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376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1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是我省各地市的代表工艺,其中主要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歙县木雕B.

亳州酿酒

C.

宣城竹编D.

宿州石刻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我省当前重要的工作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减少“白色污染”,可以用无纺布袋代替塑料袋

B.为减少对水和土壤的污染,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C.为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回收利用废旧电池

D.为防止酸雨的形成,可减少CO2排放

3.秦陵挖掘出的宝剑锋利无比,研究发现其表面覆盖了一层金属铬。

铬是硬度最大的金属,如图为铬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的数值为18B.金属铬的化学式为Cr2

C.铬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28D.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B.

干燥氢气

C.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民以食为天”,下列有关饮食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鸡蛋能补充大量的维生素

B.霉变的大米高温蒸煮后可食用

C.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

D.食品添加剂可以少量合理使用

6.构建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

微粒性质模型B.

物质分类模型

C.

燃烧条件模型D.

合成材料模型

7.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生成物丙丁质量比为9︰4

C.该反应中分子种类改变、分子个数不变D.该反应实现了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转化

8.瑞德西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病毒活性。

【最新】2月用于少数2019-nCoV感染者的急症测试治疗。

已知瑞德西韦的化学式为C27H35N6O8P。

下列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

A.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lgB.瑞德西韦中质量分数最小的为氢元素

C.瑞德西韦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21︰32D.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9.对照性原则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种重要的要求。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蜡烛熄灭顺序说明CO2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B.通过两支试管气体的体积对比说明a管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大于b管

C.通过两支试管产生气泡速率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D.通过木条的变化说明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A.AB.BC.CD.D

10.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更好的抗腐蚀性,因此,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B.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C.根据所学的金属知识可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腐蚀

D.根据所学的燃烧知识可知,可调小燃气进气口来解决天然气燃烧不充分

11.科学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并不是立即有气体生成,据此小组首先查阅资料:

原来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V1ml时无气泡产生,此时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第二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大于V1ml后,NaHCO3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

然后在老师指导下使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pH及CO2浓度的变化值如图所示,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和资料及实验数据判断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溶液pH的变化

B.滴加0~40mL盐酸溶液时CO2浓度几乎不变,说明此时盐酸与碳酸钠没有发生反应

C.A点溶液pH大于7,是因为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D.B点所得溶液所含微粒有:

Na+、Cl-、H+

12.下图左表是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根据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溶解度/g

33.3

41.4

50.4

55.2

20.9

45.8

85.5

110

A.由上表可知,50℃时,甲的溶解度为50.4g

B.甲乙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是乙

C.烧杯A中是60℃时含有100g水的甲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过程,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33.3g

D.甲乙的溶解度可能相等的温度范围为10~50℃之间

二、实验题

13.下面是某同学对气体的相关知识的整理,请你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和测定气体收集速率,应选取仪器_____来组装装置,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可用熟石灰和醋酸钠固体加热制取甲烷,发生装置除以上还需增加的铁质仪器是_____。

(4)若要用G装置收集一瓶甲烷气体,可将气体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写出甲烷的一种用途_____。

14.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带来了威胁。

尤其如珊瑚和软体动物等长有坚硬外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生物,会出现外壳溶解而难以生存。

如图是1990年【最新】间某海域中二氧化碳浓度及海水pH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域海水呈_____(填“酸”或“碱”)性。

(2)珊瑚等动物难以生存的主要原因是碳酸钙与海水中的CO2和水反应生成了可溶的碳酸氢钙,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校内拓展)为研究降低CO2的方法,小铭在实验室用传感器研究等量饱和澄清石灰水、饱和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3)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表示石灰水吸收CO2结果的曲线是_____(填“①”或“②”)。

(5)(小铭的实验结论)_____。

三、流程题

15.下图是用废旧电脑的零部件(主要合铜银铁铝)回收铜和银的简易工艺流程,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将电脑金属零部件碾碎的目的是_____。

(2)操作二的名称_____,该操作不用玻璃棒的后果是_____。

(3)反应Ⅱ加入的A化学式为_____,其要过量目的是_____。

(4)反应V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6.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时,发现铜片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接触现象不相同,如下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

(所用铜片大小种类相同,溶液均为硫酸溶液)

(实验现象)①②③④无明显现象;⑤铜片溶解,溶液变蓝,生成一纯净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以上实验中,欲得出“升高温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需对比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序号)。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HCl、NH3、SO2均有刺激性气味且污染空气;SO2化学性质与CO2相似,但SO2具有漂白性,能让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HCl、NH3不行。

