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107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docx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

第四章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

汉语方言的语法差异可以从实词、虚词、词组和句式四个方面来分析比较。

第一节实词的差异

一、名词

汉语方言名词表示小的方式大致有两种:

1、附加后缀

(1)儿尾少数北京人(年老的一辈)表示“小”是加轻声“儿”字,自成音节,不影响上一字的韵母。

这一派读“小褂儿”是[iau214kua51r0],“小罐儿”是[iau214kuan51r0]。

浙江杭州话“儿”读[l213]。

杭州话表小是加“儿”字:

勺儿z2l213-13。

甘肃省甘谷、通渭、武山一带,“儿”读[z]。

武山表小是加“儿”:

小鸡儿iau53ti31z0

刀儿tau31z0

广州话“儿子”说“仔”[tsi35]。

广州话加“仔”表示“小”:

刀仔(小刀儿)、凳仔(小板凳)、鸭仔(小鸭子)、狗仔(小狗儿)。

福建莆田话也是加“仔”表示小:

狗仔(小狗)、蚊仔)小蚊子)、箸仔(小筷子)、雨仔(小雨)、山仔(小山)

福建福州加后缀囝表示小:

桌囝(小桌子)、牛囝(小牛)

雨囝(小雨)、石囝(小石块儿)、

儿化(“儿“缀与前一音结合为一个音节)

大多数北京人表示“小“的方式是加后缀”儿“。

这个”儿”在语音上不自成音节,和前面的音节融为一体,变成这一音节的一部分。

例如:

小刀儿、小棍儿、小床儿、小孩儿、小兔儿

第三章语音第三节音变的差异一节提到,陕西户县话的“豆儿”[to](舌面元音韵)、安徽屯溪:

花儿xun24、四川南溪:

娃儿ul(ua+l)也属于这一类。

2、重叠。

词根重叠表示“小”

西北、西南的许多方言用重叠方式表示“小”。

例如陕西凤翔:

刀刀、棍棍、房房、床床、娃娃。

但小动物用词根后加“娃”表示:

猪娃、狗娃、兔娃、猫娃、鸡娃、鸭娃、鹅娃

不过也有例外:

牛犊、马驹、驴驹。

又如甘肃兰州话:

刀刀、豆豆、盖盖、产产、尖尖

兰州话“牛、马、猪、羊、鸡”也不能用重叠方式表示“小”,而要用后加“娃子”表示“小”。

再比如,四川成都话用重叠并儿化表示“小”:

刀刀儿(小刀儿)、桥桥儿(小桥儿)、盖盖儿(盖儿)。

二、动词

方言中动词表示时短、量少的方式有两种:

重叠和附加。

(一)重叠

这种方式以北京话为代表,山西、河南、安徽、江西及其以东,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大都用这种方式。

(二)动词后加“一下”、“下”等

四川成都话动词后加“一下”[i31xa13]、“下儿”[xr55]或“

(一)下子”[i31xa13ts53]来表示。

例如:

来闻下子/下儿这朵花香不香?

31311353/55135355553155

医生喊你多睡下儿。

/医生喊你多睏下儿。

55555353551355/55555353551355.

西安话后加“尕儿”[kar0]或“尕子”[ka0ts0]。

例如:

你等尕儿,我就来。

|你把门敲尕儿,看房子里有人没?

“尕儿”[kar0]是“给一下儿“省去“一”后的合音。

即[keixar>[kar],“尕子”[ka0ts0]是“给一下儿“省去“一”后的合音[keixats]>[kats]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程度的方式的差异。

北京话形容词有两种重叠方式:

AA儿、AABB。

例如:

高高儿、好好儿、干干净净、明明白白。

形容词重叠表示强调。

吴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相当丰富,且有不少区别于普通话的地方。

以上海话为例,表示程度的方式大致有一下几种:

AAB式:

单音节形容词的前面加上重叠成分以后,词的意义加重了,表示的程度进一层。

例如形容色彩或明暗的词:

血血红(非常红)、碧碧绿(非常绿)、蜡蜡黄(非常黄)、澄澄亮(非常亮)

关于形容各种形态的词:

笔笔直(非常直)、煞煞齐(非常齐)、习习薄(非常薄)、煞煞平(非常平)

关于形容各种感觉的词:

