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考研经验.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154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考研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英语考研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英语考研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英语考研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英语考研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英语考研经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英语考研经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英语考研经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考研经验.doc

《英语考研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考研经验.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语考研经验.doc

考研英语从53到70分的经验

谨以此文记录过去三个月,自己在英语上的小小突破。

认识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英语是我最差最差的一门,四级499,六级考了两次才过,都是要看第二位数字才知道自己过没过的。

去年考研英语是53分,和自己的真实水平差不多吧。

今年查到分数的时候,真真不是为了什么总分,感到欣喜,而是觉得自己再英语上下了苦功,最后在相对改卷较松的情况下拿了70分,虽然也不算高分,但对自己而言,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了。

1、词汇。

10月份开始的复习,买了新东方的红宝书词汇,刚开始是一个月才背一遍,后来是一个月两遍,最后是一个月三遍的样子。

拿了一只荧光笔,把在阅读中遇到的所有不懂得词汇都在词汇书上标出来。

然后会经常背这些不会的,重点的词汇。

词汇书上没有的,我也会抄写在书上。

2、阅读。

考过研究生的同学都知道阅读是考研英语的大块,加新题型一共占了50分。

基本上只要拿下了阅读,就完事大吉了。

所以,一开始我就很在意阅读,看了很多大神的经验。

最后买了张剑的150篇,主要我没真题做,去年做的太多了,真题的答案都背的了,所以只能做模拟题。

恩,大概规定时间,一次两篇,然后第二天翻译,找生词,看原因神马的。

这种2天式反复。

人都是有惰性的,刚开始很有激情,后来就不行了。

当我到了那个低谷期时,我就告诉自己。

去年就是因为英语,万恶的英语,姐没能考上,今年无论如何都要拿下,逼自己也要拿下。

当逼了自己几个月之后,就会发现已经成习惯了。

有的文章,你看不懂,觉得做的不好,居然正确率很高,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语感吧。

3、作文。

恩,和去年的方式差不多,看了很多作文,然后自己总结模板,到最后基本上就是3个模板的样子(全部是自己写的),然后考试考什么,就用什么格式。

主要还是阅读的功劳,搞了那么久的阅读,以至于有时会无意间写出阅读里的段子来。

4、新题型。

新题型是有方法的,每种新题型都有技巧。

比如,标题题诗联系上下文。

排序题先填好第一和最后,其他就好办。

这个书上都总结的很好的,基本上过一遍就好。

5、完型和翻译。

完型我没有复习,翻译的话,就是最后一个月,每天坚持翻译真题,看答案,找为什么。

会发现有很多词汇是经常性考同一个意义,总结好就好了。

6、关于做题顺序。

按照很多大神的顺序,最佳的是,阅读---新题型-----作文-----翻译----完型

最后,考英语时,我出现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因为我知道其他我都不会挂,而且都可以考得很好的。

刚开始考试的时候我大脑一片空白。

我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我复习的很好,我会考好的,我只要做完我就是胜利者。

考完出来一阵轻松,并不是考的有多好。

而是我觉得过去的一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战胜了自己。

先说下我的情况:

大学英语挂过一次,专业英语挂过一次,四级踩线过,六级至今未过,考研英语80分。

所以从今天起不要畏惧自己的英语底子有多薄,坚定考研决心,踏踏实实复习,nothingisimpossible!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我的英语复习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微观方面

(1)词汇

词汇是考研英语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考研英语的词汇书我翻过不下二三十遍,而且记单词我基本只是利用零散的时间,决窍只有四个字:

快速反复。

所谓快速,就是每个单词记忆停留的时间不宜过多,几十秒即可,况且很多单词你只须认识就行,不必每个单词都会拼写,一般一本词汇书最多半个月就要过完一遍。

所谓反复,就是不断重复之前的单词记忆。

不要担心单词记了又忘,是人都会遗忘,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告诉我们,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七”是个神奇的数字,一个东西按照科学规律重复七遍以上,就会牢记不忘,在此我推荐新东方的20天(10天)攻克考研词汇表格(网上可百度),大家可以在该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调整。

