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80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现代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

现代管理学

一、概念题

1、一般意义上的管理(P6)

答:

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2、管理客体的规律性特征(P56)

答:

管理客体的规律性特征,是指作为管理客体的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

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提高实际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3、直线职能制管理机构(P40)

答:

直线职能制管理机构是直线制和职能制的有机结合,其突出特点是:

各单位的负责人统一负责本单位的全部业务工作,并直接对上级负责;各级管理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职能机构,但这些职能机构只是该级负责人的参谋和助手,无权对下一级负责人发号施令;各级负责人实行自上而下的逐级领导,一般不应越级进行指挥。

4、管理的系统观念(P127)

答:

管理的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地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5、管理的权变观念(P178)

答:

管理的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6、管理的择优观念(P142)

答:

管理的择优观念,是指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

7、确定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P194,P195)

答;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所面临决策问题的自然状态是确定的,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情况有充分了解,决策的结果也是确定的。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所面临决策问题的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而且也无法计算其发生的概率,其结果也无法预料。

8、战略方针(P166)

答:

战略方针是管理主体为实现战略指导思想和长远战略目标而规定的基本要求。

9、战略指导思想(P165)

答:

战略指导思想是对战略体现的一定历史时期内事物发展的全局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所进行的高度概括。

10、管理过程中的实施(P238)

答:

管理过程中的实施,是指决策、计划形成后,为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全部活动,也就是为实现决策、计划而采取的所有行动。

11、管理信息的经济性特征(P91)

答:

管理信息的经济性特征,就是要以尽量小的成本和代价来获取尽量多、尽量有价值的信息。

12、榜样激励(P257)

答:

榜样激励,指的是在管理中,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随时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13、尊重激励(P255)

答:

尊重激励,指的是管理者以平等的态度、同志的感情,对待被管理者,它包括信任、尊重、支持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4、磋商激励(P256)

答:

磋商激励,就是管理者在安排工作时与被管理者商量,从而诱发人的自尊心,使其发挥最大的潜在能力。

15、管理的经济方法(P299)

答;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各种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二、辨析题

1、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管理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

(P93)

答:

正确。

管理的过程,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也是管理的各项职能发挥的过程。

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信息为媒介,表现为信息的不断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

管理中所做的一切工作,实际上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的首要因素是树立市场观念。

(P113)

答:

错误。

人是管理中的首要因素,进行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要树立人本观念,真正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放在首要地位。

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的首要因素是树立人本观念。

3、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彻底否定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管理已经不重要了。

(P220)

答:

错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作为管理重要职能的地位不能削弱。

我们要正确区别“计划管理”与“计划经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计划管理,是指对任何事情或工作都要有计划的合理安排,使之顺利地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计划管理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强调和加强的。

4、按监督的主体划分,可分为自我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P262)

答:

错误。

按监督的主体划分,可分为党的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5、现代化管理就是用电脑管理,就是办公自动化系统。

因而越是现代化管理,就越不需要管理艺术了。

(P11)

答:

错误。

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越是现代化管理,就越需要管理艺术。

这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不仅有确定性因素,而且有不确定性因素;不仅有物质性、技术性的“硬”因素,而且还有观念性、文化性的“软”因素。

在实践中,不确定性因素、“软”因素作用的发挥,往往离不开管理者美感基础上的和谐性、原则基础的灵活性、非常情况下的应变性和常规办事中的创造性。

6、系统理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构成的一切系统都是开放的。

(P134)

答:

正确。

因为系统理论认为,系统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任何系统在运行和发展变化中,总是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否则就难以存在下去;二是相对来说,任何系统总是处在更大的系统之中,都与其外部系统发生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7、经济监督就是对预算的监督、预算外资金的监督及财务的监督。

(P271—275)

答:

错误。

预算监督、预算外资金监督和财务监督统称财政监督,而财政监督只是经济监督种类之一。

经济监督包括财政监督、计划监督、银行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

8、管理过程中的实施,就是单纯地、机械地执行决策和计划。

(P240)

答:

错误。

管理过程中,实施的特点之一就是创新性。

实施并不是单纯地、机械地执行决策和计划,它需要参与实施的人员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9、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很多,但最主要的、居首位的是确定发展目标。

(P198)

答:

错误。

管理者的职责很多,但居首位的是进行决策。

这是因为,一切管理者不论其职位高低都是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决策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与执行决策。

10、监督也是一种反馈,而且是一种及时的反馈。

(P261)

答:

正确。

因为监督的首要工作是检查,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偏差,从决策目标是否先进、计划安排是否合理、协调是否有效等各个方面都能反馈有关信息,为管理者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不断改进管理等方面提供迅速、可靠的依据,是一种及时的反馈。

11、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神经系统”。

(P98)

答:

正确。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贮、信息输出、信息反馈等部门和机构,它形成了一个上下结合、纵横交错的庞大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神经系统”。

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目标的制定是上层管理者的职责,因为他们最了解市场的情况,因而已经用不着群众的参与了。

(P80)

答:

错误。

民主参与是计划目标制定的一条重要原则。

计划目标的制定,不应只是领导者、管理者的事情,还应当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

发动群众参与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增强计划目标的科学性,并且的利于计划目标的贯彻执行。

13、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能够起主动支配作用的唯一条件是要有一定的权力。

(P27—28)

答:

错误。

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能够起主动支配的作用,不仅要有一定的权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能力。

14、以战略任务分类,可分为开放战略、技术推进战略及改革战略。

(P161—163)

答:

错误。

以战略任务划分,发展战略大致可分为现代化战略、赶超战略、跨越式战略及富民战略。

以实现战略任务的途径划分,发展战略大致可分为开放战略、技术推进战略及改革战略。

15、择优观念的内容之一是效益第一的观念。

这里的效益第一,就是指以尽量少的物质投入,获得尽量多的物质产出,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P149—150)

答:

错误。

效益,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中所得到的有益的结果。

它可以用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来表示,也可以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值来表示。

所以,它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三、简答题

1、管理特征中的创新性(P10)

答:

管理的创新性,是指管理不但参与创造价值,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种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社会活动。

2、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P59—60)

答: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

(2)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3)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

3、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P197)

答:

之所以说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这是因为,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围绕决策开展的。

不管是管理中的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进行协调,还是管理中的监督、用人、思想政治工作,等等,都不能离开总的决策目标。

同时,这些活动本身也有具体的决策问题。

可以说,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4、审计监督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监督(P274)

答:

之所以说审计监督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监督,主要表现在:

(1)根据宪法规定,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因此,进行审计监督,一方面可不受任何行政组织的干扰,另一方面审计所作出的结论具有权威性,被审计监督单位必须遵照执行。

(2)审计监督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监督,其他经济监督都是对国民经济某一方面、某一环节实行监督,而审计监督,不仅包括对社会各种经济行为的监督,而且还要对国家机关、管理部门及各种专业经济监督部门进行监督和再监督。

5、管理方法中经济方法的特点(P299—300)

答:

管理方法中经济方法有以下特点:

一是调节对象的利益性;二是调节作用的间接性;三是调节手段的灵活性。

6、管理的艺术性特征(P11)

答:

管理的艺术性特征,指的是由于影响管理的因素不仅有确定性因素,而且有不确定性因素;不仅有物质性、技术性的“硬”因素,而且还有观念性、文化性的“软”因素。

在实践中,不确定性因素、“软”因素作用的发挥,往往离不开管理者美感基础上的号召性、原则基础的灵活性、非常情况下的应变性和常规办事中的创造性。

7、管理规律中的共有规律(P13—14)

答:

管理规律中的共有规律,是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

其中主要有:

管理的循环规律、管理的人本规律、管理的择优规律、管理的组织规律、管理的权变规律,管理的反馈规律等。

8、目标管理与传统计划管理的区别(P87)

答:

目标管理和传统的计划管理的主要区别是:

第一,计划管理中的计划是自上而下的层层下达,而目标管理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目标分解和协商。

第二,计划管理一般强调计划的执行和组织实施,即强调“要我干”,而目标管理实行自我控制,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第三,计划管理的结果只可能是任务的完成和指标的实现,而目标管理则能把任务的完成同职工的自我价值实现结合起来。

9、管理的权变观念的特点(P179—180)

答:

管理的权变观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强调管理环境的变化性;二是强调管理活动的应变性;三是强调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四是强调权宜应变的科学性。

10、管理方法中行政方法的特点(P303—304)

答:

管理方法中行政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权威性;二是直接性;三是垂直性。

11、管理组织适应环境应树立的观念(P183—184)

答:

管理组织适应环境应树立以下观念:

一要树立重视环境的观念;二要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三要树立改善环境的观念。

12、实施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作用(P240—241)

答:

实施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具有以下重要的作用:

(1)实施是落实和完善决策、计划的环节和途径;

