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97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

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试卷结构: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2小时30分钟

共三种题型:

1、简答题共4道题,每题10分,共40分;要求要点清楚,可不阐述。

2、辨析题共4道题,每题10分,共4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再简述理由;判断失误直接不得分。

3、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35分,共70分;要求先厘清概念、列出论点,再结合实际阐述论点。

(说明:

★★★代表论述题,必须掌握;★★代表简答题和辨析题,必须掌握;★代表熟悉了解,其中或有辨析题。

三星题: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论)P220

答: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其共同点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区别则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由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五个主要环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构成。

①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③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3)这一基本框架既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架构,又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点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突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表明了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

2、我国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简)P224

答:

①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是由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的;②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③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要求发展多种经济成分;④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也要求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3、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和发展趋势。

(简)P224

答:

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所有制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所有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制结构,是从总体上说的。

4、理顺分配关系,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论)P234

答: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理”的论述中提出: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并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1)初次分配领域,在增进效率的同时也增进公平。

①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在生产环节对各类要素所有者进行的分配,其基本分配原则是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进行收入分配。

但这并不意味着注重公平不是初次分配的任务,而是再分配的任务。

②初次分配同样存在公平问题,存在着规则不公平、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从而导致效率和公平的双重损失。

③只有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才能增进效率和公平。

消除不公平“游戏规则”必须:

①加大对城乡分割体制的改革力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②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改革行业垄断体制;③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打破行政体制的“条块分割”,逐步消除部门和地方队要素流动的各种限制;④逐步消除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对公共资源占有的不公平状态;⑤继续加大反腐败的工作力度。

(2)再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通过“提低”(即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中(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高”(即调节过高收入)的思路,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

(3)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政策。

(论)P239

答:

宏观调控政策是政府为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原则和行为准则,它通过各种调控手段的具体运用而体现。

它是一个体系,其中最基本的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

(1)财政政策。

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运用财政调节手段,促进宏观经济总是发生变化的原则和措施。

可以分为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和财政投资。

财政政策按其在调节社会总供求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是政府通过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而制定的各种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的原则和措施。

按其在宏观调控中的不同作用,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当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时,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

当经济高涨,形成通货膨胀压力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抵制总需求的过度膨胀。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政策,经常被结合在一起运用。

(3)产业政策。

是政府调整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供给总是的增长速度,并使供给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要求的政策措施。

包括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一定的调节手段,鼓励和扶持具有竞争力、高效益的产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产业结构政策是政府根据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优化规律,通过多种手段调节、引导产业结构向优化方向变动和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产业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6、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论)P242

答:

(1)内涵:

①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

②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量上的变化或增加,它包含在经济发展之中。

(2)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①联系: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②区别:

A.经济增长只是指一国经济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以外,还包括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进展。

B.经济增长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C.并不是一切的经济增长都能带来经济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整和健全消费政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挥拉动增长的作用。

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逐渐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紧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7、用产业结构的优化论证区域经济发展。

(论)P246

答:

(1)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产业划分。

①产业结构是指以产业划分为基础的生产力结构,是指国民经济总体由哪些产业和部门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②按社会经济活动历史发展顺序,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指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次产业;第二大类是指凡对产品进一步加工生产的部门,称为第二次产业;第三大类是指除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以外的行业,称为第三次产业。

(2)三次产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必然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②当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次产业产值比重减少,第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上升的状态。

③从历史过程看,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速度呈依次递增现象,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依次增大。

(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①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③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4)区域结构是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

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必须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论)P248

答:

(1)内涵:

对外经济开放,是把一个国家的经济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鼓励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或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达到本国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本国经济的高效发展。

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政策保障。

(2)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超出国界形成国际分工,由此形成世界市场。

之后,一国生产力的发展就对世界市场产生依赖性。

(3)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社会分工发展过程,社会分工必然走向国际分工,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走向不断开放。

②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要求在开放环境下进行资源配置,这就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动,通过国际市场实现优化配置。

③在市场经济中,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商品交换以不断开放的市场为条件。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许多商品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国际市场。

(4)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①实行对外开放,同国外进行交流,互通有无,调节余缺,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②可以使我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③可以使我国获得后发性利益;④可以在国际竞争中求得进步。

两星题:

★★

1、资源配置的方式。

(简)P215

答:

可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三种,由三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分别形成了三种经济模式,即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2、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简)P215

答:

①经济体制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和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属性或制度属性,却和社会经济制度有紧密的联系。

②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一方面,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影响着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高低。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由经济体制来实现的。

③而经济体制较为灵活,因此,同一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选择同样的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辨)

答:

正确。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包括两层意思:

①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形式。

②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一种方式。

4、现代市场经济与近代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是在依靠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入了政府宏观经济调控。

(辨)P217

答:

正确。

为了减弱经济危机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危害,通过国家行政力量干预,凭借国有化、税收、财政、金融以及国家采购等一系列手段调节市场经济的各种环节。

当今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都是现代市场经济。

5、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简)P219

答:

①以市场价格信号为调节器,使经济自动协调发展;②自动按照市场需求调节资源流量与流向,实现产需衔接;③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④发挥竞争的优胜劣汰功能,刺激经济效率的提高。

6、市场机制的缺陷。

(简)P219

答:

①只能解决市场微观平衡问题;②只能反映现有的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③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④公共产品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⑤以优胜劣汰为准则,会导致两极分化;⑥自由竞争会导致垄断。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点。

(简)P219

(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答:

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为基础的、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市场经济。

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主要包括:

①资源配置市场化;②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和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③宏观调控间接化;④完善的市场体系;⑤经济运行法治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③国家宏观调控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8、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

(简)P226

答:

①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②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就业岗位的主渠道,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生力军;④当前促进其发展的重点是推进公平准入,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和规则公平;⑤同时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9、产权的特征(简)P227

答:

①排他性,即同一产权在同一时间只可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享有;②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备的产权,是产权的特殊表现形式;③产权应具有确定的界限和范围;④产权可以转让或授权他人行使;⑤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作用在于帮助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形成一种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

10、为什么说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形成的条件和前提?

(简)P227

答:

①市场经济中的交换实质上是不同产权的交换,而产权界定中的产权主体界定直接的为市场交换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明确的产权权利范围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逐利性的决定性前提。

③明确的产权界定也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平等性特征和自主性特征的物质前提。

11、深化价格改革,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简或辨)P230

答:

①深化价格改革,要以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②长期以来,我国“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根本改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管制,明显偏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序;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深化价格改革,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序、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12、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的意义(简)P231

答:

①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软框架”;②为市场交易顺利进行提供桥梁,为市场交易提供直接服务;③为流通企业与政府之间联系提供一种渠道,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中介。

1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辨)P235

答:

正确。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14、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简)P235

答:

①提供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维护社会稳定。

②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③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④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简)P238

答:

①国家计划;②经济政策;③法律手段;④行政手段。

16、法律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P238

答:

①直接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②为各种经济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行提供法律保证;③用法律手段维护其他调节手段正常运行,或为其他的调节手段提供法律保障。

17、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简)P252

答:

在对外开放中,我国将对外开放从南到北、由东到西逐步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大体经历了:

①1979年,赋予粤、闽特殊政策;②1979-1982年,创办经济特区;③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④1985年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和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新区;⑤1992年以来,开放边境城市和沿边地带;⑥探索内地开放的新形式。

18、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简)P254

答:

①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③加强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

④始终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善于在国内国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在国内国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

19、商品和资本的进出对国内总供给会产生什么影响?

(简)P254

答:

①商品进口引起总供给的扩大;②资本流入能增加进口,从而扩大总供给,资本流出会减少总供给;③如果商品的出口大于进口,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就需要增加资本流入或减少资本流出来平衡;④如果商品的进口大于出口,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就需要减少资本流入来平衡。

20、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简)P254

答:

(1)国际收支的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绝对的。

(2)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大幅度的顺差或逆差,则会对该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3)大量逆差的不利影响表现在:

①使本国积累的对外负债超过本国的支付能力,从而引起偿还外债的困难,甚至出现债务危机;②耗尽一国的国际储备,金融实力减弱,本币汇率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地位;③出口收汇主要用于还本付息,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受到影响。

(4)大量顺着的不利影响表现在:

①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破坏;②不利于商品出口,增加通货膨胀压力;③引起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21、国际收支的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绝对的(辨)P254

答:

正确。

①国际收支无论出现顺差或逆差都是失衡的表现;②国际收支的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国际收支失衡是正常的;③但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大幅度的顺差或逆差,则会对该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一星题:

★(都是辨析题)

1、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要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

P215

答:

正确。

资源的稀缺性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在数量上总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社会都要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2、供求规律对价格(价值)具有反作用。

P218

答:

正确。

供求规律的作用主要是:

①对价格具有反作用;②对价值决定具有反作用;③市场供求状况直接反映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

3、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基础)。

P222

答:

错误。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包括内在结构和社会结构。

√P223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包括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

×

答:

正确(错误)。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在结构,在法律上体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②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结构,即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经济与其它经济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经济行为包括个人消费行为、储蓄行为和就业行为。

P228

答:

正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经济行为包括个人消费行为、储蓄行为和就业行为。

个人消费行为指个人作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购买;个人储蓄行为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以金融的形式保有;个人就业行为是指个人为获得收入而采取的合理选择。

6、市场是一切交易关系的总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主要载体。

P228

答:

正确。

市场是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和领域,是一切交易关系的总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主要载体。

7、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的对等交换。

P229

答:

错误。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有限期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价值运动形式。

特点:

①所有权不发生转移;②借贷行为发生后,价值单方面转移,不是对等交换。

8、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实现。

或“按劳分配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P233

答:

正确。

因为,①按劳分配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②劳动力的流动和劳动者的竞争是按劳分配实现的重要条件;③工资指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是按劳分配实现的另一重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