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284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Word文档格式.docx

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认为,是戈尔巴乔夫仓促而草率的“民主化、公开性”埋葬了苏共、葬送了强大的苏联。

2009年,美国苏联历史问题专家、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拥趸者史蒂夫·

科恩在其《苏联的宿命与失去的抉择:

从斯大林主义到冷战》一书中写道,如果使用通常的政治语言来看,戈尔巴乔夫失败了。

因为他在苏联进行的“民主化改革”,最终导致了国家解体和政权的瓦解。

叶利钦时期:

政治黑帮化与寡头化。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失败换来的是叶利钦时期野蛮资本主义和“鲍利斯沙皇”的专制。

叶利钦近十年的“民主化”试验的结果表明,最终受益的只是极少数财阀、寡头,而绝大多数百姓被愚弄、被抛弃。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民主化如潮起潮落般来去匆匆,政局变幻与社会动荡足以令世人反思与感叹。

俄罗斯选民由“渴望民主”变为“厌倦民主”,后来又变为“拒绝民主”也不过是几年的时间。

90年代中期以后,俄罗斯民众对这种“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政治变革迅速感到厌倦。

原先俄罗斯选民之所以渴望西方民主制度,是因为他们常常将“民主与西方的生活富足”联系起来,然而现实生活却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俄罗斯历史学家写道:

“俄罗斯人在苏共时期不好过,以为在民主下将会好些。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

虽然自由多了些,但生活却更困难了。

苏共下台后不到几年的时间,俄罗斯民主派的光环早已变得黯淡。

长期驻莫斯科的意大利著名记者、欧洲议会议员朱利叶托·

基耶萨写到:

“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1992年~1996年之后,‘民主派’一词和妓女一样,已经成了不加引号的骂人话。

”90年代中期以后,对过度自由化感到厌倦的俄罗斯选民开始怀念秩序和稳定。

俄罗斯百姓认为,90年代是几百年来最困难的时期之一,是俄罗斯历史上的又一个“混沌时期”。

1998年4月7日,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

布热津斯基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描述当时的俄罗斯社会是“一个由无政府状态和民主政治、个人独裁和政体混乱、垂死的福利经济和寄生的资本主义、政治精英对原超级大国地位恋恋不舍的怀旧情绪和公众对旧的帝国野心的厌倦等组成的‘大杂烩’”。

对于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所谓“民主变革”,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

伊·

雷日科夫说:

“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本身,生活告诉我们,所谓的民主变革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特别是在千百万人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方面。

许多人都在越来越经常地问自己:

难道真的需要这场改革吗?

难道它真的是历史的必需和必然吗?

”“人民终于明白,原来第一拨‘民主派’厚颜无耻地欺骗了他们”。

俄罗斯政治学者威廉·

斯米尔诺夫在《俄罗斯政治改革:

从浪漫到现实》中指出:

“就其性质而言,这属于一场反革命政变。

这场政变的绝大多数拥护者都曾浪漫地相信,同时对苏联政治体制实施全面拆除,在经济领域进行激进的市场改革,在社会政治领域建立民主的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而实现俄罗斯的变革,激进民主派认为“在摆脱了共产党政权之后,必须利用这个短暂的‘机会之窗’大开的时期,对国家上层体制进行最迅速和根本的变革”。

为走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泥潭,叶利钦代表的“自由民主派”最后选择了依靠武力驱散议会的方式,形成了以超级总统制为核心的政权体制。

然而,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政治现实和经济衰败打碎了俄罗斯人的民主梦想。

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实施的激进政治改革表明,一方面,“民主派”对“自由、民主、市场”的主张只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简单化,“追求的是对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西方社会体制模式的重建,甚至是对革命前俄国的复兴”;

另一方面,所谓的“民主化”与“市场化”政策依靠“革命式”的手段去实施,“民主俄罗斯”运动联合主席之一列夫·

波诺马廖列夫就说过,“要用革命的速度去分配土地和组织工业、商业的私有化……要像叶利钦在政变期间(指1991年“8·

19事件”)的做法那样行事”。

这种脱离国情、幻想一蹴而就的政治改革注定要遭到挫败,成为昙花一现。

上世纪末,这场俄罗斯民主化浪潮来势凶猛,却黯然退场。

俄罗斯近10年的自由民主运动成就了总统专权和寡头干政,破坏了政治稳定,失去了治理效率,击碎了多数俄罗斯人的民主梦想。

寡头式民主、财阀当政、总统家族式的统治在俄罗斯大肆盛行。

这10年的俄罗斯政治舞台上,一些政客“你方唱罢我登场”,宣讲着各种政治言辞,试穿不同颜色的政治外衣,热闹非凡。

唯独绝大多数普通百姓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被迫游离于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边缘。

