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91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docx

连续梁0#块预压报告

XXX铁路客运专线XXX标段

 

XXX特大桥

32+48+3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XXX墩预压总结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核:

专业监理工程师:

 

XXX铁路工程指挥部

XXX年XXX月XXX日

一、工程概况

XXX大桥,桥梁中心里程为XXX,本桥起讫里程为DXXX~XXX,桥全长5155.105m,XXX在D1K149+959处斜跨三环路,此处设计采用40+2×56+40m悬灌梁形式跨越,墩台号81#~85#,共4座,其中81#、85#墩平面尺寸12.5m×6.8m,高度2.5m;82#、83#、84#墩、平面尺寸13.6m×8.5m,高度3.0m。

本桥82#、84#墩位于三环路路堤两侧,承台长边基本与三环路平行,与线路方向斜交角度为78°其中82#、84#墩在三环路外侧,83#墩在三环路中央绿化带上。

主跨2×56m跨三环路主车道和辅道。

该三环路主车道为双向六车道,辅道为双向4车道,路面宽度33.5m。

XXX特大桥采用32m+48m+3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上跨东风渠,梁体为单室、变截面、变高度箱梁。

梁体全长113.2m,中跨中部10m梁段和边跨端部13m梁段为等高,梁高2.7m;中墩处梁高为3.7m,其余梁段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Y=2.7+1×X2/289(m)变化,其中以6#和1#截面顶板顶原点,X=0~17(m)。

箱梁顶板宽11.8m,箱底宽5.7m,全桥顶板厚32cm;底板厚30cm,在梁高变化段范围内按抛物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厚由30cm渐变至60cm;腹板厚40~70cm,按折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厚由30cm渐变成65cm。

梁体在支座处设横隔板,全联共设4道横隔板,横隔板中部设有孔洞,梁端横隔板底部设有进人槽,以利检查人员通过。

二、支架试验的目的

支架安装完毕后,为了保证支架结构的可靠性和了解支架施工中的弹性变形,以及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在使用前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并记录相应的荷载位移曲线,为随后悬臂施工的立模标高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支架预压的目的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实测支架受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

2、实测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3、检验支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三、支架试验施工的依据

本方案依据以下规范并结合以往类似的施工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2、《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4、《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图》

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6、《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7、《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四、预压监测具体过程

XXX特大桥跨XXX连续梁桥76#墩0#块梁体重391.07t,节段长度为10m,预压是按0#块节段重量的120%进行分级加载的。

预压之前测量所设定观测点的高程(H1),然后采取逐级加载的方式预压,每次加载后都要测出其高程,加载完成并待沉降稳定后测出各控制点的高程(H2)。

然后进行卸载并待反弹稳定后测出相应控制点的高程(H3),荷载布置按箱梁混凝土重量分布情况确定。

表4-1预压重量对照表

预压百分比

预压50%

预压100%

预压120%

重量/T

195.5

391.07

469.2

预制块数量/个

139

279

335

注:

每个预制块的重量约1.4吨,体积为0.75*0.75*1

预压程序:

支架搭设完毕后,利用木楔根据梁段的纵横坡度及预拱度调整支架标高,然后再在支架上铺设底板,底板铺设完毕后用最重块梁段重量的预制块进行预压。

按顺序堆放整齐,第一次按50%压重,观测1次,第二次120%,满载后每隔24小时观测一次,连续观测三天,待支架稳定,满足卸载要求后卸载,卸载至50%观测一次,完全卸载后观测一次,并做好相应记录与数据检查工作。

在模板预压前对这些观测点观测标高一次,满载后,每隔2小时观测一次,观测至相对稳定为止。

模板预压相对稳定后,通知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卸载,模板预压结束。

预压荷载卸载后,再对底板观测点进行一次标高观测,从预压前后的标高观测可以得出模板的弹性变形以及地基的沉降变形。

根据预压得出的模板变形量及地基沉降变形量,更有利于精确控制梁段底模标高。

预压结束后,将预制块卸下,重新在底板上放样,根据预压所测得数据重新调整底模高程。

在搭设好的支架四周设120cm高的安全网,以防人、物坠落,发生事故。

五、支架变形值的测定

5.1、测点布置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到适宜观测,分为两个截面布置变形观测点,其中一个截面布置在模板两侧的端头,另一个截面布置在两侧的工字钢前端。

模板上总共布置测点8个,其测点编号自左向右分别为M-1、M-2、M-3、M-4、M5;工字钢上共布置测点8个,其测点编号自左向右分别为G-1、G-2、G-3、G-4。

以上测点全部用红油漆做好标记,并且测点上侧用透明胶布粘贴,以防下雨导致测点破坏,具体测点布置图详情见下图5-1。

图5-176#墩0#块支架预压结构图

5.2、观测方法

由于桥上模板与地面间高差较大,线路水准基点高程直接传递到桥桥上模板观测点比较困难,可采用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法传递,首先利用主桥附近的高等级水准点,采用两台精密水准仪同步将桥附近的水准点引到桥下,作为后视点,然后利用中间设站三角高程观测两遍,且要求仪器变换仪器高,每次要求手工观测四个测回。

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就是在没有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误差的情况下,求出点A和点B的高差。

