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367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Word文档格式.docx

2、阅读方法讲解

3、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梳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和考点

四、作业布置:

安排少量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巩固练习

管理人员签字:

日期:

年月日

作业布置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较好○一般○差

备注:

2、本次课后作业:

详细见讲义

课堂小结

家长签字:

【成语小故事】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

刺股"

的故事。

  古代中国很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骨。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

类似的词语:

闻鸡起舞一心一意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斜视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发奋图强孜孜不倦昼耕夜诵凿壁偷光铁杵磨针悬梁刺股

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程门立雪

阅读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时,当我们归纳各个自然段的段意后,我们就可以整体地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故事情节。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在分段,概括段意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对文章内容形成整体的把握,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准确地了解作者的思路,提高我们分析、概括和认识能力。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一是抓住内容实质;

二是要言简意赅;

三是意思完整。

通常我们采用的方法有:

一、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

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分解训练一:

抓住关键词,总结主要内容

阶梯训练:

片段

一阵阵凉风吹来,赶走了炎热的夏天,迎来了(qiūgāoqì

shuǎng)的季节。

杉树林也更新换貌。

杉树的叶子开始由绿色变成了半黄半绿的颜色;

过不多久,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rá

nshāo)的火焰。

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美丽极了。

夕阳和(wǎnxiá

)增添了它的红,雨后的水塘更映出了它的红。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我们时常迎着夕阳在这条用红叶铺满的地上来回走动,脚下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1、写出反义词。

增添()炎热()

2、根据拼音填空。

3、在比喻句下画横线

4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恐龙

恐龙比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约早几千万年。

这已经通过在世界各地发掘出来的化石得到了证实。

恐龙有食肉的,也有草食的,题型巨大,重可达50吨,长达30米,利用四足或后足行走。

恐龙与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蜥蜴、蛇、鳄等属同类,是由卵孵化出来的。

恐龙的骨骼组织很严密,这对支撑庞大的身体行走是很有好处。

另外,恐龙的身体表面被鳞、骨片样的东西所覆盖着,这样可以防止灼热的阳光,以及保护身体不受外来敌人的伤害。

恐龙灭绝的原因大致是这样的:

当时的地球不断发生变化,沼泽地的水干涸,使恐龙失去了栖息地;

另外,由于气候的变化,恐龙所食用的植物不能生长,这样,食用该种植物的食草性恐龙也就相继灭绝的了;

还有,由于缺少食物,食肉恐龙自相残杀…..

为什么把这种爬行动物叫“恐龙”?

这是广大小朋友所关心的。

恐龙的名称,是英国地质学家欧文在1842年首先叫起来的,外文念作“塔爱的索”,意思是“可怕的蜥蜴”。

后来,中国、日本等学者把它译作“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蛇素有小龙一类的别名。

练一练:

请试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阶梯训练片段

雪花是美丽的()它洁白晶莹()l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梨花()看它漫天飞舞()令人神采飞扬()它是值得人们赞美啊()雪花是奇异的。

每一朵小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

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风姿,有的像明亮的星星,有的像细细的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的像明亮的六把小扇……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的收集者,用精密相机拍下数千张雪花照片,竟未发现彼此一样。

雪花是宝贵的。

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

它又能湿润土层,使庄稼有充足的水分;

它还含有很多氮的化合物,是庄稼的好肥料。

1、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用横线画出描写雪花奇异的句子;

句中把雪花分别比作()、()、()和()。

4、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

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

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

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

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的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哪句话?

2说说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本文主要运用哪三种说明方法?

分解训练二:

综合要素,归纳主要内容

方法点拨:

在考查写人记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候,我可以直接从文章找出代表六要素的词语,按照“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将这些词语组织成一段完整的话,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美丽的误会

一天中午,在一家餐馆里,一位老太太买了一碗汤,在餐桌前坐下,突然想起忘记了取面包。

 

她起身取回面包,重又返回餐桌,然而令她惊讶的是,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黑皮肤男子,正在喝着自己的那碗汤。

“这个无赖,他无权喝我的汤!

”老太太气呼呼地寻思,“可是,也许他太穷了,太饿了。

我还是一声不吭算了,不过,也不能让他一个人把汤合喝了。

”于是,老太太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与黑人同桌,面对面地坐下拿起了汤匙,不声不响地喝起了汤。

就这样,一碗汤被两个人共同喝着,你喝一口,我喝一口。

两个人都互相看着,都默默无语。

这时,黑人突然站起身,端来一大盘面条,放在老太太面前,面条上插着两把叉子。

两个人继续吃着,吃完后,各自直起身,准备离去。

“再见。

”老太太友好地说。

”黑人热情地回答。

他显得特别愉快,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认为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一位贫穷的老人。

黑人走后,老太太这才发现,旁边的一张桌上,放着一碗无人渴的汤,正是她自己的那一碗。

生活就是这样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乃至怨恨等,时常都会发生。

只要心地善良,互谅互让,误会,怨恨也会变成令人感动和怀念的往事。

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知识点】

记叙文——情节概括,内容总结

小蚂蚁明白了……

为了寻食,小蚂蚁找遍了大树附近的坑坑洼洼,知道傍(pá

ng,bà

ng)晚,才在一片绿叶上发现了一条小青虫。

他正想招呼伙伴们分享“美味”,不料来了一只公鸡,抢先把虫吃了。

疲惫不堪的小蚂蚁愤怒的望着神气活现的公鸡,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

“我们蚂蚁寻找食物可真难啊!