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政治转轨的一个特点就是“破坏”有力,而“建设”无术。

叶利钦摧毁了苏共建立的苏维埃体制,却没有建立起另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上社会转型过程中法律的缺失与国家权威的衰落,俄罗斯的政治转轨伴随着大量的新伤与痼疾,政治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现在,连西方社会有识之士也承认,西方学术精英开出的自由主义改革药方已经在俄罗斯失效,西方的“民主转型”理论不能解释和指导俄罗斯以及一些非西方转轨国家的政治现实。

曾经梦想一步迈入西方式民主天堂的俄罗斯,在短暂的“自由民主之梦”蓦然惊醒后痛定思痛、改弦易辙。

自2000年起,普京总统开始痛苦地反思,力图探求一条符合俄罗斯实际的“普京之路”。

历史反思与普京信念

俄罗斯10年的政治转轨表明,从西方移植的民主形式在俄罗斯并未开花结果。

在“忧郁的、黑暗的、野蛮的、强盗的、彪悍的、狂妄的、肆无忌惮的”叶利钦时期,三权分立名不副实,政党制度还不完善,选举制度弊端丛生,法院等司法系统尚待重建。

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财团参与政治、寡头政治盛行;

家族、帮派“暗箱”操作;

黑金政治猖獗,新闻媒体被财团控制,无法无天;

腐败蔓延,行政效率低下,调控不力,令不行禁不止;

政治动乱,政局不稳。

上述事实说明,俄罗斯政治转轨并不成功,政治“休克疗法”没有促成政治发展,反而造成严重的政治衰退。

2007年11月21日和11月29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先后两次严词批判90年代的当权者及其改革政策。

2011年,俄罗斯议会选举期间,普京再次使用类似的话语对俄罗斯新老“自由派”进行了批驳。

普京认为,俄罗斯的90年代是失败的。

2007年11月21日晚,普京在讲话中对90年代的当权者及其政策给予了严厉的抨击,并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特别是叶利钦时期的“改革”彻底划清了界线。

普京把20世纪末俄罗斯普遍的贫穷和贪腐盛行归罪于高层领导的失败。

普京认为,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当权者在“80年代末期抛下人民不管,导致人们甚至得不到最起码的服务和商品,人们没有糖、肉、盐、火柴等等”,“毫无疑问,正是他们的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普京毫不留情地指责以叶利钦为代表的那些在90年代身居高位的人:

“10年前,政治投机者控制了联邦会议和政府的关键席位。

高官们为了迎合寡头而不惜损害俄罗斯的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把国家财产挥霍殆尽。

腐败是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竞争的手段。

这些人年复一年制订的预算既不平衡,也不负责任,导致我们负债累累,经济崩溃,人民生活水平成倍地下降。

”人们开始满怀幻想,可后来情况更糟糕。

一场场悲剧使人们大失所望:

把胡作非为当成民主,把洗劫千百人的血汗和一小撮人的暴富当成市场和市场关系,放纵瓜分和盗窃本属于全体人民的巨大资源财富——这就是90年代俄罗斯社会的真实写照。

普京把那时的当权者称为“人民的敌人”。

这些人出卖俄罗斯利益,不顾百姓的疾苦,他们厚颜无耻,疯狂敛财。

普京称,“正是这些人,在上世纪末造成了俄罗斯普遍贫穷和腐败蔓延,至今仍祸患未除”。

他指责这些人是西方的“走狗”,还直截了当地批评叶利钦时期的当权者、也就是现在的一些政治反对派:

“……这些人另有目的,另眼看待俄罗斯。

他们需要一个虚弱病态的社会。

他们希望俄罗斯社会混乱无序、迷失方向、分崩离析。

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背地里耍花招,拿我们的利益去换一点蝇头小利。

遗憾的是,我们国家里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向外国使馆、外交代表机构摇尾乞怜,指望外国基金会和政府的扶持,而不是自己国民的支持。

”同时,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吸取西方势力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利用选举、扶持代理人、煽动“颜色革命”的教训,揭露一些人“从西方专家那里学了两招,又在邻国接受了训练,现在他们要上街游行了,想要煽风点火和进行挑衅”。

以上可以看出,普京在政治立场上与叶利钦时期的“寡头式民主自由体制”划清了界限。

2007年11月,普京指出,在当今俄罗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国家稳定地向前发展。

