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292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83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图1-1单级单调谐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1所示,本实验的输入信号(10.7MHz)由正弦波振荡器模块的石英晶体振荡器或高频信号源提供。

信号从TP5处输入,从TT2处输出。

调节电位器W3可改变三极管Q2的静态工作点,调节可调电容CC2和中周T2可改变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

2、双级单调谐放大器

图1-3双级单调谐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3所示,若TP5处输入信号的峰峰值为几百毫伏,经过第一级放大器后可达几伏,此信号幅度远远超过了第二级放大器的动态范围,从而使第二级放大器无法发挥放大的作用。

同时由于输入信号不可避免地存在谐波成分,经过第一级谐振放大器后,由于谐振回路频率特性的非理想性,放大器也会对残留的谐波成分进行放大。

所以在第一级与第二级放大器之间又加了一个陶瓷滤波器(FL3),一方面滤除放大的谐波成分,另一方面使第二级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幅度满足要求。

实验时若采用外置专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调节第一级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幅度,使第一级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幅度满足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入要求,则第一级与第二级放大器之间可不用再经过FL3。

五、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电路

在主板上正确插好小信号放大器模块,开关K1、K2、K3、K5向左拨,主板GND接模块GND,主板+12V接模块+12V。

TP9接地,TP8接TP10。

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打开实验箱右侧的船形开关,K5向右拨。

若正确连接,则模块上的电源指示灯LED4亮。

(2)静态工作点调节

K5向左拨(即关闭电路电源),TP5接地,然后K5向右拨。

用万用表测三极管Q2发射极对地的直流电压,调节W3使此电压为5V。

说明:

本实验箱的所有实验,改接线的操作均要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以后关于断电改接线的操作步骤不再重复说明。

(3)测量放大器电压增益

去掉TP5与地的连线,由正弦波振荡器模块或高频信号源提供输入信号Vi。

1)输入信号Vi由正弦波振荡器模块提供,参考实验九产生10.7MHz的正弦波信号Vi,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主板上正确插好正弦波振荡器模块,该模块开关K1、K9、K10、K11、K12向左拨,K2、K3、K5、K7、K8向下拨,K4、K6向上拨。

主板GND接该模块GND,主板+12V接该模块+12V,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开关K1向右拨。

若正确连接,则该模块上的电源指示灯LED1亮。

②用示波器在正弦波振荡器模块的TT1处测量,输出信号应为正弦波,频率为10.7MHz。

调节该模块的W2可改变TT1处信号的幅度(注意W2不要调到两个最底端)。

此信号即为本实验的输入信号Vi,从TP5处引出。

③正弦波振荡器模块的TP5接小信号放大器模块的TP5,调节正弦波振荡器模块的W2使小信号放大器模块TP5处信号Vi的峰峰值Vip-p为400mV左右。

④用示波器在小信号放大器模块的TT2处观察,调节小信号放大器模块的T2、CC2,适当调节该模块的W3,使TT2处信号Vo的峰峰值Vop-p最大不失真。

记录各数据,填表1-1。

2)输入信号Vi由高频信号源提供,参考高频信号源的使用方法,用高频信号源产生频率为10.7MHz,峰峰值约400mV的正弦信号,将此信号输入到小信号放大器模块的TP5。

用示波器在小信号放大器模块的TT2处观察,调节小信号放大器模块的T2、CC2,适当调节该模块的W3,使TT2处信号Vo的峰峰值Vop-p最大不失真。

表1-1

Vip-p(V)

Vop-p(V)

电压放大倍数

4、双级单调谐放大器

TP9接地,TP17接TP6,TP20接地,TP19接TP10。

TP5接地,用万用表测Q2发射极对地的直流电压,调节W3使此电压约为5V。

TP16接地,用万用表测Q3发射极对地的直流电压,调节W4使此电压约为5V。

①去掉TP5与地及TP16与地的连线,TP8接TP15。

参考实验步骤2(3),产生10.7MHz的输入信号Vi1(Vi1p-p约400mV)。

将Vi1输入到小信号放大器模块的TP5处。

②用示波器在TP8处测量,调节T2、CC2,使TP8处信号Vo1的峰峰值Vo1p-p约为4V。

③用示波器在TT2处测量,调节T4、CC4,并适当调节该模块的W3、W4,使TT2处信号最大不失真,记录此时输出信号Vo2的峰峰值Vo2p-p。

用示波器在TP16处测量第二级放大器输入信号Vi2的峰峰值Vi2p-p,记录各数据,填表1-3。

表1-3

Vi1p-p(V)