词汇技巧:

a、词根记忆法,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任何一本词汇书都有涉及。

b、相似记忆法,可以将一些写法相似或者意思相同的单词集中起来对照记忆,会有不错的效果。

c、警惕熟悉的陌生人,比如说interest,plant,spring等。

d、总结真题词汇,做完真题后总结出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抄在小本子上,集中记忆。

e、阶段检测,隔一段时间检测下自己的单词记忆效果,我采取的做法是先蒙住单词的中文意思,然后筛选出自己不会不熟的单词做好标记,后面专挑这些标记过的单词记忆,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2)长难句

不怕大家笑话,其实到现在许多语法我都不懂,但这并不影响我分析长难句。

对于长难句我唯一的心得就是抓住句中连词,再把句子拆分,注意连词连接的部分是并列还是其他什么关系,各个击破,最后衔接起来。

(3)阅读

阅读是考研英语的重中之重,阅读理解所占分值高达40分,其实翻译和新题型也应算是对阅读的考查,这样阅读部分其实多占60分,自然得英语阅读者得考研英语之天下。

提高阅读能力我首先强烈推荐英文杂志《TheEconomist-经济学人》(中文版网址:

http:

//www.ecocn.org/portal.php,可在“每周选题”版块下载文章)。

暂且不说有多少考研英语真题原文选自《TheEconomist》,不少英语老师就极力推荐其当作英语学习材料。

我的英语基础很差,所以刚开始阅读《TheEconomist》时颇受打击,记得当时一行读下去就没有几个认识的单词,好在最终我还是强迫自己坚持下来。

一开始很依赖网友的翻译,看完一句就迫不及待地看下翻译。

后来慢慢就自己开始试着翻译,实在翻译不过来就参照一下别人怎么翻译,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经过半年多的坚持,几乎是每一两天就看一篇,从未间断,熬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时段,英语阅读能力就有了质的提高。

对于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有些老师也推荐用《新概念3》,互译最后二十篇文章,虽然自己没有试过,但感觉这个方法应该也不错。

阅读技巧:

a、每阅读完一段或一篇一定要在脑海中快速总结出它的中心大意。

b、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有时最容易成为正确的选项。

c、有些干扰选项只是将原文的句子调换了个别单词,有些正确选项只是用同义词将原文单词调换,所以看选项务必要仔细。

d、一般每年阅读理解ABCD四个选项数量相当,每一篇一般都覆盖ABCD四个选项,当然也有例外,不要太迷信这个。

(其他的一时记不起来,等想起来再作补充)

(4)作文

    作文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虽然作文到后期可以突击的,但要取得高分的话少不了平时的积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其实历年真题有不少佳句可以运用到写作。

每次遇到好的句子我就把它抄写下来,不断改写,考研的作文我就不少句子是将真题佳句改写,甚至就直接照搬,比如说Thisinsight,soprofoundinitssimplicity,openedupanentirelynewwayofperceivingandunderstandinghumanlife.这句几乎在任何话题的考研英语作文中我都可以用得上。

有时间的话最好把每一个考研英语可能考到的作文话题都准备一个自己的套路模板,平时把他们背熟,考试的时候你就可以信手拈来了,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考试时间留给阅读部分。