2010年12月16日,在评价西方支持的俄罗斯自由派人物时,普京又一次鲜明地指出,这些人想要的只是金钱和权力。

如今,以普京为代表的俄罗斯政治精英达成共识,认为1985年到1999年这15年是俄罗斯灾难性的15年,是政治混乱和社会倒退的15年。

在2007年出版的《从叶利钦到普京》(由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编写)一书中,叶利钦时代被冠以“混乱的90年代”,描述叶利钦改革时期的章节多被冠为“混乱、冲突和经济萧条”等字眼。

而俄罗斯电视台播放反思叶利钦时期改革乱象的一个电视片也被冠以“彪悍而肆无忌惮的90年代”,揭露那时靠瓜分国有资产或浑水摸鱼的一些人的种种行径。

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民主不能靠打碎和抛弃国家来建成,而是多年培养的结果。

经历了十多年的政治动荡,俄罗斯社会开始对国家、民主、自由等问题进行反思,对稳定、秩序、效率等问题重新定义。

2000年以来,普京决意加强权威,恢复地方控制,整顿经济秩序,引导舆论声音,出击寡头势力……可以认定,普京整顿政治秩序的行动将意味着俄罗斯新一轮政治时期的开端。

普京的世界观与治国理念

新世纪初期,普京刚刚上台之际,俄罗斯以及西方的媒体纷纷对普京及其思想进行猜测,一些分析家试图给普京贴上这样或那样颜色的标签。

有人断言普京是“反共分子”,有人认为他是要退回到苏联的“保守克格勃”;

俄罗斯有人认定普京“是对俄罗斯独特道路不感兴趣的西方派”,西方有人则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民族主义者”;

有人说普京是“自由民主派”,也有人称普京是“铁腕专制主义者”;

俄共认为普京在经济上实行的是“自由主义”,而右派则指责普京是企图恢复“警察式的国家”的国家主义者;

有学者将普京比喻为“戴高乐主义”,也有学者则把普京与“皮诺切特”模式联系在一起;

历史学家有的认为普京像亚历山大三世,有的则认为普京更崇拜彼得大帝。

对于上述议论,一些人认为有合理的成份,但形容得并不完全准确,一些标签显得牵强。

于是有的分析家采取了“排他法”,提出普京既不属于右派,也不属于左派;

政治上非白,也非红;

普京支持民主,但有别于自由派;

经济上欢迎市场原则,但又强调国家和控制。

因此,认定普京在政治上倾向权威主义,在经济上推行国家主义,在思想和道德上属于保守主义,在外交政策上实行现实主义。

我们认为,将普京及新时期俄罗斯要选择的道路用某种“主义”来概括未免失于简单。

普京治国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务实的精神,不以任何“主义”为目标,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俄罗斯实际为坐标,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因此其思想呈现出一种多彩的、混杂的、交叉的景象。

应当说,普京的历史观和社会价值观集中反映在普京初期的治国理念中,而普京的治国之道则具体体现在其对时代、阶段、战略、目标、方向、任务、手段、策略等问题的认识上。

社会观。

普京认为,有两种因素决定着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是过去百年的例子证明,苏联共产主义的尝试遭到失败,以市场经济、民主、尊重人权和自由为原则的体制在全球扎根;

另一个因素是后工业化社会的形成。

虽然各国步伐不一,但现代化要求必须推广高新技术,增加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变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信息、公共设施、科学和教育体系。

历史观。

普京认为应该尊重历史和传统,不应“数典忘祖”,他认为,刚刚过去70多年的苏联历史,与父辈们的生活命运紧密相连。

俄罗斯著名政治分析家、原《独立报》主编特列齐亚科夫写道,普京的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以下重要思想:

即苏联时期不是什么“历史的黑洞”,苏联也不是邪恶帝国;

俄罗斯要保持思想、道德的继承性和历史的不间断性。

普京公开提出,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之一,这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场真正的悲剧;

卫国战争中的苏联红军是为自由而献身的反法西斯战士;

年轻的俄罗斯民主是俄罗斯国家历史的继续。

普京反对将历史“碎片化”,强调通过历史来弘扬爱国主义,保存民族的历史记忆。

价值观。

普京认为,在一个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似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有建设成就的,应当寻找能够凝聚全社会的“俄罗斯思想”。

俄罗斯思想是一个合成体,它把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与经过时间考验的俄罗斯传统价值观,尤其是与经过20世纪波澜壮阔的100年考验的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俄罗斯思想应当包含以下核心价值内容:

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概念、社会团结。

当今俄罗斯社会应当重新弘扬“爱国主义的传统”;

俄罗斯必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在俄罗斯,强有力的国家是“秩序的源泉和保障,是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

俄罗斯应发扬互助精神,保持稳定与社会和谐,防止重新陷入“政治内讧”。

因此,可以将普京的价值观概括为“爱国主义是旗帜,强国意识是核心和支柱,国家主义是手段和动力,社会团结和稳定是基石”。

道路观。

普京提出,苏维埃政权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俄罗斯决不能简单地回到过去。

另一方面,普京对10年来俄罗斯所进行的激进改革提出批评,认为社会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无法忍受激进改革。

俄罗斯必须寻找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渐进改革道路,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更不应照抄外国教科书上的模式和公式。

普京提出,俄罗斯社会“绝大多数人反对激进主义和极端主义”,希望维持来之不易的政治稳定。

2001年2月26日,普京在出访韩国之前对韩国电台记者说:

“叶利钦工作在革命时期,而我认为革命对俄罗斯已经够了。

现在应该开始一个稳定、正常、加强国家机构、发展公民社会和经济的时期。

”可见,冻结革命、拒绝极端、保持稳定是普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9月,普京在与境外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和记者对话时谈到:

“至于2012年以后会怎样?

你们知道,很难预料。

我的任务是保证这个大方向:

政权要稳定、正常运转和有效。

普京认为,俄罗斯“你死我活”的革命性阶段已经过去,应当转入日常的建设时期,“强国富民”是根本任务。

对于执政的目标和任务,普京明确提出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解决社会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俄罗斯的目标是,保住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找到俄罗斯自己建设民主、自由、公正的社会和国家的道路。

政治观与民主观。

普京认为,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民主是“偏激”和“年幼”的,超越了社会现实。

90年代末期俄罗斯所谓的“自由”,只是极少数掌握金钱和财富上层人物的自由。

2004年9月,在别斯兰恐怖事件发生后,普京在全国电视讲话再次强调:

“我们现在生活在伟大国家——苏联解体之后形成的环境中……我们生活在经济过度不符合现状和政治体制不符合社会发展水平的条件下。

普京还认为,推进民主化应符合俄罗斯现实、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强调: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俄罗斯能够也将自主地决定民主道路上的一切时间期限,以及推进民主的条件。

”现阶段,只有强有力的国家才能保护俄罗斯人民的自由和民主,国家的软弱只会阻碍民主进程。

“国家的软弱无力对自由和民主的威胁,与独裁政权对自由和民主的威胁同样严重。

没有国家的有效工作既不会有人和公民的权利,也不会有人和公民的自由,说实在的,也就不会有公民社会本身。

”同时,民主应当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之上。

在2000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说到:

“俄罗斯需要一种有竞争力的、有效益的、社会公正的、能够保证政治稳定发展的经济体制。

稳定的经济——这是民主社会的主要保障,是世界上受尊敬的强国的基础。

”2004年3月,普京向法国记者表示:

“绝对的民主概念是不存在的。

当然,有一些不能不遵从的民主基本原则。

但是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想保障这些民主原则是不可能的。

”谈到民主与法治、秩序的关系,普京提出,法治是民主的基础,推进民主不能以牺牲法治和稳定为代价。

“学会按照宪法生活,这是民主的高等学校,是我们大家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在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强调:

“在俄罗斯发展民主的必要条件是建立有效的法律及政治体系。

法治、来之不易的稳定、平稳推行现有经济方针,发展民主不能以牺牲上述一切作为代价。

”对于民主与新闻自由问题,2005年5月,普京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果我们想要保证大众传媒的真正独立,最重要的是要为他们建立起独立的经济条件,使他们既独立于国家又独立于那些只保护自己集团利益而不是人民利益的寡头集团。

主权观。

普京在政治思想上最重要的成果便是“主权民主论”。

“主权民主论”既是对西方兜售民主、发动“颜色革命”的回应,同时也表明要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西化、民主化”和叶利钦时期的“寡头式的自由”划清界限。

“主权民主”的思想体现了以普京为代表的俄罗斯政治精英的思想共识:

消除政治混乱,实现政治稳定;

通过政治治理,完善体制,巩固国家;

民主化要有序地、自主地实行。

2007年9月,普京在与参加“瓦尔代”俱乐部会议的境外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和记者对话时指出,在当今世界还存在集团势力和单极霸权的情况下,主权概念非常重要。

普京说:

“当今世界上有幸宣称自己拥有主权的国家屈指可数。

也就是中国、印度、俄罗斯,还有几个国家。

其余国家在一定程度或很大程度上要么互相受制,要么受制于某个集团的首要国家。

这听起来让人不太舒服,但我个人坚信这就是事实。

因此,主权是当今最宝贵的东西,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

没有主权,俄罗斯无法生存。

它要么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要么就什么都不是。

“国际观”和“时代观”。

普京的亲密战友,时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国防部长的谢·

伊万诺夫曾撰文论述俄罗斯的国际定位。

他认为,当前世界重要的特征就是竞争。

竞争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而且表现在包含各种价值观在内的意识形态领域。

当今世界大国不仅有边境、经济、军队,还有着自己特殊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并且借此影响或决定世界主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伊万诺夫写道,俄罗斯应当提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方案,迎接挑战,参与到严酷而不妥协的斗争之中。

俄罗斯不能躲避必然的对抗,应当彻底和充分地维护自己的立场,与公开或隐蔽的敌人作斗争。

普京的政治整顿与经济治理

2008年2月8日,在即将离任总统之职的国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普京满怀深情地回忆:

“你们都很清楚,八年前国家的形势是极其严重的。

国家凋零衰败,公民的货币储蓄变得一文不值。

恐怖分子在我们眼皮下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粗暴地入侵达吉斯坦,在一些俄罗斯城市中爆炸楼房。

但是我们的人民没有绝望,没有被吓倒。

相反,我们的人民挺起了腰杆,加强了团结,以此进行了回答。

起来捍卫俄罗斯及其领土完整的不仅有军人,而且是整个社会。

许多个月没有得到工资的医生和教师们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工人、工程师和企业家们辛勤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劳动,力图使我们的经济摆脱停滞和崩溃。

在第一个任期期间,普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果断而强硬的政治举措:

出兵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整顿联邦秩序,恢复和加强中央权威;

出台相关法律,强化政党管理;

打击寡头势力,规范和控制传媒;

提倡爱国主义,凝聚国民意志,等等。

这些治理整顿的措施,符合俄罗斯多数民众的愿望,适应了俄罗斯社会摆脱危机的现实要求,得到了上层政治势力特别是军队及实权部门的大力支持,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国理念和执政风格。

2012年3月,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为什么俄罗斯人需要普京?

2011年10月15日,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网站发表一篇编辑部文章,做出如下分析:

俄罗斯人需要普京,因为他给俄罗斯人带来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和自豪感,并使国人振奋精神,重新燃起对大国地位的强烈渴望。

俄罗斯人不会忘记,正是普京结束了叶利钦时代的内政混乱、经济衰退及国际地位的下降,开辟了“普京道路”,在这一过程中粉碎了车臣非法武装,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复兴;

俄罗斯人不会忘记叶利钦“迷失的时代”以及西方所给予的惨痛教训。

普京面对西方国家显得更加强硬,风格果敢,带有一种不可动摇的淡定,这些都让俄罗斯人钦佩不已。

文章还写道,俄罗斯人知道,普京之所以敢强硬地同西方国家抗衡,是因为他内心充满重塑国家大国地位、重返先进国家之列的决心。

俄罗斯人希望拥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位有才华的领袖以及永不熄灭的造福人类的渴望。

他们希望享有尊严和荣耀,他们拒绝平淡、毫无色彩的生活。

普京就像一面镜子,他让俄罗斯人看到了内心的渴望,因此他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人民需要普京这样的领袖。

他之所以能征服俄罗斯人的心,还有一个原因,即他的无私无畏,他敢于代表人民利益。

在普京当总统期间,俄罗斯收获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增强以及人民的富裕。

GDP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早已变成俄罗斯人难忘的记忆。

普京还毁灭了靠国家大发横财的寡头,平息了民愤。

西方指责普京推行“可控民主”,但俄罗斯人反倒认为,普京象征着稳定、发展和秩序。

在他们看来,没有“秩序”就谈不上“稳定的民主社会”和“繁荣的市场经济”。

民主社会离不开国家实力。

民主是一种建设性力量,不应该与国家精神背道而驰。

人们相信,在普京的领导下,拥有健康民族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俄罗斯将稳定发展,并向世界展示发展奇迹。

民主之争与政治较量

普京掌权期间,坚决打击分裂势力,削弱寡头影响,整顿经济秩序,规范大众传媒,改组权力结构,积聚社会资源,强化中央权威,力图走一条俄罗斯式的政治发展道路。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显然不喜欢俄罗斯的特立独行甚至离经叛道。

他们既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