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1599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doc

资源规划与管理

课程论文

日期:

2010.12.27

题目:

浅析昆明市水环境及水资源保护

目录

第一章昆明市概况

1.1昆明市自然环境概况

1.2昆明市资源状况

第二章昆明市水环境及水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2.1昆明市水资源现状

2.1.1水环境概况

2.1.2用水概况

2.1.3污水排放情况

2.1.4水行业基础设施

2.2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昆明市水资源规划保护

3.1昆明市水资源管理规划

3.1.1昆明市水资源管理规划原则

3.1.2昆明市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

3.1.3管理具体措施

3.2昆明市水资源保护

第一章昆明市概况

1.1昆明市自然环境概况

1.1.1昆明市气候

昆明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 15℃左右,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年均降水约1000毫米。

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 、“花城” ,是休闲、旅游、度假、居住的理想之地。

1.1.2昆明市地理位置

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

1.1.3昆明市地质地貌

市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

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

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

城区坐落在滇池坝子,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据统计,全市土地面积达21018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面积1321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84%;平地面积2011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12.9%;湖泊面积337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16%,昆明全市范围是高原红壤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三类,且比较适宜种植稻谷、小麦、蚕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油菜、烤烟、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和桃、梨、柑橘等经济林木。

此外,市域内有林地面积34.76万公顷。

昆明域内有两条山系:

一条是由川西鲁南山脉越过金沙江南下的拱王山系,分布于富民、西山、安宁等县区;另一条是与滇东北乌蒙山脉进入市区,成为“东骧神骏”的金马山,“西翥灵仪”的碧鸡山,“北走蜿蜒”的蛇山。

蛇山进入城区,便是五华山、圆通山、祖遍山。

昆明市域界于金沙江、南盘江和元江的分水岭地带。

境内主要湖泊、河流属于金沙江水系的有滇池、盘龙江、螳螂川、普渡河;属于南盘江水系的有阳宗海、巴江;属于元江水系的有多依河;滇池又名昆明湖,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有“高原明珠”的美称。

1.2昆明市资源概况

1.2.1人文资源

昆明市总人口约46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60万人。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会城市,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

众多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各式鲜艳的少数民族服饰,千姿百态的民族歌舞,不同风格的绘画,雕刻精美的工艺品以及各具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土特产品,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

1.2.2自然资源

  市区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1075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有“春城”之美誉。

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盐、铜、铁、钛、煤、石英砂、粘土、硅石等,磷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首位,盐矿储量居内地第二。

主要矿产资源富集区相对集中,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

磷矿集中分布于滇池周围;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东川;黑色金属中的钛矿分布在富民、禄劝,铁矿集中在安宁、晋宁、禄劝;建材非金属中的玻璃用石英砂、玻璃用白云岩等分布在西山和安宁,硅藻土分布在寻甸的先锋;化工原料盐矿、芒硝矿主要分布在安宁盆地、富民、禄劝;煤矿集中分布在宜良、寻甸、石林、嵩明。

大部分磷矿、钛矿、硅藻土、石英砂均可露天开采。

昆明日照长、霜期短,适宜多种植物生长,野生植物有1200余种,花卉有460多种,是内地冬春早菜三大基地之一。

1.2.3旅游资源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昆明市有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滇池、安宁温泉、九乡、阳宗海、轿子雪山等国家级、省级和重点风景名胜区100多处,10多条国家级黄金旅游线路,形成了辐射全省、全国,连接东南亚、南亚,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第二章昆明市水环境及水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2.1昆明市水资源现状

2.1.1水环境概况

首先来看一张昆明市水环境地图。

其中蓝色部分表示的是水源地,而红色的则表示水资源治理的地方,包括一些污水处理厂。

下面就开始对水环境进行论述。

A.水资源情况

昆明年平均气温15℃,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mm左右,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11.1亿m3,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3.59亿m3,2000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272.96m3,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全国人均2200m3),仅为云南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7%,也低于人均1700m3的警戒线。

昆明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流域的分水岭,水源主要依靠大气循环降水后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水库、湖泊,人均水资源不足300m3,属严重缺水城市。