(2)实施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3)实施是检验管理机构、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标准。

13、管理中的协调有许多作用,尤其是能增强组织的内聚力(P247)

答:

管理中的协调主要有三大作用,尤其是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内聚力,这是因为:

一切决策、计划,归根到底都是靠人去实现。

如果没有人的积极行动,任何正确的决策、计划,只是空中楼阁。

而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要靠具体的协调工作,以及时发现各种矛盾,调整各方利益,使整个组织增强凝聚力。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实施中的协调工作尤其重要。

因为改革必然会冲击到人们原有的观念和利益,影响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管理者如果不重视协调工作,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会疏远,整个组织就会松散,以致失去战斗力。

14、监督有许多功能,特别是它具有预防的功能(P259—261)

答:

监督有制约、参与、预防、反馈四大功能,特别是它具有预防的功能,这是因为:

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事前监督,通过事前监督,事先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就能提前排除问题,避免偏差的出现和损失的发生,这有利于防患于未然。

15、评价活动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一点是它能提高管理的水平,能够实行管理的良性循环(P278—279)

答:

之所以说评价能提高管理的水平,实现管理的良性循环,这是因为:

管理的主观是否符合管理的客观,是基本正确,还是部分正确,都需要管理的效果来检验。

通过对管理效果的全面检查、分析、比较、论证和评价之后,管理者就会知道自己对在何处、错在何处。

对的,予以肯定和发扬;错的,予以纠正和完善。

这样,通过评价活动,管理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所以,评价活动是提高管理水平,使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

四、论述题(需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1、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他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

(P35—38)

答:

由于管理者担负着特殊的职能,因此,对他的素质和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

管理实践中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个高素质的管理者要比若干个平庸的管理者所起的作用和所达到的效果好得多。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下必要的素质:

(一)政治素质

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政治素质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拥护改革开放;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人民的公仆。

(二)品德素质

以德为先,品德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条件。

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品德素质的要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潜力的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心的推动。

有了强烈的事业心,管理者才能勇于克服困难,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勇往直前。

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

2、战略观念是现代管理观念中的重要观念,它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P158—159)

答:

现代管理活动中,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及政治环境,要求管理者必须“高瞻远瞩”,把握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胸有全局”,把握事物内部和外部的本质联系。

所谓“高瞻远瞩”、“胸有全局”,就是指管理主体要确立管理的战略观念。

(一)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的目的性

在实际管理中确立战略观念,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具有以下意义:

(1)能够使整个管理系统具有确定的目标、方针和任务;

(2)能够围绕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率的使用;(3)能够使管理主体根据未来而控制现在,激励现在,是每一个“现在”着眼于未来,尽力去实现未来目标。

(二)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系统的活力

例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为了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形势,每一层级管理系统都有一个立足于环境,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为此,各层级管理主体都面临着从单纯执行者向决策指挥者,从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

这种转变,要求管理主体确立战略观念,审时度势,及时实行战略指导,协调本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以求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确立战略观念,有利于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管理主体是否确立战略观念,有无进行战略思考和研究的能力,是导致管理者素质与才能差异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区别“帅才”和“将才”的主要标志。

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始终坚持从全局、长远看问题,树立牢固的战略观念,亲自研究发展战略问题,使战术服从于战略,近期服从于未来。

3、管理过程结束之后还要进行评价活动,通过评价活动总结经验,改进管理。

但评价不是随意的评价,它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P284—286)

答:

要确保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评价的目标性原则是指在管理目标制订正确的前提下,对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评价,一般应围绕管理目标的要求来进行。

管理的目标值是评价的基本尺度。

评价活动所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管理目标的展开和具体化。

(二)客观性原则

评价的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评价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过程中,评价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管理成果。

评价的实质是反馈,而真实、全面、准确是反馈的基本准则,要达到上述准则的要求,评价就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三)激励性原则

评价的激励性原则是指在评价活动中,必须注重启迪人的思想觉悟,激发人的积极进取精神,以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组织凝聚力的目的。

激励性原则贯穿于评价活动的全过程,对评价的效果及下轮管理循环的效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4、管理者在管理中会不会用人是决定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这里就有一个用人的艺术问题。

(P365—370)

答:

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中的人,特别是作为管理主体的人。

如何用人,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管理者要掌握好用人的艺术,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用人先要选好人。

首先,选好人要有正确的选人路线和标准。

关于选人的路线,早在几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就为我们制定了—条正确的路线,这就是选拔任用人才应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只要是才,不管亲不亲都应选用。