石石硬(非常硬)、习习嫩(非常嫩)、毒毒煎(沸滚)、冰冰冷(非常冷)

ABB式:

单音节形容词的后面加上重叠成分以后,词的意义有所减弱。

例如关于形容色彩或明暗的词:

青奇奇(有一些发青)、绿亨亨(有一些发绿)、蓝希希(有一些发蓝)、亮晶晶(有一些发亮)

关于各种感觉的词:

冷飕飕(有一些冷)、滑达达(有一些滑)、油腻腻(有一些油腻)、泥答答(有一些黏)

ABAB和AABB式,均表示词的意义加重,形容的程度加强。

例如:

澄亮澄亮(很亮)、蜡黄蜡黄(很黄)、长长大大(很高大)、笔笔挺挺(很整齐)

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可以构成“AAB”式的形容词,除个别以外,一般都可以构成

ABAB式形容词,例如:

澄澄亮-澄亮澄亮习习嫩-习嫩习嫩

但ABB式的形容词,都不可以构成ABAB式形容词,例如不把“蓝希希”、“冷飕飕”说成“蓝希蓝希”、“冷飕冷飕”。

粤方言广州话形容词重叠的方式跟普通话大致相同,只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一个音节都要读高升调,以表示程度的强化。

例如:

白白pak22-35pak22(很白)、红红hu21-35hu21(很红)

广州话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如果第二个音节变读高升调,再后加“哋”[tei35],那么,这时附加的意思不是很,而是带有“略微”、“稍微”等冲淡原有程度的意思。

例如:

白白哋pak22pak22-35tei35(略微白)、红红哋hu21hu21-35tei35(略微红)

广州话的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不发生声调变化,表示的意思是加强形容的程度。

例如:

立立乱乱(乱糟糟)、频频伦伦(很匆忙)

闽方言厦门话的单音节形容词可以重叠两次,第一次重叠表示比较级,第二次重叠表示最高级。

例如:

红红红非常红a35a35-22a35

光光光极亮;光尽k55-35k55-22k55

必要时甚至可以重叠五次:

红红红红红

潮州话只能重叠一次,没有重叠两次以上的形式。

例如:

墨乌乌(墨很黑)、袋空空(口袋空荡荡的)

福建莆田话单音节形容词可以重叠:

长长、肥肥、轻轻、乌乌、热热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第一个音节,例如:

认认真、高高兴、普普通、正正派、狡狡猾、大大方、小小气、

四、数词

一和二的差异

北京话以及大多数汉语方言,除了“二”有两个形式外,其他数的概念只有一个形式。

以北京话为例1:

i55

2:

A.两lia214

B.二r51

北京话“二”一般只用于序数(第二、二楼、二车间)。

“二”有时也用于度量衡量词前表示基数(二斤、二尺)。

北京话“两”专门用于基数(两个、两碗),不用于序数。

闽方言除了2有两个形式外,1也有两个形式。

以厦门话为例:

1、A.tsit5一个tsit5-32e35

B.it32第一te22-21it32

2、A.两n22两个n22-21e35

B.二li22第二te22-21li22

计算个数时,用“一[tsit5]、”“两”[n22]。

如“一个”tsit5-32e35、两个n22-21e35。

偶尔也用有“一”.it32、“二”li22的。

超过十以上时,除百、千、万、亿前常用“一”tsit5“二”n22外,一般用“一”it32、“二”li22。

如“一百二十”tsit5-21pa32-53li22-21tsap5、“二十一222152132。

序数用“一”it32、“二”li22,不用“一”tsit5、“两”n22。

例如说“第一”te22-21it32、“第二”te22-21li22,不说“第一”te22-21tsit5,“第二”te22-21n22。

“百、千、万”前,序数仍用“一”tsit5,“两”n22。

十以上数目的差异

北京话表示十以上的数目时,“十”前的“一”可以省略,百、千、万前的不能省略。

例如:

一十一→十一

一百一十→*百一

一千一百→*千一

一万五千→*万五

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中,百以上的数目中,凡相邻的两个等级数相连,前一级数词是“一”,可省略,后一级数也可以省略十、百、千、万等。

五、量词

量词表示有定

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以及部分官话方言中,量词可以表示有定(定指)。

先看上海话。

在主语里,量词前不加数词“一”或指示代词,就能表示定指。

这种用法在新派中较少使用。

例如:

只凳子揩揩伊。

(这个凳子擦一下)

条毛巾挂起来。

本书是我个。

再看广州话。

“量+名”作主语、名词性成分的修饰语、受修饰语限制、作“将”的宾语,全都是有定的。

例如:

(1)张刀生晒锈刀子长满了锈

对鞋一只大一只细。

个老公嘅身体唔系几好丈夫的身体不大好

撞烂咗学校道门撞烂了学校那道门

你将条颈链除落嚟我睇下你把项链摘下来我看看。

浙江义务话表示否定的量词还可以单独使用。

例如:

甲:

借支笔躬借支笔给我!

——乙:

要哪支?

——甲:

支这支。

甲:

买双鞋。

——乙:

哪双?

——甲:

双这双。

2、量词表示修饰关系

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量词常用作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官话方言的助词“的”。

下面举例。

先看上海话。

上海话的“个”5/1是表示结构关系的助词。

例如:

(1)联系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

妹妹个房间|学堂学校个财产;表示描写、限制关系:

痛苦个滋味|面前个事实。

(2)联系状语和中心语。

例如:

仔细个听|一五一十个讲|笃笃笃个敲门

(3)形成名词化的“个字短语:

买菜个|打字个|收旧货个

再看安徽绩溪话。

绩溪话整个量词词类作结构助词。

例如:

但拿来写对联张红纸|吃水药只茶杯|我本书呢?

|这是老师副眼镜。

六、代词

人称代词的差异

(一)单数人称代词的差异

第一人称代词单数,绝大多数方言说“我”,客家方言说“[亻厓][ai11]。

第二人称代词分歧较大,常见的有三种:

你、尔、汝。

客家方言、粤方言大都说“你”。

吴方言、赣方言有说“尔”的,山西一些方言也有说“尔”的。

例如,浙江温岭话“尔”[n42],江苏丹阳“尔”[213],山西文水“尔”[n423],山西平遥“尔”[n53]。

吴方言、赣方言和闽方言有说“汝”的。

例如,江苏苏州“汝”[n42],江西黎川“汝”[n44],福建福州“汝”[ny31]。

第三人称分歧最大,常见的有他、伊、渠等。

官话方言、湘方言大都说“他”。

官话方言中还有说“兀家”、“那家”等的。

例如,山西太谷说“兀家”[v11tia22],汾阳说“那家”[n313-325],临汾说“那”[na22]。

吴方言、闽方言有说“伊”的。

例如上海话说“伊”[i13],厦门话说“伊”[i55]。

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大都说“渠”(有人写作“佢”)。

例如,吴方言温州话说“渠”[ei31],赣方言南昌话说“渠”[tie213]。

客家方言梅县话说“佢”[ki11],广州话说“佢”[ky23],闽方言建瓯话说“渠”[ky42]。

复数人称代词的形式

1、附加后缀:

北京、济南、武汉、成都、合肥、扬州、长沙等方言,单数人称代词后加“们”表示复数:

我们、你们、他们。

客家方言梅县话通过在单数人称代词后加“丁人”表示复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亻厓]ai11

你n11

渠ki11

复数

[亻厓]丁人ai11ten44-35in11

你丁人

n11ten44-35in11

渠丁人

ki11ten44-35in11

广州话通过在单数人称代词后加“哋”[tei22]表示复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我23

你nei23

你哋nei23tei22

复数

我哋23tei22

你哋nei23tei22

佢哋ky23tei22

2、变调

凤翔话通过把单数人称代词的声调由53变为21表示复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我53

你i53

他ta53

复数

21

i21

ta21

3、变韵

厦门话通过给单数人称代词韵母后加[n]表示复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我ua53

li53

i55

复数

un53

lin53

in55

(二)指示代词的差异

指示代词的类型包括二分和多分。

北京话指示代词是二分的:

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

西安话指示代词是三分的:

这、兀、这个、兀个、这些、兀些、这样、兀样。

江西、浙江的一些方言都有指示代词三分的方言。

例如江西丰城啊:

处所人或物

近指kolikeiko

远指elieiko

更远指heliheiko

(三)疑问代词的差异

1、指人疑问代词。

北京、济南、西安、太原说“谁”;武汉、合肥、扬州、长沙、双峰、南昌说“哪个;