目前全市各种水利设施年可供水量13.6亿m3,正常年缺水2.6亿m3。

1963年遭受近60a最大一次旱灾,损失粮食383.56万kg,经济作物减产9.85万kg,成灾人口1.96万人。

近几年来每年旱季,部分山区、半山区均会发生局部旱灾,其中1992年春季大旱,受旱水田近0.13万hm3。

2003年1一10月中旬全区平均降雨量仅790.3mm,比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少189mm,是昆明近13a来干旱缺水最严重一年。

旱灾造成了供水紧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随着昆明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一些新兴城区的开发建设对水资源的供给、利用和开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昆明市的主要水源为滇池、松华坝和宝象河水库。

滇池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5.7亿m3;松华坝水库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亿m3。

按昆明市城市建设规模,昆明地表水远远满足不了需水要求,以致造成大量地下水被开采,水源地水量减少,部分水源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局部地段路面断裂,房屋开裂下沉。

B.水资源分布

水资源的分布总体是北部的禄劝、寻甸、东川水资源较为丰富,南部地区水资源较贫乏,其中水资源最少的为南部的安宁市,其次为昆明主城区所在的滇池流域(年水资源总量9.74亿m3,蒸发量4.4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m3,是全国严重缺水地区。

昆明市矿产资源具有优势矿种多,资源丰富,地理分布集中,配套程度高,开采建设条件好,产业优势突出,找矿潜力大。

同时我市已进入矿产资源消费快速增长期,后备资源不足,资源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C.水源情况

(一)饮用水源

①.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城区有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地表水源地6个:

松华坝水库:

达标率98.09%,水质较上年下降。

大河水库、柴河水库:

达标率96.64%,大河水库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柴河水库水质较上年下降。

宝象河水库:

达标率98.20%,水质较上年下降。

自卫村水库:

达标率97.57%。

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滇池罗家营:

备用水源,达标率83.83%,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地下水源地2个:

海源寺:

达标率94.6%,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白龙潭:

达标率94.24%,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②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

10个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

东川区92.00%,安宁市100%,呈贡县93.48%,晋宁县100%,富民县88.86%,禄劝县91.07%,嵩明县96.13%,宜良县100%,石林县95.56%,寻甸93.00%。

(二)地表水

A.湖泊

滇池草海水质为劣Ⅴ类水,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

主要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生化需氧量达到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达到Ⅳ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好转。

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未达水环境功能要求。

外海水质为Ⅴ类水,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状态。

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达到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Ⅳ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

综合营养指数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好转,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达水环境功能要求。

阳宗海水质为Ⅱ类水,综合营养指数29.04,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略有加重,水质类别较上年没有变化,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清水海水质为Ⅱ类水,水质类别较上年没有变化,达到水质保护目标。

B.河流

①金沙江水系

a.松华坝入库河流

b.牧羊河主要超标项目2项,水质类别由Ⅲ类上升为Ⅱ类,达水质保护目标。

c.冷水河水质类别为Ⅱ类水,主要超标项目4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达水质保护目标。

②滇池入湖河道

盘龙江主要超标项目5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新河主要超标项目8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运粮河主要超标项目7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船房河主要超标项目9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乌龙河主要超标项目10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大青河主要超标项目11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宝象河主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洛龙河主要超标项目1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东大河主要超标项目4项,水质类别较上年上升。

柴河主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采莲河主要超标项目7项,水质类别劣Ⅴ类。

③其他河流

螳螂川主要超标项目6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普渡河主要超标项目4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牛栏江崔家庄断面主要超标项目2项,水质类别较上年上升;河口断面主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金沙江主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下降。

小江水质类别较上年下降。

④珠江水系

南盘江柴石滩断面、狗街断面、禄丰村断面主要超标项目均为2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三)地下水

2005年,昆明市地下水的孔隙水水质超标率达70%,基岩水水质相对较好,超标率41.85%。

“十五”期间,地下水水质优良级所占比例较“九五”明显下降,良好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总体上污染面不断扩大,但污染程度有所减弱。

水位:

孔隙水水位随着开采量逐年减小,水位呈持平或缓慢上升趋势。

基岩水水位随着开采量的逐年加大。

地下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富水块段因开采状况不同水位有升有降。

地热水水位随开采量的增大呈逐年下降趋势,水位年平均降幅1.2米,在市中心区、滇池路一带、海埂、关上等地尤为突出。

水质:

第四系浅层孔隙水已普遍受污染,水质状况较差,质量级别以较差级为主,水质呈片状或面状重度污染。

基岩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局部地段污染呈点状或岛状分布,质量综合评价以良好级为主,无极差级。

地热水水质动态稳定,仅有少量的井孔由于周围卫生环境因素的影响微生物超标。

动态监测:

共设置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568个,其中水质监测点136个,水位、流量监测点135个,开采量监测315个,取得有效监测数据7322个。

2.1.2用水概况

A.昆明市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

昆明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

全市包括十四个县(市)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3.59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9.83亿m3,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为年均降水总量207.68亿m3的35.43%。

2000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272.96m3,是1997年全国人均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2220m3的57.34%。

B.水资源利用状况

2000年,全市水资源利用状况是:

农田灌溉用水量8.5963亿m3、林牧渔用水量0.9427亿m3,工业用水5.65亿m3,城乡生活用水4.32亿m3,共计19.51亿m3(不含水力发电用水量13.2141亿m3),占全市蓄水量37.52亿m3的51.99%,是当年水资源总量57.25亿m3的34.07%。

   

下面图1和图2分别是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昆明各县市水的达标率:

图1

图2

2.1.3污水排放情况

昆明市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4583.35万吨,比上年减少20%,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4255.28吨,比上年下降43.76%;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8550.5万吨,集中处理的城市污水总量为13582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3.21%,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4.63%。

2.1.4水行业基础设施

(1)昆明市自来水供水设施现状。

昆明市主城区现拥有12座自来水厂,城市日供水设计能力142.5万立方米(七水厂二期完成后,将达到162.5万立方米),输配水管网DN100以上干管总长2600多公里,供水服务面积260多平方公里。

清水海工程预计2011年完工通水,到时昆明城市将形成三个主供水源即松华坝、云龙和清水海水库联合调度的格局,将极大地提高昆明城市供水的保障率。

对促进昆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污水处理设施与排水系统。

下图为昆明市污水处理厂的分布情况图,其中红色水滴表示的就是昆明市污水处理厂的位置。

上面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便是昆明市的污水处理的流程图。

从生活污水的处理情况,可以看出生活污水的处理还是需要好多环节,而这些环节中少了一个都不行。

生活污水的处理,同时也需要资金投入,如果资金上不到位,是达不到污水处理的效果的。

所以生活污水的处理,需要政府、人们意识等各方面的支持。

下面来看一下2005年6月1日—6月30日昆明第五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记录。

(3)中水设施。

《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日可回收水量在4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30立方米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水量平衡计算的基础上同期自建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

截至2010年10月底,昆明已建成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272座,总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9.2万立方米,已经建成的再生水利用设施广泛分布在住宅小区、学校、公交停车场、企业、服务行业、市政园林绿化等行业和单位,处理后的再生水主要用于绿化、道路清洁、公共卫生间冲厕及景观环境用水。

 

   

2.2存在的问题

2.2.1昆明水环境今非昔比

(1)滇池湖面面积缩小。

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滇池湖面面积答道510平方公里;元明两朝也至少至410平方公里;到了唐代,进一步缩小到320平方公里;经过1968年的围海造田之后,缩小到现在的300平方公里左右。

(2)河道面积缩小。

据2006年资料,昆明主城区面积已达200平方公里。

在1950年事,在现在主城区200平方公里范围内至少有灌溉、排水、防洪主要河道20余条以及无数的沟渠。

据1956年事的地图对照,很多河流、河湾、支流不见了,水网急剧缩小,直至今天水环境恶劣的结果。

(3)水污染严重。

1950年事所有的河流都是清水流淌,由于城市很小,粪便被农民运走当肥料,对水域、河道等不造成污染。

50多年过去了,广大的水王稻田消失了。

现在看到的是一条条臭水沟。

2.2.2昆明水资源存在问题

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旱涝灾害并存,形成水少为忧、水脏为难、水多为患的架构,具体表现为:

