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2563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内容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

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

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

(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

(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

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

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

谁来教老师写。

(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师:

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节课所学内容:

了解了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

(板书:

以书为侣:

原因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选择,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

(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

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爱读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

(齐读)

二、体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师: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

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师:

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

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根据学情安排教学,下面为预设顺序,注意体会以比喻的表达方式为主。

(1)假设。

(第一、四、七自然段)①学生谈体会。

(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

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

②指导朗读。

(如:

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选择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以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

(2)比喻。

(重点研读。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c.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

②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妙处。

③拓展练习。

师:

根据你自己的读书感受,填一填,读一读,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

(如: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3)设问(第三自然段)

①理解“毫不犹豫”。

②体会朗读,体会回答果断、爱书之切的情感。

(4)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学生交流体会。

(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作者爱书的情感更进一层。

)②体会朗读,体会反问、质问的语气。

(5)列举交流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读书的名言资料。

(6)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可指名接读。

师:

让我们带着对书的热爱,再次体会作者假设、比喻、反问的表达方法!

(完善板书:

热爱读书)理由:

常读常新以书为侣热爱读书方法:

思考、品味、小结„„[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交流品读中的思维碰撞,感悟、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感悟、学习比喻的表达方式并读好课文。

在这一环节中,作者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但教师心中不可不分轻重,满盘皆抓。

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上(对表达的方式并不了解,更不知道一些俗语。

)对教学重点放在比喻的表达方式上,不仅让学生学习体会,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模拟表达,各抒己见,积累内化。

除比喻的表达方式外,其它如假设、设问、反问等的表达方式,学生有所感悟,教师点到即可,把重点放在指导品读上,让学生读出滋味来。

]

三、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思考交流: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

(用上首先……然后……最后……)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四、作业设置1.背诵第7自然段2.学会生字生词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它用比喻的手法阐述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

课文以环游世界带何物引出‚书‛,之后作者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及做法,号召人们要认真读书。

全文表现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无限追求。

初读文章,觉得甚是浅显:

课文给我们讲解了读书的种种好处及反复读书的之法,真是一目了然。

再一细读,又觉得难以理解透彻,说得明白。

通过两个课时的教学,对于学生容易写错的字词如:

豫、趟等,我在课堂中进行了充分地指导,并且联系课文理解这些字词。

同时,对于文本内容的引导,学生已经充分体会到了作者选择一本书环绕世界的理由,特别是第五自然段中一些语气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读出疑问和感叹的语气。

学生也了解了作者一遍一遍读一本书的方法,在学生的不断读,不断复述,不断回忆作者的读书方法的基础上,我考虑到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无法跟上进度,就指明学生个别回忆、复述,最后争取每个同学都熟悉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完成对第七自然段的背诵。

教学过程中,我还贯穿了有关设问句、反问句、比喻句的知识,让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是我花的时间较多的知识点。

虽然整个过程学生都能进入预设,但是因为缺乏对学生的分析,往往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在字词教学中,我仅仅是自认为学生会对哪些字词有问题,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本身的问题,如:

‚忽略‛的‚略‛字,在我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会把偏旁写成‚口‛,而在‚各‛字下面写上‚田‛,而对于毫不犹豫、一趟、娱乐等词,学生倒是错的不多。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匆匆结束了最后一个内容,就是对比喻句的运用,把书比喻成一个朋友、一处故地,然后让学生接着比喻,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直接指导学生把书比作一扇窗户、一个灯塔、一座宝库,学生也匆匆了回答了,比作这些事物的原因,我和学生在匆匆的一应一答中结束了这课,其实我本来加了一个课外知识拓展的部分,让学生说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我还有几个要补充一下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古诗。

针对以上问题我会一一去攻破,去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过去,把握学生的现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重点内容重点指导,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留到课后学生去复习,就像这节课,我可以减少对第七自然段的背诵指导,加强对知识的拓展,坚持课前预习,课中学新知,课后巩固,时间改花就花,改省则省。

今后,‚课堂提问应取‘大’而舍‘小’‛。

 

第二单元5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导入:

叫学生背诵《静夜思》,引出课题。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瓜洲)简介瓜洲: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

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

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

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

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看图。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

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

(一水)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

(“数人”、“数日”何意?