Vi2p-p(V)

Vo1p-p(V)

Vo2p-p(V)

两级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

六、实验报告

1、按步实验并完成表1-1、1-2、1-3、1-4。

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实验二三点式LC振荡器与压控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点式LC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学会使用科学的测量方法采集振荡器的相关技术数据;

3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改变相关技术参数对振荡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一台;

数字式万用表一个;

实验箱及正弦波振荡器模块一套

调试工具若干

三.实验原理

1三点式LC振荡器

三点式LC振荡器原理图如图2-1所示。

图2-1三点式LC振荡器原理图

图中,T2为可调电感,Q1与周边相关元件组成振荡器,Q2和R9、R10、C11等元件组成射极跟随器,Q3与周边相关元件组成电压放大器。

C6=100pF,C7=200pF,C8=330pF,C40=1nF。

通过控制K6、K7、K8的开闭,可改变振荡器的反馈系数。

设C7、C8、C40的组合电容为C∑,则振荡器的反馈系数F=C6/C∑。

反馈电路不仅把输出电压的一部分送回输入端产生振荡,而且把晶体管的输入电阻也反映到LC回路两端。

F大,使等效负载电阻减小,放大倍数下降,不易起振。

另外,F的大小还影响波形的好坏,F过大会使振荡波形的非线性失真变得严重。

通常F约在0.01~0.5之间。

同时,为减小晶体管输入输出电容对回路振荡频率的影响,C6和C∑取值要大。

当振荡频率较高时,有时可不加C6和C∑,直接利用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电容构成振荡电容,使电路振荡。

忽略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则三点式LC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图如图2-2所示。

图1-2中,C5=33pF,由于C6和C∑均比C5大的

多,回路总电容C0可近似为:

(2-1)

则振荡器的频率f0可近似为:

(2-2)图1-2LC振荡器等效图

若调节T2则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化,当电感量L2变大时,f0将变小,振荡回路的品质因素变小,振荡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也变大。

在实际应用中,C6和C∑不会远大于C5,且由于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在改变C∑,即改变反馈系数时,振荡器的频率也会变化。

本模块的实验电路在C11与Q3之间还有一级10.7MHz陶瓷滤波器电路,用来滤除石英晶体振荡器输出信号中的二次、三次谐波分量,以给其它模块提供载波信号。

由于受到模块大小的限制,故没有在模块上画出这部分电路图。

若LC振荡所产生信号的频率不在陶瓷滤波器的通带内,则在TP5处将不会有波形输出或输出信号幅度较小。

2压控振荡器

压控振荡器的实验原理图如图2-3所示。

图2-3压控振荡器原理图

Q1、Q2、Q3的作用与三点式LC振荡器相同,TP2和TP3是为其他实验二次开发留出的接口,在做压控振荡器实验的时候,连接TP2与TP3。

TP1是为调频实验留出的调制信号输入接口,C1、L1为调制信号耦合隔离电路,压控振荡器实验不涉及此部分电路。

R2、R3、W1为变容二极管D1提供直流反偏压VD。

C2、C3为变容二极管的接入电容(C2=5pF,C3=10pF),设C2、C3的组合电容为CN,C7、C8、C40的组合电容为CM,忽略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则压控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如图2-4所示。

图2-4压控振荡器等效图

图中,C5=33pF,由于C6和CM均比C5大的多,则回路总电容C0可近似为:

(2-3)

(2-4)

参考图1-4,定义变容二极管的接入系数P为:

(2-5)