(1)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水体污染造成水质型缺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3)气候干湿季节分明,旱涝灾害并存;

(4)水管理体制不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5)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6)人们的节水意识还没达到进一步提升,水资源浪费现象仍存在。

第三章昆明市水资源规划与保护

3.1昆明市水资源管理规划

3.1.1昆明市水资源管理规划原则

根据所学知识和我国的国情,以及昆明市的具体情况,起规划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可持续发展原则;2.协调共享原则;3.经济高效原则;4.统一优先原则;5.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3.1.2昆明市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

1.工程方法;2.技术方法;3.行政方法;4.经济方法;5.科技方法。

3.1.3管理具体措施

(1)兴修水利工程挖掘本区可利用水资源;

(2)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和天然降雨;(3)通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管理等措施节约用水;(4)积极进行污水处理和回用。

3.2昆明市水资源保护

市政府考虑到我市近年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迫切要求以及结合21世纪初期的发展前景及时提出了由昆明市北部的掌鸠河流域向市区的引水供水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为60万立方米,并计划在五年内全部完成,可在一定时期内解决我市的用水问题。

考虑到我市今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景,同时也考虑到出现干旱气候条件及地质灾害等不利因素可能发生的客观影响,使我市供水能在不利条件下仍然可以提供基本的保证,提出以下保护措施:

(1)必须大力作好水库流域内的现有树林的保护以及退耕还林的工作。

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松华坝水库已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根据松华坝水库流域的治理经验,掌鸠河引水工程的多年调节水库流域内的治理工程现在就应加大力度进行。

由政府组织流域内的居民出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进行现有森林保护,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使森林覆盖率能得到较快地持续提高,使水库的集水量每年有所增加,水质有所改善。

使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水库产水量也相应提高。

为昆明市区提供更多的优质用水,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2)在昆明市区内应严格控制抽取地下水。

除少量开采深部基岩的热水井外,其余抽取浅层地下水的水井应一律停止开采。

因为浅层地下水开采较多,会使土层中的地下水面不断下降,形成大范围的漏斗,使城区地面植被受到影响,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使翠湖在枯季干枯。

后来政府下令在翠湖周围附近的水井一律停止抽水,翠湖水位逐步得到恢复,还翠湖原来的面貌,这也是建设园林城市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3)应大力研究和实施节约用水的措施。

水资源是有限的,开源也是有一定限量的,但节约用水的潜力是很大的,对于这个问题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首先要大力推行节水农业,应将传统的漫灌方法改进为喷灌或滴灌,便可节省大量的用水,在这方面我省已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今后应大力推广。

对于工业用水也应努力提高重复利用率,工业用水的节约潜力很大。

应加强研究和实施重复用水的力度。

机关、学校及其他一些公共场所,由于管理不严,措施不力,用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必须加大管理力度,提出有效的措施,努力节约用水。

城市居民用水也不能放任自流,应提出合理的用水额度,超量部分提高收费加以限制。

关于以上诸多方面均有一个管理问题,各方面均应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超过定额者应提高水费,应用经济杠杆来加大节约用水的力度。

(4)对滇池的水质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方面政府已作了许多的工作,已支出十多亿元费用,今后还要继续投入进一步治理。

滇池水治理好了,不仅是建设园林城市的必要条件,也是在特殊情况下,用水最可靠的保证。

虽然目前我市的供水尚未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但应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作到未雨绸缎,以免发生严重缺水时,措手不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必须作到有备无患,对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源保障。

结合以上几点,在再加上全市民的共同参与,昆明市的水资源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改善。

附录

参考文献:

1.《昆明生态城市建设与水资源睡环境论坛论文集》,曾光宇,王鸿武,昆明市水利协会,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水环境评价与规划》,陈晓红,江涛,陈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水环境保护》,邹文生,李怀恩,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城市污水的资源再生及热能回收利用》,尹军,陈雷,王鹤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19/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