(猜想假设)甲同学:

HCl;乙同学:

NH3;丙同学:

H2;丁同学:

_____。

(实验与结论)

(2)大家认为甲、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

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

(3)丁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B装置。

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证明丁同学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

(4)同学们认为丁同学实验有不足之处,请你改进_____。

(拓展延伸)

(5)根据结论,写出实验⑤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实验⑤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里_____(填“有”或“没有”)溶质硫酸,你的理由是_____。

五、计算题

17.氮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已知它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制备:

Al2O3+N2+3C=2AlN+3X。

(1)X的化学式为_____。

(2)生产4.1kg的氮化铝,需要纯度为60%的氧化铝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歙县木雕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亳州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宣城竹编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宿州石刻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D

【详解】

A、无纺布袋在自然界中易降解,可代替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为防止水污染,生活中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回收利用废旧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选项正确,不

符合题意;.

D、为防止酸雨的形成,可减少SO2排放,不是二氧化碳排放,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3.C

【详解】

A、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因此X=24-2-8-1=13,错误不符合题意。

B、金属铬的化学式为Cr不是Cr2,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因此铬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52-24=28,正确,符合题意。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A、浓硫酸稀释时,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

正确,符合题意。

B、干燥氢气时,瓶中装入干燥剂,如浓硫酸。

需要干燥的氢气都从长导管进入,从短的导管被排出的即为干燥后的气体,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错误,不符合题意。

D、托盘天平在称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逸散在空气之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

A、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则食用鸡蛋能补充大量的蛋白质,故A不正确;

B、霉变的大米含有有毒物质黄曲霉素,黄曲霉素耐高温,高温蒸煮后霉变的大米仍然不可食用,故B不正确;

C、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故C不正确;

D、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有利于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因此,食品添加剂可以少量合理使用,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不可见,微粒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B、物质根据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是否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符合题意;

D、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CO2,乙为H2,丙为H2O,丁为CH4,所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加热条件,反应生成水和甲烷。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所以上述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选项A错误;

B、根据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水和甲烷,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此方程式可以看出丙与丁质量比=(2×18):

(1×16)=36:

16=9:

4,选项B正确;

C、根据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但是分子数目不一定不改变,而根据B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为5个分子,生成物为3个分子,所以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选项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氢气都是无机物,而甲烷属于有机物,反应是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转化,选项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1,故选项说法错误。

B、瑞德西韦中碳、氢、氮、氧、磷5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瑞德西韦中质量分数最小的为磷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瑞德西韦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选项说法正确。

D、瑞德西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

故选:

C。

9.A

【详解】

A、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是1:

8,通过两支试管气体的体积对比不能说明a管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大于b管,能够说明a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大于b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锌和铁是不同的物质,通过两支试管产生气泡速率不能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呼出气体中,是用来检验二者中氧气含量的,不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含量应该用澄清石灰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10.C

【详解】

A、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更好的抗腐蚀性,因此,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该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因此铝制品比铁制品更不容易腐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的燃烧知识可知,可调小燃气进气口来解决天然气燃烧不充分,是因为调小燃气进气口,相当于减小了燃气反应量,能使燃烧更充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1.A

【详解】

A、根据题中反应的过程可知,碳酸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pH逐渐减小,图像与事实相符,故A选项正确;

B、由图象②可以看出,滴加0-40mL盐酸溶液时CO2浓度几乎不变,说明此时应该是没有产生二氧化碳,且题目中说第一步反应为

,说明此时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没有生成二氧化碳,并不是盐酸没有与碳酸钠反应,故B选项错误;

C、A点pH大于7说明A点的溶液呈碱性,由图象②可知,在加入40mL盐酸以后,二氧化碳的浓度显著提高,说明在40mL时碳酸钠在第一步反应中反应中全部反应完毕,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与碳酸氢钠,而A点对应的横坐标大于40mL,此时溶液呈碱性,只能说明此时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呈碱性,并不能证明碳酸钠呈碱性,故选项C错误;

D、由图象可知,B点对应的pH值约为3,说明此时溶液呈酸性,B点后随着盐酸的加入,二氧化碳还在不断地增加,说明此时溶液中还存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质为第一步与第二步反应都生成的氯化钠,还有加入的盐酸溶液以及碳酸氢钠,所以此时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

Na+、Cl、H+、HCO3-,故D选项错误。

故选:

A。

12.D

【详解】

A、由表可知,50°C时,甲的溶解度为50.4g,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乙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是乙,故选项说法正确。