听说树上住着蜘蛛,单靠一张网,得到的食物就吃不完,我得(děi,dé

)跟他学本领。

小蚂蚁沿树干往上爬,他见蜘蛛伸开八只脚,舒舒服服地趴在蛛网上,风一吹,晃晃(huǎng,huà

ng)荡荡。

小蚂蚁眼看见一只苍蝇刚被粘在蛛网上,不一会儿,又一只蚊子“不请自来。

”小蚂蚁羡慕极了,央求道:

“蜘蛛姐姐,把你的本领教给我吧!

让我像你一样,织一张网,网上一躺,一辈子不饿肚子,一劳永逸该多好啊!

“一劳永逸?

”蜘蛛感到奇怪,“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存在一劳永逸啊!

”蜘蛛想了一会儿说:

“小蚂蚁,你最好在这里过一夜,看看我们是怎样生活的,行吗?

”“行,我留下来!

夜幕降临了。

月光下,蜘蛛网闪着银色的光芒。

小蚂蚁又饿又累,打起瞌睡来了。

然而蜘蛛却忙碌起来,在网上爬来爬去,把网上的丝一根根吃进肚子里,好好的一张网给拆了。

小蚂蚁睁开朦胧的双眼,疑惑地看着这一切。

蜘蛛把丝吃掉后,一刻也不停歇,重新把丝从腹部的喷丝口喷出来,又开始织网。

就这样他从天黑忙到天亮,才把网织好。

小蚂蚁问蜘蛛:

“你为什么要把网拆了重织?

”蜘蛛答道:

“如果不把干了的丝吃进肚子,重新织网,网就没有粘(zhān,niá

n)住,第二天就粘(zhān,niá

n)不住飞虫,我就要挨饿。

”小蚂蚁又问:

“你每夜都要这样干活?

”蜘蛛说:

“是的,为了生存,我不得不通宵达旦的干活,从不敢间(jiān,jià

n)断。

我的网总是拆了织,织了拆,不过我总是在夜里工作。

小蚂蚁再也没问什么,默默的沿着树干朝下爬去。

他一边爬一边想。

他明白了……

1、“小蚂蚁羡慕极了”,他羡慕什么?

<

三>

2013年大联盟第七大题第6小题,短文<<人生无乞丐>>

人生无乞丐

  朋友从南站办事回来,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那天正是中午,又下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行驶到桥头站时,上来了两名一老一小惹人注目的乘客,从近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们两人是父子,而且都是残疾人,中年的男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则是一支眼紧闭着,只有另一只眼能微微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他父亲,一步一步摸索上车来,径直走到车厢中央。

  当车子缓缓继续前行时,小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王小明,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这时候,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天然童音的甜美。

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没有托着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地站立着,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厢尾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

“怎么搞的,柳州这么多乞丐,连车上都有?

  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的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的不紧不慢地说:

“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

  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

  说到这儿,朋友的声音变得很低沉:

“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

  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有一天,我路过广场,一阵悠扬的琴声飘来,是一位少年在拉二胡,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过的那个卖唱的小男孩,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考点解析:

<一> 短文主要内容是:

叔叔意外受重伤,小男孩听说上帝能救叔叔,就用家里仅有的一美元钱去购买上帝.经过多次碰壁后,终于感动了一个富翁,在富翁的帮助下,小男孩的叔叔得救了.这种题我们主要是先审清题意,对"主要内容"一词的理解."主要内容"对记叙文来说,就是最能体现短文思想感情的那部分内容(有的短文是记叙一件事,有的短文是用几件事来写).我们知道记叙一件事的短文要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但有必要提示的是:

如果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很鲜明,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就一定不能遗漏.还要注意的是,概括重要内容时不能重复啰嗦.

<二>小蚂蚁羡慕蜘蛛在蛛网上一下子轻而易举地捕捉到很多食物.这道题目

表面看起来是一个问答题,其实就是一道概括段意的考题.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即"谁做什么"就可以了.

<三>简要内容:

一对双目失明的父子在公交车上卖唱时,被车上一位中年妇

女当作乞丐来埋怨.儿子据理反驳,并赢得了车上所有乘客的尊重.此道题看起来同<一>没有什么区别,细审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本道题要注意"简洁"这个词.也就是说本题可以用一二句话概括起来就行了.当然,难度也比<一>要大很多.但还是有诀窍的,我们只要把这件事的主要人物做了什么写出来就可以了.当然要抓住与主要人物有关的关键词来写,如本题中的"卖唱"与"反驳""赢得"等.

