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311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docx

苏教版四语上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主备人:

陆红平

教学内容:

本组编排了四篇课文《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

教师在教这三篇课文时,都应注意让学生感受、体会并激发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我给江主席献花》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

《天安门广场》让学生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徐悲鸿励志学画》让学生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发愤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教育他们要以徐悲鸿为榜样,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虎门销烟》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5、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时间:

5、我给江主席献花2课时

6、天安门广场3课时

7、徐悲鸿励志学画3课时

8、虎门销烟3课时

习作22课时

练习23课时

 

5我给江主席献花

主备人:

陆红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准备:

  课文配套录音带、有关“香港回归”的录像带,投影仪、录音机、明胶片若干张、生字卡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月日星期第周总第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

(香港)

   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

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

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

   4、1997年6月30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

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

给江主席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

(板书:

我)

   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全班交流。

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发言。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毯、频、董”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

   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月日星期第周总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

(板书:

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幸福)

   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

    教师语言导入:

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

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

   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

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

  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

    

(2)理解:

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

      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

      d、过渡:

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

   2、学习“献花”部分

    过渡:

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

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

    

(2)理解“沸腾起来了”:

你仿佛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3)理解“欢迎!

欢迎!

热烈欢迎!

……”

      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

(展现情景)

      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

      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

(中间可以插入录象)

      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a、请看这些资料: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

      c、指导朗读

      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百年耻辱、自己国家的、怎能)

      e、指导朗读。

读出自豪的心情。

   3、学习“忘不了”部分

    

(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

    

(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a、体会我的心情:

“失散多年”原指什么?

现在指什么?

“母亲”指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c、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

        读:

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

      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

    (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

   4、总结:

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

   5、延伸:

十六大(图片)、澳门、台湾等。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围绕“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

 

6、天安门广场

主备人:

陆红平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

2、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

3、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

学习重、难点:

1、认真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

2、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相关的图片资料

2、课件

3、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月日星期第周总第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活动方案】

活动一:

学习字词

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博物馆花坛领袖辉煌纪念碑题词

雕梁画栋宣告政府仪式毛泽东中央红墙黄瓦

2.小组讨论,想办法记住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

记下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

4.展示质疑,派代表带领全班同学学习。

活动二:

读通课文

1.朗读课文,读通句子,注意长句的适当停顿。

2.小组交流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3.展示质疑。

活动三:

走近广场

1.自由读第一节,想想天安门广场有什么特点?

用笔圈出关键词。

2.思考这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再读读。

3.展示质疑。

【检测反馈】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天安门广场()的天安门城楼

()的汉白玉华表()的纪念碑

()的花草树木()的五星红旗

2、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雕()画() 尽收眼() ()()相对  姹()嫣()

五()缤() 格外挺() ()()起舞  花()锦()

(1)联欢会上,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

(2)登上东方明珠,外滩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

(3)孔雀开的尾屏多像一把()的扇子。

 

月日星期第周总第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2.通过感知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观,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方案】

活动一:

走进天安门广场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

①画出建筑物的名称②找出方位词

2.小组合作用文具摆一摆,完成课后第四题。

3.展示质疑。

活动二:

感悟象征意义

1.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用上“因为……所以……”说说:

①为什么全国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

②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2.小组交流。

3.展示质疑。

活动三:

感受节日广场

1.轻声读第6自然段,思考:

节日到来时,天安门广场怎么样?

夜晚又是怎样?

2.小组交流:

①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象,这么热闹的场面,你们心里感到怎样?

把你的感受读给组内伙伴听听。

②试着把这一段背下来。

3.展示质疑。

【检测反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是新中国的象征。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地方。

2.入夜,、,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

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纵情歌唱。

,,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3.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

①用“”画出广场的特点。

②本段在文中起作用。

 

月日星期第周总第课时

巩固提升

字词超市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èiténɡjìniànbēihónɡqiánɡhuánɡwǎ

()()()

zhuānɡyán  huīhuánɡdiāoliánɡhuàdònɡ 

()()()

二、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雕()画() 尽收眼() ()()相对  姹()嫣()

五()缤() 格外挺() ()()起舞  花()锦()

(1)联欢会上,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

(2)登上东方明珠,外滩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

(3)孔雀开的尾屏多像一把()的扇子。

句段园地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是新中国的象征。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地方。

2.入夜,、,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

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纵情歌唱。

,,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四、选词填空。

宽广宽大宽阔

1.汽车在()的公路上穿梭来往。

2.()的会议厅内,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四百多张椅子。

3.()的田野一望无际。

阅读广场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星的山

我站在舱外,身子靠着栏杆,望着渐渐远去的香港。

海是黑的。

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

每一盏灯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夜是静寂柔和的。

从对面我听不见一点儿声音,生活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

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

船在移动,灯光也跟着在移动起来,而且电车、汽车上的灯也在飞跑。

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它们在追逐,在说话。

我的视觉和听觉混合起来,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

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我差不多到了忘我的境界……∥

1.联系上下文解释。

聚合:

私语:

                   