(5)完形填空

最后只还剩下完形填空,这是我的弱项,在此就不多说了,不敢误导大家。

不过个人觉得完型填空在考研英语中性价比最低,不宜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

2、宏观方面

(1)早读

考研的这一年我说服了自己每天六点起来早读,风雨无阻。

我早读的材料也从最初的大学教材《新视野1-4》,然后到《新概念3》,《TheEconomist》,最后诵读历年真题。

大三结束后的暑假我才开始做真题,当天做完的真题我第二天就立刻拿来当作早读的材料,若不能背诵至少做到熟读。

早读给英语带来的作用是无形的,长期坚持对你的英语帮助是巨大的。

(2)真题

真题才是王道,任何模拟题都取代不了真题。

把近十年(少了的话就近十五年,应该说从2002年后的真题价值相对来说更大些)的真题认认真真地至少做够2-3遍。

有时间的话可以把真题的原文自己翻译一遍,实在没有时间至少要把翻译部分全部翻译一遍。

真题里的每一个长难句一定要弄懂,每一个单词起码要做到熟悉,每一道题的陷阱都要研究透。

开始不要怕受打击,一开始我的正确率也是惨不忍睹,关键是要找到做错的原因,是单词不认识,还是文章没读懂,还是掉入了命题人的陷阱。

最后留1-2套真题留练手即可,但一定要严格按考研的时间安排掐准来做。

   

(3)参考书

词汇书其实每本都差不多,这里就没有特别推荐的。

真题推荐张剑的黄皮书,基础差一点的《考研真相》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文书我用的是何凯文的,其他的书没用过也不好评价。

阅读有时间还是做些模拟题,我用过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感觉还不错,不过这个我也只是用来后面练练手保持感觉,不必过于在乎做题对错。

(4)辅导班

至于要不要报辅导班,个人意见的是辅导班是不起决定性作用的,不要过于依赖于辅导班,自己的付出才是关键性的。

当然如果家里有这个条件的话,报一个辅导班也是可取到些作用的,但整体来说作用不会很大。

最后说明一点,以上只是个人的考研英语学习方法总结,肯定不会适合所有人,况且别人的想法是用来给自己思考借鉴而非完全采纳,最终的结果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最后,祝大家考研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加油吧!

  1、阅读理解题型的构成:

阅读理解部分的分值共60分,其中包括A、B、C三部分,分别是多项选择题(四选一)、选择搭配题和英译汉三种题型。

考试大考研站提醒考生一定要重视英语阅读理解,打好基础,切不可抱着一上考场就猜答案的心态。

考生如果能在阅读理解中拿到高分,就等于考研英语基本上有了把握。

如何在阅读中获得高分,除了认真复习之外,考生还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2、阅读理解的难点(关键点):

单词的掌握、解析长难句的功底

  阅读理解的解题中首先要读懂文章,读懂文章所要具备的两个必备条件就是认识单词和理解句子。

考研词汇大约有5500个,记住这些单词并非三两天时间可以解决的事情,所以,考生必须依据一本考研英语词汇书进行系统、长期的学习和记忆。

任何一个单词都有它的来源和演化,依据“词根、词缀”记忆法可以迅速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

  另外,长难句也是阅读理解的一大障碍,考生复习时要善于分析句子结构,尤其是成分复杂的长难句。

要掌握两个方面:

语法分析——彻底把握清楚长难句的结构和含义;

  英语国家背景文化——文化的很差异绝对会左右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这在我们一个国家的多个民族的比较中亦可得出相同的答案。

英语国家的人跟你想的不一样,所以写的就不一样。

  也许文章中的单词你也认识,你觉得大体意思也搞懂了,但是一做题就出错,这说明你在解码的过程中还是出了问题,理解篇了原作者的意思。

你要想真正地读懂他们的文章,你得学着暂时丢掉你的中文思维习惯,从原汁原味的英语思维入手。

等到你能同时控制两种思维模式,你就自然懂得出题人的用意了,自然也不会出现看得懂文章选不对答案了。

  3、阅读理解题的类型

  读完文章后接着就是做题,其实在做题的过程中,考生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分析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和出题类型,这样非常有利于选出正确答案。

  阅读理解的出题类型有五大类:

主旨题、词汇题、作者态度题、推理判断题和细节理解题。

考生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各个题目的出题类型,把握各种类型的出题特点,认真体会出题者的出题思路,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提高解题信心和正确率。

4、把握阅读步骤和做题速度

考研英语中的阅读步骤和速度非常重要,可是把握阅读步骤和提高做题速度呢?