三 知识点延伸

在概括写人记事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概括短文的实用方法.如段落合并、摘录重点句子、取主舍次,问题概括等方法.如:

"问题概括法"的运用.例:

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活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

“向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

“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

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但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

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

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分析:

事情的主要人物是谁?

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经过怎样?

小男孩的结果如何呢?

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四、举一反三

   

(一)两袖清风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

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

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hui)。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的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

手下人拦住他说:

“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

"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

"手下人说:

""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

  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

“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金银去巴结上司啊!

”“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

”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

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

”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

“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

“您带的是什么?

”“两—袖—清—风!

”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本文已用“△”分为三段,写出第三段的主要意思.

        

(二)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前不久,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一件事:

杭州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其中包括乞丐和拾荒者。

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褚树青抱怨说:

“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褚树青回答说: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2011年1月18日,这个故事被一网友发到微博后,瞬间被转发1万余次。

网友称褚树青为“伟大的馆长”,称杭州图书馆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褚树青理想中的图书馆,是公平、开放、现代、多元、零门槛和舒适的。

为此,他在《服务公约》发布会上讲道:

“我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杭州图书馆打造成为每一位读者的天堂。

为实现这一目标,褚树青上任后,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证件和费用。

2003年,他又联合当时杭州一市五区的9个公共图书馆,推行了借阅“一证通”。

为让外来务工者也能享受到这一服务,经过褚树青的努力,从2008年起,凡在杭州工作的人都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对于图书馆实行的“零门槛”做法,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感触颇深:

“自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觉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

至于进馆时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很自觉地洗手,然后再阅读。

我印象最深的是见过一个拾荒者,他背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瓶瓶罐罐。

他把蛇皮袋放在门口,反复洗手洗脸,然后才进阅览室读书看报。

那一幕,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对于自己的言论忽然红遍网络,褚树青对媒体说:

“在不少人看来,乞丐和拾荒者是肮脏的,也是低智商的。

但我认为,知识不分高低贵贱,学者可以到图书馆求知,乞丐和拾荒者都同样有这样的权利。

其实他们的资质一点都不差,有着很强烈的文化需求,只是因生活所迫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阅读罢了。

他们每次看书前都主动洗手,甚至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还要高。

有一次,褚树青看到一名乞丐抱着一本《资治通鉴》全神贯注地在阅读。

当他经过时,就放轻了脚步,却被旁边另一乞丐告知他就是馆长,于是,两人很谦恭地站起来,一连说了数句“谢谢”。

那一刻,褚树青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那种暖意带着笑意在我心底蔓延的感觉,每次想起都令我感动不已。

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以行动兑现让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阅读这一承诺。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

在人心越来越沙漠化的环境中,褚树青和他的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chì

)①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三)瓶盖上有几个齿

一个矿泉水瓶盖有几个齿?

虽然我们经常喝矿泉水,但你不会在意刚刚拧开的那瓶矿泉水的瓶盖上会有几个齿。

如果我拿这个问题考你,你一定会嗤之以鼻,因为这个问题太无厘头了。

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人物访谈,嘉宾是宗庆后。

知道宗庆后的人不多,但几乎没有人没喝过他的产品——娃哈哈。

这个42岁才开始创业的杭州人,曾经做过15年的农场农民,插过秧、晒过盐、采过茶、烧过砖,蹬过三轮车卖过棒冰……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他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将一个连他在内只有三名员工的校办企业,打造成了中国饮料业的巨无霸。

关于他的创业、关于娃哈哈团队、关于民族品牌铸造……在问了若干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后,主持人忽然从身后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矿泉水,考了宗庆后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这瓶娃哈哈矿泉水的瓶口,有几圈螺纹?

“3圈。

”宗庆后想都没想,回答道。

主持人数了数,果然是3圈。

第二个问题:

“矿泉水的瓶身,有几道螺纹?

“8道。

”宗庆后还是不假思索地答道。

主持人数了数,只有6道啊。

宗庆后笑着告诉她,上面还有两道。

两个问题都没有难倒宗庆后,主持人不甘心。

她拧开矿泉水瓶,看着手中的瓶盖,沉吟片刻,提了第三个问题:

“你能告诉我们,这个瓶盖上有几个齿吗?

观众都诧异地看着主持人,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很多人赶到电视录制现场,就是为了一睹传奇人物的风采,有的人还准备了很多问题,打算向宗庆后现场讨教呢。

可是,主持人竟将宝贵的时间,拿来问这样一个无聊的问题。

宗庆后看着主持人,微笑着说:

“你观察得很仔细,问题很刁钻。

我告诉你,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盖上,一般有15个齿。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

“这个你也知道?

我来数数。

”主持人数了一遍,真是15个。

又数了一遍,还是15个。

主持人站起来,做最后的节目总结:

“关于财富的神话,总是让人充满好奇。

一个拥有170多亿元身价的企业家,管理着几十家公司和两万多人的团队,开发生产了几十个品种的饮料产品,每日需要决断处理的事务何其繁杂?

可是,他连他的矿泉水瓶盖上有几个齿,都了如指掌。

也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们恍然大悟,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请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