“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

(抠住“只”。

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

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

从哪里知道?

(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

(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

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

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

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

诗人怎么说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

是啊!

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

(4)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我从新课标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操作。

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是有的,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试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二、引入情境,感悟诗情

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情感体验同样对认识过程起着很大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如:

辨别京口、瓜洲、钟山方位时用简笔画的形式;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时,出示江南春景图片,展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让学生形象感受;教学完古诗,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欣赏情境图,一边跟唱歌曲。

三、读中求解,读中求悟: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顾名思义,读是解与悟的方法和前提。

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读:

一开始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讲解诗句时,又指名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全班齐读。

但仍然无法实现读中求解、求悟,只能从解悟入手促读。

貌似指导学生“如何读”以促解悟,而细想,确实有些牵强。

这也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短短数十字,学生在不解的情况下如何读?

这样的读又如何促解促悟?

能为大家展示一节课,于我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而从授课过程来看,反映出的问题,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缺憾,确实值得反思了。

在学生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我就感慨:

农村学生的朗读能力确实和实小学生的差距很大,连我本身都自愧不如;古诗文看是几句话,其实蕴含的内容丰富,以至于在初设计时想用画画的方法都无法施行,有些字词的挖掘也显得苍白;课外延伸-----思乡诗歌的收集也无法在课堂上交流。

第三单元9鲸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2、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鲸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十几位客人跟我们一起学习。

老师还邀请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号称“海中之王”,它的体型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

你们知道这客人是谁吗?

(板书课题:

鲸)

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师:

课前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指名讲,师补充)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认清字形。

(课件出示)2、指导书写易错字:

滤、肺

五、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鲸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抓住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

(1)鲸非常大。

(2)鲸是哺乳动物。

(3)鲸的种类。

(4)鲸的生活习性。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品评词句,感悟“大”

1、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

2、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

课件出示:

句1: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句2:

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句3:

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3、朗读感悟。

(二)自由选读2-7段,感悟特点

过渡:

看你们读得这么有滋味,老师奖励大家读一个故事:

在美丽的大海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东海龙王的小公主要过生日,东海龙王想为女儿搞一个生日派对,请所有的鱼类参加。

到了小公主生日那天,许许多多的鱼都游到龙宫外,并顺利通过蟹将军的查验进入宫殿。

鲸得知这个消息,开心地游到宫殿门口,却被蟹将军挡在门外。

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了不准他参加的理由,鲸心服口服地点了点头。

1、蟹将军到底说了什么理由?

请默读2-7段,在文中找答案。

出示: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2、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

师:

鲸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哪些词写出了时间的漫长?

3、四人小组自由选读鲸的生活习性部分。

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

你能当演说家讲鲸的进食吗?

品句: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②你能当朗诵家读出鲸是怎样呼吸的吗?

品读: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③你能想象鲸睡觉的样子吗?

请小画家画一画。

七、拓展练习

师:

蟹将军说出不准鲸参加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我想,在蟹将军挡住鲸的那一刻,鲸一定和他发生争吵,请想象一下他们争吵时怎样说的

附板书:

形体特点:

进化过程:

陆地→海洋

鲸种类:

须鲸、齿鲸

进食方式

生活习性呼吸用肺

睡觉特殊

生长迅速

《鲸》教学反思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

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

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

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

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

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

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第四单元15、《落花生》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表达上颇具匠心:

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

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评议,却深深印在了他们姐弟们的心里。

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

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理,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

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

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课件,教师解题: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板书:

19、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让学生认读词语

3、默读:

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三、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线索

1、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2、那么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预设:

(1)先写种花生,再写过收获节。

(2)也可以说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再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四、研读课文,把握重点

1、分开层次,确定重点: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过收获节的?

先干什么?

后干什么?

师:

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里一家人——吃花生,一边吃一边——谈花生再看书,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

(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

2、确定学法,“吃花生”略学,“谈花生”详学。

谁来读“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