一是扩大词汇量,这样阅读的过程中才会非常流畅,没有或少有障碍;而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即从传统的整体阅读法(从头至尾读完整篇文章接着按顺序解题)转向查找式阅读法(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并有针对性地解题)。

考研英语复习一定要要脚踏实地,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本帖最后由陈芸1986于2012-4-1012:

28编辑

一、本人考研英语情况简述

本人2011年参加南开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复习半载有余,每天四小时以上,仅单词就复习了整整三个月,真题也背过,但是只考了46分。

2012年改变策略,用了很短的时间,英语提升了20分,考到66。

二、考研英语复习无定法、要分析自身情况(二战尤其要分析失利原因)

说这句话,就是劝大家千万不要盲从任何人的方法。

因为考研英语的复习,实是无定法,而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策略,也就是“有的放矢”。

比如我选择了一种方法便使自己的成绩提高了二十分,这是因为我深刻分析了自己前一年的失利原因,并且也结合了自身的基础、做题习惯等因素。

情况不同的人,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如果盲从,很可能适得其反。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上考研辅导班也是如此,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辅导班不如不报辅导班。

三、简析考研英语复习的几个误区:

(一)认为“得阅读者得天下”。

其实我去年失利的原因便是只重大阅读,而不重视翻译、排序等题目。

其实即便你复习得很深细,你仍然无法保证大阅读的正确率。

然而,翻译和排序,完全可以在平时练习中大幅度获得提高,并且其正确率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者平衡复习,反而比拼命复习阅读要划算得多。

(二)认为基础无限重要,拼命打基础。

基础重要不重要?

重要。

背单词、细析长难句,这些都是必要的基础。

然而,大家要注意掌握这个“度”。

我承认基础比较重要,但是如果认为考研英语里基础越好就越能得高分,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在考研英语中,基础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但是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如果要给个公式,那么:

考研英语的取胜=“一定的基础”(40%)+“适合自己的技巧方法”(40%)+“一定量的实战模拟练习”(20%)。

所以,单词要背,长难句要弄,背诵一些考研阅读篇目也未尝不可,但不可太过,不可把心思精力完全投注在这上。

基础打得差不多就行,适可而止。

换言之,重要的单词大约能认识就行(不用做到会默写),长难句也不用死抠,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大致模糊翻译就行。

(三)认为考研辅导班万能,什么都信考研班老师的话,甚至相信他们编出来的“神话”。

对考研班老师讲的话,一定要理性,千万不要一切依倚于此。

举例而言,比如大阅读,确实需要细析选项中的“陷阱”,仔细寻佚出题思路。

然而,若沉溺于此、为之太过,便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其实多数时候,真题做多了,对于“陷阱”的感性认识就会有,大家要相信很多时候“直觉”比“逻辑推理”更直截地切近真相。

陆象山说“言愈多而道愈远”,考研班的老师有时候为了有话可讲,就会编织出许多看似“高深”的理论,实际上于做题无益。

这也是“大道至简”的道理。

个别想不透的题,其实在考场上你也没有时间去“参悟”的,不如放弃。

考研英语成绩需要的是“平衡”,只要大体的分数有了就好,许多时候需要“弃卒保车”。

倘若求全责备,便偏离了我们考试的初衷,而我们却往往不自知。

还有一点提醒大家,就是关于一个流行甚久的“神话”——背考研真题阅读结果英语考了高分。

我相信有这样的例子,但是,我想,这种“神话”大家不宜深信。

首先,对于多数人来讲,背诵有一定难度;其次,对于提高英语能力绝对有帮助,但对于考试,则纯粹是绕弯路;第三,把精力投注于此,必然占用其他复习时间,搞不好会事倍功半。

我第一年就花费了大量时间背诵,自忖能力确乎大幅度提高,但在成绩上显现不出(去年背诵太多,没有时间细忖做题技巧,也没有时间去做练习)。

所以,背诵可以吗?