C、烧杯A中是60°C时含有100g水的甲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过程,10°C时,有晶体析出,说明所得溶液是钙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33.3g+100g=133.3g,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10~30°C之间,甲从33.3g增加到41.4g,在10~30°C之间,乙从20.9g增加到45.8g,在此温度范围内两者的溶解度可能相等,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10~30°C之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13.酒精灯ADF

铁架台(带铁夹)b用作燃料

【详解】

(1)①为用于加热的酒精灯;

故答案为:

酒精灯。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所以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装置,因此需要A试管为发生容器,D带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入液体的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并且带有导管和活塞,可以密封试管并导出气体,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接入装满水的集气瓶,可以观察气泡,测定气体收集的速率,因此选择F可以收集氧气并能测定气体收集的速率,所以选择ADF达到控制反应速率和测定气体收集速率的目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及气体符号,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ADF;

(3)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装置,所以需要铁架台(带铁夹)固定实验仪器;

故答案为:

铁架台(带铁夹)。

(4)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先在瓶的上部聚集,因此从短口b进气,长口a排气,达到收集甲烷的目的;甲烷具有可燃性,燃烧值较高,可以用作燃料使用;

故答案为:

b;燃料。

14.碱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①相同情况下,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比澄清石灰水好

【详解】

(1)该海域海水的pH>7,呈碱性;故填:

碱;

(2)碳酸钙与海水中的CO2和水反应生成了可溶的碳酸氢钙,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3)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在进行实验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所以等量饱和澄清石灰水、饱和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时,饱和澄清石灰水的效果差、饱和NaOH溶液的效果好;故填:

①;

(5)由图象可知,相同情况下,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比澄清石灰水好;故填:

相同情况下,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比澄清石灰水好。

15.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利于反应充分进行过滤滤液溅出,造成损失H2SO4保证铁被全部去除

【详解】

(1)零部件碾碎后,增加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利于反应充分进行;

故答案为:

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利于反应充分进行。

(2)操作二实现了固液分离,常用方法为过滤;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避免滤液溅出,造成损失;

故答案为:

过滤;滤液溅出,造成损失。

(3)加入足量A后,铁转化为硫酸亚铁,而铜和银未反应,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推断A为硫酸,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铜和银不反应,满足上述实验要求,所以A为稀硫酸,化学式为H2SO4;加入过量稀硫酸,保证铁被充分溶解,得到固体不含有铁;

故答案为:

H2SO4;保证铁被全部去除。

(4)滤液2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生成物为铜和硫酸亚铁,符合置换反应特点,所以加入C为铁,该反应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6.③⑤S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没有氮元素与氯元素氢气没有气味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在B的后面增加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或用气囊回收过量的有害气体

有由实验④和实验⑤可知,浓硫酸的浓度由98%变成50%后就不能与铜继续反应,所以停止反应后溶液中仍含有溶质硫酸

【分析】

【详解】

(1)以上实验中,欲得出“升高温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需对比的实验是发生反应的实验⑤以及与之硫酸的浓度相同的没有加热的实验③;故填:

③⑤;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铜和浓硫酸,由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该刺激性气体可能是二氧化;故填:

SO2;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没有氮元素与氯元素,所以该刺激性气体不可能是氨气或氯化氢气体;氢气是一种没有气味的气体,所以也不可能是氢气;故填: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没有氮元素与氯元素;氢气没有气味;

(3)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所以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也会生成一种酸,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SO2具有漂白性,能让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

若丁的猜想成立,即该气体是二氧化硫,则A中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B中品红溶液褪色;故填: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品红溶液褪色;

(4)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应在B的后面增加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或用气囊回收过量的有害气体;故填:

在B的后面增加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或用气囊回收过量的有害气体;

(5)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气体;故填:

(6)由实验④和实验⑤可知,浓硫酸的浓度由98%变成50%后就不能与铜继续反应,所以停止反应后溶液中仍含有溶质硫酸,所以实验⑤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里有溶质硫酸;故填:

有;由实验④和实验⑤可知,浓硫酸的浓度由98%变成50%后就不能与铜继续反应,所以停止反应后溶液中仍含有溶质硫酸。

17.CO;8.5g

【详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铝原子都是2个,氮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3个,反应后应该是3个,包含在3X中,反应前碳原子是3个,反应后应该是3个,包含在3X中,X的化学式为CO。

故填:

CO。

(2)设需要纯度为60%的氧化铝质量为x,

答:

需要纯度为60%的氧化铝8.5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