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73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

河南信阳市达权店高中学年上期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

信阳市达权店高中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

1、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西周时期,周天子直接分封的诸侯从未出现过叛周现象,甚至在周幽王时为博得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寇敌的情况下下令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纷纷率兵来就难勤王,这反应出西周时(  )

A边疆地区得到巩固B周王拥有“共主”权威

C各诸侯王为王命是从D宗族意识得到强化

2.“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

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

这反映了(  )

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D.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3.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

君的土地。

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

材料说

明楚国(  )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4.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5.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

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6.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

“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

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7.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

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

材料说明(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8.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

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

这主要得益于

A.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B.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C.“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D.宋明理学迅猛发展

9.宋代规定地方官不得在本籍任职,其到任需提交自身材料,然后由本州知州、通判进行审查,合格后再连同所回避之人,分别向转运司递交担保。

若有诈伪,则要处以杖一百的惩罚。

这说明宋代

A.注重维护统治机器正常运行B.建立了完备的官员审查制度

C.在地方实行了权力制衡体制D.削弱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权力

10.克利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

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

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

由此可见,克利斯提尼改革(  )

A.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B.摧毁了氏族制残余

C.扩大了民主力量D.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11.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

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12.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

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

这一规定,力图

A.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B.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

13.“在古罗马,由于法律规范众多,每一

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这必然导致法规之间的竞

争,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

”这说明古代罗马法具有

A.公正性B.无序性C.权威性D.开放性

14.唐律规定: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

罗马法规定: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由此可见(  )

A.唐律能有效防范谋反事件B.法律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

C.罗马法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D.西方法律比中国宽松灵活

15.监护人制度是指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

罗马法实行监护人与亲权人分离,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

这体现了罗马法

A.重视公民的道德素养B.维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

C.保护弱势群体权益D.具有男女平等的观念

16.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

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

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

这反映了(  )

A.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B.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D.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17.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利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8.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载:

“(美国)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和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这说明当时美国(  )

A.总统受制于国会和联邦法院B.参众两院集体负责

C.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D.总统对国会负责

19.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的1787年宪法:

“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

”雅克·索雷实际上指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  )

A.制宪过程类似于“光荣革命”B.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

C.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

2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院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

这一规定

A.具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B.导致国会议员数量减少

C.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D.增强参议院在两院中的地位

21.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

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

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事实人们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

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  )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22.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

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23.右图为某

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所做的课堂笔记。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共和之路举步维艰B

.议会粉饰君主专制

C.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D.虚位君主统而不治

24.代议制的一些基本要素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孕育形成的.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的发展、国家事务的繁重,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参政议政,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

由此可知,西方代议制

A沿袭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B反映了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要求

C从体制上对君主制加以否定D主要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

25.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

“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二、非选择题(3小题,26题14分,27题24分,28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

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

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

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

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

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

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

(2018年3月5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

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

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中国监察》2004年第15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

(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材料一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

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

1829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

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

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

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没有提到开国会的具体年限。

针对开国会这一旧问题,在1907年秋至1911年1月尤其是在1910年,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咨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

期间,各省请愿代表团赴京并成立国会请愿同志全,呈递请愿书,吁请“皇上速降谕旨”“召集国会”,形成了国会请愿的热潮。

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

——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

(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

(10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古罗马法

近代西方法治

理论基础

古希腊国家至上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罗马人。

罗马法將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尽管中国学界论及罗马法的时候,经常强调其私法精神,给人罗马公法相对私法而言处于次要位置的印象。

但事实上,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

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享有最充分的自由和权利,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府和国家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些权利,国家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权利,受托于权利,衡量国家和政府权力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标准在于国家和政府是否忠实履行了人们的委托,切实维护了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

权力分配

君主的意志是法律来源之一,君主是法外之人,本身不用服从法律

西方近代法治的核心标志是有限权力,是权力制约和权利保护

材料:

——整理自罗洪洋《重新思考古罗马与近现代西方法治的关系》

上面是古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治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答案

1-5BCAAB6-10CBABC11-15DADCC

16-20DCACD21-25ADBBA

26、【答案】(14分):

(1)意义:

(6分,任答三点)

①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

②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④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相似之处:

(8分)

①政府高度重视;(2分)

②监察体系多元,监察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2分)

③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2分)

④制定监察法规,规范监察权力运行。

(2分)

28.【答案】示例:

论题:

近代西方法治与古罗马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要求。

阐述:

古代罗马法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基础上的,是在罗马帝国疆域不断扩充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了适应罗马疆域扩张的需要,故罗马法强调国家至上;为巩固对新占领地区的管理不断提高君主的权力。

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革命的胜利为西方近代法治思想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弘扬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所以西方法治注重保护个人权利,注重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解析】

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以材料“古罗马法”“近代西方法治”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

根据材料“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尽管中国学界论及罗马法的时候,经常强调其私法精神,给人罗马公法相对私法而言处于次要位置的印象”“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府和国家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些权利,国家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权利,受托于权利,衡量国家和政府权力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标准在于国家和政府是否忠实履行了人们的委托,切实维护了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和结合罗马法和近代西方法治的相关内容,可概括论题为“近代西方法治与古罗马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要求”。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罗马法产生发展的历程、近代西方法治产生的条件等内容论证“近代西方法治与古罗马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要求”。

总之,解答此类主观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