武汉说“啥个”;

成都说“啥子人”;

扬州说“啥人”;

温州说“样侬4231-21”、何样侬31-214231-21;

梅县说“瞒人”535511;

广州说“边个”;

厦门说“(是)谁”、“啥农”;

福州说“底农”(底:

何、什么。

范成大《双燕》: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

建瓯说“孰人”;

七、副词

(一)否定副词的差异

1、一般否定

“不去”、“不好”的“不”,官话方言、湘方言、和赣方言大致用“不”。

吴方言用唇齿音声母的字:

丹阳:

弗f

苏州:

弗f

上海:

勿v

绍兴:

勿ve

温州:

否fu

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用自成音节的鼻音或带鼻音的字:

梅县:

唔m11

广州:

唔m21

[厦门:

亻否]m22

福州:

[亻否]i4444(无mu→m→→i)

2、存在否定“没有钱”的“没有”,官话方言大都说“没(有)”、“没得”。

例如:

北京:

没(有)mei35(iou214)

成都:

没得mei55te21~钱

吴方言上海话说“唔没”[m13m1],赣方言南昌话说“冒有”[mau11iu214],湘方言娄底话说“有(没有中间两横)”[mou23],闽方言厦门话说“无”[bo35]。

3、表示还没有的形式

“还没有去”的“还没有”(尚未),北京话以及大多数官话方言,不是一个词,南方很多方言“尚未”(还没有)的说法有专门的词。

例如:

广州:

未mei22我~去:

我还没有去,还打算去。

厦门:

未be11我~食:

我还没有吃。

思考题:

1、名词表示小的方式在汉语方言中主要有哪几种?

2、动词表示时间短、动作量小的方式在汉语方言中主要有哪几种?

3、量词在“个”在方言可以表示有定和修饰关系,请举例说明。

4、人称代词的复数在汉语方言中有几种表示方式?

第二节虚词的差异

一、助词的差异

1、动态助词

“他拿了一本书”、“拿着一本书”和“拿过一本书”三句中的“了、着、过”叫动态助词。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着”表示动作的持续,“过”表示经历。

南方方言中,表示动作完成的动态助词往往与表示动作持续的动态助词同形。

例如:

苏州:

吃仔饭再去阿好?

50315135151351551?

|骑仔马找马。

绍兴:

你吃嘞饭再去。

|骑嘞马找马。

福州:

饭食口丽介去会使勿会?

242524221253212(<)2425332242?

|门关[口礼]。

属于官话方言的西安话也有这种现象:

你吃咧饭再去。

|门口儿围咧一堆儿人。

2、结构助词

北京话的助词“的”、“地”,南方很多方言说“个”。

例如上海话:

哥哥个房间,卖菜个,仔细个听。

二、连词的差异

北京:

北风跟太阳·

南京:

北风告太阳

昆明:

北风挨太阳

银川:

北风连日头

上海:

北风搭太阳po5-3fo53-44tt‘a35-33ia13-44

温州:

北风伉太阳2132133422142223112

广州:

北风同热头

梅县:

北风同日头

厦门:

北风甲日头

建瓯:

北风邀日头

第三节语序的差异

一、处所宾语的位置

普通话的动词“去”、“来”和“到”连用时,处所宾语要位于“到……去”或“到……来”的中间。

例如“我到城里去。

”而在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里,不用“到”之类的成分,直接把处所宾语放在“去”或“来”的后面,即采用“主语+去(来)+处所宾语”的句式。

例如到哪儿去?

我到城里去。

方言的说法举例如下:

北京:

你上哪儿去?

我进城里去。

2145121451?

2145135·3

梅县:

你去哪儿?

我去出街。

1153555355·?

115355144

广州:

你去边?

我去广州。

nei23hy33pin55?

23hy33kw35tsu55.

厦门:

你去倒落?

我去城里。

53215353555?

532153352222

福州:

汝去底所?

我去城里。

32212323532?

32212533232

建瓯:

你去哪地?

我去城里。

42334433?