其中,CjQ是直流反偏压为VD时变容二极管的容量。

调节W1,则VD变化,CjQ也变化。

由式2-5可知,CN越大,变容二极管的接入系数P也越大,单位直流反偏压变化所引起的频偏也越大。

但为了减小高频电压对D1的作用和中心频率的漂移,通常将CN取的较小。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三点式LC振荡器

在实验箱上插入“正弦波振荡器”模块,开关K1、K9、K10、K11、K12向左拨,K2、K3、K4、K7、K8向下拨,K5、K6向上拨。

主板GND接模块GND,主板+12V接模块+12V。

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打开实验箱右侧的船形开关,K1向右拨。

若正确连接,则模块上的电源指示灯LED1亮。

(2)测量LC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

用示波器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观察反馈输出信号的波形,用无感螺丝刀调节T2,记录(可用频率计)输出信号的频率f0的变化范围,比较波形的非线性失真情况,记录波形并将数据填入表2-1。

f0(MHz)

最小值

最大值

波形非线性失真(大、小)

表2-1

(3)观察反馈系数变化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用示波器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观察反馈输出信号Vo的波形,调节T2,使Vo的频率f1为10.7MHz,改变反馈系数F的大小(通过选择K6、K7、K8的拨动方向来改变),观察Vo和f1,记录波形(对应与不同的F)并将相应的数据填入表2-2。

反馈系数

振荡器频率(MHz)

F=1/2

10.7

F=1/3

F=1/5

F=1/10

表2-2

(4)观察温度变化对三点式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用一热源(如加热的烙铁)靠近T2,在Q2发射极观察输出信号频率的变化情况。

在实验箱上插入“正弦波振荡器”模块,开关K1、K9、K10、K11、K12向左拨,K3、K6、K8向下拨,K2、K4、K5、K7向上拨。

实验箱直流电源输出端GND接模块GND;

+12V接模块+12V;

TP2接TP3。

(2)观察直流反偏压、变容二极管接入电容对振荡器频率的影响。

①接入电容CN=5pF

K2向上拨、K3向下拨,使变容二极管的接入电容CN=5pF。

用万用表测变容二极管D1阴极对地的直流电压VD(在D1上方的军品插座处测量),调节W1,使VD从小变大,均匀选取多个VD,并用示波器在Q2发射极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f0,将数据填入表1-3。

②接入电容CN=15pF

K2、K3都向上拨,使变容二极管接入电容CN=15pF。

用万用表测变容二极管D1阴极对地的直流电压VD(在D1上方的军品插座处测量),调节W1,使VD从小变大,均匀选取多个VD,并用示波器在Q2发射极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f0,将数据填入表2-3。

接入电容

CN=5pF

VD(V)

CN=15pF

表2-3

注意:

由于万用表输出电容的影响,将万用表接在D1两侧和不接在D1两侧时,Q2发射极信号的频率会不一样,所以万用表在测量直流电压后应取下,再用示波器在Q2发射极测信号频率。

五.思考题

1在对电路进行测量时,一般因被测参数种类的不同,应选用不同的仪器,以达到最佳的测量精度和效果。

本实验中,你在测量电压、信号频率时,选用了何种仪器?

为什么?

2调节电感时,为什么用无感螺丝刀?

调节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3若将LC振荡器的C5短路,K5上拨,电路工作状态如何?

4压控振荡器通常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控制信号频率的?

实验三波形变换电路

1了解二极管限幅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掌握用二极管实现非线性波形变换的基本原理;

3熟悉任意波变方波、方波变脉冲波、方波变三角波、三角波变正弦波的原理和方法。

双踪示波器一台;

实验箱与综合实验模块一套;

信号发生器一台;