关于选人的标准,我们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的选拔人才标准。

所谓“德”,就是指干部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表现;所谓“才”,就是指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德与才是对立统一的,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在选拔人才时,必须德才兼顾,以德为先。

因为,离开了德,才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没有才,德就成为空的东西。

其次,选好人要有科学的选人途径和方法。

选拔人才具体途径和方法是很多的,比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等,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群众路线。

在选拔人才中必须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充分发扬民主,保证广大群众有充分的发言权。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扩大视野,广开才路,充分挖掘人才潜力;有利于全面、准确地了解人才情况,避免发生任人唯亲、主观片面等弊端。

(2)用人所长,扬长避短。

选拔了好的人才,如果使用不当,或者使用中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那么人才的作用是不能很好发挥的。

为此,管理者必须讲究用人之道。

管理者在用人中一定要用人之长,扬长避短。

要很好地用人之长,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职工最能做什么,在哪些方面员工有发展潜力,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有些人有一定长处,但缺乏勇气,不敢大胆发挥自己的长处,管理者应设法帮助他们打消顾虑,振作精神,做好工作。

管理者在对待职工的短处方面,一是对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不影响其长处发挥的短处,不必苛求;二是对影响人的长处发挥的短处,要采取措施,防止副作用的产生;三是对严重影响工作的致命短处,要采取果断措施,避免其给事业带来危害。

(3)充分信任,尊重关心。

要使各种人才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者必须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尊重和关心。

在用人问题上,最忌讳的是既让人工作,又对人不放心。

为此,管理者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不要包办下属的工作,不越级指挥,不轻信谗言;二是尊重职工,在人格上与其平等相处,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三是要关心人、体贴人,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4)善于激励,赏罚分明。

在用人中要注意考核人们的实绩,根据实绩进行分明的赏罚。

克勤尽职、完成任务好、成绩卓著者奖;玩忽职守、工作失误者罚。

在奖罚问题上,一定要注意,“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做到实事求是,公开合理。

管理者切不能在赏罚问题上徇私情,凭个人恩怨办事。

赏罚分明,公平对待是用人中一种重要的激励方法,管理者应当很好地加以利用。

(5)合理搭配,整体效能。

管理者要重视发挥人的作用,就不能孤立地强调某些个人的作用,而应发挥组织中每一个人的作用,使单个人的作用经过整体组合产生出新的更大的能量。

这要求在用人时要从整体出发,在合理设置机构,精心设计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合理搭配人才。

管理者必须抓住重点,顾及其余,全面考虑,妥善安排。

任何形式的一刀切都是不行的,只有按照合理的整体结构,对组织各个部门、各个层次进行设计、调整,在现有人员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整,使之达到最佳组合,尽量减少内耗,那么整个组织就会焕发出意想不到的活力。

5、管理中的人本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为什么要树立这一观念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问题。

(P114—117)

答:

在管理中要树立人本观念,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

(一)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首先,从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之间关系看,物的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要素的影响。

比如说,人的劳动技能的加工水平的提高,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会开拓新的物质生产领域,也会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物的要素。

此外,物的要素再先进,也必然由人使用和管理,否则只是一堆废物。

其次,从人的要素与科学技术要素的关系看,科技成果是人类的劳动、生活实践中通过分析、研究在科学或技术上所取得的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结果。

离开了人的实践与思维活动,就不会有科学技术。

人类自身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追求自身的完善,成为推动科技要素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因。

第三,从人的要素和信息、时间、空间等要素的关系上看,人的能力的发挥,虽然必须受到时空条件和所掌握的信息的完整、准确程度的制约,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内突破时空的限制。

因此,人的要素不同于作为管理客体的其他要素。

(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管理主体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是管理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协调者和人员选拔配备者。

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这种主导地位,不仅如此,而且还表现在管理者的思想、作风、能力、修养等自身素质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始终起着一种榜样的力量。

为此,树立管理的人本观念,首要的是树立管理者素质第一的观念,因为管理者是决定管理成败的首要因素。

(三)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

在管理活动中,要处理众多关系,诸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以及人、财、物的关系等等。

但是,在这些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起决定性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在任何管理中,只有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例如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融合,是搞好管理的根本保证,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为此,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处理好管理组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四)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的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本身不断解放和发展的历史。

任何管理活动,它的直接目标或许是追求较高的效率和效益,但其最终目的,则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

只有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反之,也只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才能促进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

把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作为管理活动的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