

[C]部件

[D]笔顺

2、课堂讨论属于哪种练习方法?

()。

[A]机械性练习

[B]有意义的练习

[C]交际性练习

[D]感知性练习

3、发展“专用语言”教学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结构主义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语法学派的出现,称为“乔姆斯基革命”,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

[A]功能主义语言学

[B]转换生成语法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历史比较语言学

5、HSK是下列哪种测试类型?

()。

[A]水平测试

[B]成绩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6、中国人对长辈、上级不能直呼其名的情况体现了语言哪个方面的文化因素?

()。

[A]语构

[B]语义

[C]语用

[D]语音

7、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系统分析的理论是()。

[A]对比分析

[B]偏误分析

[C]中介语理论

[D]文化适应假说

8、被称做“现代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法是()。

[A]视听法

[B]认知法

[C]阅读法

[D]自觉实践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9、进行语言要素教学时以哪两级语言单位为重点?

()。

[A]语素

[B]词

[C]句子

[D]话语

10、对比分析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迁移理论

[D]普遍语法

11、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A]效度不高,信度高也没有意义

[B]效度是信度的前提

[C]信度高,效度一定高

[D]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12、下列哪些方面可以表现出习得与学习的不同?

()。

[A]出发点

[B]环境

[C]注意力的分布

[D]方法

13、下列属于重现过程的是()。

[A]阅读

[B]多项选择题

[C]作文

[D]复述

14、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有()。

[A]掌握工具

[B]升学

[C]深造

[D]研究

15、下列哪些方面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性?

()。

[A]规范的语言

[B]内容的编排符合教学规律

[C]反应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

[D]题材多样化

16、下列属于交际策略的有()。

[A]推理

[B]简化

[C]重复

[D]语言转换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7、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

18、母语教学语法进行的是从语言到言语的教学与训练。

()

19、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

20、对外汉语教学一定是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未必都是对外汉语教学。

()

21、对比分析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

22、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的教学,而不是文化教学。

()

23、对外汉语教育学是语言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

24、汉语语法方面造成学习难点的主要原因在于隐性语法关系复杂。

()

25、翻译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

26、交际法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学》。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7、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28、视听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有哪些?

30、语言有哪些基本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D

B

A

C

B

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D

AC

AD

ABCD

CD

ABCD

ABC

BCD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T

F

T

T

T

T

T

T

F

T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27、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标准答案: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用得最多的术语。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比如在中国,汉族的孩子出生以后,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

入学以后还要学习英语或者日语等别的国家的语言,也可能学习蒙语、藏语等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这就是他的第二语言。

当然有的人还会学习和使用第三语言、第四语言。

由于学习这些语言的规律与学习第二语言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一般不再细分而统称第二语言。

我们这里所说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28、视听法

标准答案:

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它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29、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八章第二节

30、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