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二极管限幅器

二极管限幅器的原理图如图3-1所示。

图3-1二极管限幅器实验原理图

输入信号从TP1处输入,输出信号在TT1处测试。

设输入信号电压为

,输出信号电压为

,二极管导通电压为

,二极管导通电阻为

(1)当

时,二极管D1、D2都截止,

,由于

远远小于

,则

(2)当

时,二极管D1、D2都导通,

由于

所以当

时输出信号波形就近似变为上、下顶部被削平的梯形波。

2任意波转方波、方波转脉冲波、方波转三角波、脉冲波转锯齿波

任意波变方波、方波变脉冲波、方波变三角波、脉冲波变锯齿波的原理图如图3-2所示。

图3-2若干波形转换原理图

(1)任意波转方波

任意波从TP11输入,经过双向限幅器(D9、D10)后送入比较器U5A的正向输入端,从TP13处输出方波。

此比较器为迟滞比较器,在过零点比较器的基础上引入正反馈电阻R43,用来抑制过零点附近的干扰。

R42和稳压二极管D11、D12起分压作用。

(2)方波转脉冲波

当TP12悬空时,比较器U5B的反向输入端由+12V电源通过电阻R46,获得一个高于同向输入端的电压,其值等于二极管D13的导通电压,则比较器输出一个负的直流电压。

连接TP13和TP12,则TP13处的方波经过电容C16送入到比较器U5B的反向输入端。

当反向输入端电压发生正向变化时,由于D13的正向导通电阻很小,电压的变化大部分降落在C16上,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发生的变化不大,因此比较器的输出电压保持不变。

当反向输入端电压发生负向变化时,由于C16两端的电压不能发生突变,二极管反向截止,使比较器反相输入端发生负向变化,比较器输出发生正跳变。

在电源电压充电的作用下,C16右端电位逐渐升高,当反向输入端的电位过零点后,输出电压迅速变为负值。

直到反向输入端的第二个负跳变之前,比较器的输出一直为负电压。

如此反复,就可在TT4处得到正负交替的脉冲波,输出负脉冲的宽度由C16和R46决定。

(3)方波转三角波、脉冲波转锯齿波

方波转三角波、脉冲波转锯齿波用积分电路实现。

图3-2中,运放U6A组成积分器,R51用来克服运放失调和初始输出直流分量的不确定性。

开关K7向上波,选择方波进入积分器;

K7向下拨,选择脉冲波进入积分器。

三角波和锯齿波在TT5处观察。

3三角波转正弦波

三角波变正弦波的方法有滤波法和折线法,本实验采用的是折线法。

原理图如图3-3所示,具体原理可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或其他相关书籍。

图3-3三角波转正弦波原理图

观察各波形变换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1限幅器

在实验箱上插入“综合实验”模块,开关K1、K2、K3、K4、K5、K6、K8、K9向左拨,实验箱直流稳压电源GND接模块GND,其他电源可不接。

(2)输入信号

TP1处输入频率f=1KHz,电压U=500mVPP的正弦波信号。

该信号由信号发生器提供。

(3)观察限幅器的输出

用示波器在TT1处观察,逐渐增大TP1处信号的幅度,观察TT1处信号波形的变化情况。

记录TT1处信号上下顶被削平时TP1处信号的峰峰值,并记录(画出)这2个波形(在同一个坐标系内)。

2任意波转方波、方波转脉冲波、方波转三角波、脉冲波转锯齿波

模块同前,开关K1、K2、K3、K4、K5、K6、K8、K9向左拨,实验箱直流稳压电源的GND接模块GND,±

12V接模块±

12V。

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打开实验箱右侧的电压开关,K5、K6向右拨,K7放任意位置,此时,模块上的电源指示灯LED5、LED6亮。