可以,但是适可而止。

(四)认为考研英语复习就是要投注最多的时间。

这个观念很可怕。

其实不仅是考研英语,我们的整个考研,拼的都不是“时间”,而是“效率”和“效果”。

说一个命题。

此命题的条件为A——张三每天花费13小时复习。

结果为B——张三过了考研。

那么,请问,是不是“因为”A“所以”B?

同学们,不能这样推论的,这里犯了逻辑错误。

因果关系一定是“前因后果”,没错。

但是在前的却不一定是因,在后的不一定是果。

所以,如果有人用“时间长短”来衡量考研复习是否努力,我一定认为他讲话不负责任。

讲两个公式:

1、  时间≠效率  2、效率≠效果

公式1说明,你投入了大量时间,你未必有效率,也许开小差的时间比看书的时间多,这个是考研复习的大忌。

公式2则说明,即便你效率很高,但是如果你不得法,那么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你的高效率不能换成考场上的分数。

好了,那么什么最重要?

效果。

“效果”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你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切己,是否因人制宜(而非人云亦云)。

“方法”和“效果”,实是“体用关系”。

“方法”为体,“效果”为发用。

所以,在我这里,效果第一,效率第二(有了能切实产生效果的好方法,效率高才变得有意义),所耗费的时间多少,则是最末位的,无足一提。

四、本人具体复习策略(再四申明:

仅供参考)

(一)  关键词:

平衡

无他,就是四者的平衡。

大阅读、翻译、排序、作文,前文已述,恕不赘言。

在打下一定基础的前提下(注意了,还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哦),四者并重来复习。

不过,有一点要说明一下,作文是最容易提高的,所以,其实可以在最后一段时间再特别重视作文。

关于完型,我是没有细弄的。

这个,如果有时间则复习一下,没时间就算,排在最末位,因为完型所占分值比例较低,加之很难保证正确率(其实完型随便蒙一下所能取得的成绩,和仔细复习所取得的成绩,相差无几。

所以,复习这个,“性价比”太低),所以属于“鸡肋”题型,是否复习,无可无不可。

但是记住,翻译和排序无比重要,“性价比”极高,甚至高过“大阅读”,许多人之所以考砸,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这两个题型(或者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两个题型)。

(二)  关键词:

泛读(这个一定慎用)、做题顺序、实战练习

在临考前的半个月,我开始了实战练习,实录于下。

1、时间:

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做模拟题(记住,要和考试开始的时间保持一致,这是为了让你的身体每到这个时间便进入这种紧张状态),一如身临考场。

完型不做,作文有时做有时不做。

2、做题顺序:

大阅读前两篇(20到30分钟)→翻译(25分钟)→大阅读后两篇(20到30分钟)→排序(20分钟)→大作文(25分钟)→小作文(10分钟)。

大家算算,以上耗时多久?

最快仅仅需要两个小时!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在考场上,也许会慢一些,但是,一定要把时间控制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

这样做半个月,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临危不乱”。

我想提醒一句的是,做题顺序是很重要的,实战训练更是极其重要。

“纸上谈兵”不如“亲身践履”,陆放翁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躬行后,你会发现,再也不会有做不完题目的担心,心态也会变得极其平和。

3、泛读大阅读:

大家也许已经发现,我把大阅读两两拆开,中间加入翻译,这是为了便于在考场上科学用脑。

连续读四篇大阅读,真的会吃不消(切莫高估自己)。

而“英译中”的思路,毕竟有所不同,毕竟会运用到母语,这样可以给大脑一个短暂的“休息”。

下面我要讲到泛读了,再次提醒大家,这个方法要慎用,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

我是因为自己亲身尝试,发现我用泛读的方法和精读的方法做大阅读,错误率持平。

甚至于,泛读时错误率会低于精读,所以我才能在十分钟内做完一篇大阅读。

其实考研阅读很奇怪,对于某些思维跳跃太大的人来说,精读反而是致命的伤害,在下便属于那类人。

看的信息越多、读得越慢、题目分析得越细致,反而错得越离谱,甚至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对于有一些人则不然。