2.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是的打“√”不是的打“×”

(1)生活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

 (   )

(2)每一盏灯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

 (   )

3.按文中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

4.文中“星的山”指的是

5.找出文中写灯光的句子,用“        ”画下来。

板书设计:

天安门

广场上的景象

广场四周的景点

6天安门广场

(宽广、壮观)广场的象征意义

升旗和节日的广场

 

7徐悲鸿励志学画

主备人:

陆红平

学习目标:

1、学会2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徐悲鸿的图片及介绍

2、课件

3、要求同学们了解徐悲鸿的资料,要求至少能比较详细地介绍一幅他地作品

教学时间:

2课时

 

月日星期第周总第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活动方案】

活动一:

把握课题,熟悉人物。

1.组内说一说你所掌握的关于徐悲鸿的资料。

2.课题中“励志”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理解。

读了课题,结合了解到的资料,我知道了。

活动二: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画出生字新词。

2.组内读好以下词语。

绘画认识不知疲倦陈列租一杯购买成绩错误

3.组长报默词语,组内轮流批阅。

4.展示质疑。

活动三: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

为实现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2.自读课文,小组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励志学画的原因

励志学画的经过

励志学画的结果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展示质疑。

【检测反馈】

一、看拼音写词。

chénɡjì  chénliè  píjuàncuòwù

(   )(    )(    )(    )

rènshi   chūzūyōuyìgòumǎi

(    )(     )(    )(    )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⒈清:

A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B寂静C公正、廉洁

D清楚E清贫F单纯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

  

乡村的夜晚到处是那么清静。

()

   

他怎么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⒉临:

A靠近,对着B来到,到达C将要D照着字画摹仿

   

同学们正在细心地临摹这幅画。

()

   

读到这儿,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

三、填空:

课文主要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因为,所以他,最终的事。

 

月日星期第周总第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和坚定志向。

【学习重点】

1、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活动方案】

活动一:

学习“受辱立志”

1.自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徐悲鸿立的什么志?

他为什么要立下这个志向?

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语句,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小组内读一读相关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想一想:

“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3.交流质疑。

活动二:

感受“勤学苦练”

1.快速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徐悲鸿立下志向后,又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想象:

徐悲鸿潜心临摹时,他的神态、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2.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读文感受,在组长的带领下读好相关语句,

并推选一人作重点发言。

3.展示质疑。

活动三:

体会“轰动世界”

1.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到底如何呢?

自己读读第三部分,划出关键词句。

试着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2.组内交流,讨论:

外国学生的态度较之以前的了极大的变化,从这个外国学生的态度转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展示质疑。

【检测反馈】

看着徐悲鸿的《骏马图》,我们仿佛看到了徐悲鸿先生意气风发的雄姿,你此时,有什么想要向他诉说的吗?

说一说,再写下来。

 

月日星期第周总第课时

巩固提升

字词超市

一、看拼音写词。

chénɡjì  chénliè  píjuàncuòwù

(   )(    )(    )(    )

rènshi   chūzūyōuyìgòumǎi

(    )(     )(    )(    )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⒈清:

A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B寂静C公正、廉洁

D清楚E清贫F单纯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

  

乡村的夜晚到处是那么清静。

()

   

他怎么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⒉临:

A靠近,对着B来到,到达C将要D照着字画摹仿

   

同学们正在细心地临摹这幅画。

()

   

读到这儿,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 

句段园地

三、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

(1)班夺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

拔河比赛的冠军被四

(1)班夺得了。

⒈一个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徐悲鸿。

  ⒉徐悲鸿创作的油画轰动了整个画界。

四、读句子,答题。

1.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表现在

2.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

“震惊”的意思是。

那个外国学生震惊的原因是

阅读广场

五、阅读短文,答题

“万婴之母”林巧稚

她没有自己的儿女,但她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人们尊称她为“万婴之母”,她就是林巧稚。

她的成长与少年时代的努力有密切的关系。

刚到上学年龄,林巧稚就进了当地一所著名的小学读书。

学校离家很远,她每天走读,往返两次每次都要走三四十分钟。

但她不怕累,认为这是一种锻炼,风雨无阻,寒暑不停。

整整6个年头,她的意志得到磨练。

后来,她上了中学。

一次,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一个男生用轻蔑的口吻对林巧稚和几个女同学说:

“这次考试一定很难,我看你们女生能及格就不错了!

”这下可把林巧稚气坏了,她站起来对那个男生说:

“别瞧不起人,女同学怎么样!

如果你能考100分,我就能考101分!

”林巧稚果然说到做到,成绩全班第一名。

林巧稚立志学医,报考了医学院。

考试这一天,她和一个女同学来到考场,那天气温高达37~38ºC,考生们挥汗如雨。

突然,坐在林巧稚旁边的那位女同学中暑晕倒在地,脸色苍白。

怎么办?

看到这种情形,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还没有答完的试卷,赶快扶着女同学离开考场,送她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等忙完了赶回来,考试已经结束。

林巧稚这次报考的是全国有名的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照理,她没有答完全部试题,是会落选的。

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