TP11处输入频率f=1KHz,U=2VPP的正弦波或三角波信号(由低频信号源提供)。

(3)观察方波输出

用示波器在TP13处观察,记录此处信号的波形。

(4)观察三角波输出

开关K7向上拨,用示波器在TT5处观察,记录此处信号的波形。

(5)观察脉冲波输出

连接TP12与TP13,用示波器在TT4处观察,记录此处信号的波形。

(6)观察锯齿波输出

连接TP12与TP13,K7向下拨,用示波器在TT5处观察,记录此处信号的波形。

实验模块同前,开关K1、K2、K3、K4、K5、K6、K8、K9向左拨,主板GND接模块GND,TP3接主板+5V,TP5接主板-5V。

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打开实验箱右侧的船形开关。

TP2处输入频率f=20KHz,U=8VPP的三角波信号。

此信号由低频信号源提供。

(3)观察正弦波输出

用示波器在TT2处观察并记录输出波形

(4)改变分压电阻观察输出波形

去掉TP3与主板+5V的连线以及TP5与主板-5V的连线。

TP4接主板+5V,TP6接主板-5V。

TP2处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在TT2处观察并记录输出波形。

五.思考题

1双向限幅器的工作原理。

2试分析任意波转方波的过程原理。

3在三角波转正弦波的电路中,改变分压电阻对输出正弦波的影响如何。

实验四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

1理解模拟乘法器调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测量调幅器相关参数的方法。

BT-3扫频仪(选做);

实验箱与幅度调制与解调模块一套;

信号发生器一台;

数字式万用表一只;

调试工具一套

三.实验原理

所谓调幅,就是用低频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振荡)信号的幅度,使载波的幅度随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调幅波按其不同的频谱结构,可分为普通调幅信号(AM);

平衡调幅波或称为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信号(DSB)和抑制载波及一个边带的单边带调幅信号(SSB)。

调幅的实质是将调制信号的频谱搬迁到载频的两侧,使其成为含有低频信息的调幅波。

这是一个频谱搬迁的过程。

从时域上考虑,这相当于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

因而在低电平调制时,可以用模拟乘法器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来实现调幅。

若把调制信号和载波同时加到一个非线性元件上,如:

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模拟乘法器等,经过非线性变换电路的作用,就可以产生新的频率成分,在利用一定的带宽谐振回路选出所需的频率成分就能够实现调幅。

以下是电路简介。

乘法器调幅器电路图如图4-1所示。

图4-1乘法器调幅电原理图

模拟乘法器MC1496是常用的平衡调制/解调器,内部有8个有源晶体管。

本电路可用于调幅和解调及其他电路。

调制信号从TP2输入,载波从TP1输入。

适当调节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的幅度以及乘法器的静态偏置电压(调节W1),当模拟乘法器的4脚直流电压不为0时,TT1输出普通调幅信号(AM);

当模拟乘法器的4脚直流电压为0时,TT1输出平衡调幅信号(DSB)。

FL1为10.7MHz的陶瓷滤波器,它的作用是对TT1处调幅波进行滤波,得到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信号(SSB)。

该信号可在TP4处观察到。

为兼容检波电路的滤波网络,在进行调制与检波实验时,调制信号的频率选择为1KHz,载波信号的频率选择为10.7MHz。

在观察平衡调幅波(DSB)的相位突变现象时,调制信号的频率可改为500KHz,载波信号的频率选择为11.2MHz。

AM波的波形图如下:

图4-2普通调幅波

A为最大振幅;

B为最小振幅;

Ma是普通调幅波的调制系数。

它是描述调幅波调制情况的一个物理量。

普通调幅波的包络反应了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且波谷处的内部载波是连续变化的。

平衡调幅波如下图:

图4-3平衡调幅波

平衡调幅波的包络不反应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它的内部载波在过0处有180度的翻转。

1普通调幅(AM)波的测试

在实验箱主板上插入“幅度调制与解调”模块,开关K1、K2、K8、K9、K10、K11向左拨,主板GND接模块GND,主板±

12V,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打开实验箱右侧的船形开关,K1、K2向右拨。

此时模块上的电源指示灯LED1、LED2亮。

(1)在TP2处输入调制信号UΩ。

fΩ=100KHz;

UΩ=700mVΩp-p(正弦波信号)

(2)在TP1处输入载波信号Ui。

fi=10.7MHz;

Ui=500mVp-p(正弦波信号)

(以上信号均由信号发生器提供)。

(3)产生并观察AM波。

①用示波器探头接TT1处,观察输出信号,适当调节W1,以产生清晰的AM波。

画下此波形,测量出它的A与B,求出调制度M。

改变调制信号UΩ的大小,产生一个M=0.5的调幅波。

测量出此时的A与B,并画下该波形。

2平衡调幅(DSB)波的测试

①示波器探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