如果读到这篇文章的同学有和我情况相似的,不妨试试泛读(但是泛读需要大量训练,不然很容易一败涂地),这是一种不是上天就会入地的方法,风险较大。

另外,有一部分同学也可以尝试泛读和精读并举,有泛有精。

为大家推荐一本书——《不读胜读》,这里就讲到了泛读。

(必须声明,我不是“托”哦。

泛读的具体方法:

迅速阅读五个题目(连同题干和题支)并标出关键词,同时在心里对题目类型做判断→迅速泛读各段首句尾句→找答案(主旨题则直接梳理每段首尾句,大胆判断)。

其实,如果不是泛读,也不妨试试先读题目。

总之,考研英语无定法,大家可以多做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过有一点很关键,那便是,这种训练要在打下一定基础的前提下。

(三)  真题和模拟的运用:

1、真题的使用:

真题的重要性,相信不用笔者强调。

不过还是要提一句,其实从1990年开始的真题都可以做(阅读的思路未曾变化)。

张剑的黄皮书中,有一种真题叫“基础版”,是比较早一些年份的,再加上“十年真题”,可以凑齐十五年。

十五年真题可以精做,剩下的真题可以略作。

网上是可以搜到全部真题的。

真题的用法,还是那句话,无定法。

至于大阅读,可以单篇做,也可以以“年”为单位一气呵成做四篇。

这里我可以略提一种做大阅读的方法,适用于部分人群,那便是“盲做”。

所谓“盲做”,是指在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以“年”为单位做十五年真题,做完之后,对答案,并且把错误选项记录下来,不消化文章也不消化题目。

第二轮继续这样做,继续记录,你会发现你的错误选项可能有变化了。

第三轮仍然如是,但依旧不要消化题目,而仅仅消化文章便可。

最后一轮依然是做题记录,并且在最后那一刻总结所有的错误(你会发现有的题目你自动更正了,有的题目你是反复错,有的题目你以前没有错但是后来却错了),并且消化掉,并总结你的错误规律。

这样做过四轮后,你就可以再无数遍细析文章和题目了。

2、模拟的使用:

模拟用来做什么?

实战演练!

因为真题已经做烂了看熟了,无法用来实战演练。

那么,就用模拟。

可是,模拟的大阅读部分有分析的必要吗?

我认为没有,因为没有任何模拟题具有真题的水准。

所以,不论你做模拟是错很少还是错很多,都不用产生情绪,也不用去分析题目。

只是找一本大机构出版的模拟题,在最后半个月进行实战演练,埋头做下去,找一种感觉、分配时间,足矣!

不过,模拟的翻译和排序还是可以稍加分析,毕竟这些题目比较平实,不像大阅读那么“变态”,思路不会和真题差很多。

(四)几句补充的话:

 1、考研班可以报,但是不要相信任何不让你看到资料却声称他们的资料多么有用的机构的话,我特别要指出“三博士”考研机构。

这个机构在淘宝上卖一些加密过的资料,比如技巧秘籍之类,真的是毫无用处,反而会绕晕大家。

笔者深受其害。

考研班报一个就行,适可而止,记住所有的外因都是附加条件,不是决定性的,千万不要对这些辅导机构抱有太高的期望值,也不要深信他们的每句话。

    2、考研大阅读的题目做完了要不要检查?

可不可以改答案?

要检查,但是改答案必须慎而又慎,贸然改答案可能会让你万劫不复。

比如,在你做题的过程中,你如果某个选项不确定,你可以勾出来。

之后,根据考研大阅读答案出现的比例原则(ABCD的分配是“5555式”或“4556”式)检查你的答案中是否有某个选项出现频率过高或过低,如果出现了,可以考虑改答案。

但是,记住,如果你真的很不确定,而这个问题不是很严重,即便你知道你一定有选项错了,也不要为了那个比例而贸然改答案!

即便你在考场上做完题目还有很长的时间,也不要贸然去改动,因为改错的比例绝对高于改对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