其测量原理,见下图5-2所示。

图5-2不量仪器高、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示意图

也可在同一侧设置观测点,如图5-3。

图5-3同一侧设置观测点

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测量中,前后视必须是同一个棱镜。

观测时,棱镜高不变;仪器与棱镜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最大不应超过150m。

前、后视距应尽量相等,一般距离差值不宜超过5m。

观测时,要准确测量温度、气压值,以便进行边长改正。

6.1、观测数据

表6-1-1BMZ17号点

点名BMZ17

预压前

预压10%

预压50%

预压100%

预压至120%(第1次)

预压至120%(第2次)

卸载至50%

卸载至110%

卸载至120%

卸载后

17-1

0

1.46

2.16

2.23

2.4

3.3

3.1

2.26

1.04

1

17-2

0

1.44

2.08

3.16

3.36

3.55

3.2

2.38

2.12

2.06

17-3

0

0.94

1.58

1.54

1.98

2

1.54

1.34

0.28

1

17-4

0

1.26

1.74

2.33

2.65

2.98

2.73

2.43

2.1

2.01

17-5

0

1.23

1.67

2.13

2.89

3.11

3.02

2.77

2.67

2.66

17-6

0

0.94

1.44

2.08

2.98

3.01

2.67

2.45

2.43

2.4

17-7

0

1.93

3.92

4.76

4.78

4.64

3.45

3.08

1.24

1.8

17-8

0

2.28

3.82

4.82

5.62

5.65

5.36

5.3

5.06

4.99

17-9

0

1.22

1.36

2.34

3.14

3.01

2.76

2.45

2.23

2.22

17-10

0

1.36

1.38

2.9

2.86

2.82

2.1

1.84

1.36

1.33

17-11

0

1.32

2.12

2.94

3.62

3.71

3.1

2.12

2.12

2

17-12

0

0.98

1.82

2

2.34

2.54

2.22

1.8

1.56

1.54

17-13

0

0.88

1.11

1.84

2.65

2.7

2.66

2.34

2.12

2.03

17-14

0

1.08

2.92

3.86

4.34

4.43

3.76

3.45

3.01

2.98

17-15

0

1.12

2.32

3.23

4.04

4.12

3.65

3.34

3.12

3.11

17-16

0

1.01

1.38

2.12

2.98

3.12

2.87

2.56

2.36

2.33

6.2、形变量统计表

表6-2-1BMZ17#号点

点名BMZ17

总形变量/mm

弹性形变/mm

非弹性形变/mm

17-1

2.08

0.57

1.51

17-2

3.13

1.85

1.28

17-3

2.25

1.5

0.75

17-4

0.4

-0.04

0.44

17-5

0.8

3.04

-2.24

17-6

2.96

1.23

1.73

17-7

2.82

2.92

-0.1

17-8

5.44

0.24

5.2

17-9

0.83

0.47

0.36

17-10

2.91

0.57

2.34

17-11

3.56

1.86

1.7

17-12

2.15

0.45

1.7

17-13

1.06

0.79

0.27

17-14

1.31

-1.47

2.78

17-15

1.3

1.09

0.21

17-16

0.4

0.93

-0.53

6.3、加载至120%时连续观测24小时数据统计情况

表6-3-1BMZ17#号点

点名

0~24h

0~24h

17-1

2.4

3.3

17-2

3.36

3.55

17-3

1.98

2

17-4

2.65

2.98

17-5

2.89

3.11

17-6

2.98

3.01

17-7

4.78

4.64

17-8

5.62

5.65

17-9

3.14

3.01

17-10

2.86

2.82

17-11

3.62

3.71

17-12

2.34

2.54

17-13

2.65

2.7

17-14

4.34

4.43

17-15

4.04

4.12

17-16

2.98

3.12

6.4、结论

(1)从上表6-3-1能够看出:

另外0小时至24小时观测的沉降量最大值为0.9mm,最小值为0.05mm,其他的普遍在0.4mm左右,小于规范要求的24小时小于1mm;

(2)通过表6-2-1能够看出:

17#墩0#块支架预压到120%时,测得大里程侧总的形变量最大值为5.44mm,最小值为0.4mm,平均值为2.92mm;弹性形变最大值为3.04mm,最小值为0.24mm,平均值为1.84mm;非弹性形变最大值为5.2mm,最小值为0.21mm,平均值为2.7mm。

 

七、卸载前后形变曲线

7.1、大里程侧

图7-1-1工字钢端头测点(17#-1)沉降折线图

图7-1-2工字钢端头测点(17#-2)沉降折线图

图7-1-3工字钢端头测点(17#-3)沉降折线图

图7-1-4工字钢端头测点(17#-4)沉降折线图

图7-1-5模板前端测点(17#-5)沉降折线图

图7-1-6模板前端测点(17-6)沉降折线图

图7-1-7模板前端测点(17#-7)沉降折线图

图7-1-8模板前端测点(17#-8)沉降折线图

图7-1-9模板前端测点(17#-9)沉降折线图

图7-1-10模板前端测点(17#-10)沉降折线图

图7-1-11模板前端测点(17#-11)沉降折线图

图7-1-12模板前端测点(17#-12)沉降折线图

图7-1-13模板前端测点(17#-13)沉降折线图

图7-1-14模板前端测点(17#-14)沉降折线图

图7-1-15模板前端测点(17#-15)沉降折线图

图7-1-16模板前端测点(17#-16)沉降折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