42333321

二、双宾语的位置

在普通话中,双宾语句一般是指人宾语在前,指物宾语在后。

可是在东南各方言中,却明显存在跟普通话语序相反的现象,指物宾语在前,指人宾语在后。

普通话:

给我一本书。

广州话:

畀本书我。

pei35pun35sy5323.

梅县话:

分一本书分[亻厓]

443513144443511

南昌话:

搦我一本书。

/搦本书到我。

5213521342/52134245213

杭州话:

拨我一本书。

/拨本书我。

/拨本书拨我。

55355333/5533353/55333553

三、状语的位置

状语在普通话中通常置于充当谓语的动词、形容词之前,例如:

普通话:

你先去吧,我们等一会儿再去。

广州话:

你去先啦,我等一阵先去。

/我等一阵先至去nei23hy33sin55la55,23t35jt5tsn22-35sin55hy33./23t35jt5tsn22-35sin55tsi33hy33.

普通话:

医生叫你多睡睡。

广州话:

医生叫你[目训]多啲。

ji55s55kiu33nei23fn33t55ti55.

四、补语的位置

普通话动补结构中间可以插入“得”和“不”表示可能和不可能,例如“我拿得动,他拿不动。

方言中的说法跟普通话有差异。

例如:

太原话:

我拿动[口老],他拿不动。

531145531111245

平遥:

我荷动了1,兀家荷不动。

53533553131353133135

普通话:

我最笨,我说不过他。

上海:

我闲话讲勿大来,我讲勿过伊。

o13e13-22o13-44k35-33v1-55da13-33le13-21,o13k35-33v1-55ku35-33i13-21.

苏州:

吾勿会得讲,吾讲俚勿过。

13551333·512131135155·51321

广州:

我唔识讲嘢,我讲唔过佢。

/我唔讲得过佢。

2321sek5k35j23,23k3521kw33ky23./2321k35tk5kw33ky23.

思考题:

1、处所宾语的位置在汉语方言中有什么差异?

2、补语的位置在方言中有什么差异?

3、状语的位置在方言中有什么差异?

4、双宾语的位置在方言中有什么差异?

第四节句式的差异

一、比较句

汉语里的比较句可以是相等式,也可以是不等式。

相等式的结构方式是“甲+连词+乙+一样+形容词”,这在普通话和方言里是基本一致的。

例如:

普通话:

我和你一样高。

广州话:

我同埋你一样高。

梅县话:

[亻厓]同你一般高。

上海话:

我搭侬一样高。

不等式的结构方式,普通话常是“甲+比+乙+形容词”,例如“这个比那个好”。

但是在各地方言中,却有着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客家方言梅县话不等式比较句的结构方式是“甲+比+乙+过+形容词”:

这隻比那隻过好。

3113153551535531

粤方言广州话不等式比较句的结构方式,除了跟普通话相同的“甲+比+乙+形容词”外,还有一种普通话为普通话所没有的甲+形容词+过+乙。

例如:

呢个好过[口个]个。

nei55k33hou35kw33k35k33.

闽方言的不等式比较句除了也采用普通话的甲+比+乙+形容词,还采用其他结构方式:

、甲+较+形容词+乙。

例如厦门话:

即个比迄个较好。

/即个较好迄个。

3253553553253532553/32535325535532535

、甲+较+形容词+乙。

例如福州话:

伊悬过我(他比我高)

3、甲+形容词+乙+补语。

例如福州话:

伊悬我一个头(他比我高一个头)

二、被动句

普通话:

茶杯被他打破了。

“茶杯”是受事,“他”是施事。

这是普通话里被动句的典型格式。

有的被动句里,“被”字后头不带宾语,这往往是因为动作的施事不可知或者不必说出来。

例如:

脚被踩了一下。

衣服全淋湿了。

“叫”、“让”“给”在普通话中也跟“被”字一样,有引出施事的作用。

例如:

(1)茶杯叫他打破了。

(2)茶杯让他打破了。

(3)茶杯给他打破了。

但“被”和“给”常可不带宾语,“叫”、“让”不带宾语的时候则很少。

有时候,被动句并不用“被”等介词。

例如:

茶喝光了。

在官话方言里,“被”、“叫”、“让”、“给”这些词也相当普遍地作为介词用在被动句里。

例如山东烟台方言里,用“叫”表示被动,用它构成的句式有三种:

1、叫+施事:

我的茶杯叫人打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